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5184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docx

最全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核心点整理

 

 

一、原因类

1.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

(梦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2.为什么说学习点亮生命?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3.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3)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4.为什么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

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5.为什么会有风格不同的老师?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6.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7.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8.我们与父母发生爱的碰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

(2)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9.为什么说生命有时尽?

(1)生命来之不易。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2)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生命是不可逆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4)生命也是短暂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5)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10.为什么生命应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11.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3)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4)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12.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13.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养护精神家园?

(1)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

(2)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3)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14.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15.为什么生命有贫乏和充盈之别?

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于是,生命有了贫乏和充盈之别。

16.为什么生命拒绝冷漠、需要关切?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17.为什么平凡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

(1)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2)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

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意义、作用类

1.中学时代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是什么?

(1)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朋友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让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3)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3.澄清我们对友谊的认识有什么重要意义?

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

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

4.家的作用有哪些?

(家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三、做法类

1.我们应怎样确立自己的梦想?

(1)少年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少年的梦想,要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我们应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1)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2)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3.如何做到努力?

(1)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

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4.怎样学会学习?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5.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①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②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③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6.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1)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2)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

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7.我们应该怎样积极接纳自己?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①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②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③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8.我们应该怎样学会欣赏自己?

(1)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2)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我。

会欣赏他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

9.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10.怎样激发自己的潜能?

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11.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建立友谊呢?

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12.我们应怎样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5)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13.处理朋友间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保持冷静;坦诚交流;及时处理;勇担责任;换位思考;等等。

1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结交网友?

(1)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15.网上交友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

(2)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

(3)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16.我们应怎样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1)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3)具体方法:

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等。

17.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18.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19.我们应怎样孝亲敬长?

(1)尽孝在当下。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具体方法:

①尊敬。

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

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

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20.我们应怎样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1)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2)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21.怎样正确看待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的碰撞?

(1)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2)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3)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22.怎样建设和谐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23.怎样爱护身体?

(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4.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1)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2)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25.如何让生命充盈?

(1)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2)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时,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26.我们应怎样拒绝冷漠、关爱他人?

(1)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2)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四、认识、理解类

1.怎样理解中学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成长礼物?

(1)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2)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3)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2.怎样理解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人有学习的天性,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理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5)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

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3.怎样正确认识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中有快乐。

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

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4.进入初中,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朋友圈和朋友关系?

(1)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4)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如何理解友谊的特质?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6.如何理解我们生活中的友谊?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7.怎样正确认识网上交友?

(如何理性看待网上交友?

利:

①网上交往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②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弊:

①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会使我们被诱惑、欺诈,甚至会使我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启发: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慎交网友;②不要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8.怎样正确认识死亡?

(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2)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9.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

(1)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10.怎样理解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11.怎样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1)消极影响:

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积极影响: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12.怎样对待挫折?

(1)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2)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13.怎样理解生命的“伟大”?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五特征、特点类

1.网上交往具有哪些特点?

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2.教师职业的特点

(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3)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现代家庭的特点有哪些?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

(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六关系类

1.我们的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2)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2.生命的平凡与伟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明天下午18:

00分,我们再见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