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5430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docx

人音版音乐八下word教案3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新人音版第16册音乐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学校:

姓名:

日期:

 

新人音版第16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打支山歌过横排》

课型

唱歌课

《打只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2/4拍,速度:

中速稍慢,调式:

1=D,体裁为兴国山歌的遥唱体,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

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运用“1,2,6”三音的创作手法,音域只在纯四度内盘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结束,旋律激情动人,娓娓道来。

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

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

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

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兴国山歌”成为了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这不仅是兴国人的骄傲,也是江西人的骄傲!

我们作为江西人,应该做“兴国山歌”的火炬传递者,为“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接上一棒。

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

你们去查找了吗?

二:

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

1.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

(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容为基础,其他学生分别举手补充)

 

2.老师总结并补充(幻灯显示内容,学生每人发一分,并请学生课后将同学们说到的而老师没有查到的内容加入在后面)

 

三、“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

“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引人注意。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

兴国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联唱、轮唱等形式;有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有遥唱体山歌,跳觋、民俗歌、叙事山歌等表演类型。

 

4.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

1.学唱歌谱(钢琴带奏旋律,老师对难点如:

倚音、波音、滑音、连音、弱位起唱等进行辅导)

2.带入客家方言读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

[打——唱;横排——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石(sa)、禾(wo)、鞋(hai)]

3.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联想歌曲的意境。

找出最能体现“

4.欣赏《打只山歌过横排》。

(播放名家范唱或老师范唱)

 

五:

小结

今天,我们同唱了兴国山歌,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兴国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

相信,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一首悠扬的兴国歌已唤起了你的爱。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高歌《打只山歌过横排》,让这份快乐和爱,伴随你到天涯海角,让兴国山歌传遍海角天涯!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兴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有自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所以,“兴国山歌”闻名遐迩,素有“山歌之乡”的称誉。

1.歌曲的曲式结构?

(一段体)

2.歌曲中用了哪些装饰音?

(倚音、波音、滑音)

装饰音在歌曲中取到了什么作用?

(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和特征。

3.找出最能体现“兴国山歌”风格特点的那一句?

(哎呀鳓——哎)

4.有什么特点?

(曲调高亢悠扬,先声夺人)

5.仿佛联想到了什么?

(仿佛人们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深情呼唤,悠扬的歌声在回荡山谷,余音绕耳不绝,令人浮想联翩,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创造一种美好、轻松的音乐环境

 

引出课题

 

让学生通过PPT更加直观的掌握和了解“兴国山歌”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从而能更好的学习歌曲。

 

学生在聆听歌曲时注意歌曲的风格及歌词当中的客家方言演唱方法,在学唱中尽量模仿客家方言,以更好的表现歌曲的风格。

新人音版第16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课型

欣赏课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称为“河州大令”,河州,即今日的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山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歌词中多有西北山歌中常见的衬词。

复三部曲式。

引子(1-6小节):

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

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

B乐段:

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

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

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

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1.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2.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3.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录音机、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

“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

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

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一领众和”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

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

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3、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回答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

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

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师生问好

生欣赏并了解相关知识

讨论交流

 

生哼唱旋律

 

生交流回答

 

生讨论交流

生聆听

生欣赏

 

讨论交流

仔细听辨

集体完成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速度、音乐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一、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直观导入,更能接近主题,

 

初步体验陕北歌曲易学易唱的特点

 

了解相关知识对进一步欣赏乐曲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对这音乐体裁加以了解

 

让学生了解青海“花儿”的音乐风格及类别。

 

新人音版第16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花儿与少年》

课型

欣赏课

 

 

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感受《花儿与少年》不同版本的特色。

了解青海民歌特点。

音响资料、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师活动

(一)、导入欣赏

师:

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

如果有熟悉的呆会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

师:

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

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

 

(二)、介绍“花儿”

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

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

师:

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新筝独奏)

师:

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完整听赏乐曲

师:

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

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师接着说:

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师“是不是这一段?

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

a“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

出示ABA结构

3、师:

“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

总结:

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

(生:

强弱)师范唱,接着说:

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

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

(过渡:

)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仔细听”

A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过渡:

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

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

(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

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4、小结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学生活动

 

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1.学生先说演唱形式

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学生回答:

美丽的姑娘

 

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

学生说:

一开始很慢

 

学生回答,师表扬

 

(生:

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

设计意图

 

学生充分了解“花儿”的音乐表演形式及风格不同的“花儿”。

 

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花儿”。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