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5467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书画的落款方法.docx

书画的落款方法

绘画的基础知识1书画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後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短 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  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五字款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长  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加作者斋轩号者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

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

别号众多。

  

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

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二、双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2书画题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

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

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

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

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

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

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

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

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干支:

甲子(阏逢困敦)

乙丑(旃蒙赤奋若)

丙寅(柔兆摄提格)

丁卯(强圉单阏)

戊辰(箸雍执徐)

已巳(屠维大荒落)

庚午(上章敦戕)

辛未(重光协洽)

壬申(玄难)

癸酉(昭阳作噩)

申戌(阏逢阉茂)

乙亥(旃蒙大渊献)

丙子(柔兆因敦)

丁丑(强圉赤奋若)

戌寅(箸雍摄提格)

己卯(屠维单阏)

庚辰(上章执徐)

辛巳(重光大荒落)

壬午(玄敦戕)

癸未(昭阳协洽)

甲申(阏逢君滩)

乙酉(旃蒙作疆)

丙戌(柔兆阉茂)

丁亥(强圉大渊献)

戊子(箸雍困敦)

己丑(屠维赤奋若)

庚寅(上章摄提格)

辛卯(重光单阏)

壬辰(玄执徐)

癸巳(昭阳大荒落)

甲午(阏逢敦戕)

乙未(旃蒙协洽)

丙申(柔兆君滩)

丁酉(强圉作噩)

戊戌(箸雍阉茂)

已亥(屠维大渊献)

庚子(上章困敦)

辛丑(重庄赤奋若)

壬寅(玄摄提格)

葵卯(昭阳单阏)

甲辰(阏逢大荒落)

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

丁未(强协洽)

戊申(箸雍滩)

己酉(屠维作噩)

庚戌(上章阉茂)

辛亥(重光大渊献)  

壬子(玄困敦)

葵丑(昭阳赤奋若)

甲寅(阏逢摄提格)

乙卯(旃蒙单阏)

丙辰(柔兆执徐)

丁巳(强大荒落)

戊午(箸雍郭)

己未(屠维协洽)

庚申(上章滩)

辛酉(重光作噩)

壬戌(率阉茂)

葵亥(昭阳)

月令:

一月:

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杨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

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

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月,桃月,月,晚春,末春,蚕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风,尖月,樱笋时,小清明。

四月:

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维夏,麦月,槐月,纯阴,乏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清和月,正阳。

五月:

仲夏,恶月,郁蒸,中夏,鸣蜩,蒲月,皋月,榴月,蕤宾,午月,端阳,超夏,小刑。

六月:

季夏,暮夏,杪夏,暑月,且月,林钟,精阳,伏月,季月,荷月,焦月,溽暑,组暑,未月,极暑。

    

七月:

孟秋,新秋,首秋,兰秋,早秋,初秋,上科,初商,兰月,巧月,瓜月,瓜时,霜时,申月,相月,京月,夷则,肇秋。

八月:

仲秋,挂秋,正秋,大清明,壮月,南吕,桂月,酉月,怀月,竹小春,仲商。

九月:

季秋,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玄月,咏月,朽月,菊月,季白,青,戌月,杪商,无射,暮商,霜序,季商。

十月:

孟冬,初冬,开冬,吉月,阳月,坤月,良月,亥月,正阳月,小春月,应钟,小阳春。

十一月:

仲冬,中冬,子月,畅月,辜月,葭月,龙潜月,黄钟。

十二月:

季冬,末冬,残冬,严冬,杪冬,穷冬,暮冬,腊冬,腊月,涂月,嘉平月,蜡月,严月,冰月,月,丑月,月,穷节,大吕,星回节,除月。

  

季令:

  

春:

阳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

夏:

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长嬴,朱明。

秋:

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节,高商,商节,金天。

  

冬:

三冬,九冬,寒冬,安宁,玄英。

 

节令:

  

正月初一:

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岁朝。

初七:

人日。

正月十五:

元霄,元夕,元夜,灯节,上元。

二月初一:

中和日。

三月初三:

重三,上巳,三巳,令节,上除。

四月初八:

浴佛日。

四月十九:

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

端午,午日,蒲节。

六月初六:

天贶节。

  

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

中元。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重九,菊花节。

十月十五:

下元。

  

十二月三十:

除夕,宁岁。

每月初一至十称“上浣”()。

每月初一称“朔”,“旦”,“额。

每月十五称“望。

每月十六称“既望”,“望后。

”  

每月末日称“晦”。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赠,持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3书画用印的忌讳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

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

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

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

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

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

印与边距离约一。

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

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

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4国画的欣赏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1:

画工

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

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2:

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

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

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

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3:

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

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

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4;装框

中国画的装裱独具一格,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大类。

纸裱较粗,绫裱较精。

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5:

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独欣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

6:

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

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

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

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功力。

7:

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

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

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8:

学识

功力及布局可以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识,对其作品影响很大。

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

著名文人,其作品与众不同,就是一种"书卷气"。

画家于画匠之别,学识是条件之一。

9:

人品

西方画家,往往浪漫不羁,游戏人间为乐。

而欣赏者只观其画而不理画家的私德。

中国人不同,画家或书家如行为不检、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大奸大恶者,即使其书法美术如何精美,亦无人问津。

试问谁家高悬秦桧等奸臣作品,而岳飞的"还我河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匾额,就是这个道理。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

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1: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

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

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

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

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5画工笔画怎样过稿、怎样裱纸

因为熟纸或熟绢不易改动,所以画工笔画一般先在图画纸上画好素描稿,然后拷贝到熟宣纸或绢上画正稿。

步骤是:

(1)选好纸或绢,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两个公分,准备以后裱纸时涂胶水或浆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纸或绢的下面,用HB的铅笔轻轻地把稿子描下来,轮廓要描清楚,笔痕不要太重,以免将来勾墨线时压不住拷贝留下的铅笔线。

(3)找一张普通白纸裁得同素描稿一样大,用来做衬纸。

因熟纸或绢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状,下面衬白纸,作画时容易看清画面效果。

把衬纸打湿让其完全涨开再用浆糊或胶水贴在画板上。

(4)待衬纸干后,把拷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喷嘴或喷壶把纸喷湿,等纸完全涨开趁湿把画纸四周反面涂上一至两公分的胶水或浆糊粘牢,干后就可以作画了。

6怎样使用胶矾水

怎样使用胶矾水

(1)用来制作熟宣纸或熟绢。

把生纸或生绢平放在画毡上,用板刷蘸已配制好的胶矾水均匀地刷到纸上或绢上。

刷时一笔排一笔,不留空隙,以防止漏矾。

最好横竖各刷一遍,刷好晾干即成

(2)用来补救作画过程中的漏矾现象。

在作画过程中,有时因渲染的次数太多,或因熟纸熟绢制作不良而产生“漏矾”现象,补救方法如下:

用软毛笔蘸胶矾水刷在漏矾部位,要注意刷均匀,可以反复刷几遍,干后就不会渗水了。

如果胶矾水刷不均匀再上颜色也会不均匀,影响画面效果

(3)用来固定颜色。

在使用矿物颜料或其他颜料时,如果上色的遍数太多,一般都要跟上一遍胶矾水可以起到固定颜色的作用,也可以防止漏矾。

(4)制造特殊效果。

用生宣、皮纸、麻纸类材料作画时,如需要画面局部不渗水的效果,可以在局部点染或洒上胶矾水。

例如画雪景中的雪点。

怎样配制胶矾水

{画工笔画是离不开胶矾水的,它的配制方法简便,关键在于胶、矾以及水的比例要适当。

可以用黄明胶,也可以用食用胶,都是小颗粒状的,呈淡黄色(胶和白矾化工商店一般都有出售)。

胶矾水的配制方法为:

两份胶、一份矾,分别用开水泡开,倒在一起加上适当的清水。

注意白矾研成细末才好溶化,泡胶用开水,不能用水煮,因为超过100度胶的粘着力会减弱。

一般来说,画一张四尺三开大的熟宣纸画,用小手指头顶大的两份胶、一份矾加半杯清水就可以。

具体的经验作者要在实践中多次体验才能获得。

7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工笔花卉以线为造型基础,运用毛笔勾线,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

“平”:

即指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如锥画沙”。

勾线时,笔尖要按下去,对纸有一个“压力”。

同时手指还要向上擎住笔,有一个“提”力,然后向行笔方向再用一个“拖”的力量。

压力与提力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只提不按就“飘”“轻滑”;只压不提就是“抹”。

线条切忌忽轻忽重及“撩”“挑”“滑”。

“圆”:

即指勾线要圆浑有力。

要用中锋。

凡行笔时,笔尖在线条中央者即为中锋,笔尖在线条一侧的为侧锋。

用中锋线条勾出的线圆浑、饱满而有弹性,即所谓如“折钗股”、如“弯弧挺刃”。

“留”:

指用笔积点成线,古人曰如“屋漏痕”就是此意。

勾线时要求做到处处可以控制,随时可以收笔,并可以随作者意图变化,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重”指用笔峻劲,线条有力。

线的力量在于笔尖和纸的摩擦,有人使劲捏紧笔杆,几乎把笔杆捏碎,但是勾出的线条并没有力量。

正确的方法是:

通过肩、肘、腕和手指把力传导给笔尖,使笔尖与纸有一个摩擦力。

勾一条线要有三个动作:

一曰藏锋,起笔时,欲向左行先向右顿笔藏锋,然后再向左行笔。

向下行笔也要先向上藏锋,这样行笔即与纸面有了摩擦。

二曰行笔的速度要慢,力量要均匀。

行笔中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中锋圆转用笔为“转”;折锋转向为“折”。

三曰回锋,行笔欲停时要把笔锋向来的方向收回,即所谓“无往不回”、“无垂不缩”。

这样的线条才含蓄有力。

“变”;即指用笔的各种变化。

平、圆、留、重,是对线条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线条还要有多种变化,如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顿挫、转折、粗细、方圆、连断、疾徐、光毛、虚实、,加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即可千变万化。

把线条的力量与线条的变化结合起来,就是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所以学习中国画必须重视书法的练习,以锻炼勾线的能力。

8怎样用皴法画石

怎样用斧劈皴、拖泥带水皴、披麻皴、云头皴、雨点皴画石

(1)斧劈皴是侧锋用笔,有时蘸浓墨,有时蘸淡墨,可以用大笔皴,也可以用很多小皴笔表现石块的轮廓、明暗和质感,但笔触和笔触之间不重复,一次完成。

  

用斧劈皴方法画石,待皴笔干后,可以用含水较多的淡墨染暗部,以加强立体感。

另外,用斧劈皴方法皴染后,可以再着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湿接染暗部,暗部颜色要和亮部不同,可以用花青,或在花青中加少许藤黄和墨,即螺青色

(2)拖泥带水皴是一种在矾宣纸或绢上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皴法的特点是连皴带染,也就是边皴边染。

具体说,就是运用斧劈皴画山石时,先用较浓的湿笔勾轮廓,然后趁轮廓线未干时,再以较湿的浓墨或淡墨加皴,皴笔未干时又以淡墨染之。

所以运用拖泥带水皴的方法所画山石,皴笔与皴笔之间、浓墨与淡墨之间都能自然连接成一片,浑然一体。

(3)披麻皴是先用淡墨画轮廓如皴,阴暗处用淡墨渲染,感觉不足的部分,待墨色干后可以再染。

最后使用苔点。

(4)北宋郭熙画山石,作云头层层涌起之状,后人名之为云头皴。

实际郭熙画山石,轮廓线较阔,用笔有卷云之势,圆厚滋润,但并非所有皴笔皆似云头,其山石阴暗部分则多用短笔或较长的笔皴,变化很多,并以淡墨渲染出明暗,立体感很强。

有的部分也使用了连皴带染的方法,既活跃又含蓄。

  

画的具体方法是,先用淡墨画轮廓,并进行勾皴。

待干后,用淡墨渲染暗部,如感觉不充分,可以重复皴染。

(5)用短笔触勾皴石块称雨点皴。

北宋范宽画山石多用此法。

轮廓线比较宽,墨色较重。

皴完,依轮廓线染以淡墨。

9民间牡丹图案与寓意

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民族气息。

这些牡丹纹样(图案),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图案之一,她以富丽饱满的形态和艳丽夺目的色泽,在我国人民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作为本民族精神象征,她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美丽憧憬和良好祝愿,意寓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正因为艺术家将此主观意愿生动地溶注在牡丹的形态之中,才使牡丹纹样的生命力具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如洛阳宋代古墓壁画和砖雕牡丹图案,大理的木雕牡丹、西藏寺院和住宅中的牡丹图,景德镇的牡丹瓷器,四川的牡丹年画等等,都具有民族特色。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建筑木雕上有许多牡丹图案。

如:

“牡丹亭格扇门花心”;“牡丹盆花格扇门花心”;“牡丹童子可靠扇门花心”;“山茶牡丹格扇裙板”;“牡丹与卷草纹小花板”;“凤穿牡丹格扇门花心”;“文豪雅趣格扇门花心(瓶插牡丹);“春花(牡丹)秋果格扇门花心”;“博古瓶花(牡丹)格扇门”。

  景德镇瓷器的牡丹图案也十分精美:

“牡丹孔雀凤凰图盘”、“牡丹宝相花纹”、“青花牡丹孔雀图盘”、“青花牡丹孔雀海马图坛”、“青龙牡丹唐草纹盘”、“青龙牡丹纹盘”、“赤彩牡丹孔雀图盘”、“五彩牡丹凤凰图盘”、“青花牡丹凤凰图盘”、“剔红牡丹孔雀大盘”、“青龙凤凰宝相花唐草纹瓢瓶”、“五彩牡丹唐草纹碗”、“青花牡丹唐草羯磨纹碗”。

  另外。

各地保存的瓷器上也有牡丹图案: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影青刻龙凤牡丹纹瓷罐”(青海)、“剔花牡丹纹瓷罐”(青海)、“剔红双龙牡丹山石纹盆”(北京)、“剔红牡丹瓷盖碗”(北京)、“唐三彩凤嘴牡丹尊”(洛阳)、“唐三彩牡丹枕”(洛阳)。

历代丝绸布锦上的牡丹图案有:

唐代“牡丹纹烟色暗花绸”、宋代“串枝牡丹纹罗”、“云锦”(牡丹)图案。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锦”:

狮子与唐草(牡丹)奏乐纹棉、紫地、织出狮子纹、左右配饰牡丹唐草并有琵琶、笛、鼓等奏乐者。

另外唐花山羊纹锦:

茶地以相对二山羊为图案,间饰牡丹花,花型优美、动人。

  

在我国各寺院壁画,或出土的古墓壁画中都有许多牡丹图案。

  如:

北京法海寺壁画,绘有牡丹、莲花、月季、芭蕉等;西藏的布达拉宫中的壁画也绘有牡丹等吉祥之物。

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1、2、3、4号宋墓壁画和砖雕上均有牡丹图案;内蒙古昭乌达盟料峰三眼井村之墓壁画上方各画一束对称牡丹花、券顶四角各画一凤凰作展翅飞翔状,周围点缀牡丹花纹。

  在古代许多画法上也冠以“牡丹”之名,如“牡丹涂”:

用麻布做成球状、粘取纹漆、在完成中涂漆面,全部纹转一朵朵的花纹……花朵纹样便自然形成。

  “牡丹缠枝法”:

用棉包在白土瓦灰填充料制备的漆面上压旋,起出团体色螺纹,入荫于后稍加打磨平整,现场刷缘漆、朱漆各一道,最后,磨显出亮,效果似国色天香、锦族花团。

  可见、牡丹文化深入我国民间,在历代文人墨客平民百姓中广为流传。

其中牡丹图案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主要形式。

但是,究竟它的象征意义或象征性是什么呢

  缠枝纹牡丹:

传统吉祥纹样,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

因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鹭鸶与牡丹象征“一路富贵”。

  白头翁(鸟)与牡丹象征着“长寿富贵”或“富贵姻缘”。

  牡丹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绘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即老少同贵。

  牡丹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

  牡丹图案周围饰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

  瓶(平)插牡丹(富贵)其意表示:

“富贵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