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5514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二0一七——二0一八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

南康中学-于都中学联考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中①是“某区域平面图”,虚线为小路;②和③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

2.据图推测四条小路,坡度较小的是

A.甲、乙B.丙、丁C.乙、丙D.丁、甲

3.图示区域内唯一的河流流速变化特点表现为

A.慢→快B.快→慢C.快→慢→快D.慢→快→慢

【答案】1.B2.C3.D

【解析】

1.读图分析,由②可知,地势从X到Y逐渐降低,由③可知,两侧较高中间低,由此判断该地为山谷。

故答案选B项。

2.结合图示信息知,甲、丁海拔较高,乙、丙海拔较低。

四条小路中,乙、丙地位于山麓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

故答案选C项。

3.结合X—Y地势变化知,该区域地势变化呈缓—陡—缓,据此知河流流速变化特征为“慢→快→慢”。

故答案选D项。

点睛:

剖面线的判定:

对于已绘出的剖面图,如何确定在原等高线地形图上是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以及将剖面图上的某点还原到原等高线地形图上,其方法如下:

①、看形状:

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与剖面图是否一致;②、看关键点的海拔:

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上的高度是否一致;③、看制高点的海拔:

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读下面两国轮廓图,A、B两城市分别是甲、乙两国的首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比例尺较乙国小B.甲国比例尺较乙国大

C.甲、乙两国面积相当D.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甲国比乙国更简单

5.A城位于B城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答案】4.B5.A

【解析】考查比例尺,方向判断。

4.两图图幅面积相同,甲图所跨经度约为8度,乙图所跨经度约为20度,因此实际面积甲图小于乙图,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故选B。

5.读图可知,A坐标约为(0°,10°E),B坐标约为(35°N,0°)。

据纬度可知A在B之南;据经度可知A在B之东。

综合两城经纬度可知A城位于B城东南方向。

故选A。

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

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6.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A.光照B.降水C.土壤D.热量

7.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

A.海拔B.冰川C.降水D.土壤

【答案】6.D7.C

【解析】

6.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故D正确。

7.110°E以东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越向东,距海洋越近,降水条件越好,故C正确,A、B错误。

沿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类型无变化,D错误。

下表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和甜菜播种面积(单位:

千公顷)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表中②代表的农作物是

A.水稻B.甜菜C.棉花D.小麦

9.江西省无农作物③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市场D.交通

10.与河北省比较,黑龙江省农作物④分布面积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平原面积广大B.灌溉水源充足C.机械化水平高D.土壤深厚肥沃

【答案】8.C9.A10.B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8.读图可知,①在河北省分布面积最大,应当为小麦,②在新疆和河北分布面积大,而高纬度的黑龙江则没有分布,应当为棉花,③在黑龙江和新疆分布面积大,为喜温凉的甜菜,④在江西和黑龙江分布面积大,应为水稻,故选C。

9.由上题分析可知,农作物③为甜菜,适宜分布在温凉的气候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而江西为亚热带气候,不适宜甜菜分布,故选A。

10.由上题分析可知,农作物④为水稻,黑龙江夏季高温多雨且有众多河流提供灌溉水源,而河北省地表径流少,水源缺乏,不适宜水稻种植,故选B。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农业结构复杂

C.经历了移民开垦D.注重生态保护

1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实施了退耕还林

C.种植业产值降低D.大力发展畜牧业

【答案】11.C12.B

【解析】考查区域发展和读图分析能力。

11.图示1650年—1780年该地区的原始林地大面积缩小,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故判断该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过程。

故选C。

12.图示20世纪以后,该地区的耕地面积有所缩小,次生林和面积增长明显,反映了该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

故选B。

透明度及水色是水光学因子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前者表示海水能见度的一个度量,后者是有海水的光学性质及海洋中悬浮物质所决定的海水颜色。

二者都是反映海水浑浊程度的指标,关系极为密切,水色高(水色号数值小),透明度就大;透明度小,水色就低。

读某海域等水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3.结合图中信息推断,中国

A.近海水色高,透明度小B.近海水色高,透明度大

C.远海水色高,透明度小D.远海水色高,透明度大

14.影响图中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蒸发B.降水C.径流D.洋流

15.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试推测图中P点据大陆最远的时段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13.D14.C15.C

【解析】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13.由材料“水色高(水色号数值小),透明度就大”可知,图中近海水色号数值大,水色低,透明度小;远海水色号数值小,水色高,透明度大,D正确。

14.图中等水色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因素为径流,C正确。

15.影响水色的主要因素是径流,夏季径流量最大,P点距大陆最远,C正确。

下图为大连市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大连市将逐渐形成以英特尔项目为核心的、亚洲重要的、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亚洲集成电路集散地。

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科学技术发达

C.海陆交通便利D.位于环渤海经济圈

17.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软件开发企业纷纷落户大连市,在此设立跨国公司和工厂。

其主要的自然优势是

A.环境条件优越B.土地面积广大

C.水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16.B17.A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

17.软件开发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很少,是技术导向型企业。

环境条件优越促使这些国家的软件开发企业纷纷落户大连市。

故选A。

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灌溉水源不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灌溉农业。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图中所示河流中,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

A.a和bB.c和d

C.a和dD.b和c

19.图中所示地区为世界著名产棉区的是

A.甲与丙B.甲与乙

C.丙与丁D.乙与丁

20.图中所示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气候变暖D.酸雨危害

【答案】18.C19.B20.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区域农业生产,区域生态问题。

18.根据图示,图中甲位于中亚地区;乙位于尼罗河谷地;丙位于两河流域;丁位于印度河流域。

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阿姆河a和印度河d。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9.中亚地区和埃及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区。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图中所示地区气候都较为干旱,气候干旱地区容易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传染病。

下图中,右为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左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月均降水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21.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22.若埃博拉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则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21.D22.C

【解析】

21.右图中疫情爆发高风险区位于非洲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结合左图中气温和降水图可知,④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甲地受西南风的影响最有可能将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夏季由于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甲地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南移,甲地受东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

读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3.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海陆风B.避开天敌

C.低湿地分布较广D.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4.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路线飞行距离更近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D.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25.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

00—15:

00,并常常避开广阔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B.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D.上升气流显著

【答案】23.C24.B2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鸟类迁徙,通过鸟类的活动,考察沿途地区的地理知识,做题时要注意有利于鸟类飞行的条件。

23.材料中信息“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再结合路线所在地多沿海低湿地,所以选择C项。

24.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因此选择B项。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

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26.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B.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旅游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7.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C.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答案】26.A27.B

【解析】

26.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方向的效益,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故A项正确;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故B项错误;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灌溉,故C项错误;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地区,故D项错误。

27.河流的径流量主要与补给量有关,三峡工程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补给量大,但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故B项正确。

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左图中此时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下列问题。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B.S地为地中海气候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9.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A地为河谷东岸④B地为河谷东岸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0.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②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28.B29.C30.B

【解析】试题分析:

28.河流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所以河流由P流向Q,A错。

从P地河谷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河流的西岸(左岸)比较陡,也就是侵蚀岸,所以可以断定该地位于南半球,D错。

S地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在南北纬30°—40°之间,所以为地中海气候,B对、C错。

故选B。

29.从P地河谷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岩层向上弯曲,所以此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背斜是很好的储油构造,故选C。

30.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同一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为七月份(南半球冬季);此时地中海气候进入雨季,雨水补给湖泊的水量比较大,湖泊水位为b,故选B。

考点:

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等温线的判读以及湖泊的补给方式

二、综合题。

31.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盐沼是地表过湿或季节性积水、土壤盐渍化并长有盐生植物的地段。

有人认为,盐沼属于广义的沼泽范畴,广泛分布于海滨、河口或气候干旱或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带的盐湖边或低湿地上。

下图为“某国简图”,该国人口7004.9万人,面积约163.6万平方千米。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形成原因。

(2)该国粮食不能自给,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图中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

(1)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2)高原、山地为主,耕地面积小;干旱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低;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3)沟通波斯湾与印度洋(阿拉伯海);是世界石油输出的重要海上通道。

【解析】

(1)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低洼,河流多汇集于此,且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因而形成盐沼。

(2)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从气候、耕地、需求量等角度分析。

据图可知,该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低;据材料知该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因此粮食不能自给。

(3)区域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特点来分析。

据图等高线可知,该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

边缘起伏大,内部起伏和缓。

 

32.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湘潭(德国)工业园是根据德国中小企业产业转移和拓展中国市场的趋势,利用湘潭先进制造业基地、伟人故里和人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对接德国先进制造技术、管理和优秀品牌,充分发挥名城(毛泽东故乡)+名牌(德国品牌)+集群生产的集聚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而创办的特色工业园区。

(1)分析湘江年货运量较莱茵河小的主要原因。

(2)指出“长株潭”经济圈和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

(3)湘江流域环境问题较突出,请列举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

(1)湘江流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经济落后,货运需求量小;内河航运网不如莱茵河发达。

(2)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矿产资源较丰富;地形平坦开阔。

(3)中上游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中下游环境污染(水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洞庭湖湿地破坏严重。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差异比较。

影响河流货运量主要是河流的径流量、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及内河运输网络,分析湘江年货运量较莱茵河小的主要原因要注意这几方面。

影响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工业原料相关的矿产资源,及与工业发展必备的水资源及工业区建设的土地资源;分析“长株潭”经济圈和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从这向方面进行分析。

(1)影响河流货运量主要是河流的径流量、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及内河运输网络。

湘江流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莱茵河全年流量丰富;湘江流经地区经济较莱茵河落后货运需求量小;湘江内河航运网不如莱茵河发达,莱茵河与其周边河流形成巨大的水运网。

(2)题目中的“题眼”有三个:

“共同”“自然”和“有利”,自然条件可从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地形和水运等方面分析。

“长株潭”经济圈地处湘江沿岸,鲁尔工业区地处莱茵-鲁尔河流域,两地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长株潭”经济圈周边有丰富的有色金属,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两地矿产资源较丰富;两个工业区都在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

(3)湘江流域环境问题有中上游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中下游环境污染(水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洞庭湖湿地破坏严重等。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橄榄主要种植在地中海沿岸地区,以“高产、优质、高效益”闻名,所产橄榄油是世界优质食用油的代表,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国自20世纪中叶开始引入,目前南方有多省种植,其中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陇南山区为主要的油橄榄生产基地。

专家建议中西部山区大力推广油橄榄种植。

下图示意我国油橄榄适种区域。

(1)结合原产地的气候特点,推测油橄榄的生活习性。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与南京附近适种区相比,陇南山区种植油橄榄的主要优势条件。

(3)试说明中西部山区大力推广种植油橄榄的重要意义。

【答案】

(1)原产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可推测油橄榄具有喜高温、喜光、耐旱、怕低温冻害等特点。

(2)陇南距海较远,且受山地阻挡,夏季降水较少,光照更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油橄榄品质的提升;夏季高温期较长且稳定,热量丰富,适宜油橄榄的生长;冬季有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寒潮、冬季风、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树木越冬;陇南山区地势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3)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可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观光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油橄榄为经济作物,经济价值高,可以加快当地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绿化荒山和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

【解析】

(1)推测油橄榄的生活习性主要结合原产地的气候特点。

由材料可知,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油橄榄应当具有耐高温、耐旱、喜光的特点。

(2)题目要求从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角度分析。

陇南山区较南京靠近内陆,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更加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品质提升,降水少,光照充足。

从地形看,北部为大巴山,冬季南下的冷气流对陇南山区的影响小,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同时,地形相对较为封闭,为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更加有利于油橄榄种植。

(3)中西部山区大力推广种植油橄榄的重要意义主要从油橄榄种植对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有利影响考虑。

从社会效益来看,种植油橄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可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从经济效益看,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带动特色农产品、观光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油橄榄为经济作物,经济价值高,可以加快当地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生态效益看,具有很好的绿化荒山和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