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703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兴之路观后感.docx

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2000

篇一:

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参观复兴之路,唤起了我的对于历史的记忆,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了解和认知。

这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一幕幕的从我的眼前展现,诉说着那百年沧桑的变化。

中国从黑暗的社会走向如今的光明,是十几代人浴血奋战,不断努力抗争的结果。

首先映入我眼中的一幅比较鲜艳的画,并不是一般想象中的黑白照片,的的确确是一幅油画。

这幅油画画的是清王朝大臣上朝议事的景象,一派的金碧辉煌又宁静祥和。

而与之对比的照片,却是反映工业革命轰轰烈烈进行中的图片,有着纺织机,火车等等。

而显示工业革命的照片却是黑白的。

这明显的对比,虽然一个金碧辉煌的感觉,一个是黑白照片,但是反映的内容却让人心凉。

当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小农经济国家,守着清朝统治,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的时候。

西方已经进入现在工业,并且一刻不停的向前奔驰着,并且,他们的制度也随着技术的变革而更加先进,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已经是当时英国的制度。

这些制度又反过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壮大,而更加促进了工业的前进。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是经济制度与上层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使一个不大的英国拥有了日不落的称号的原因。

反过来看看中国,在复兴之路解说词上看到一些资料“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

船厂的创办者——大清国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

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

”这是在经历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后,清王朝开始兴建船厂,为了“妨害之海”。

但是,简单的想一想就知道,一个小小的造船厂,怎么可能担负“妨害之海”的任务。

而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并且是血泪史的开始。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英的贸易一直是中国是入超的,由于中国一直是自给自足,对于国外的东西也不买,所以对于急于扩张市场的英国来说,中国的大门很难打开。

所以,他们利用了鸦片。

而这不仅仅是英国商人的做法,后面是英国政府的支持。

在这些年间,他们利用鸦片掠走了中国30-40亿两的白银。

而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那幅虎门销烟的历史图画,会永远留在中国人的心里。

而这是有深远的意义的。

那时,勇敢的直面反抗英国的商人和政府,将鸦片销毁,表达了中国人的不屈服,而且是永不屈服。

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就是虎门销烟,不忘国耻,永远将不屈服的精神传递下去。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批救国的人出现了,并在此后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不同阶级,不同方法来拯救中国的人们。

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都是介绍世界的书籍,林则徐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而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理性救国。

但是,这些人却随着鸦片战争结束被淡忘。

这些人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他们无法唤醒沉醉在天朝的人们。

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看着太平天国与与清军打仗的图画,实在是让人感到了绝望。

首先,农民起义

是反对清政府的,但是太平天国又反抗着侵略者,但是清王朝和侵略者一起打压太平天国。

这是让人绝望的第一点。

第二点,则是太平天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农民的封建色彩太重,洪秀全即使建立了太平天国,那这个国也是封建的国家,迂腐的,与清王朝差别不大的国而已。

内部腐败和根本上封建的思想,是他无法救国救民根本原因。

“而就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1851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伦敦海德公园为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剪彩。

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船舶数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普鲁士等国也奋起直追。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

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

1960年的10月18日,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清王朝面临了直接的打击,才有了洋务运动。

在国家博物馆,看到了一些老照片,比如轮船招商局,陆军等等。

但是,这些真的可以抵御外国侵略着船坚炮利吗?

而验证洋务运动的,就是与日本的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彻底的败了,向日本支付巨额的赔款。

但是,我们并没与这样倒下,在战争中,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身为一个中国人,为祖国而战斗英勇献身精神。

邓世昌虽然牺牲了,但是,即使落后,也不堪屈辱,奋战到底的精神留下了。

我们现在落后,但是我们可以发展,所以绝不低头。

1895年春天,康有为和学生梁启超联合千余名在京应试的举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这是资产阶级开始的救国运动。

但是,仅仅只是百日维新,百日而已。

那时,资产阶级的力量太过弱小,被封建力量轻轻一捏就消亡了。

他们依然不能救国。

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

封建势力依然顽固,而外国侵略者的步伐也没有停留。

八国联军侵华,八个国家进驻了北京,中国的心脏。

签订《辛丑条约》,巨大的耻辱就此烙下深深的印记。

清政府试图以“新政”救国,却依然不了了之。

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

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提出了三民主义。

于是有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皇帝没了,辫子也剪了,但是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辛亥革命也还是失败了。

自那时起,辛亥革命为中国人的思想的变化做了铺垫,于是,新文化运动开始有了深刻的影响。

《新青年》中,陈独秀等一批思想先进的人提出,救国先要有思想革命。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人真正觉醒,并且在黑暗中寻找了一丝曙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她一步步壮大,最终带领人民走向了光明。

因为,他们选择了正确的适合中国的道路。

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始,却也失败了,但是,这只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武力,怎么革命呢。

在井冈山,年轻的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确定实行土地改革和武装斗争。

在反围剿失败之后,一路的长征,历练了这一批先进的人。

然而,正是这场洗礼,使共产党成熟起来。

但是,在内忧外患中,我们必须先赶走侵略者,于是,共产党再一次与国民党合作,一起对抗日本。

一打就是8年,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但是,国民党挑起

内战。

但是,他们没有向共产党一样,深刻的了解到,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

所以,人心的天平是不会向国民党倾倒的。

经历三大战役以后,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22年的统治被宣告结束。

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蒋介石自己作了这样的评价,他说国军为什么会弄到今天这个信心丧失、精神解体的地步,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战之前微不足道,由于我们的弱点被它抓住了,遂演成我们今天这样溃烂的局面,共产党打败了我们,不是共产党有三头六臂,是我们腐败无能,自己的弱点击败了自己。

所以,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符合历史的发展,才能够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的未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真正的独立,开始发展起来。

一开始探索很艰难,但是我们依然向前进。

美国无视三八线,义勇军将美国赶了回去。

可是,党对于建设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清醒的认识,所以,又犯了左的错误,十年浩劫,让中国落后了很多很多。

直到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方画了一个圈。

中国改革开饭,迎来了春天。

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至今也是这样做得,因为真理永远站的住脚。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

江泽民带领中国走向了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而胡总书记又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科学的大步的向前进。

身为90后,其实能够感受到生活条件的变化。

小时候,也看过黑白小电视,到长虹那种摁钮扣的彩电,到大彩电,再到几年前换的液晶数字电视。

从扇扇子到吹空调,到那种中央空调。

还有洗衣机,双开门冰箱等等或者是全自动一体控制的家电。

生活真的越来越好了。

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党和国家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国家博物馆回顾了历史,我的心情很激动。

看着中国的百年沧桑,到如今的发展的情况,很是为自己的祖国骄傲,也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复兴之路一行,让我点燃了民族的自信心,尤其是我还亲身经历过祖国的60年大庆,更加能够体会那种民族自豪感。

我能做的,除了参加国庆游行,做志愿者之外,更重要的是好好学习,才能在未来回报祖国。

篇二: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土木124班08070312409李德智

最近,我和同学一起看了纪录片《复兴之路》,起初我是带着好奇的心态去看的,可看完之后,它深深的震撼了我。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

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观看过《复兴之路》后感触颇深。

一百多年的“复兴之路”在银屏划过,看到的是曾经的国之殇,民之痛,体会到一种挣扎,一种反抗,一种奋进,而现实中我们的堕落是否又是一种轮回。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各种新奇事物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人们失去了曾经的理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

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

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

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差不多就是这么三种感受经历:

一个就是建国之前的气愤;然后到建国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遗憾;再到改革开放又很自豪。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代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

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

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

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

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

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复兴之路》再现了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之路。

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让我深受感触。

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

它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

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努力,不要放弃,为了祖国,为了先辈,为了未来而不懈努力奋斗!

篇三:

复兴之路读后感1500字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