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806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docx

科技管理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解析

第二篇科技管理与服务(1987-2007)

第七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节重点领域与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在此期间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原来简单的“迎来送往”逐步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合作形式从以前的单向受援为主向合作研究开发、知识产权共享转变,从跟踪为主逐步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合作转变。

我省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以及多渠道、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已基本形成。

2002年,省级科技计划首次启动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

2005年12月,中国政府代表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在维也纳签字,同意在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2007年11月,该中心在兰州开建。

在此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全省共选派3500多人次的科研人员出国执行项目、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科技展览和考察等科技交流活动;应邀来我省执行科技合作项目、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参加国际会议等科技交流活动的欧美国家专家达5400余人次,组织实施了40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一批科技合作成果。

一、与亚非地区科技合作重点领域和主要项目

1、地区合作情况简述

甘肃省与亚洲及非洲地区国家的科技合作主要涉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澳门,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南非、肯尼亚、埃及、赞比亚等20多个国家。

技术合作涉及的主要领域是能源研究、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生态保护,治理荒漠化等领域,广泛开展人员来华讲学、教学、人才培训、学术交流等项活动。

从1987至1996年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地区国家来甘肃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从事讲学、学术交流、考察访问76人,对应出访人员39人。

从1997至2002年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地区国家来甘肃省高校、科研院所从事讲学、学术交流人员166人,对应出访人员29人,受培训人员21人。

2003至2007年来访人员121人,对应出访人员58人,受培训人员83人。

1987—2007年的20年期间,我省与亚非地区国家在农业、畜牧业、环保、教育等专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我省的经济、科技、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本政府以无偿援助接受我方技术人员赴日参加集体研修项目87项,为我培养技术人才130多人次。

韩国政府以无偿援助接受我方技术人员赴韩研修项目3项,为我培养技术人才5人次(境外)。

以上人才培养项目涉及专业有农业、工业、环保技术、地震、管理、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等几十个专业领域。

参加培训人员回国后,有的成了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收到了良好效果。

期间,我省邀请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员长期专家项目6项和日本花甲专家项目5项。

项目涉及专业领域有教育、渔业养殖、蔬菜栽培与制种、服装技术、家电生产技术、旱地农业技术等。

科技部经费支持项目及其他类项目6项,如中日“清洁生产人力资源开发与能力建设培训”、中埃(及)“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中巴(基斯坦)和中罗(马尼亚)“太阳能技术应用开发”、中埃(及)“荒漠优良固沙植物引种及栽培技术”和“动物生物技术研究”等;一般性考察交流项目16项,如中南(非)、中日、中韩间技术交流与推介项目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甘肃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比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才引进项目:

1987—2007年期间,我省邀请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员长期专家项目6项和日本花甲专家项目5项。

项目涉及专业领域有教育、渔业养殖、蔬菜栽培与制种、服装技术、家电生产技术、旱地农业技术等。

其他类项目:

科技部经费支持项目及其他类项目6项,如中日“清洁生产人力资源开发与能力建设培训”、中埃(及)“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中巴(基斯坦)“太阳能技术应用开发”、中埃(及)“荒漠优良固沙植物引种及栽培技术”和“动物生物技术研究”等;一般性考察交流项目16项,如中南(非)、中日、中韩间技术交流与推介项目等。

2、主要项目介绍

(1)2005年,甘肃治沙研究所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合作中埃(及)政府间科技合作“提高骆驼繁殖率的生物技术方法”项目。

双方主要对骆驼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精子的体外获能、骆驼胚胎的体外生产技术、精液冷冻技术、非繁殖季节骆驼卵巢功能的监测等进行了合作研究。

在此基础上,2005年,时任省长陆浩代表甘肃省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签定了科技合作协议,扩大了甘肃科技在埃及乃至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

(2)中日技术合作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甘肃省岷县閭井地区畜牧业开发计划实施调查”和“肉牛及饲料生产技术研究”项目,执行期分别为(1987年6月至1990年6月)3年和(1992年5月至1994年5月)2年。

项目执行期间,日方前后派遣了40名技术和管理专家前往现场工作,最终选育出繁殖率高、生长期短、肉质细嫩的优良种公牛品系。

通过项目实施为我省培养专业及管理技术人才110多名,提出了以发展畜牧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计划。

制定了系统的土地有效利用、饲草饲料栽培管理、草地建设、草种改良、牧草开发研究、家畜改良和繁殖研究、肉食品加工设施建设和技术引进、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整修和扩建、农村经济发展分析等系统的发展规划。

并以中、日文完成了几十万字的调查报告,为发展我省、乃至周边地区的农村畜牧业经济,提供了具有指导价值的宝贵成功经验和技术资料。

二、与欧美地区科技合作重点领域和主要项目

1.地区合作情况简述

我省与欧美地区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在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加强了与包括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芬兰、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在内的20多个国家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全省共选派2600多人次的科研人员前往欧美国家执行项目、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科技展览和考察等科技交流活动;应邀来我省执行科技合作项目、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参加国际会议等科技交流活动的欧美国家专家达3300余人次。

在反质子与离子大科学研究、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沙漠化防治、装备制造、新能源、超低温钻机、沼气综合利用、中药抗肿瘤研究、结合疫苗技术、草业科学、马铃薯育种等20多个专业领域,组织实施了20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主要项目介绍

(1)2003年11月,经中国科技部和美国农业部同意,“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甘肃农业大学成立。

时任甘肃省省长陆浩,美国农业部副部长约瑟夫·简,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甘肃省副省长贠小苏、李膺等领导参加成立仪式。

研究中心包括中国西部主要牧区省份(甘肃、内蒙、四川、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和美国西部三个州(犹他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研究涉及草地生态、牧草种质和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牧业生产体系和技术、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安全食品生产等领域。

中心的成立,对促进中美两国在草地生态和畜牧业生产体系和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保证我国在草业研究领域对美合作的统一性,促进国内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整合有限资源,避免重复研究,更有效地学习和利用美国特别是其西部地区可持续草地畜牧业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相关研究机构的协同攻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兰州大学2007年承担的中美科技合作“甘肃民勤地区风沙流发展过程的监测及其预测”项目,中方投入资金300万元,引进了美方“风沙流发展过程的全方位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利用春夏季风沙活动频繁的机会,在甘肃民勤地区进行了野外观测点的选择以及各仪器设备的布置,掌握了野外复杂条件下对风速廓线、输沙强度、风沙流结构、湿度和温度进行同步实时动态测量与数据采集的相关测量技术,研制出了能够对风沙电场的分布和变化进行实时数据测量的风沙电场采集系统。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曾重点推荐项目组完成的学术论文《风成沙波纹的离散粒子追踪法模拟》,而且大众科技报人民网科技以《美丽的沙波纹是如何形成的?

有何意义?

》为题对该文进行了转载。

项目组已独立发表SCI论文9篇,合著国际论文2篇,有1篇论文作为国际会议特邀报告宣读,2篇论文作为国内全国性会议特邀报告发表。

(3)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HIRFL-CSR的建设和建成后的科学研究,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与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在学习GSI建造重离子冷却储存环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近代物理所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了工程的若干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诸多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使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主环真空系统创造了国际同类真空系统的最高指标;电子冷却装置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产生了空心电子束,直线段螺线管磁场的平行度达到了国际上迄今达到的最高指标;准直安装精度达到了0.1~0.3mm;大孔径磁铁、高精度脉冲电源、大规模集成控制系统、宽频带高频系统、多种高灵敏度非拦截式离子探测系统和实验环超薄内靶等实现了多方面的技术突破;成功实现了主环的剥离注入,在主环内得到了寿命超过分钟量级的储存束流。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建成后,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重离子物理研究设施,与德国GSI的装置同属世界级的先进装置,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重离子物理研究设施之一。

因为在致力于推进近代物理所与GSI合作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GSI副所长Angert博士荣获2002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三、与澳洲、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重点领域和主要项目

(一)地区合作情况简述

本着从区域特色出发,着力于优势互补,构建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可持续性合作关系,积极拓展与独联体、澳洲等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

我省在高技术领域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的同时,采取互派人员短期工作、共建研发组织等多种形式,从1987年至2007年共选派800余人次的科研技术人员出访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前沿研讨会、执行合作项目等。

有1000余名外国专家学者应邀来我国参加国际会议,执行科技合作项目和培训。

我省与独联体及澳洲地区共组织实施了以机械制造、通讯电子、新材料、农业等技术领域的40多个高新技术合作项目,引进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推动高水平合作研究。

1、与澳洲合作情况

我省与澳洲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矿业、农业等领域。

目前澳大利亚是甘肃有色金属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国,甘肃的农产品也大量出口澳大利亚。

甘肃金川有色集团公司和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都已相继在澳大利亚矿业领域拥有重要金属矿山投资项目。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也与甘肃合资共同开发陇南市礼县的金矿。

在农业领域,澳大利亚政府资助参与了甘肃河西走廊农业和水资源及甘肃畜牧业研究项目。

合作机构主要集中在具有甘肃资源特点及传统的国有大企业、科研院所。

如金川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公司长期以来在有色金属方面有较密切的合作。

从上世纪80年代建设亚洲第一座镍闪速炉开始,金川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公司之间就架起了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在西部矿业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金川集团公司建成了镍闪速炉,为中国镍冶金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金川集团公司和西部矿业公司从技术交流、产品贸易到联合风险探矿,合作的领域逐步拓宽和延伸,并在兰州合作成立探矿公司。

2、我省与独联体合作情况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独联体国家合作的战略方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采取官民结合、技贸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与独联体国家开展了广泛的交往。

全省上下、各行业通过各种形式扩大对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

(1)参加各类有关独联体国家的科技项目推介会

包括“中—俄(俄罗斯)”、“中—乌(乌克兰)”、“中—白(白俄罗斯)”等一系列项目推介会。

同时,参加各类中俄高新技术合作研讨会,就航天航空、仪器仪表、自动化、机械、电子、农业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积极的洽谈协商。

例如兰州理工大学和省机械研究院等单位参加2005年中俄高新技术合作研讨会,对在与我省有合作前景和比较优势的机械制造、通讯电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近20个高新技术合作项目的技术发布会进行了重点考察,与俄方国际机械制造联盟、俄罗斯新技术集团“创新联盟”、俄罗斯科学院核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的代表进行了技术洽谈。

(2)加强我省与独联体国家的科技互访与交流

例如2004年10月我省组织甘肃科技代表团一行5人对俄罗斯的科技园区建设以及科技管理体制等进行了考察访问。

代表团走访了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圣彼得堡高新技术企业。

2004年2月,乌克兰电推进技术专家、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教授AnatoliyI.ORANSKIY就中乌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离子发动机阴极寿命预测的试验计算方法”的执行情况受邀来我省访问,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术交流活动。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奔萨国立大学第一副校长梅谢里亚科夫先生率领的俄罗斯国立大学代表团也于2004年8月来我省考察访问,就人才培养、金属材料、爆破焊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与我省洽谈。

二、主要合作项目介绍

(一)与澳洲合作项目

1、2005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生物堆浸体铜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共投入资金1950万元,其中国家国际合作重点计划拨款80万元,单位自筹及地方拨款220万,合作外方投入资金200万美元。

项目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浸出专利技术Bioheap。

中方项目承担单位西北矿业研究院在利用澳方专利生物浸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白银公司露天矿的环境条件及低品位矿石的性质特点等实际情况,对该项技术进行改良创新,提高了我国在回收黄铜矿型低品位矿石方面的总体技术水平。

2、2004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耐旱草坪草功能基因组及分子育种》,项目承担单位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单位维多利亚州初级产业部植物生物技术中心合作,共投入资金189.1万元,其中国家国际合作重点计划拨款97万元,单位自筹经费37.1万元,外方投入经费55万元。

项目是我国对无芒隐子草开展的首例系统研究,以培养耐旱、养护需求低的草坪为最终目标。

建立了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等不同尺度的研究方法。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禾草类的cDNA文库和EST数据库。

(二)与独联体合作项目

我省与独联体国家主要集中在具有甘肃科技优势和资源特点及历史传统的国有大企业、中科院及部分大学。

国营五零四厂、四零四厂是我国核工业大型骨干企业,在我国核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先后与俄罗斯开展合作,引进技术和设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国营万里机电厂、兰州真空设备厂等企业在我国军品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与俄罗斯有合作项目。

中科院兰州分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库尔恰托夫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核物理研究所(BINP)这三个国际著名的核科学研究中心正式签订了科技合作备忘录,进行合成超铀新核素的探索性研究。

重离子加速器上使用从俄罗斯得到的稀有材料制备的同位素靶,在具有重要物理意义和很大技术难度的轻稀土质子滴线区实现了重要创新和突破,一次实验合成了半衰期仅为1秒左右的6种新核素,新建了5种核素的衰变纲图,首次观测到1种核素的延发质子衰变,表明我国质子滴线轻稀土核的放射性研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走到了前列。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核物理研究所(BINP)在1999年9月正式签订科技合作议定书,双方围绕CSR大科学工程有关技术进行合作。

双方设计人员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空心离子束,取得了有重大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一项国际先进技术指标,同时与该所在电子冷却装置、宽频带高频机、合作研制先进的内靶装置等方面签订的合同额达245万美元。

天水电缆厂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核物理研究所签约合作,联合开发辐照交联电线电缆新技术,1990年在天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工业规模的辐照交联电缆成产线,1991年通过中科院和铁道部的联合技术鉴定。

第二节学术会议与培训

一、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

(一)概况

我省实施“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旨在促进我省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宣传和展示我省科技发展成就、水平、经验,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推动我省技术和产品出口。

我省已成功举办各类“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42期,获得各类支持经费累计1090万元人民币。

培训内容涉及太阳能技术、沙漠治理技术、中兽医药学技术、水资源利用等多个专业领域。

参与培训学员1800多人次,涉及泰国、朝鲜、越南、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巴林、巴基斯坦、厄立特里亚、布隆迪、东帝汶、津巴布韦、肯尼亚、马里、莱索托、利比里亚、蒙古、马其顿、尼泊尔、塞内加尔、苏丹、舒利亚、乌拉圭、瓦努阿图、印度尼西亚、中非、老挝、也门等100多个国家。

(二)典型介绍

1、2005—2007年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承办科技部发展中国家“中兽医药学技术培训班”3个,获得科技部项目经费支持约62万元人民币,共培训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学员,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期为20天。

2、1987—2007年期间,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承办发展中国家“太阳能技术培训班”22期,获得项目经费742万元人民币,共培训了来自70多个国家的670名学员,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期为约30天。

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自1993年至2007年间,承办国家商务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委托“发展中国家沙漠治理技术推广和干旱区生态恢复及产业发展技术国际培训班”共15期;承办科技部委托“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2期,获得各方面经费支持共计约1000万元人民币。

前后培训了来自亚、非53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学员,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国际学术会议

(一)整体情况简述

1987-2007年的20年间,我省境内共举办110多个包括爱因斯坦年论坛、太阳能适用技术、冰川、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专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国外代表1400多人。

(二)历年部分国际学术会议列表

举办时间

会议名称

2007年1月

发展中国家太阳能领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国际研讨会

2007年6月

中国西部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10月

黄土高原中国-瑞士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6月

中亚地区国际太阳能应用技术研讨会

2006年7月

第十六届国际精细化学和功能高分子学术讨论会

2006年7月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第二届新型材料及其合成学术研讨会

2005年10月

爱因斯坦年论坛

2005年9月

国际冰川学会学术大会

2004年6月

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第二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