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852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时,需要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②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均可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

④“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都必须用高倍显微镜

⑤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⑥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⑦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⑧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若无,可用体积分数为70%乙醇代替直接使用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C

【解析】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由于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所以不需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①错误;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都是参与形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分散开,②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均可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③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可用低倍显微镜,④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⑤正确;转换高倍物镜时,不能升高镜筒,应该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⑥错误;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可以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⑦错误;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不能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代替直接使用,⑧错误。

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课本上的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1mg

【答案】B

【解析】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项错误;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4.9-3.8=1.1mg,B项正确;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只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项错误;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5.6-4.9+1.1=1.8mg,D项错误。

【点睛】

本题利用一组对照实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

3.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图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答案】D

【解析】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可能是脂肪,A正确;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能是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B正确;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为四肽,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需要3分子水,所以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C正确;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为DNA,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C、G、T,共6种,D错误。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名师点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4)糖类是由C、H、O组成。

4.图1为某一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示意图,图2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AB段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

B.图2代表的细胞为极体,出现在图1的EF段,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异常

C.观察100个图2细胞所示时期的细胞,发现5个出现了图2所示情况,则异常细胞比例为5%

D.图1中AB、EF和IJ段细胞含DNA分子数目相同

【答案】D

【解析】图1中AB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该阶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一定是细胞一分为二,A项正确;图1是“某一果蝇”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图,只有雌性果蝇体内会同时出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所以该果蝇只能代表雌性果蝇。

图2所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加之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只能是极体,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全部异常,B项正确;100个极体正常分裂后会产生200个正常的子细胞,有5个细胞异常分裂后会产生10个异常的子细胞,所以异常细胞的比例为(10÷200)×100%=5%,C项正确;AB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EF段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IJ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5.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答案】C

【解析】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项错误;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项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项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项错误。

6.下图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则生态系统a—d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②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③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的a—d种群中d—定是生产者

④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Y可表示生物量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①错误;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顺序为a→b→c→d,②正确;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

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③错误;若Y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a可能位于最高营养级,则可能有食物链d→c→b→a,也可能d和c属于同一营养级,④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

7.研究者选取西葫芦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图甲为幼苗细胞内某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图乙为该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能产生[H]的过程有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移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图甲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过程正在进行。

(3)图乙中,__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答案】

(1).②③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3).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4).①②③④(5).B、D

【解析】【试题分析】

............

(1)根据甲图分析,③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②是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消耗[H],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H]。

故图甲中能产生[H]的过程有②③;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由乙图可知,虚线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实线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

A点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则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速率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都被呼吸作用所利用,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此时幼苗细胞内正在进行①②③④过程。

(3)分析乙图曲线可知,B点、D点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而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2倍。

8.青蛙后肢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缩回,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兴奋到达a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伤害性剌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

(2)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过程,使肌肉松驰。

某实验小组用破坏了脑而脊髓完好无损的青蛙来探究信息传导阻断机理的实验,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目的是__________。

(3)在c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b处,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一类兴奋性神经),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__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导。

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__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导。

【答案】

(1).Na+内流

(2).大脑皮层(3).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正常(4).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5).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据图分析:

图中a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结构。

考生可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题意梳理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兴奋到达a时,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

(2)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的目的是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正常。

(3)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类兴奋性神经,c表示突触。

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一类兴奋性神经),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来阻断信息的传导;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因此,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来阻断信息的传导。

9.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体色有黄身(H)、黑身(h)之分,翅型有长翅(V)、残翅(V)之分。

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

3:

3:

1,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黄身长翅果蝇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若让F2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果蝇,从中选取亲本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的基因型。

①杂交组合: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

(写基因型,标上父母本)

②结果推断:

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表现型及比例)则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型为HV。

【答案】

(1).HV

(2).3/5(3).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8:

1(4).♀hhvv×HhVv♂(5).黄身残翅:

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1:

1:

1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实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信息分析作答。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之一,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于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而F2比例为5∶3∶3∶1,说明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HV。

(1)由于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所以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F1的基因型是HhVv。

F2出现的4种类型及比例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推知双显性的个体有部分不能形成,可能是果蝇的HV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F1的雄配子有1/3Hv、1/3hV和1/3hv,雌配子有1/4HV、1/4Hv、1/4hV和1/4hv,F2黄身长翅果蝇双杂合子的基因型是HhVv,占整个F2的3/12,占黄身长翅果蝇的比例为3/5。

(2)若让F2黑身长翅果蝇(1/3hhVV和2/3hhVv)自由交配,则子代中黑身残翅果蝇(hhvv)占2/3×2/3×1/4=1/9,黑身长翅果蝇占1-1/9=8/9,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8∶1。

(3)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的基因型(HV),应选择父本能产生HV以及其他类型的配子,才能体现HV精子是否具有受精的能力。

因此,①可选择黑身残翅的果蝇做母本、双杂合的黄身长翅果蝇做父本,即杂交组合为:

♀hhvv×HhVv♂。

②可根据结论逆推结果。

即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型为HV,则杂交后代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

10.—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宁夏盐池人对家园的描述,当时到处是沙丘,一片荒漠,毫无生机。

如今,425万亩的草原犹如一片绿海,望不到边际,已经成为旅游观光之地。

如图是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在治沙过程中,群落演替经历了______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2)食物网中各个生物种群的数量基本上能维持相对稳定,这与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______调节有关。

(3)假设该食物网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a,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均等分配,能量传递效率按照10%计算,则鹰和狼同化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被标记的鼠更容易被蛇捕食,则调查的鼠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初生演替

(2).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3).负反馈(4).7a/4500a/225(5).偏大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种群密度的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需要考生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点,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人们在治沙过程中,使一片荒漠(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变成草原,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初生演替;影响该群落演替的因素有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

(2)食物网中各个生物种群的数量基本上能维持相对稳定,这与生态系统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有关。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由草到鹰有3条食物链:

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鹰同化的能量为a/3×10%×10%×10%=a/3000;在食物链草→野兔→蛇→鹰中,鹰同化的能量为(a/3×10%)÷3×10%×10%=a/9000;在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同化的能量为(a/3×10%)÷3×10%=a/900。

因此,鹰同化的总能量为a/3000+a/9000+a/900=7a/4500。

由草到狼有2条食物链:

在草→野兔→狼食物链中,狼同化的能量为(a/3×10%)÷3×10%=a/900;在草→鹿→狼食物链中,狼同化的能量为a/3×10%×10%=a/300。

因此,狼同化的总能量为a/900+a/300=a/225。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设鼠总数为N,标记数为n,再次捕捉到的数目为M,M里面有标记的鼠的数目为m,则N=n×M/m,若若被标记的鼠更容易被蛇捕食,则m减少,因此N值会偏高,故调查的鼠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

11.石油是人类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其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陆地和海洋造成污染,下图是科研工作者分离能分解石油污染物的假单孢杆菌的过程。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取样→A→梯度稀释→涂布到培养基上→筛选目的菌株(假单孢杆菌)

(1)A过程为___________,目的是增加假单孢杆菌的浓度,该培养基中应当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

该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完全培养液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实验中需要用___________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用___________(器具)涂布均匀并进行培养,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若实验中用103倍的0.1mL的稀释液分别涂布三个平板,培养后分别形成了98、100和102个菌落,则每毫升原样液中含有假单胞杆菌___________个,实际值一般要比该测量值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扩大培养(或选择培养)

(2).石油(3).多于(4).无菌水(5).涂布器(6).1×1O6(7).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的相关知识,以及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需要考生理解、识记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过程,可根据题意梳理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作答。

(1)图中A过程为扩大培养(或选择培养),以增加假单胞杆菌的浓度;由于要分离能分解石油污染物的假单孢杆菌,所以该培养基中应当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由于完全培养液中任何微生物都可以生长,因此对照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根据流程图可知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包括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过程,涂布平板之前需要用无菌水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滴加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用涂布器涂布均匀并进行培养。

12.风靡全球的基因编辑技术可实现对目的基因的“编辑”和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为了探究NgAgo—gDNA基因编辑系统能否引发斑马鱼的Fabpll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眼睛发育缺陷,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研究:

(1)首先推测构成NgAgo蛋白的___________,合成mRNA,并将其与单链gDNA混合后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细胞中,再进行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幼体。

(2)进一步探究斑马鱼眼睛缺陷是否由Fabplla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可从___________细胞中提取Fabplla基因研究其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功能。

结果:

NgAgo―gDNA系统引发的眼睛缺陷可通过外源添加Fabplla基因的mRNA来恢复,而且对Fabplla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其序列与对照组相同。

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CR技术扩增Fabplla基因时,需要提供模板、原料、________________、引物等条件。

将模板DNA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氨基酸序列

(2).早期胚胎培养(3).严重眼睛缺陷的斑马鱼胚胎(4).斑马鱼眼睛缺陷是由Fabplla基因转录受阻导致的,而非基因突变引起的(5).Taq酶(6).使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或变性)(7).复性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为了探究NgAgo-gDNA基因编辑系统能否引发斑马鱼的Fabpll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眼睛发育缺陷,首先要构建NgAgo-gDNA,即推测构成NgAgo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合成mRNA,并将其与单链gDNA混合后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细胞中,再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幼体。

(2)要探究斑马鱼眼睛缺陷是否是由Fabplla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可采用PCR技术,即从严重眼睛缺陷的斑马鱼胚胎细胞中提取Fabplla基因,对其使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并研究该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功能。

NgAgo-gDNA系统引发的眼睛缺陷可通过外源添加Fabplla基因的mRNA来恢复,而mRNA是转录形成的,而且对Fabplla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其序列与对照组相同,这说明斑马鱼眼睛缺陷是由Fabplla基因转录受阻导致的,而非基因突变引起的。

(3)PCR技术扩增Fabplla基因时,需要提供模板、原料、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引物等条件。

将模板DNA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或变性);下一过程称为复性,即温度下降到50℃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