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853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6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河北省邯郸市届高三上学期摸底化学试题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

高三(上)摸底化学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14春•桃城区校级月考)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C.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D.

Cl﹣的结构示意图:

2.(2分)(2013春•吉州区校级期中)化学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N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B.

Na2O2、H2O2所含化学键完全相同,都能作供氧剂

 

C.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与铁均能发生钝化,均能用铁罐储运

 

D.

NaClO和明矾都能作消毒剂或净水剂,加入酚酞试液均显红色

3.(2分)(2014秋•崇义县校级月考)1﹣氯丙烷的二溴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4.(2分)(2011•崇川区校级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所含的羟基数为0.5NA

 

B.

常温下,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C.

常温常压下,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A

 

D.

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每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3NA

5.(2分)(2012•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图(a)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用图(b)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

用图(c)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

用图(d)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6.(2分)(2009•天津)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的燃烧热为283kJ

 

B.

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kJ/mol

 

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7.(2分)(2013•盐城二模)下列是部分矿物资源的利用及产品流程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

 

B.

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黄铜矿冶铜时,副产物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

 

D.

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

8.(2分)(2013•湖北校级一模)NO2是导致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N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NH3)与其反应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2NO2+2NaOH=M+NaNO3+H2O,8NH3+6NO2=7X+12H2O.则M和X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A.

NaNO2、N2

B.

HNO2、N2

C.

NO、HNO3

D.

Na3NO4、NO

9.(2分)(2014秋•崇义县校级月考)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它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

 

B.

它的分子式为C10H18

 

C.

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

它和丁基苯(

)互为同分异构体

10.(2分)(2014春•邯郸月考)下列试验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B.

SO2通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C.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D.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11.(3分)(2011•珠海模拟)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

K+、Ba2+、I﹣、MnO4﹣

 

B.

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

NH4+、Fe2+、SO42﹣、H+

 

C.

c(HCO3﹣)=0.1mol•L﹣1的溶液中:

Na+、K+、CO32﹣、Br﹣

 

D.

强碱性溶液中:

ClO﹣、S2﹣、HSO3﹣、Na+

12.(3分)(2014秋•崇义县校级月考)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用SO2水溶液吸收Br2:

SO2+Br2+2H2O=4H++SO

+2Br﹣

 

B.

用稀硫酸除去铜绿:

4H++Cu2(OH)2CO3═2Cu2++CO2↑+3H2O

 

C.

金属铝加入到NaOH溶液中:

Al+2OH﹣+H2O═AlO

+2H2↑

 

D.

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2Cu2++2H2O

2Cu↓+O2↑+4H+

13.(3分)(2013•无为县校级二模)可以验证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的事实是:

(  )

①H2S水溶液是弱酸,HCl水溶液是强酸②向氢硫酸溶液中滴入氯水有单质硫生成

③硫、氯气分别与铜和铁反应,其产物是FeS、Cu2S、FeCl3、CuCl2④高氯酸(HClO4)的酸性比硫酸强.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3分)(2012•镜湖区校级模拟)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阴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X>Y>Z>W

 

B.

X、Y两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分别均可以形成氢键

 

C.

Y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Z>W

15.(3分)(2013•忻府区校级一模)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L气体R和3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R(g)+3Q(g)=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75%,则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5

16.(3分)(2012•广东)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传述正确的是(  )

 

A.

c(H+)=c(Cl﹣)+c(OH﹣)

 

B.

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

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

 

D.

与等体积0.01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Cl﹣)=c(CH3COO﹣)

17.(3分)(2014春•邯郸月考)已知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在常温常压下,将1molSO2气体通入1L1mol•L﹣1的KOH溶液中充分反应,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c(K+)=2c(SO32﹣)+c(HSO3﹣)

B.

c(OH﹣)+c(SO32﹣)=c(H+)+c(H2SO3)

 

C.

c(K+)>c(SO32﹣)>c(H2SO3)

D.

溶液pH<7

18.(3分)(2014•岳阳一模)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n﹣2e﹣+2OH﹣

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Fe(OH)3﹣3e﹣+5OH﹣

FeO42﹣+4H2O

 

C.

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9.(3分)(2013•湖北校级一模)向含Fe(NO3)3、Cu(NO3)2、HNO3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c(Fe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0~1:

Fe+NO3﹣+4H+=Fe3++NO↑+2H2O

 

B.

1~2:

Fe+2Fe3+=3Fe2+

 

C.

2~3:

Fe+Cu2+=Fe2++Cu

 

D.

0~3:

3Fe+2Fe3++2Cu2+=5Fe2++2Cu

20.(3分)(2013•南充二模)将11.9g由Mg、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2.7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6.72L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恰好使Mg2+、Al3+、Fe3+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的质量为(  )

 

A.

22.1g

B.

27.2g

C.

30g

D.

无法计算

 

二、非选择题(含5个小题,共50分)

21.(6分)(2009秋•锦州期末)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体内约含有2g铁,这2g铁在人体内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

(1)在人体中进行Fe2+

Fe3+的转化时,②中的Fe3+作      剂;

(2)“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作      剂,具有      性.

(3)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11分)(2014春•邯郸月考)物质A~E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可以发生如图1所示的反应,其中E是蓝色溶液.

(1)A、C、E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A      ;C      ;E      .

(2)在①~⑦反应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4)反应⑦的速率如图2,其原因主要是      .

23.(12分)(2014春•邯郸月考)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A的烧瓶中可装试剂为:

      .

(3)装置A还可以用来制备下列哪些气体      (选填字母)

A.O2B.HClC.SO2D.H2

(4)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      .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4.(10分)(2014春•邯郸月考)食盐不仅是生活中重要的必需品,也是工业上重要化工原料,现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图所示.

(1)已知碘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KIO3,KIO3与NaHSO3发生反应:

2KIO3+6NaHSO3═2KI+3Na2SO4+3H2SO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3Na37Cl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是8:

7

B.KIO3和NaCl都是强电解质

C.KIO3作氧化剂被还原

D.生成1molKI时,转移6mol电子

(2)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42﹣离子,加入下列沉淀剂的顺序是(填序号)      .

a.Na2CO3b.NaOHc.BaCl2

(3)将滤液的pH调至酸性除去的离子是      .

(4)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      .

(5)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纯碱可用于除灶台油污.其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25.(11分)(2014春•邯郸月考)酚醛树脂是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可用酚类与醛类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相互缩合而成,类似的合成过程如:

反应①

反应②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      .

(2)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化合物Ⅱ

也能与CH3CHO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有机物Ⅲ,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有机物Ⅲ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Ⅳ的结构简式为      .

(4)有关化合物Ⅱ和Ⅲ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都属于芳香烃

B.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D.1mol的Ⅱ或Ⅲ都能与2mol的NaOH完全反应.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

高三(上)摸底化学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14春•桃城区校级月考)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C.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D.

Cl﹣的结构示意图:

考点:

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根据8电子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成2个共价键;

B、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式;

C、比例模型是参照原始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放制作的模型;

D、氯离子得到一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18.

解答:

解:

A、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成2个共价键,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存在分子式,SiO2表示的是原子个数关系,即化学式,故B错误;

C、比例模型中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是直线形分子,应为

,故C错误;

D、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为18,结构示意图为:

,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化学用语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HClO的电子式书写,容易受分子式的影响,为易错点.

 

2.(2分)(2013春•吉州区校级期中)化学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N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B.

Na2O2、H2O2所含化学键完全相同,都能作供氧剂

 

C.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与铁均能发生钝化,均能用铁罐储运

 

D.

NaClO和明矾都能作消毒剂或净水剂,加入酚酞试液均显红色

考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盐类水解的应用;硝酸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浓硫酸的性质;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是无毒物质;

B、根据Na2O2、H2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以及化学性质来回答;

C、常温下,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均能使Al、Fe钝化;

D、明矾中的Al3+水解显酸性,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解答:

解:

A、NO2不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故A错误;

B、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H2O2中只含共价键,含有的化学键不一样,故B错误;

C、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均能使Al、Fe钝化,故在常温条件下,能用铁罐储运浓硫酸、浓硝酸,故C正确;

D、明矾中的Al3+水解显酸性,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3.(2分)(2014秋•崇义县校级月考)1﹣氯丙烷的二溴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考点: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分析:

1﹣丙烷为CH2ClCH2CH3,其二溴代产物以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2个H原子,可以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H原子,据此书写判断;

解答:

解:

1﹣丙烷为CH2ClCH2CH3,二溴代产物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2个H原子,有3种:

CBr2ClCH2CH3,CH2ClCBr2CH3,CH2ClCH2CHBr2,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H原子,有3种:

BrCHClCHBrCH3,BrCHClCH2CH2Br,CH2ClCHBrCH2Br,共有6种;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二元取代通常利用定一移二的方法书写.

 

4.(2分)(2011•崇川区校级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所含的羟基数为0.5NA

 

B.

常温下,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C.

常温常压下,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A

 

D.

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每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3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标况下,乙醇是液体,无法计算乙醇的物质的量;

B、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大;

C、根据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计算出5.6g混合物含有的碳原子数目;

D、根据氧气的物质的量及电子守恒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

解答:

解:

A、在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无法计算11.2L乙醇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溶质碳酸钠0.1mol,碳酸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增多,所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物质的量大于0.3mol,离子总数大于0.3NA,故B错误;

C、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为CH2,5.6g混合气体含有0.4mol最简式,含有0.4mol碳原子,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A,故C正确;

D、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生成的是氧气,标准状况下3.36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5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6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5.(2分)(2012•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图(a)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用图(b)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

用图(c)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

用图(d)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氯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C.纯碱为粉末状固体,不适合制取少量气体,无法使反应随时停止;

D.碘不易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后分层.

解答:

解:

A.因HCl、氯气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不能利用该装置来除去氯气中的HCl,故A错误;

B.因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则不能用图(b)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应利用结晶法来得到晶体,故B错误;

C.纯碱为粉末状固体,不适合制取少量气体,无法使反应随时停止,可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来制取少量气体,故C错误;

D.碘不易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后分层,则可用图(d)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熟悉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利用物质的性质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6.(2分)(2009•天津)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的燃烧热为283kJ

 

B.

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kJ/mol

 

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压轴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依据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

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物质的量;

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

D、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解答:

解: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

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

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