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016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docx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

二化螟

1、形态特征

成虫卵幼虫蛹世循环,主要以幼虫钻蛀茎秆为害。

2、为害症状

二化螟蚁螟孵出后,先在叶鞘内侧群集为营为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分散转株为害。

分糵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自穗。

3、生发规律

二化螟在我国自北向南发生15代不等

4、影响发生的条件

1、以幼虫在稻桩、稻草中越冬,不同越冬场所的幼虫化蛹、羽化期有明显差异,形成多个蛾高峰。

2、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影响二化螟的发生,直播、抛秧、移栽,发生程度不同。

3、品种:

一般籼稻比粳稻受害生,特别是杂交水稻,秆粗叶阔,叶色嫩绿,卵块密度高,则受害生。

4、气候:

气温2226℃相对湿度80% 90%,有利于螟卵孵化;在2030℃之间,湿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的发育。

5、天敌:

二化螟的卵、幼虫、蛹都有相对应的天敌,保护、利用好天敌防治二化螟。

5、调查方法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的病虫情报在防治适期前调查。

枯鞘:

每块田调查100丛,当枯鞘率超过10%时,应及时防治。

枯心:

每块田调查100丛,当枯心率23%时,应及时防治枯心。

自穗:

抽穗5%(破口)和抽穗80%各打药一次防治白穗。

6、防治技术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卵块孵化始盛期进行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

每667㎡用,“甲杀”或“字蛙”700100毫升;

每667㎡用“赛燕”或“宇旺”70100毫升。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轮换使用。

7、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

1、秧苗移栽到大田,不打“送嫁药”

2、不见“枯心”“白穗”不打药

3、打水量少(有些地区只打1桶水),防治效果差

4、打药后的防治效果鉴定不科学,农户往往要剥开水稻稻杆看到死虫才证明防治效果好,否则就认定为效果不好,实际上打药后如果为害病状不再出现(枯心、白穗),就说明打药后防治效果好。

三化螟

1、形态特征

成虫卵幼虫蛹世循环,主要以幼虫钻蛀茎秆为害。

2、为害症状

水稻苗情和分蘖期,初孵幼虫从水稻茎部蛀入,大约1周左右,造成枯心苗。

孕穗末期到抽穗初期,初孵幼虫从包裹稻穗的叶鞘上或稻穗破口出侵入,取食稻花发育二龄,在到稻穗茎部咬孔侵入,并咬断稻茎造成白穗。

3、发生规律

三化螟的发生代数,随气候不同差异很大,全国各地每年发生27代不等。

4、影响发生的条件

三化螟的发生为害主要受水稻耕作制度、生育期、气候、天敌等因素

1、栽培制度:

单双季混栽的地区比纯单季区或纯双季区三化螟的发生要重。

2、生育期:

水稻不同生育期,三化螟蚁螟的侵入率和存活率有明显的差异;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要注意防治三化螟侵入。

3、气候:

温度低、温度大(最好田间有水)影响越冬代三化螟的存活率。

4、天敌:

三化螟的卵、幼虫、蛹都有相对应的天敌,保护、利用好天敌防治三化螟。

5、调查方法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防治期前调查,每块田分5个共调查100丛,当丛枯心率达到2%3%时,应立即防治。

抽穗5%(破口)和抽穗80%各打一药一次防治白穗。

6、防治技术

1、晚稻收获后,把田块翻耕并灌入水,以减少三化螟的越冬基数。

2、在螟蛾盛发期,开展点灯诱杀成虫。

3、防治策略为压前、控后、保苗、保穗。

防治枯心苗: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卵块孵化盛期进行调查,当发现丛枯心率达到2%3%时,进行药剂防治。

防治白穗:

抽穗5%(破口)和抽穗80%各打药一次防治白穗。

可选用的防治药剂有:

每667㎡用“甲杀”或“宇蛙”70100毫升;

每667㎡用“赛燕”或“宇旺”70100毫升。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轮换使用。

7、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

1、秧苗移栽到大田,不打“送嫁药”

2、不见“枯心”“白穗”不打药

3、打水量少(有些地区只打1桶水),防治效果差。

4、打药后的防治效果鉴定不科学,农户往往要剥开水稻稻杆看到死虫才证明防治效果好,否则就认定效果不好,实际上打药后如果为害症状不再出现(枯心、白穗),就说明打药后防治效果好。

稻纵卷叶螟

1、形态特征

成虫卵幼虫蛹世代循环,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叶肉为害。

2、为害症状

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都能遭受稻纵卷叶螟的为害,主要以幼虫取食稻叶片叶肉(仅留下表皮);一头幼虫一生取食510片叶子。

3、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先自南向北而后向南迁飞;全国稻区自南向北一年发生111不代不等。

4、影响发生的条件

气候条件:

稻纵卷叶螟是随季节性气流往北(夏季)往南(秋季)迁飞性的害虫。

栽培条件:

稻纵卷叶螟喜生长嫩绿、温度大的稻田;多施氮肥或迟施氮肥的稻田发生量大、为害重。

5、调查方法

在田间见到稻纵卷叶螟蛾子10后,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丛水稻;当分蘖期25丛禾超过15个新虫苞、孕穗期25丛禾超过10个新虫苞时,立即药剂防治。

6、防治技术

1、防治适期为孵卵化到12龄幼虫高峰期。

2、当分蘖期25丛禾超过15个虫苞、孕穗期25丛禾超过10个新虫苞时,立即药剂防治。

3、可选用的防治药剂有:

每667㎡用“甲杀”或“宇蛙”70100毫升;

每667㎡用“赛燕”或“宇旺”70100毫升。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轮换使用。

7、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

1、见虫打药,等到卷叶很严重甚至自叶时才去防治。

2、追求速效性,期望上午用药,下午就死虫,或者是死虫速度越快越好。

3、喷水量不足。

防治稻纵卷叶螟在水稻分蘖前一亩地喷水量不低于30公斤,后期喷水量不得低于45公斤。

4、错过最佳防治适期,虫龄多、虫龄大,造成难打难治。

5、农户总是认为要一虫不负荆请罪,打药频繁;即增加成本又污染环境。

6、不按病、虫发生的轻、重程度不同来合理增减用药量;实际上苗情小、虫情发生程度轻,可适当减少用药量;苗情好、虫情发生程度严重时应增加30%的用药量,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和节约药成本。

稻飞虱

1、形态特征

成虫卵幼虫蛹世代循环,主要以成虫、若虫吸取茎杆水分和营养为害。

2、为害症状

稻飞虱主要为害期在水稻圆杆拔节期到乳熟末期,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

孕穗期受害,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

乳熟期受害,稻谷千粒生减轻,瘪谷增加,并能传播病毒病。

3、发生规律

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随气流往北(夏季)、往南(秋季)迁飞。

虫源迁入的时间、迁入次数、迁入量的多少与发生为害程度相关。

全国稻区自南向北一年发生113代不等。

4、影响发生的条件

稻飞虱发生、为害轻重,主要与稻飞虱迁入迟早、迁入量、气候条件、品种布局和品种抗虫性、栽培技术及天敌因素有关。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有利其发生。

5、调查方法

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5丛,共25丛,调查记数每丛成虫若虫数;常规稻百丛10001500头,杂交稻百丛15002000头,立即采用药剂防治。

6、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科学施用磷钾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防止禾苗贪青徒长。

防治适期:

抓准在低龄(一、二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

防治指标:

穗期常规稻百丛10001500头,杂交稻丛1500200头。

25%噻•异或噻嗪酮

满田笑或保击

20%异丙威或20%速灭威;以上药剂任选一各种,兑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轮换使用.

7、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

1、水稻苗期、分蘖期不打飞虱药,导致穗期稻飞虱虫口中基数大,并传播病毒。

2、打水量少、打细雾;稻飞虱主要为害水稻中下部,故防治稻飞虱要打粗水并且水量要足。

3、打药防治稻飞虱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4、稻飞虱的防治应掌握抑前控后的原则,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用药。

在实际上防治过程中农户往往飞虱发生严重时才用药防治,造成防治效果差,防治成本高。

如果农户能在前期用药抑制虫情基数,则需花很少的用药成本,不会造成稻飞虱爆发的性的发生。

福寿螺

1、形态特征

外观与田螺相似。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

寄主有:

水稻、茭白、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植物。

2、为害症状

孵化后即开始咬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尢喜幼嫩部分。

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部分蘖至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3、发生规律

每年的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的水温2532℃,最高、最低临界水温355℃。

福寿螺产卵次数多,产卵量大。

4、防治技术

福寿螺的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策略上重点突出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

1、狠抓冬防,减少冬后残螺量

2、人工捕螺摘卵

3、养鸭食螺

4、药剂防治:

水稻移栽后3--7天(禾返青田水清)及时施药,泥皮水最适宜;可选用药剂:

第667㎡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70克拌肥或拌沙撒施。

水深控制在23公分,超过4公分应增加用药量。

5、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

1、水稻田水太深,施药后浓度低,达不到福寿螺的致死浓度。

2、福寿螺主要咬食水稻的茎秆,为害水稻的中下部,喷雾防治往往导致效果不理想。

3、施药完之后,农户往农田里面灌水或排水,从面导致防效不好。

施药完后应当保水5天。

稻瘟病

1、为害症状

稻瘟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水稻而引起的病害,在田间表现的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分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瘟、谷粒瘟。

苗瘟:

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一般在3叶期以前发生,受害的芽和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病菌基部灰褐色,上部卷缩枯死。

叶瘟:

在3叶期以后的秧苗至抽穗期叶片上均可发生。

分蘖斯至拔节期为盛发期。

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瘟、穗轴、枝梗上;病斑一般呈暗褐色长斑,刚抽穗时发病,多形成白穗或瘪粒。

谷粒瘟:

发生在稻粒及护颖上,形成灰褐色、梭形或不整形病斑,影响结实。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谷、病草上越冬,次在春天病菌侵染秧苗造成苗瘟,随着气流或移栽等途径传播侵染大田造成叶瘟和穗瘟。

3、影响发病的条件

1、生育期:

同一品种在四叶期至分蘖盛期、抽穗期最易感病。

2、品种类型:

籼稻比粳稻更抗病,杂交稻比常规稻更抗病。

3、栽培管理:

偏施氮肥,水稻抗侵入能力越低,病害加重。

4、气象条件:

温度、湿度、光照、风影响病害的发生。

4、调查方法

沿被调查稻田田埂走一圈,目测稻株是否有病斑;或下田查看是否有病斑。

5、防治技术

1、选育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密植行株距一般6寸×5寸或7寸×4寸每亩约2万株左右。

、施足底肥以有机肥、P肥为主返青一分蘖期:

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早施、重施分蘖肥,以N肥为主、K肥为铺,插秧后23天返青肥,810天施分蘖肥。

拔节期一孕穗期;适时适度晒田,长势旺,早晒重晒;长势弱,迟晒轻晒,浅水勤灌(1寸深自然干后再灌);巧施穗肥。

抽穗期:

湿润灌溉(以温为主,干干湿湿),施壮苗肥。

3、处理病谷、病草

、不要用病草催芽,不用稻草还田或充分腐熟施用。

、种子处理杀菌剂浸种

4、药剂防治

早施药控制叶瘟(分蘖期前后),重点防治穗颈瘟(抽穗期前后破口5%和抽穗80%各施药一次);避免扬花期用药。

常用药剂:

2%春雨霉素75%三环唑30%稻瘟灵苯醚甲环唑•异稻

6、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

1、稻瘟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即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

但有的农认为不发病用药是浪费。

2、施药时要兑足水量,每亩田不少于30kg水量。

3、有的农户认为有病害发生用一次药就可以了,有时病害未控制住就认为质量不好;稻瘟病发生后,应连续用药两次,即每隔710天还应用药,才能控制病情。

纹枯病

自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但发病高峰期在抽穗期前后,主要危害叶鞘、叶片、病菌从近水面叶鞘侵入,逐步向上扩展,典型病斑是边缘褐色,中部草黄一灰白色的云纹状病斑,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蛛丝状菌丝体,后期结成暗褐色菌核。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封土里越冬,次年,漂浮于水面的菌核萌发形成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从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和上部蔓延,再侵入形成新病斑。

该病喜高温高湿,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水稻栽插密度过大、稻田施用氮肥过多、连续灌深水对病害发生十分有利。

粳稻品种一般较感病,籼稻杂交稻比较耐病。

3、影响发病的条件

1、菌源量:

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初期发病轻重呈正相关。

2、气候条件:

此病为高温高湿的病害,抽穗期为发病高峰期。

3、栽培管理:

施肥、灌溉水平。

4、品种和生育期影响病害的发生情况。

4、调查方法

田间调查可分别分蘖期、孕穗期各调查一次,调查方法采用双行取样法,每块田查5个点,每点查1丛,调查病丛数。

5、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在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的基础上,适时施药防治。

防治适期与指标:

按分蘖的丛发病率达5%或孕穗期达10%,抽穗20%时,可定施药防治适期。

可选用的防治药剂:

每667㎡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3045公斤打粗水,3%的多抗霉素15030倍液喷雾。

6、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

1、打水量不足,未打粗水因纹枯病发生部位主要为害稻中下部(基部)

2、氮肥偏施过多,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3、为贯彻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不见病害不打药,往往病害严重时防治不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稻曲病

1、为害症状

病菌主要在水稻抽穗杨花期侵入,灌浆后显症,为害穗部谷粒。

初见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

病谷比健谷大34倍,呈墨绿色表面平滑,后开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2、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或病粒上越冬,次年夏秋之间,病菌通过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

3、影响发生的条件

水稻抽穗前后,如遇适温、多雨天气会诱发并加重病害发生。

偏施氮肥,水稻生长嫩绿,长期深灌也会加重发病。

4、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

坚持以种植抗、耐病品种为基础,适期喷药预防为关键的综合防治措施。

对感病品种田块、特别长势嫩绿且气象预报孕穗杨花期阴雨日多,在孕穗后期即距水稻破口期57天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常用药剂: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5%三唑酮50%已唑醇。

5、防治常见的错误方法

1、稻曲病防治适期不正确,防治稻曲病应掌握孕穗末期,破口前57天用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如果杨花期正遇阴雨天气,应在雨停后再用药一次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2、发生病害时才用药防治,实际上稻曲病只要发生了,用任何药剂时行防治都不会产生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扬花后用药防治也不不到好的效果。

因为稻曲病病菌是在水稻杨花时稻谷颖壳张开吐花时通过气流和雨水侵入到稻谷颖壳内而发病。

南方黑条矮缩病

1、症状

1、水稻秧苗期感染病菌后,稻苗明显矮缩,叶片短阔,浓绿。

2、大田分蘖期感病,成丛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僵直。

心叶抽生缓慢,心叶破叶鞘而出,叶片弯曲皱缩,叶背有蜡质白条与周围健株有明显对比。

3、抽穗灌浆阶段感病,剥开叶鞘后,茎秆表面有白色的蜡质凸起,后变茶褐色。

水稻发病后,病株大多矮缩枯死,个别株虽能抽穗。

但穗头十分矮小,秕粒多,形成中心株,使其周各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4、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气生根及高节位分枝;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现黄褐色。

2、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等传染,随着气流先由南向北(早稻、中稻),后由北向南传播(晚稻)。

3、防治技术:

1、做好药剂侵种或拌种,预防秧苗期白背飞虱、灰飞虱的传毒危害。

2、采取“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策略。

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虫源和毒源,狠治飞虱防病。

防治飞虱推荐药剂:

药剂每亩可用25%噻嗪酮•异丙威40g,或25%噻嗪酮30g,或50%仲丁威80100毫升48%毒死蜱80100毫升48%毒死蜱80100毫升等。

3、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和锌肥,提高水稻抗病性。

4、发病田块及时应急补救。

(1)在秧田期和栽后15天进行田间排查,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和踩入泥下。

(2)当大田已经明显严重发病,及时拔除病蔸,再从健康稻丛中分出部分稻苗补缺。

4、防治中出现的不正确方法:

1、秧苗移栽到大田,不打飞虱药剂。

2、稻田防治飞虱时,打水量少,未打粗水。

甘蔗主要虫害及防治

甘蔗二点螟

分类:

属鳞翅目,螟蛾科。

北方称粟灰螟、南方称甘蔗二点螟。

分布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及台湾山地。

为害特点:

苗期幼虫为害甘蔗生发点,致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萌发期、分蘖初期造成缺株,有效茎数减少;生长中后期幼虫蛀害蔗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生长且含粮量下降,遇大风蔗株易倒。

此外,伤口处还易诱发甘蔗赤腐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农业防治是控制、减轻二点螟为害的基本方法。

1、斩除秋笋,冬季低斩收获,及时清除蔗田斩收后的枯叶残茎,都可大大减少越冬虫源。

2、选择抗虫高产良种,即苗期生长快、分蘖力强、叶狭色淡、中茎、茎杆硬的品种,种蔗前用2%石灰水浸种12天,以杀死蔗种内的螟虫。

3、蔗制合理布局,实行轮作。

避免冬、春、秋植蔗混栽,提倡水旱轮作。

4、加强苗期肥水管理,促早生快发,提高抗螟能力,伸长期剥叶,留上部78张,螟害减轻50%以上。

2、化学防治

防治策略:

重点防治1、2代二点螟,是全年治螟的关键,应把丘陵旱地,农改地的蔗园作为重点。

防治第1代以宿根蔗为主,结合冬植蔗和早春蔗,防治第2代应以冬、春植蔗和迟砍的宿根蔗为对象。

防治药剂有:

50%杀螟松500倍液;52.5氯氰.毒死蜱1000倍液;2.5%氟虫腈悬乳剂1000倍液;甲杀、宇蛙400500倍液;15%阿维.毒(宇旺)或1.1%高氯.甲(瑞方)300500倍液。

甘蔗条螟

分类:

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高粱条螟。

分布:

在华南、华东、华北、东北都有分布。

在广东、广西甘蔗条螟一年发生45代。

生活习性、为害特点:

1、成虫在蔗叶正面产卵。

2、初孵幼虫有群集心叶为害的习性,被害心叶展开后有横列小孔和一层半透明不规则的小斑点,这时期称为“花叶期”。

3、幼虫在心叶为害1014天,三龄以后才由叶鞘间隙侵入蔗茎蛀食,往往数头幼虫同时侵入一茎,附近留有虫粪,易于发现。

如幼苗生长点受害,经35天出现枯心。

4、成长蔗受害,造成枯梢或螟害节,蛀茎遂道多分支而通过蔗节。

老熟幼虫多数在叶鞘内侧、少数在蔗茎内越冬。

5、广东3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始见,枯心苗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期为5月上、中旬,枯心苗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第二代发生数量大,是主害代,为害率较高。

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低斩收蔗。

留宿根的蔗田,用小锄低斩,可削除在蔗茎地下部的条螟。

(2)及时处理蔗头及枯叶残茎。

收获后,于二月底前,收集残茎、枯叶、枯苗,铺在蔗地就地烧毁。

不留宿根的蔗田,将蔗头犁起后烧毁。

(3)灌水淹虫:

水源方便的地区。

(4)在条螟“花叶期”用工人将”“花叶”中的蚁螟杀死。

2、药剂防治:

应掌握在“花叶期”用药喷心叶。

52.5%氯氰.毒死蜱1000倍液、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15%阿维.毒(宇旺)300500倍液喷雾,也可用3%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4公斤于播种期或害虫发生前1520天施在甘蔗基部根际,随即覆土。

甘蔗绵蚜

分类:

属同翅目,蚜科。

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来、印度、东南亚、日本,以及中国的华东、华南、西南和台湾等地区。

寄主:

L甘蔗、茭白、柑桔、芦苇、大芒谷草等。

发生规律

广东、广西有翅蚜发生在9月底至翌年6月,无翅型蔗蚜见则整年发生,迁飞期有3次:

第一次6月从越冬处向大田迁飞;第二次或秋植蔗田。

台湾于89月田间扩展;第三次是11月由成熟的蔗株迁飞至越冬场所或秋植蔗田。

台湾于1011月间开始发生,利其辗转为害,种群容易扩展受害重。

天敌有13星瓢虫是、草蚜、食蚜蝇等。

2、防治措施

(1)l加强栽培管理。

绵蚜虫发生与水分有密切关系。

绵蚜为害严重时要进行灌溉,增加土壤温度、既有利于甘蔗生长,也有利于减轻为害。

(2)及时剥除老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也可减轻蚜害。

(3)药剂喷施

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1000倍液;10%吡虫可湿性粉剂10克/亩喷雾,每亩嗑药液6075公斤,可有效地控制绵蚜为害。

乐果有内吸作用,药效持久,敌敌畏药效速,两者混合喷施效果更佳。

甘蔗蓟马

分类:

属缨翅目,蓟马科,别名蔗褐蓟马。

分布:

分布在华南、福建、台湾等甘蔗种植区。

寄主:

有甘蔗、斑茅、芦苇、水稻、玉米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隐蔽在甘蔗心叶中用锉吸式口器吸取叶片汁液,致受害叶片呈黄白色褪绿斑痕,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褐色,叶尖卷缩干枯,甚者顶端几个叶片卷在一起不能展开,植株矮黄,受害株率100%,影响甘蔗产量。

生活习性:

年生10多代,每年春暖后开始出现,56月进入盛发期,秋后虫口锐减。

该虫10多天即可完成1代,世代重叠,把卵产在心叶组织里。

成、若虫喜干旱及背光环境,多潜藏在未展开心叶里为害。

成虫常随气流传播。

夏季干旱,甘蔗生长缓慢或蔗田低洼积水、缺肥严重,蓟马发生重。

防治方法

1、选用前期生长快的品种。

2、深耕施足基肥,适期灌溉,注意排除积水及隆低水位,在蓟马发生盛期增施速效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甘蔗生长,心叶开展快,可减轻为害松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乙酰甲胺300500倍液重喷心叶,每亩用兑好的药液45公斤以上。

此外每桶药液中加入尿素100克,可同时促进甘蔗生长,效果更好,由于蓟马繁殖快,药后7天要复查,如遇干旱,要连续防治23次。

甘蔗金龟子

分类:

属鞘翅目,有35种,最常见的是犀金龟科的光背蔗龟各突背蔗龟,鳃金龟科的齿缘鳃金龟和卵圆鳃金龟,丽金龟科的大绿丽金龟。

生活习性:

为害甘蔗的金龟子,专食性的(光背蔗龟和突背蔗龟)其幼虫栖息地下,集中咬食蔗根、蔗种和蔗茎基部,中、后期为害种茎和蔗头使形成许多小洞,形成枯叶,重者倒伏,甚至整株枯死。

杂食性的金龟子,黄昏后成虫群集在蔗叶上,造成蔗叶缺刻,严重的可食掉大部分叶片,仅剩下中脉。

蔗龟发生严重的多为沙质土壤的宿根蔗或连茬蔗。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使专食性蔗龟没有食物而死亡。

2、实行深耕、早耕,打乱蔗龟的栖息场所。

3、有水利设施的蔗地,在蔗或新植大培土以后,灌水浸蔗地35天。

4、新植蔗播种或宿根蔗开垄松蔸时,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或3%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4公斤,然后盖土。

5、在成虫为害蔗叶严重的蔗地,用48%毒死脾1000倍液或50%辛硫磷500倍液于下午4点钟以后喷洒蔗叶,使蔗龟晚上取食时中毒死亡。

 

莲子病虫害防治

腐败病

【病原】该病由于多种病原菌引起,其中主要的真菌类的镰刀菌属。

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藕内越冬,或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其中带病种藕是最主要的初传染源,由其长出的幼苗成为中心病株。

中心病株产生的孢子随水流传播,从而感染其他植株。

病菌多从藕节间伤口、吸收根或生长点侵入植株。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地下茎和根部,地上叶片也可以发病,地下茎发病早期外表没有明显的症状。

如果将地下茎横切断检查,在近中心的异管部分,色泽变褐或浅褐色,随后变色逐步扩展蔓延。

初期从种藕开始,后延及新的地下切茎。

后期病茎上有褐色或紫黑色不规则病斑,病茎腐烂或不腐烂,仅在发病部位纵皱。

病茎抽出的叶片叶色淡绿,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整个叶缘或叶缘一边开始发生褐色干枯,最后叶片反卷,呈青枯状,似开水烫伤一样。

继之,叶柄的维管束组织变褐也随之枯死,并在叶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