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60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docx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对质量的概念有感了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课时安排:

2课时

 

(48)课题一: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86~87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天平健康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1、背一背

我们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三人,一人背另两人,将背的感觉告诉大家。

2掂一掂

掂一掂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3、导入课题:

看来物体也有轻重之分。

那么你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克和千克。

 

这个重,那个轻。

 

学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

生:

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

生:

我觉得一样重。

二新授、

1、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

你们在哪儿见过克和千克?

2、感知1克,5克,10克

师:

2分硬币大约是1克重,每人拿一个硬币,感觉一下在小组内说一说。

 

掂五个硬币,然后10个硬币。

3、估计其他克数

估计一下如饼干,牛奶,干脆面。

 

4、感知1千克

掂一掂一袋盐的重量说感受

你还发现了什么?

5、认识秤

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就要用到秤。

每组一个秤自己试秤准备的物品。

 

在小食品上,粮袋上。

等等。

 

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

生1:

一克很轻,根没有差不多。

掂一掂说感受。

 

饼干50克,牛奶250克,干脆面60克。

 

生:

很重

比硬币重的多

1千克=1000克

 

秤出物品的重量

师:

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师小结:

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

用秤来称。

师: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

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

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

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3.认识“克”

师:

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像这样大的一一块橡皮:

师:

为什么呢?

生4解释:

因为有的玉米大,有的玉米小。

4.称物品的质量

师:

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

听清要求:

(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物品的质量。

(2)称好的物品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师:

刚才有的学生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用标尺上的刻度不够,我们还有个办法用法码来称。

说明:

游标拨回刻度0,在右盘放入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将砝码和标尺上的质量加起来就是数学书的质量。

师(拿出一袋盐):

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质量?

师:

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质量标注,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

1000克。

(板书1000克)

5.认识"千克"

师:

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家里常用的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称的用法?

我们分小组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

1千克)

师:

我们称出了分别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都是1千克,但不一样多。

师:

虽然体积不一样,但质量是相同的。

师:

同组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师:

你能估计一下你的凳子、书包有多重吗?

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汇报。

6.认识1000克=1千克

师:

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谁重?

(学生猜)

师:

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

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

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三、应用拓展

1.认识常用的台秤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弹簧秤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台秤,你能读出台秤上的数据吗?

2.认识健康秤

师:

谁能说出他们的体重?

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

四、全课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小组内完成

增加:

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

可以帮爸爸妈一帮妈妈检查买的鸡蛋够不够妈做点什么?

如:

教后记:

从“背人”的活动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质量。

由此可见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袋上的质量,可以看出克和千克本身就是身边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后,学生感到亲切。

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节课结构紧凑,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先是初步感知,(从学生活动,到进一步的反馈调查情况)到认识称,(课件出示)然后认识克,(——估计——称一称)感知一克有多重,认识千克,(——估计——称一称)感知1千克有多重,再到克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不足的是:

在教学进率的时候,有些粗糙,不够细致,缺少有关的练习。

导致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

只能在练习课的时候进行补充。

 

(49)课题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八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调整

一、复习

汇报昨天回家完成的内容

生1:

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

生2:

妈妈买的淀粉重500克

……

二、练习

练习十八1、2题

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

 

第3题

调查物品重量

第4题

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第5题

 

第6题

先估测在实际测量

第7题

综合运用题

第8题

 

同位先互相读一读,然后读给大家听

将自己调查的结果汇报

 

让学生根据物体自己选择合适的单位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独立完成。

 

学生分组活动

先观察画面再说一说

3.连线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5千克()500克

600千克()6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三、小知识

让学生读一读

教后记:

(50)补充练习

(51)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