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114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docx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

从气浮系统的分离设备、溶气、释放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

传统气浮设备的落后和HRA(W)F气浮设备的先进。

溶气气浮是气浮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溶气气浮就是设法在待处理水中通入大量密集的微细气泡,使其与杂质、絮粒互相黏附,形成整体比重小于水的浮体,从而依靠浮力上至水面,以完成固液,液液分离的净水方法。

它在造纸、炼油、印染等行业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尤其近几年来,HRA(W)F的气浮设备已有十几台应用在中国造

纸行业的白水处理中,它的的运转效果令用户非常满意,但被用户和环保设计部门高度重视却是近两年的事情。

因为过去HRA(W)F气浮池只作为造纸设备的附属设备而随主机一齐引进,或只作为造纸行业的专用设备被引进。

人们在当初认识它时,看到的可能只是它对纸浆的回收和利用,而忽略了它同时是一种防治污染的水处理的设备。

另外一个原因是它高昂的价格,令中小型用户不敢问津。

近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保治理、法规的健全、环保经费的加大投入和人们对环保认识的提高;汇绚公司与国内公司的合资、合作,也使产品的价格大幅度的降低。

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使HRA(W)F的气浮设备渐渐走俏。

但许多用户对它与传统气浮设备的区别,或换句话说,它到底好在那里还不太了解。

为加快引

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和推广应用,先将该设备的结构原理、工艺流

程及具体应用等介绍如下:

1.典型工艺流程:

TO

00

™r

ft

zL

7

BlHC

卜廉将蛇韶尉加入区孑俪桶孔屉曲気济饶戲fU族逅T.伶褥医$•刮沫机缶排道f!

11•萨湖12落识°空丘机

原水泵3从原水池1中将原水提升到反应室4,絮凝剂在吸水管上投入,并经叶轮混合在反应室中进行絮凝,反应后的絮凝水通过孔墙进入接触室,与来自溶气释放器的释气水相混合。

此时水中的絮粒和微气泡相碰撞粘附形成带气絮粒而上浮,并在分离区7进行固液分离。

浮至水面的浮渣,由刮渣机刮至排渣槽9排出。

清水则由穿孔集水管汇集到集水槽10后出流,部分清水经由溶气水泵11加压后进入溶气罐12,在罐内与空压机13的压缩空气相互接触溶解,饱和溶气水从罐底通过管道输向溶气释放器5。

2.基本设计参数:

①表面负荷2-5m3/m2h;②回流比25-50%

③分离时间20-45min;④溶气压力2-4bur(表压);

⑤气浮池深;⑥反应时间10-15min;

3.设备在应用中的不足

①气泡不能均衡地充斥到整个气浮池分离区,对于长方形气浮池,其后段的气的气浮效果是不太理想的,亦可称"气浮死区"。

2因气浮池较深,为2.0-2.5m,而且要悬浮颗粒的VE>VE(VE在静止状态下,颗粒上浮速度:

VE水流在分离区下降速度),才能有气浮分离效果,所以决定了出水不能太快,停留时间较长,表面负荷低,致使气浮池体积庞大。

3浮渣的清除是用刮沫机进行"一刀切"式清除,不论早浮上来的,还是晚浮上来的;不论浮渣层厚薄,均定期刮除,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粗放式"工作方式,不但对水体有很大的扰动,对出渣的含固率也没有保证。

当刮渣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时,可能会跌落在气浮池下游的浮渣很难再被浮起,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当刮渣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时,可能跌落的浮渣大部分跌落在接触区,这时仍可由接触区上升的带气絮粒将其再次托起,但进水水流对逆向刮渣的冲击要比顺向刮渣大,这也破坏了已浮起的悬浮物,徙然增加气浮池的负荷。

4"动态"进水,"动态"出水,对水体的扰动很大

5通过对过去应用气浮池的调查,选用的参数-气固比都偏低,致使出水悬浮物浓度偏高,出渣含固率偏低。

而气固比的提高要通过增大固流水量、提高溶气效率、增大容器压力来实现,而这些都会增加溶气罐的制造难度-体积要增大,耐压要增高。

6对于溶气罐,为了提高罐的容积利用率,在罐内加设各种填料,以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但靠加填料使面积的增加是有限的,溶气水在罐内的停留时间仍长达2-4分钟,致使罐内的体积增大,制作、运输、安装都不方便。

7因为进入溶气罐那的加压水一般都是回流水,回流水中还含

有一定量的悬浮物,所以罐内的填料要定期更换或清洗,否则会发生堵塞。

8只意识到:

"溶气罐的水位必须妥加控制,水位不能淹没填料层,但也不宜过低,以防在出水中带出大量的气泡",带出的大量气泡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们在气浮池内的上升过程中,将产生剧烈的水力搅动,产生的惯性冲击力不仅不能使气泡很好地附着在颗粒表面,反而将撞碎矾花粒,甚至把附着的小气泡撞开,但如果设法让其带出的是20-100pm的小气泡呢?

岂不变害为利!

9对微细气泡的形成不是进行"疏"的方法,而是用"堵"的方法;不注重"溶",而只在"释"上做文章,片面依赖溶气释放器的作用,对溶气释放器的研制是精益求精。

10在气浮池的接触区,因每个溶气释放器的服务面积有限。

需并联多个溶气释放器,它们之间的最佳开启难度难以调节一致,致使每个释放器的出流量各异,且释放出的气泡大小不一致。

(11)废水中存在的一些不易气浮的固体颗粒会慢慢地沉积在分离区地池底,而池底部又没有泥斗和污泥去除机械,所以沉积物无法及时排除,在沉积物底沉积越来越多,沉积高度超过穿孔集水管底开孔时,沉积物会被澄清水带出,造成出水中悬浮物增多,出水再次被污染。

(12)因为白水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和其它药剂,因此在生产中和输送过程中会产生泡沫。

当白水进入反应室时,由于反应时间偏长,流速偏慢,白水中的泡沫上浮时把部分纤维一起上浮至池,浮浆在反应室表面越集越多,越来越厚,造成反应室浮浆腐败,产生硫化氢臭味,影响环境。

二、HRA(W)F气浮设备

1、结构原理

结构:

N1-进水口;N2-排渣口;N3-出水口;N4-排混口;N5-迴

流口;

1.浮选槽

不锈钢制圆筒槽,具有足够强度以承受满水重量.

2.中央旋转轴承

经特殊设计并精密制造之中央旋转轴承,支撑整个浮选槽旋转部分机件一半之重量,能完全承担及导引选机于任何情况下正常运转,其中间部分同时作为进流水管道.

3.分水器

调整分配进流水进入浮选槽,以促进进流水均匀稳定并进行浮选作用.上设几个可调式滑门及一个排气阀,以便于调节进流水均匀扩散整个槽面及释放过剩空气.底部及槽内缘处设有刮板,以刮除沉淀污泥粘附于槽壁的污泥至污泥坑排除.

4.整流栅

角钢制成,固定于旋转操纵台,可进一步消除流水之扰动现象.

5.出水管

由三支以上方管制成,设于出槽近底部处,连同出水槽一起旋转,使澄清水稳定地流入出水槽.

6.出水槽

由钢板制成,下设橡胶垫,使紧密地与浮选密合,有效地隔离处理水与澄清水,避免澄清水二次污染

7.液位调整堰

由钢板制成,藉底部之升降器支撑并可调整浮选槽内液位高低,以控制浮除半刮渣量及含水率,使整个操作更具弹性.

8.升降装置

由三具螺旋升降器组成,装设于浮选槽底部,藉由传动机构配合手轮,可轻易地作液位的调整.

9.旋转操作台

以槽型钢主梁组成的钢桥,跨越于浮选槽中心至槽旁,悬载所有运转机件,并敷设花纹板及扶手,提供操作及取样之便利.

10.浮除斗及其驱动设备

1)经特殊设计之高效率浮除斗,可由一片以上的盛斗组成,借助驱支装置驱动旋转,将上浮的浮渣刮起并流入中心管,靠重力排放至污泥槽.

2)变速驱动装置,其调整范围为1:

6.

3)驱动装置由马达,变速机及减速机组成,减速机为全密封油润式,藉链条驱动浮除斗.

11.周边回转驱动装置

由马达,变速机及减速机组成,减速机为全密封油润式,藉链条驱动滚轮,以浮除槽中心为轴街,产于浮选槽之边缘轨道上.变速器的变速调整范围为1:

6,可调整绕行速度,以确保槽内处理水于无流速状态下清除.

12.玻璃视窗

装设于浮除槽壁,便于视察槽内胶羽上浮状况,以提供操作调整之参考.

13.回转继电器

由滑动铜块,碳刷,轴承等组成,用来供应所有驱动装置所需之电源.回流水(澄清水)经回流加压泵压送入溶气管入口,沿管内以切线方向推进至末端出水口排入浮选槽中,压缩空气自管底散气板送入与回流水完全地混合溶入。

中央旋转部分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去除机械,这部分和旋转泥斗以和进水流速一致的速度沿池旋转。

源水从池中心的旋转接头进入,通过配水器布水。

配水器的移动速度和进水流速相同,这样就产生了"零速度",我们定义为"零速

原理"。

这一原理的应用是本设备的关键,这样进水不会对源水产生忧动,使得颗粒的悬浮和沉降在一种静态下进行。

收集浮渣的螺旋泥斗也是一项专利,它收集的浮渣靠重力作用

排放到静止的中央部分。

根据气浮池直径的大小和浮渣的厚薄,旋转泥斗亦可分别选用一斗、二斗或三斗的结构形式。

清水由集水管排出,集水管连在中央部分和它一起旋转,这样源水的气浮分离时间就是中央旋转部分的回转周期。

连在移动的配水器上的刮板将池低和池壁上沉泥刮集到泥斗中,定期排放。

行走部分和泥斗的转动由调速电机驱动,中心滑环供电。

2.基本设计参数

①表面负荷9.6-12m3/m2h;

②回流比20%-40%;

③分离时间3-5min;

④溶气压力6-7.5bar(表压);

⑤气浮池深650mm;

⑥气浮池有效水深550mm

3.设备在应用中的优点

1微细气泡与絮粒的粘附发生在整个气浮分离过程,也就是说没有"气浮死区"

2应用"浅池理论"进行设计,池深只有650mm有效水深<550mm进出水的巧妙隔离VEVF的限制,气浮分离的时间3-5分钟,使设备的占用空间大幅度减小,以同样处理量7000m3/d的造纸

2

白水为例,传统气浮池的占用面积为115(95+20)m,HRA(W)气浮池的占用面积约为51m2。

3浮渣的清除,用螺旋泥斗,清除的浮渣在某一时刻总是池内浮起时间最长的浮渣。

换句话说,也就是此处固、液分离最彻底,而且浮渣是随时清除,隔离排除,对水体几乎没有扰动,另外,通过调速电机调节,螺旋泥斗的自转周期The浮渣的厚薄有严格的匹配关系,非常灵活,机动。

4"静态"进水,"静态"出水,对水体的扰动非常小。

5在一定的程度上,气固比较大,使出水悬浮物的浓度越低,

浮渣含固率越高。

因为KROFT气浮池应用了新的溶气机理,在溶气

管体积比传统气浮池配备的溶气罐小12-17倍的情况下,气固比反而高2-3倍。

6溶气罐的新溶气机理是:

利用一特制结构,先把压缩空气切割成微细气泡,然后在扰动非常剧烈的情况下与加压水混合和溶解。

这时空气在溶气管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形式是溶解在水中(此处与溶气罐类似,不过溶气罐的停留时间是2-4分钟,而溶气管的停留时间是8-12秒,同时溶气管内的气、液被接触面积要远远大于罐内的接触面积),另一种形式是微细气泡以游离状态夹,混合在水中,在气浮时这种气泡直接用于气管,并且作为气泡的主要来源,从溶气水中释放的微细气泡加入到气浮过程中去。

这两种途径形成的微细气泡数量要远远大于溶气罐加溶气释放器的结构形式的数量,这也是两种溶气结构本质区别所在也是溶气管结构不必要加溶气释放器的原因所在。

7溶气管的特殊结构使其没有填料堵塞的问题,也没有要加控制罐内水位高低的问题,因为在其治"标"的同时,也治于"水",(空气在溶解前已为微细化)。

8原水、溶气和药剂在加入气管池本体前,已在一段管道内充分混合,气泡及时均匀地弥散在悬浮颗粒中,避免了因多个阀门或溶气释放器地开启度不一而造成地气泡不均匀现象,也避免了因反应室的设置而带来的浮浆腐败等问题。

9池底设置了泥斗和排出管,中央回转部分设置了池侧和池底的刮泥机构,能保证池中的沉积物定期清除,对出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HRA(W)气浮设备与传统气浮设备相比有质的飞跃,是传统气浮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

该产品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对油田含油废水撇油分离效率可达98%左右,对污泥浓缩分离优于常规污泥浓缩机。

污水的湿地处理工艺

荣成市位于胶东半岛的东端,三面环海,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生产基地,有我国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天鹅湖。

为保护环境,市政府于1998年兴建荣成市污水处理厂。

该厂占用芦苇荒地80hm2采用自然湿地处理工艺,该工程属国家“九五”试点工程。

1998年则月投入运行,经过2a满负荷的运行,该工艺对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出水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1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该项工程总设计规模为3x104mi/d,其中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2xio4n3/d。

由于污水来源主要是市区及沿途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染物质主要为有机物,水质较稳定。

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1。

表1荣成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指标

CODcr/(mg・L-

1)

BOD/(mg•L-

1)

SS/(mg•L-

1)

pH

300〜400

100〜150

150〜200

6

Z->^/

9

<120

<30

<30

6

Z->^/

9

2污水处理工艺

2.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

I

__:

小■•单寸卓眸1*評7*—坤“

■・■■■■■■■■•»■■■■■■■■

2.2运行工艺及主要参数

该厂承担处理的污水来自市区及沿途10多个村庄,约12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及少量工业废水。

污水经城市管网,在重力的作用下沿8.5km的暗渠输送。

暗渠对污水提供了厌氧环境(DO仅为0.4〜0.6mg/L),达到了对微生物种群进行驯化与筛选的目的。

污水流经格栅间(b=10mm,平面尺寸4.5mx2.5m。

进入2个

3

污水调蓄池(1.4mx13.2mx2.0m),使流量调节为900m/h,流速

为0.15m/s,进入提升泵房。

泵房设置3台淹没式轴流泵

(H=8m,W=15kW/)h。

污水经泵站提升,进入配水渠。

分水采用人工提升闸门进行配

水,根据处理单元能力的不同进行周期性配水,配水周期一般为

3〜5d,使处理单元始终处于饱和状态。

污水的湿地处理系统即自由水面湿地系统,其核心部分是由土壤、微生物、浮游生物及芦苇组成的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之间分布着净水支干渠。

污水通过混凝土明渠及闸门进行分水。

污水在处理单元内由处理单元特有的生态系统进行处理(主要是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尔后经过土壤渗漏进入净水支渠。

污水进入湿地处理单元——芦苇湿地系统,生活污水在周围筑有坝埂的芦苇湿地中,通过对配水闸门的调节,使其保持一定的深度,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在每个单元内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简单的生态系统,见图2。

污水经过土壤渗漏,植物吸收,特别与地表根垫层及节根部微

生物相接触后,渗入净化沟内。

这一过程使污水在耐水性植物、微生物及土壤联合作用下,通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使污水得以净化,其作用机理为⑴:

异养菌+有机质+DO>CQ+NH3+HO

O.+llElWIff

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净化机理为[2]:

BOD勺去除:

BOD去除机理包括过滤、吸附和生物氧化作用,其主要氧源是大气复氧和水生维管束植物。

SS的去除:

沉淀、过滤、吸附作用。

氮的去除:

反硝化作用,挥发和作物吸收。

磷的去除:

作物的吸收和土壤的吸附固定。

病原体的去除:

吸附作用、过滤作用、生物吞噬及其它不利于病原体生存的条件。

另外,由于净水沟是泥坝沟,沟边生有杂草,所以在沟水接近出水泵房处,设立2〜3处拦草网,以保证出水水质。

进入净水沟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排入小海生态塘进行进

一步稳定利用。

排水泵房处,由于水源稳定,可进行集中抽水,一般每天启动3台泵抽水6〜8h即可满足要求。

另外,由于出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所以集水井要求容积尽可能大,并采用周边进水方

式。

同时要在集水井内水泵喇叭口以上设置2〜3层铁丝网,减少水流的冲击,以此消除产生生物泡沫的可能。

3运行处理效果

运行两年来,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见表2。

表2处理效果

CODc

BOD

SS/

COD(

BOD

SS/

r/

(mg

(mg

BOD/C

r/

(mg

(mg

BOD/C

(mg

•L-

•L-

pH

ODcr

(mg

•L-

•L-

pH

ODcr

•L-

i)

i)

•L-

1)

1)

i)

1)

7.4

7.1

200

80〜

v15

0〜

0.35

260

90〜

v20

0〜

0.38

〜28

95

0

7.5

〜0.4

〜35

120

0

7.4

〜0.4

0

5

2

0

5

5

105

24〜

v26

7.6

0.23

i

80〜

22〜

v30

7.4

0.21

水〜11270〜〜0.2水982650.2

88.177.85

05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处理后出水水质指标均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4经济分析[3]

4

(1)电费:

年总耗电量为25X10kWh工业电费为0.68元/kWh,W1=17万元

(2)人员工资:

每月工资按每人980元计,处理人工费

W=980X11X12=13万元

(3)化验及维修费:

W3=8万元

(4)办公费:

W4=5万元

(5)折旧费:

土建投资偿还期为20a,设备投资偿还期为

15a,电气仪表投资偿还期为8a,本工程上建投资为1200万元,设备投资为70万元,电气仪表为30万元。

W5=1200/20+70/15+30/8=68万元

(6)处理成本为:

W=(17+13+8+5+68)/(360X2)=0.16元/m3

5结束语

湿地处理工艺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处理方法,利用闲置盐碱地,具有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费用低,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从长远考虑,具有改进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能量的循环,保护湿地系统,防止近海区域赤潮的发生的优点。

另外,污水直接资源化可利用净水沟进行淡水养殖,水生植物种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