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275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5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docx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第一信息窗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窗口

1、同学们,艺术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

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车技。

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

每辆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2个轮。

2、同学们观察得很具体。

有一个小朋友,看了这个节目特别高兴,他不但发现了咱们发现的这些,还根据这些编了一个顺口溜,就在咱们书的右下角,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两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3、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对能接着往下说的学生给予肯定,不能,也不做强求。

4、想知道这个顺口溜是怎么编出来的,怎样接着编吗?

(激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也能会编顺口溜了,同学们想学吗?

二、新授。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车轮,用小棒来表示车上的人。

先表示出一辆车的车轮和人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一辆车有几个轮子几个人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板书:

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125

2、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辆车上有几个轮子几个人。

A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辆车。

B现在你摆了几辆车了?

C那么两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看着摆的学具说加强直关认识理解)

22+2=45+5=10

板书两辆车上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45+5=10

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板书:

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32+2+2=65+5+5=15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5、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板书:

4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2+2=85+5+5+5=20

5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2+2+2=105+5+5+5+5=25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一辆小车上有五个人,就是1个5,那么可以用乘法算式1×5=5来表示。

指生说各部分的含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2辆小车上的人吗?

指生答2×5=10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它编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二五_____

3、在你的作业本上自己表示三辆小车的人数,并且给它编一个口诀。

4、学生独立完成四辆小车、五辆小车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指生答。

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我们借助儿歌来编了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5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刚才我们编制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自己完成书3页乘法口诀。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15

2辆车上__个轮,上面共有__个人25+5=10

3辆车上__个轮,上面共有__个人35+5+5=15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口诀,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口诀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2信息窗观看顶杆表演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窗口

1、同学们,艺术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

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车技。

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

每辆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2个轮。

2、同学们观察得很具体。

有一个小朋友,看了这个节目特别高兴,他不但发现了咱们发现的这些,还根据这些编了一个顺口溜,就在咱们书的右下角,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两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3、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对能接着往下说的学生给予肯定,不能,也不做强求。

4、想知道这个顺口溜是怎么编出来的,怎样接着编吗?

(激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也能会编顺口溜了,同学们想学吗?

二、新授。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车轮,用小棒来表示车上的人。

先表示出一辆车的车轮和人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一辆车有几个轮子几个人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板书:

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125

2、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辆车上有几个轮子几个人。

A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辆车。

B现在你摆了几辆车了?

C那么两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看着摆的学具说加强直关认识理解)

22+2=45+5=10

板书两辆车上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45+5=10

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板书:

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32+2+2=65+5+5=15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5、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板书:

4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2+2=85+5+5+5=20

5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2+2+2=105+5+5+5+5=25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自己完成书13页2的乘法口诀。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辆小车2个轮12一二得二

2辆车上__个轮22+2=4二二得四

3辆车上__个轮32+2+2=6二三得六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口诀,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口诀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窗3观看顶碗表演---3.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3和4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

小丑头顶小碗,手扔彩球,每个小丑头顶多少个小碗?

手里有几个小球?

有一位小朋友又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两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

你能接着说下去吗?

二、新课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小球,用小棒来表示小碗。

先表示出一个小丑头上顶的小碗的数量和手里扔的小球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没个小丑头上有几个小碗,手里扔着几个小球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2、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个小丑几个小碗几个球。

A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个小丑。

B现在你摆了几个小丑了?

C那么两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加法算式

23+3=64+4=8

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让学生在摆的同时理解相同

加数连加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做准备

5、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一个小丑3个球,就是1个3,那么可以用乘法算式1×3=3来表示。

指生说各部分的含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三得三。

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2个小丑手里的球吗?

指生答2×3=6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它编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二三_____

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由几个算式编出的口诀

全班齐读算式和口诀。

指生答。

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发现其中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把学过的口诀说个你的同位听一听吗?

2、看口诀,说算式

自己完成书17页2的乘法口诀。

3、自己完成自主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熟记3、4的乘法口诀

整理学过的乘法口诀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个小丑3个球,___个小碗顶在头134

2个小丑6个球,___个小碗顶在头23+3=64+4=8

3个小丑9个球,___个小碗顶在头33+3+3=94+4+4=12

…………

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承接了信息窗1的情境图,引出继续看杂技的话题,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情境图中的信息,让后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展开自主编制口诀的活动。

综合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

在经历1~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于1~5的乘法口诀,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的实际生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综合练习。

二、自主进行综合练习:

1、兔妈妈给小兔子买耳环,看看小兔子,你发现了什么?

兔妈妈一共要买多少个小耳环呀?

请你把相应的算式填出来。

2、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怎样可以做得又对又快,和同学交流一下。

3、这些加减法的计算你还会吗?

自己独立做一做。

(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4、你能看着口诀写出算式吗?

再说几个乘法口诀考考你的同位。

5、小明遇到了一个难题,这里有一张写字台,请你仔细观察后,想一想,5张写字台,有多少个抽屉?

多少扇门?

多少条腿?

你能不能试着编个小儿歌接着说下去呢?

6、请你找一找图中的规律,然后算一算,涂一涂。

7、今天是周末,红红的爸爸、妈妈约了同事一起去旅游,请你思考一下,他们租这辆车行吗?

在小组中说明你的理由。

8、小猴子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力题,要把木料锯成4段,需要锯几次?

如果是5段呢?

10段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老师拿一张纸条当木料“锯”给学生看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自己独立思考解答问题,提出疑义。

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这样效果很好。

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得数想口诀,也能够根据口决列算式,可以由算式想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亮亮要帮奶奶找药,他可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们吧!

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

学生还能提出问题,让他们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列式

二、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基础训练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四、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完成了课本的这项练习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同学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的运用。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

信息窗解读:

本图呈现的是学生们在教室里进行手工制作的情景。

画面中蕴含着大量有关“角”的信息。

教材以借助对生活中具体角的讨论,提出“什么是角呢?

”问题,展开对角的知识的学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

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

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

“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

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

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

二、学习新知:

师:

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

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

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

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

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

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

理解角,认识角。

师:

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

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

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

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

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

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

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

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

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

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

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

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

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

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信息窗2

信息窗解读:

这幅情境图是呈现的是小朋友在手工课上玩调皮猴的情景。

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一个小朋友提出的“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这个问题,引出对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和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三角板、卡纸、剪刀、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

观察图画。

交流自己的发现。

(为什么这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

二、新授。

师: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看出这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

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

我认为是两根木条的长短不一样。

我认为是角的大小不一样。

……

师:

同学们发言真积极,还有想说的吗?

学生:

我观察发现,调皮猴身上的木条的长短是一样的。

师:

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请大家测量一下。

学生:

木条的长短确实一样,调皮猴的高度是与角的大小有关的。

师:

哪个角比较大呢?

请你估计一下。

学生:

小组交流,探索。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清在投影上展示讲解一下。

学生:

我们是这样做的,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第一个角比直角大,第二个角比直角小。

我们用纸折出与第一个角同样大的角,再放到第二个角上比较。

……

师:

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

谁估计对了呢?

想想你喜欢哪种方法?

说说为什么?

学生:

我喜欢第二种,这种方法又快又简便。

师:

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用第二种方法,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完成一个任务:

你们能再三角板的帮助下给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

在小组里练习分类。

师:

谁想上来分分看看?

学生:

请几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分给大家看,要边说边分。

师:

像这样的,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大家再在小组里分分,说说这些角的名称。

学生:

在小组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刚才学习的非常认真,那你能不能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这些角?

你的周围又没有这样的角?

你的生活中又没有这样的角?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再交流。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来折一折锐角和钝角。

然后用三角板来验证一下,折的对不对。

用纸片来拼一拼锐角和钝角。

你会画锐角和钝角吗?

那就请你来画一个吧。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直角、锐角、钝角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玩,在玩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进一步以我们的调皮猴为什么不一样高了呢?

这一问题引出对角的大小比较的学习。

5课题课本28页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从图形中找角。

教学难点:

从图形中找角。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

该图图文并茂,用一首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

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找出图中所包含的各种角。

然后组织交流回顾,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学习:

1、找一找图中的锐角、直角、钝角。

2、找出两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3、你能用带角的图形来创作一幅画吗?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这节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体现能力培养和数学美的教育。

 

第三单元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信息窗1缝沙包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经历6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经历6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

瞧,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现在凯蒂正在小红家做客,小红家都有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说了些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看你们能不能编一个小故事,想想小朋友们都会在一起说什么?

(小组讨论时间充分一些,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图意)

2个小组的同学讲讲他们编的故事

缝一个沙包要用6块布、他们共缝了6个沙包、沙包真难逢……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桌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

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

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他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你愿意帮忙吗?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用加法加出来的(让学生说说如何列式边列算式边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别求出要用多少块布说一说,在小组里摆一摆,编一遍,说一说。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儿歌呀?

)、可以列乘法算式让学生一一列出……

你们能根据列的算式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现在我们就借助儿歌来编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让学生观察6的口诀及算式从中找出规律进行记忆)

3、刚才我们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同位互相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四、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