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332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docx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1、贯彻和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计划,并监督落实,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

  2、根据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设置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作业工作。

  3、确保特种设备必要的经济投入和人员保障,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检查方案、内容和情况要记录在案。

  4、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

  6、及时、如实向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并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分析原因,完善措施。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熟悉和宣传贯彻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常识,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3、检查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并做好记录。

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演练。

  5、编制常规性安全检查的计划并组织落实,做好日常的特种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保养,按时申报并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6、根据规定,配合有关机构做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汇总和统计工作。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1、在岗时段随身携带证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不脱岗、不离岗,并自觉接受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

  4、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

  5、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6、拒绝违章指挥。

  7、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8、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

  1、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置、员工换岗和调动情况,制订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申报、培训、申请考核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计划。

  2、强化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做出记录。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到期前3个月,应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逾期未申请复审或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应予以注销。

  三、安全管理档案制度

  1、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包括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账、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2、按照特种设备种类分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并绘制有较为直观、准确的特种设备分布示意图。

台账应及时更新,确保为最新状态。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

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或内部编号)、注册登记信息(注册代码、使用证号)、设备主要参数(额定起重参数、压力、介质、尺寸、制造单位、产品编号等)、检验信息(安全状况等级、下次检验日期等)、使用状态情况等。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

姓名、作

  业类别、作业证号、取证时间、复审情况等。

  5、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实现一机一档。

  6、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⑴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⑵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及记录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⑶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⑷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和校验(检验)报告;

  ⑸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⑹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注册登记表和使用证等)。

  7、安全技术档案为长期保存档案,设备报废后方可销毁。

  四、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选购取得相应制造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

使用单位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特种设备用于生产。

  2、设备到货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查验设备随机资料,并对实物进行检查。

  3、供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使用的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必须妥善保管,做到标识清晰,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确保安全质量的可追溯性。

  4、对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联系相关制造单位予以妥善解决。

  5、气瓶使用单位应对瓶装气体供方进行评价,应选用取得相应气瓶充装许可证单位充装的气体。

气体到货后应当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有关充装、警示、检验等标识齐全有效后方可使用。

  五、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

  2、使用单位应当向安装、维修、改造单位提供有关设备资料,配合办理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告知手续,督促并支持安装、维修、改造单位依法申报监督检验或验收检验。

  3、特种设备改造所使用的设计文件、部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特种设备的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应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

  5、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完毕,应及时进行现场验收和设备交接,向施工单位索取竣工资料并归入相关特种设备档案。

  6、应依法进行监检而未监检或监检不合格的,使用单位不应接收相关设备或将相关设备投入使用。

  7、经改造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当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原设备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六、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投入使用前或使用后30日内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使用登记的有关资料(注册表、使用证等)应及时存放于设备档案内。

  2、使用登记前,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应登记规则要求,填写使用登记相关表格。

  3、办理使用登记时,应按特种设备登记部门的规定和相应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设备登记部门提供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等有关资料。

使用单位应保证所提供资料真实,填报信息正确。

  4、设备登记后,应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相关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5、设备发生以下变化时,使用单位应按有关使用登记规则的规定,及时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⑴单位名称发生变更;

  ⑵设备转让或出租;

  ⑶设备变更使用地点;

  ⑷设备使用状态发生拟停用一年以上(或停用后重新启用)、报废、拆除等变更;

  ⑸设备更改使用参数。

  6、气瓶(车用气瓶除外)使用登记工作由充装单位负责。

租用设备的使用登记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登记后将有关资料及时移交设备使用单位。

  七、特种设备运行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一)一般要求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明确设备运行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相关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并如实、认真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2、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行检查,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使用登记时核定的工作参数使用,严禁超过使用登记所核定的技术参数和用途运行,不应带病运行。

设备压力表、水位表、液位计等显示仪表应该用红颜色标示出上、下限或者是限制区;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时工作压力波动较大的,应用绿颜色标示出压力的正常波动范围,用红颜色标示出最高工作压力限。

  4、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具备设备安全运行的环境条件,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环境,综合考虑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5、在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等场所应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进行危险提示、警示。

  

(二)压力容器

  1、压力容器应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定期安全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压力管道应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或在线检验)。

年度检查(或在线检验)应形成报告。

检查记录或报告应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2、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

  3、工业管道的在线检验、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持有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或巡线维护项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管道检验人员进行。

  (三)电梯

  1、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使用单位委托取得安装、改造、修理许可的单位或者电梯的制造单位进行。

  2、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3、使用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应对维保记录进行确认。

维保单位发生变化时,应在变更后15日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使用单位无能力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但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法律责任。

  (四)大型游乐设施

  1、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操作人员应做好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2、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在设备的入口处等显著位置张贴乘客须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注明设备的运行特点、乘客范围、禁忌事宜等。

  3、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前,运营使用单位应对大型游乐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并加强日常检查和安全值班。

  4、对超过整机使用期限仍有修理、改造价值可以继续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运营使用单位应加强对允许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管理,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加大全面自检频次,确保使用安全。

大型游乐设施主要受力部件超过设计使用期限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更换。

  5、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租借场地开展大型游乐设施经营的,应与场地提供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场地提供单位应核实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运营使用条件。

  (五)锅炉

  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