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405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扶贫真情故事5篇.docx

扶贫真情故事5篇

扶贫真情故事5篇

【篇一】

我自2019年2月在xx县xx镇xx新村驻村扶贫以来,已历时一年半多的时间,已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跟乡亲们更是融为一体,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和乡亲们一起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时也真切的感受到精准扶贫以来乡亲们生活中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们离老百姓最近,这就决定着我们在和老百姓交往时必须扑下身子、多出去和老百姓走动,只有和老百姓走的近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发现老百姓的现实困难,从而才能更好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有一次,我们扶贫工作队的银队长,那天他有事要联系一户村民,本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但他却执意走一段路,到村民家去说。

我问他何必这么费事?

他说电话虽然省事,却只能就事说事。

到村民家里看看,不仅把事说了,还能坐下聊聊,万一他有什么别的困难,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帮上忙。

这件事告诉我,在扶贫的工作中,我们只有脚下多沾点泥土,将困难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才能和老百姓真正的在一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帮扶的xx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834人,属全镇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在扶贫过程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贫困户xx家里。

居住在xx县xx镇xx新村塔石点的xx一家,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三口人,xx1957年出生,其配偶1965年出生,儿子1988年出生但患有智力残疾,需要人整天看护,考虑到xx一家的特殊情况,我们为其一家整户纳入了二类低保兜底保障,并为xx夫妇俩申请了计划生育特困户补助,政府的扶贫政策虽然减轻了生活压力,但脱贫致富最终只能靠自己,面对家庭生活的重担,xx夫妇并没有被困难压倒,也没有向村里和政府诉过苦,提过任何要求,总是积极乐观面对生活,xx夫妇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在家发展好种殖业、养殖业,其中2020年种植水稻2亩、玉米2亩,养猪1条、养牛2条、养鸡20只、鸭20只,年创收20000多元以上。

“我们不等不靠,靠勤劳双手喂猪养牛,脱了贫,我脱贫、我光荣”,xx在村里组织的脱贫表彰大会上笑着说。

xx一家的勤劳与付出,不仅使自己顺利脱贫,而且还为我村许多贫困户树立了勤劳致富脱贫的榜样。

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期,也许不久我们就要离开这片土地,回到市里工作,但xx已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的心将和这里的老百姓永远在一起,愿xx的老乡们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生活的越来越好,同时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也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篇二】

我是今年转业到市检察院的军转干部,单位给我安排的第一个岗位就是驻村扶贫,很荣幸的成了一名基层的扶贫干部。

根据“向挂牌督战非贫困村增派帮扶力量”的上级要求,工作队安排我到托管的非贫困村xx县小庙头村驻村,3000多人村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9户。

这半年驻村期间,我几乎走遍了每家每户,哪家孩子在哪上学,哪家贫困户去哪儿打工了,甚至他们家种了几亩地,都比较了解。

149户贫困户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贫困户叫xx,他家有5口人,妻子有智力障碍,养育的三个小孩也都是智力残疾,家里条件真的艰苦。

还有个年迈的母亲,今年七月份过世了,由于疫情,耽误了几个月的务工时间,加上母亲过世,xx把今年挣的钱全部花光了。

就是这样情况下,我们去xx家里走访,他依然面带微笑迎接我们,为了确保他家基本生活有保障,村里给他全家都申报了政府兜底保障。

面对家里这样的情况我想一般人都是忧心忡忡,但xx给我们的感觉,他对生活依然充满热爱,每次走访他总是笑脸相迎,从来不提自己家的苦,经常说感谢党、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他家很知足了。

他告诉我们他还可以外出务工挣钱,尽量不给政府添负担,他的这份正能量深深感动了我。

我在做着帮扶贫困户的工作,贫困户也在帮助我提高生活的信念,生活幸不幸福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时候,打垮自己的是自己的心态,只要我们自己对生活充满爱,生活就会回馈我们爱。

【篇三】

六月大伏天,人人摇蒲扇,我,满心喜悦,再上xx,因为今天是我的帮扶对象——xx,他家新房主体完工的大喜日子,那是无论如何都要上门同庆。

xx的妻子xx正跑进跑出忙碌着,看见我的到来,竟放声大哭起来……这一哭,也把我带回了脱贫攻坚的激情岁月中。

一年前,也就是2015年8月,扶贫攻坚工作正式启动,我作为xx乡xx村第一书记,立即着手走访调查,那时我第一次到xx家去,第一次看到那么破败的家:

七八十平米的土坯房摇摇欲坠,一块不到三十平米的院坝外面长满了野草。

我们小心翼翼的从院坝走进房屋,眼前的世界瞬间黑了下来,感觉好像眼睛突然失明了,过了好一阵子,在幽暗的光线里,才看见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装东西的口袋,若隐若现。

放眼一看,唯一有生气的是,几只小鸡在草丛中拨来拨去找吃的,几张学生的奖状在黝黑的墙上闪闪发亮。

一行六七人都沉默了。

过了许久,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估计是主人回来了,一个满脸黝黑,身材矮小,感觉浑身除了骨头都没二两肉的妇女正朝我们憨憨的微笑。

因为肩上满满一背篓红苕,头已经被压到齐胸。

她左手拄着一把锄头,右手还拉着一个男人,步伐稳健,但动作缓慢,她每走几步都要对她身后的男人说一句:

慢点,前面有个石头,前面有个水沟……

拉着的那个男子叫xx,双眼失明,属二级残疾。

满脸黝黑,身材矮小的妇女叫xx,是xx的妻子,她们家共七口人,上有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下有两个孩子均在读书,全家就xx一个劳动力,日夜操劳着这一大家子。

说实话,那一刻,我的心都凉了半截。

在xx村会议室,村两委和三支队伍的人马都到齐了。

一场现实与理想的大讨论,责任与担当的大辩论悄然开始。

面对这样的特困户,除了低保兜底,大家不敢再想其它门路。

“像xx家的房屋,实在是不能住人,太危险,必须马上换房子”,有队员提议

“问题是,xx家只有xx一个劳动力,父母已年近七十,对于建房子这种劳心劳力的大工程来说,帮不了什么忙”,大家纷纷表示了担忧。

“不行不行,她们家就一个女人,万一规划之后房子建不起,又浪费一个指标”,有队员直接反对。

“我们走访的时候,xx也有意愿搞搬迁,但她一是怕资金不够,因为现在工钱确实高;二是怕时间拖得长,因为毕竟只有她一个人有劳动力,又要照顾一家老小;三是怕跑手续太麻烦,她不识字,仅办建房审批手续就要费不少时间。

”工作队长一语道出了大部分特困户实施搬迁的顾虑。

讨论来、讨论去,一时定不下来。

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中,我想起了第一眼看见xx的情景,虽然身材矮小,但绝对是个坚强、“高大”的农村妇女形象。

我想到了作为第一书记,是整个村脱贫攻坚的主心骨,我的信心将影响大家的斗志。

我摸了摸提包里厚厚的一叠文件,一个坚定的信念油然而生:

“我觉得,xx是个能干人,她一个人能撑起这么大个家庭,没让一个孩子辍学,也没让一个老人挨饿,我相信她,一定能把房子建起来,我愿意全力帮助她。

再说,脱贫攻坚、没有过不去的坎”。

最后一句话把大家都说哑了口。

大家一致决定:

干2015年11月,在落实了启动资金后,xx家的新房开始打基脚。

那段时间里,我常带着队员和群众常去她家帮忙,看到了一个人有了希望之后身上的那股拼劲,感受到了一个家有了盼头的那种活力。

尤其是xx,她一个人既当男人,挑水泥、找工谈价、买材料卸货,四处奔波;又当女人,耕地种田、烧火煮饭、上赡老下育小,生活琐事一件都不落下。

2016年1月,xx家新房第一层墙体已完工,实在没有钱再建下去,她电话联系我,看能不能帮忙想点办法。

我立即与乡经发办联系,看能不能先拨付一笔资金,等房屋建好通过验收之后再拨付全款......

在争取扶贫启动资金的同时,我又得知一个好消息,残疾人可享受危房改造补助政策,每户有1.2万元的补助资金。

这对于xx一家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停工近半个月的房子又开始动起工来。

房子有了,兜底落实了,生活基本面貌得到改善。

今年,我又帮助xx走上xx村道路养护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500元的补助,让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加上两个孩子读书无忧,勤劳朴实的一家人,将来也就有了盼头。

回忆过去,脱贫攻坚创奇迹,一个一个堡垒被攻破;展望未来,攻城拔寨正当时,看着xx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坚信:

在扶贫攻坚的路上,没有过不去的坎【篇四】

“赵委员啊,你快点到乔家梁子来,这里出事了!

”记得那是一个周四的中午,骄阳似火,正在犀牛井检查水池建设情况时,我突然接到了社长邱才维的电话。

我心里突然紧张起来:

电话这样急促,莫非出现了安全事故?

我来不及多想,立刻和支书一起骑着摩托车向1社赶去。

远远看见几十号男女老幼把挖土机围得水泄不通,现场一片混乱。

邱社长老远看见我来了,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跟我解释情况:

“围堵的主要是上河坝和xx两地群众。

这次两公里半的道路建设项目,主路2公里已经完成,剩下的半公里,上河坝和xx的老百姓都想争,互不让步,围堵挖土机,致使施工不得不停止。

现场群众潮水般向我涌过来,不等我开口,他们就朝我大喊:

“赵委员,上河坝距离短些,应该修上河坝!

“赵委员,xx人口多些,肯定要修xx嘛!

“必须修上河坝!

“哪个不修xx我的田就不准动!

……

几个年轻的小社员摩拳擦掌,火气十足,互相言语攻击,大有拉开架子决战的态势。

明白了冲突的缘由,我的心情反而轻松多了,只要不是安全问题就好办。

可是群众的问题还得解决好啊,几十号人吵闹可不是办法,我果断冲到了挖土机的履带上,大声喊到:

“老乡们,大家请安静,能不能听我说几句?

“听你说,你们当官的还不是要为社长那边说。

”不知道人群里哪位社员吼出一句硬邦邦的话。

现场群众在我的反复要求下终于安静了,不过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向我,好像要从我的脸上找出我会不忘初心的答案。

“乡亲们,吵闹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可以商量和沟通。

请大伙放心,我们一定会拿出合理的方案!

我们乔家梁子的群众一直很团结,也有素质,这次怎么干出围堵挖机的事件呢?

如果施工环境不好,影响了工期和质量,我们哪里还有底气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嘛!

请上、xx分别选出3位代表,咱们一起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坐下来开会商量解决方案。

天气这么热,大家先散了吧。

两地的群众经过短暂的商讨,同意了我的提议,选出了代表,其余人说什么也不回家,非得要待在原地等结果。

我带领6名代表实地察看了两段道路情况后,在施工现场附近的杨大爷家里召开了讨论会。

讨论一开始就充满着火药味,双方代表固执己见,互不让步:

“上河坝离主路口只有0.8公里,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小,应该修上河坝!

“xx虽然离主路口1.5公里,但受益75人,比你们多30几人,不修xx说得过去吗!

“就算修xx,但修半公里后,也仍然是一条断头路呀!

……

为了各自的利益,代表们争得不可开交。

我打断他们的争执:

“各位代表,你们说的都在理,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

但这次的工程量只有2.5公里,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同时修建两段路,望大家谅解!

考虑咱们的实际情况,我这样提议,上河坝0.8公里路程与0.5公里差距小,工程难度小,我们可以恳请施工方送一段,同时动员上河坝群众主动参与,一气呵成先修好上河坝。

至于xx的1.5公里路程,我立马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争今年内完成,大家是否同意?

xx的代表发出质疑:

“如果做不到怎么办?

我信心满满,因为有党委政府这个坚强后盾,便没有解决不了的群众困难。

于是,我很坚决地回复:

“我是鲍田村的第一书记,我以党性向大家做出承诺!

这样一番话语让代表们看到了我的诚意与决心,双方均表示同意。

接下来就是几位代表分头给两方的群众做解释工作,当然免不了一番责难和吵闹。

最终大家都接受了我的建议,而且积极行动起来:

李奶奶的玉米王开林负责帮忙收割、三岔路的涵管谭发明找人协助、挖机师傅的吃住问题高永申负责安排……看着欢笑中忙碌的人群,我感觉自己被一股从未有过的幸福包围了。

阻挡老百姓出行的断头路打通了,群众心里那段影响干群关系的断头路也打通了……

在宽阔而平整的公路上,七十多岁的xx老奶奶杵着拐杖走来走去,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用漏风的嘴巴问我:

“娃娃,你这段时间修了恁个多路,很辛苦吧?

”我赶忙凑近她耳边回答:

“奶奶,我都不辛苦,为村里办好事我觉得快乐着呢!

是啊!

不光我,还有我的战友们,都是“苦并快乐着”!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和铜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道路建设作为鲍田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新修了11.5公里、整修了27.8公里,全村11个社的断头路全部打通,公路基本到达家家户户,肩挑背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80%的家庭购买了摩托车,50%的群众搞起了规模种植和养殖。

500亩葡萄开始挂果,1000亩脆李已经完成栽植规划……

鲍田的未来将会是多么美好啊【篇五】

担任xx镇xx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没多久,我一下子就多了好多亲戚,xx便是其中一户。

由于他的妻子跟我一个姓,按我们xx的风俗,我自然成了这家孩子的舅舅。

还记得驻村工作队首次出征,我们3名队员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准备在xx村大干一场,为水务人争脸。

但没想到,到了村里,迎接我们的村民代表半开玩笑半顶真地说:

“丁主任,你们那么忙,这次扶贫,怕是走过场哦?

”这种明显不信任、不指望的态度,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我心里五味杂陈。

当晚,我召集队员,给大家鼓劲:

“我们一定要真心实意、脚踏实地,让村里真正大变样,让贫困群众真正能脱贫!

xx一家主要是因病致贫,因此,落实医疗求助政策,增加家庭现金收入是当务之急。

听说xx的儿子在上海务工,每月1900元,还要自己租房子住。

我当即说:

“你打电话问问儿子,愿不愿意到xx打工?

我来帮忙找一家单位,工资绝对在2500以上,而且包吃包住。

”面对我的好意,xx夫妇答应了。

我立马与一个在xx工作的同学取得联系,他很快反馈结果:

包吃包住,月工资3200元。

得到同学肯定的答复后,我兴致勃勃地打电话告诉了xx,让他儿子赶快到xx上班。

但没想到的是,接电话的xx不紧不慢地答道:

“我给他打电话嘛,看他愿不愿意回来嘛”。

过了好几天,xx始终不回电话。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啊!

周末,我只好开车赶到毛家,夫妻俩这才不好意思地说了实话:

原来,他家儿子在上海每月工资不是1900元,而是2900元,并且包吃包住。

原来,他们是不愿意跟我交心说实话呀。

想到自己一片真心不被理解,我心里难过极了。

为了缓和气氛,真正得到他们的信任,我说:

“毛哥,你看这样好不好?

扶贫给了我们缘分,姐姐跟我一个姓,我们就认个姐弟,成为一家人好吗?

“那当然好啰!

”xx夫妻俩非常高兴,爽快地答应了。

“姐姐,既然我们现在是姐弟了,那以后,你家的事就是我的事,你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真实想法,一定跟我说。

“行,有困难一定找你帮忙!

”夫妻俩答道。

还记得去年农历腊月十一,xx突然打来电话:

“兄弟,我家两头肥猪想卖,但现在都没人上门,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事情不大,但我感受到的是xx一家人对我的信赖和期盼,他们真正把我当成了自家人。

“这可是真正的粮食猪啊!

”。

我就用这个广告,拿起电话照着通讯录挨个打。

功夫不忘初心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联系,终于找到两个朋友愿意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xx家的两头肥猪。

当第二天一早,我把朋友带到毛家时,xx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道谢。

我说:

“哥,谁叫我们是亲戚呢?

一家人不说两家人的话。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为4社身患重病的xx募捐3600元,送进医院住院治疗;为村里购买的花生种子运到了奉节,我们连夜找车从奉节运到村里,第二天又冒着雨挨家挨户发放……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和驻村工作队员走遍了xx村的山山水水,为村里和贫困户解决了大大小小的生产生活难题。

我们的实际行动,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驻村工作队终于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一天晚上,在村委会活动室闲聊,村支书朱清富说:

“丁主任,你们刚到村里来的时候,大家的确怀疑你们是走过场。

现在看来,你们真的很实在!

贫困户黄成元说:

“说实话,我们各人的后人都没有你们对我这样好哦!

村干部、村民都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xx、xx、黄成元、骆运恒、宋世清等等贫困户,不管是不是自己帮扶,都成了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共同的亲戚。

全村52户贫困户,也成了水务局全体机关干部共同的亲戚。

村民的认同,也让我们工作队员信心倍增、干劲更足。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只要把贫困群众当成亲戚,扶贫工作就有无穷的动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xx村最大的难题是缺水。

“家住山包包,吃水靠肩挑;刨个土塘塘,虫蚁水里漂。

”多少年来,这就是xx村民吃水的真实写照。

吃上干净水,成为xx村民最大的心愿。

由于工作上的优势,在第一次贫困户座谈会上,我就当场拍着胸脯夸下海口:

“半年内让大家吃上干净水!

局里对我的想法大力支持,庚即研究同意:

立即规划,先期实施。

我迅速带领县水利站技术人员进村踏勘,最终选定在1、2、6社修建4口人饮池,铺设管道60余公里,6个月过去,村里260户700余群众吃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

我的承诺兑现啦现在的xx村,5公里村级道路完成硬化,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村卫生室都已完工。

全村2200多亩耕地重新规划,形成了以种植金槐、脆李,养殖山羊、土鸡为主,光伏发电为辅的产业布局。

短短一年时间,村里基础设施大变样,产业发展更合理,村容村貌更整洁,全村群众看到了希望,贫困群众也充满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我想,在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跟所有贫困群众,永远是一家人——一家人,永远不说两家人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