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438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专题检测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练习.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刷题卷专题检测专题六人口的变化练习

专题六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C项正确;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A项错误;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项错误;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D项错误。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B项正确;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收入剧降,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但对人均消费影响较小,A、C两项错误;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D项错误。

(2019·北京丰台期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3~5题。

3.2018~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

A.中国B.巴西

C.韩国D.俄罗斯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2018~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俄罗斯,故D项正确。

4.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  )

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

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

D.到2050年时中国和印度差异最大

答案 C

解析 美国经济发达,但人口年龄中位数低于中国、巴西等国,故A项错误;与1980年相比,2018年乌干达年龄中位数变小,故B项错误;人口年龄中位数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故C项正确;2018年,中国和乌干达的年龄中位数差异最大,故D项错误。

5.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 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 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 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快速变大的趋势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亟需解决养老问题,措施有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

(2019·河南郑州一测)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序号表示江苏人口增长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四个省区中,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②表示江苏,故B项正确。

7.近年来③地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  )

A.政策限制B.产业迁入

C.劳动力减少D.交通发展缓慢

答案 B

解析 ③地机械增长率小于0,为人口净迁出省区;自然增长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河南省。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承接产业转入,就业机会增多,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故B项正确。

8.④地机械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经济发达D.交通便利

答案 B

解析 ④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新疆。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人口的迁入,故B项正确。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检测三)下图为1989~2009年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分布图。

读图,完成9~11题。

9.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  )

A.与经济(GDP)重心移动同步

B.与经济(GDP)重心移动方向相反

C.经度方向明显大于纬度方向

D.速度滞后于经济(GDP)重心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大致相同,但人口重心移动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重心移动速度;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变化差别不大。

10.影响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

A.陕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C.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D.关中、渭河平原自然灾害多发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均向东北方向移动,说明陕西北部经济发展较快,可能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有关,B项正确;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会导致人口外流,A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不经过此地,C项错误;陕西各地自然灾害频率相差不大,自然灾害也不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D项错误。

11.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一直位于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B.水力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红色旅游业蓬勃发展

答案 A

解析 关中(渭河)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早、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使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力资源贫乏,陕西矿产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B、C、D三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8分)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8分)

(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

(6分)

(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6分)

答案 

(1)1980~1999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波动升高的趋势,总体偏高;2000~2007年出生性别比较稳定,但仍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渐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影响了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

(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偏好男孩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

解析 第

(1)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

(2)题,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等有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第(3)题,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第(4)题,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保障制度等多方面落实解决。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2017年1月31日,平时寂静的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渭南一个村庄随着春节到来一下子热闹起来,回家团聚,走亲访友的人和车你来我往。

村子内部随处可见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多年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而在村庄的外围则有一排排新近盖起来的楼房。

以下信息为该市统计局对该村庄附近22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的22个行政村总户数19021户,其中举家外出户数1082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为5.7%;在村内有房屋的户数18315户,闲置房屋户数894户,占房屋总数的4.9%,其中闲置房屋质量较好的405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5.3%,闲置房屋质量较差的379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2.4%,质量极差已无法居住的11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12.3%;此外,闲置房屋中闲置两年以上(含两年)的57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63.8%。

(1)推测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8分)

(2)为调查该村“空心化”状况,请你为从村内搬迁到该村西北部外缘新建房居民设置调查内容。

(6分)

(3)分析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不利影响。

(8分)

(4)请你为该村摆脱“空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答案 

(1)在农村建设上,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新建住宅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等原因,导致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心化”状况;在经济上,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造成城乡收入差异增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使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状况。

(2)①您是什么时候建的新房?

②您建新房的土地原来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

③是什么原因导致您从村内搬迁到村外的呢?

④您是否认为村内部旧宅的闲置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

⑤您认为如何才能够把闲置的老宅基地充分利用起来?

(3)村内闲置旧宅基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内旧房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内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少数居住在村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村内废弃宅基地多年未用,后代会因为旧宅地界模糊而引发潜伏矛盾纠纷;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该村养老、治安等问题严重;由于村落面积扩大、居住分散,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延缓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4)广泛宣传“空心化”的不利影响,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在尊重民意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与村容村貌改造、道路交通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完整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制止违法乱建;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人口回流,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解析 第

(1)题,“空心化”表现为房屋的闲置空心和人口的空心,这与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入城落户有关,也与旧村落落后的建筑样式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有关。

(2)题,为调查该村“空心化”状况,可以抽样调查,如对从村内搬迁到该村西北部外缘新建房居民进行调查,可以从搬迁时间、搬迁原因、旧房状况、旧房的再利用等方面调查。

第(3)题,该村形成“空心化”,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旧房有安全隐患且旧房环境卫生影响村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可能还会对后代造成财产分割纠纷;大量青壮年外迁,影响了该村的养老、治安、经济发展;分散的村落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等。

第(4)题,该村摆脱“空心化”必须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制定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吉林省期末统考)联合国卫生组织通过对世界各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然、人文条件及可预测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出2020~2040年世界各国人均寿命的增长情况。

根据预测,2020年以后中国人均寿命将继续提高,到2040年中国人均寿命将进入世界人均高寿的第二梯队。

日本保持多年的人均寿命首位将被西班牙取代。

下图示意莱索托(非洲南部国家)、日本、中国、西班牙人均寿命(含预测)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西班牙、日本、莱索托人均寿命的曲线分别是(  )

A.b、a、c、dB.c、a、b、d

C.a、d、c、bD.c、b、a、d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日本保持多年的人均寿命首位将被西班牙取代”可知,a曲线表示西班牙,b曲线表示日本。

莱索托是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寿命短,d曲线表示莱索托;c曲线表示中国。

故B项正确。

2.推测中国2020年以后人均寿命继续提高的依据是(  )

①饮食、营养条件的改善 ②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③气候变暖使人均寿命大幅度延长 ④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气候变暖的幅度很小,对人类寿命的影响不大,不可能使人口寿命大幅度延长,排除③,故C项正确。

(2019·新疆一模)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读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3~5题。

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我国(  )

A.未成年人口比重急剧增加

B.老龄人口比重逐渐降低

C.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D.人口总数持续快速增长

答案 C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30年预测数据和2015年数据相比,未成年人口比重略有增加,A项错误;老龄人口比重有所上升,B项错误;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降低,C项正确;少年儿童比重没有明显上升,人口总数没有快速增长,D项错误。

4.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60岁老龄人口和0~14岁未成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实施二孩政策后一直到2050年,我国抚养比的变化趋势是(  )

A.先增后降B.先降后增

C.持续降低D.持续增高

答案 A

解析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2030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降低,故抚养比上升;2016年放开二孩政策后,少年儿童比重增大,到2050年已成为劳动年龄人口,故抚养比会下降。

5.据材料推测,2028年至2030年我国公共教育资源中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的是(  )

A.高中教育B.初中教育

C.小学教育D.学前教育

答案 B

解析 2016年放开二孩政策会带来集中的二孩生育,此时出生的孩子到2028年至2030年进入初中阶段教育,故2028年至2030年我国公共教育资源中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的是初中教育。

(2019·福建漳州质检二)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6~8题。

6.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

A.1991~1992年B.1997~1998年

C.2000~2001年D.2004~2005年

答案 C

解析 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2000~2001年间最大,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

7.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增加城市经济活力

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答案 B

解析 外来暂住人口多数为就业而来,则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增加城市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从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但会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大气污染。

8.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

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D

解析 图示2008~2009年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急剧下降,说明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该市。

这可能是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使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产(企)业减少或外迁,从而导致原来在此类产(企)业就业人员失业而离开该市。

(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9~11题。

9.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

答案 B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数值计算可知,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

10.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规模变小,净流入地区增多。

11.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B.交通

C.文化D.教育

答案 A

解析 现代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32分)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

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

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

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

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指出苏北老龄人口类型的变化。

(8分)

(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8分)

(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龄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8分)

(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8分)

答案 

(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或:

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小,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

(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青壮年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

解析 第

(1)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2000~2010年,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说明老龄化加剧。

(2)题,南通市优越的大气环境对南通老年人口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3)题,苏南经济发展较快,从图中得知,苏南人口呈现年轻化,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同时高等教育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口,降低了苏南老龄化水平。

第(4)题,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体系,弘扬敬老文化等方面分析。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

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8分)

(2)概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

(8分)

(3)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所具有的意义。

(8分)

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

(2)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

(3)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解析 第

(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应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人口迁出的推力、农村地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两方面回答。

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在回流前后从事行业发生一定改变,其中制造加工业在回流前后发生极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加之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使得农村人口出现回流。

(2)题,农村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就业选择的特点可从从事的行业具有关联性,及图中资料进行概述。

据图可知,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回流前其职业选择倾向于制造加工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回流人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回流人口回流后在农村不同行业就业,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回流人口的回流能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回流人口增多,减少了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