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常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537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糖尿病的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常识.docx

《糖尿病的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常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尿病的常识.docx

糖尿病的常识

糖尿病治疗要节制饮食

成都糖尿病治疗节制饮食让康复变得简单起来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搭配”,很多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不久都会被告知患有高血压。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那也就是说年轻的患者也会存在患高血压的危险。

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其中因糖尿病引起的占45%,并且每年还在以1千万的人数继续增加,而每年死于高血压的患者已达300万之多。

  为了更好的控糖降压,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运动、医药、针灸,最常见的还是食疗。

有选择的吃、挑剔着吃是稳定血糖、预防高血压的最佳方法。

那么究竟要怎么吃、何时吃,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日前,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成都糖尿病治疗的权威机构——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专家们也为大家罗列出了一份餐桌上最简单实际的“降压处方”。

  采访中,成都糖尿病治疗专家们都特别提出了吃东西不能太咸,要以清淡为主的建议。

由于生活习惯和地理环境所致,很多人都偏爱味道大、咸味重的食物,而大量的钠、钾、镁会引起血压升高和血管严重损伤。

不仅增加肾脏压力,更加大了患高血压的风险。

在三餐饮食中不但要吃得清淡,更要多吃豆类食品,比如:

豌豆、大豆、黄豆等。

丰富的维生素C和E能有效保护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明显缓解头痛、心烦等症状。

  除了吃得清淡,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的营养医师还指出以绿色蔬菜做主食、大蒜做辅料,长期坚持吃,对稳定血糖、预防高血压是非常有效果的。

这里所说的绿色蔬菜指得就是菠菜和芹菜,大量的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是降压降糖的佳品。

大蒜中独有的蒜氨酸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软化血管防止血栓的效果,保持每天摄入能显著减少血液胆固醇、预防眼底出血等,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食物。

  降压食物虽然很好,但成都糖尿病治疗专家们也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不能没有节制地吃,更不能代替药物。

食物在治疗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大见成效,患者们最好在定制食疗套餐之前咨询下医生,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合理搭配,否则也会出现反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亲身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脑力劳动者。

笔者年已花甲,想不到竟也名列其中。

我的故事也由此写起。

从自觉健康欠佳,到检查诊断。

再遵医嘱治疗,直至病情稳定,走过了一段曲曲折折的历程。

回首往事,可归纳为“疑虑,担忧,求知,解惑,实践.庆幸,反思”十四个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脑力劳动者。

笔者年已花甲,想不到竟也名列其中。

我的故事也由此写起。

从自觉健康欠佳,到检查诊断。

再遵医嘱治疗,直至病情稳定,走过了一段曲曲折折的历程。

回首往事,可归纳为“疑虑,担忧,求知,解惑,实践.庆幸,反思”十四个字。

  疑虑:

原来就听说糖尿病有“三多一少”。

可我除了口干(出奇的口干)之外别无任何异常,因此,也没有把它与糖尿病联系起来。

后来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血糖升高,尤其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此后就戴上了2型糖尿病的“帽子”,才不得不面对现实。

由此看来,上了年纪的人定期体检是何等重要,如果没有体检,我可能还迷失在“三多一少”的误区中。

  担忧:

被确诊为糖尿病后,获知此病不可逆转,戴上了糖尿病这项帽子,终身脱帽无望,余生将与之为伴,不由悲从中来。

当进一步得知糖尿病会导致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失明、四肢溃烂等,心情更是沉重。

好像与魔鬼打上了交道,有末日将临之感觉。

  求知:

人们常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事一关己,心中就再也放不下。

不是当事者,难有真感觉。

过去只知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汉代谋臣张良患有此病,是一种富贵病、慢性病,此外所知甚少。

如今自己患上此病,就渴望能得到此病的真知灼见。

于是就主动参加了糖尿病强化教育学习班。

  解惑:

真所谓不学不知道,一学收获真不小。

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防治糖尿病有“教育、药物、饮食、运动”四大法宝,其中尤以教育为重。

强化教育解除了我原先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使我树立起患了糖尿病并不可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的正确观念。

通过教育,我还学到了有关糖尿病的病因、发展和防治等有关知识,有一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感觉,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实践:

教育、药物、饮食、运动四大法宝究竟应该如何应用?

就药物而言,我体会到患者只需掌握一条原则,即遵守医嘱。

控制饮食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像我这样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如能控制好自己饮食,有时不服药,也能使病情稳定。

我认真控制饮食,对自己的嘴巴“严加管教”,甜食一概拒之门外,平时菜谱以素菜为主,常吃豆制品、鱼之类食物,不贪嘴(但有时也会忍不住犯一下忌)。

再谈谈运动。

一般健康人也需要运动,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运动的种类很多,我体会到必须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持之以恒。

我选择的是步行,如外出只有两三站的路程时就乘“11路”——走着去。

如上下班路太远,我先走一段路再乘车。

但走路也非悠哉悠哉,还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

我采取快步走的方法,一般步行半小时左右,头上就会冒热气,身上出微汗。

  庆幸:

读者也许会疑惑,一个患者有什么可以庆幸的?

这需要辨证地看问题。

注意饮食控制,适度体育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得,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到。

通过糖尿病教育,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一年多来,我持之以恒,在控制血糖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不服药的情况下,我的血糖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包括餐后两小时血糖)。

坏事变成好事,我为自己得到的丰厚回报而庆幸。

  反思:

回过头检查自己得病的原因,主要在于“大意失荆州”。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本人习惯于晚间工作,有时经常工作至深夜、凌晨。

因此,有晚间进食,尤其是睡前进食的习惯,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大大不利。

有一个时期,因工作紧张,长期日夜颠倒,打乱了我原有的生活规律,但总觉得自己身体好,并未引起警觉。

事实上那时已埋下病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注意自我保健,身体就会日渐受损,疾病就会跟随而来,所以我们在健康的时候就应防患于未然,保护自己。

哪些人群是糖尿病的候选人

最新研究发现,孕妇饭后1小时血糖值大于等于190毫克,空腹血糖值在95至105毫克者,有1/3会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最新研究发现,孕妇饭后1小时血糖值大于等于190毫克,空腹血糖值在95至105毫克者,有1/3会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及胎儿健康的一大威胁。

而亚洲地区长达七年的研究发现,孕妇空腹或饭后1小时的血糖值即使未逾警戒线,但只要和标准差距在每百毫升血液十毫克以内,糖耐受性不良比率就明显上扬,若未采取饮食及产前运动等方式控制血糖,恶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升高,不可不慎。

  目前,我们判定糖尿病均是依据美国全国糖尿病资料小组所订血糖值的标准而定。

四个标准血糖值分别是:

空腹每百毫升血液105毫克、饭后1小时190毫克、饭后2小时165毫克、饭后3小时140毫克,如果其中有两项以上异常的话,即为妊娠糖尿病。

美国医学界长达20年的追踪发现,这些孕妇两年内罹患糖尿病的比率为6%,4年后增为13%,10年后增为30%,20年后更增为60%。

换句话说,一旦未好好控制血糖,每10名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20年后就有6人会演变为糖尿病,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不过,最近临床研究发现,孕妇的血糖值即使未超标准,还是有恶化为糖尿病的可能。

亚洲长期缺乏一套本土性的妊娠糖尿病基本资料,只能依据美国全国糖尿病资料小组的标准判定孕妇是否出现妊娠糖尿病。

  这项研究按孕妇血糖值高低分成四组,七年下来,空腹血糖值每百毫升血液大于等于105毫克,且饭后1小时血糖值大于等于190毫克者,已有23.6%“恶化”为糖尿病;相比较而言,另三组血糖值较低的孕妇,七年后恶化为糖尿病的比率均在4%以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饭后1小时血糖值大于等于190毫克,而空腹血糖值在95至105毫克者,虽未达到妊娠糖尿病的标准,却有三分之一会出现糖耐受性不良现象,成为糖尿病的候选人。

为避免日后“沦”为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饭后1小时两项血糖值检测中,只要一项超过标准值而另一项又超过标准值,或两项均接近标准值的话,就应视同妊娠糖尿病,及早改善饮食及运动来控制血糖,确保健康。

3大糖尿病特征千万别忽视

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2型糖尿病,很少数病人在病程中逐渐变得需用胰岛素治疗。

  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2型糖尿病,很少数病人在病程中逐渐变得需用胰岛素治疗。

  老年人患糖尿病一般有3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既能帮助老年人及早发现和预防糖尿病,更是防治糖尿病的指南。

  1、多为2型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2型糖尿病,很少数病人在病程中逐渐变得需用胰岛素治疗。

  2、表现不典型的多。

老年糖尿病人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一是因为老年人口渴中枢不如年轻人敏感,不容易出现口渴多饮;二是因为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脏老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

  3、并发症多。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有时自身还存在其他疾病等原因,糖尿病并发症相对较多。

主要包括有:

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及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反应;糖尿病血管(包括糖尿病眼病、肾病、脑梗塞、心肌梗塞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

还有糖尿病足病和糖尿病的感染等等。

  积极防治别忘了定期筛查

  糖尿病的潜伏期可以长达8~12年,再加上老年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一般不明显,所以很多老年人易漏诊糖尿病。

据文献报道,大约70%的糖尿病人过去都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是通过体检或糖尿病调查中发现的。

还有的老年糖尿病人体重下降十分明显,却误为胃肠道疾病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而漏诊。

  不少老年糖尿病都是在出现视力下降等并发症或者是因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急诊住院时发现糖尿病的。

这使许多老年糖尿病人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良机。

因此,老年糖尿病的防治,首先得从定期健康检查做起。

  老年朋友预防糖尿病首先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肥胖,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患病机会;其次,有家族病史应该定期查血糖,尤其是身体肥胖者更是如此。

老年朋友要重视身体的健康检查,如果发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也不要抱侥幸心理,应该及时到医院排查。

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糖尿病,使病情得到规范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但是血糖高并不一定是糖尿病。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5.6mmol/L左右,空腹血糖在3.8-7.0mmol/L均属于正常。

饭后血糖会有少许升高,一般人饭后1小时内血糖可以升高4-6mmol/L,但一般不超过10.0mmol/L。

正常人饭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但是血糖高并不一定是糖尿病。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5.6mmol/L左右,空腹血糖在3.8-7.0mmol/L均属于正常。

饭后血糖会有少许升高,一般人饭后1小时内血糖可以升高4-6mmol/L,但一般不超过10.0mmol/L。

正常人饭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

  有的患者在体检中偶尔发现自己血糖高,就认为自己患了糖尿病,其实一次血糖高并不能说明什么。

诊断糖尿病必须是经常持续血糖升高,才能称之为糖尿病。

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情况是生理性升高。

  饮食过量,或胃肠吸收很快,血中游离的葡萄糖将增多。

饭后1小时血糖可以超过10mmol/L,甚至可达到11.1mmol/L以上,但2小时后血糖可以迅速下降到正常范围,这是个体差异,不能视为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误区新知

城市中的富贵糖尿病人群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对疾病不够重视,有不少患者认为只要靠改善生活方式,即控制饮食、多运动就能够控制血糖。

  城市中的富贵糖尿病人群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对疾病不够重视,有不少患者认为只要靠改善生活方式,即控制饮食、多运动就能够控制血糖。

  然而研究发现,仅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不到10%。

且诸多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其实在糖尿病前期就已存在。

因此,必须在糖尿病早期就进行有效地干预防治,从而改善和控制这些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数据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25mg/dl,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可分别降低14%和10%。

如果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减少37%,心肌梗死减少44%。

富贵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

糖尿病是渐进性疾病,疾病的进展目前仍无法被彻底阻止,但却可以被有效控制。

规范用药,尤其是贯穿全程的接受规范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前提。

如果“富贵糖尿病”患者不能早期接受诊断,或者用药不规范,随意停药,疗效就会大打折扣。

高血压-糖尿病链:

心血管病防治新视角

 

在临床实践中,不但应积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早期干预糖代谢异常人群,还应当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糖尿病防控已经不再仅局限于血糖达标和防治并发症,更重要的使命是早期、综合防治危险因素。

而在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不仅是其最常见的并存疾病状态,而且二者有共同的易感因素、发病土壤,因此有学者提出“高血压-糖尿病链”(Hypertension-DiabetesContinuum)的新概念。

(JCardiovascPharmacol.2010,55:

333)其意义在于:

在临床实践中,不但应积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早期干预糖代谢异常人群,还应当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

高血压与糖尿病:

难兄难弟,如影随形

多项观察性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与糖尿病同时存在是较为常见的临床情况,这种高“双生”状态提示二者可能在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方面共享致病机制或通路,使得高血压与糖尿病“互通有无”。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世界五大慢病之一。

ID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7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6.6%,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为7.9%。

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病,糖尿病与高血压常常如影随形。

纳入2895名成年中国居民的香港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占4.8%,高血压患者占13.7%,二病共存患者的比例为4.1%;糖尿病患者中有46.4%同时患高血压,23.2%的高血压患者并存糖尿病(见下图)。

刚刚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研究——CONSIDER的结果也表明:

(1)2009年,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及同时合并上述两项者的比例分别高达79.7%、51.4%和42.7%,其中68.4%的糖代谢异常为初次发现。

(2)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血糖检测的结果显示,16.5%存在空腹血糖异常;在83.5%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中,32.4%被检出存在餐后2h血糖异常,其中9.8%被确诊为糖尿病。

(3)合并不同数量危险因素患者的治疗率均较高,为90.1%~96%,但遗憾的是治疗的达标率普遍较低(35.6%~48.2%)。

CHINASTATUS研究结果也不乐观,中国三甲医院中,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达标率不足15%。

 

高血压与糖尿病:

共同的发病土壤

高血压与糖尿病拥有相近的致病危险因素,具有近似的发病风险评估指标,享有共同的发病土壤,二者均可显著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风险,使得高血压与糖尿病“荣辱与共”。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具有相同的致病危险因素,其中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位列前茅,例如腹型肥胖可继发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和糖代谢异常,从而构成了代谢综合征的全部组分。

香港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基线血压水平是有效预测人群高血压与糖尿病风险的共同指标,同样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2h血糖水平也能理想评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其效力明显优于空腹血糖水平。

可见,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风险评估指标间同样存在互通之处。

在靶器官损害方面,二者均可损害心、脑、肾的结构及功能;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单一疾病者。

归根结底,共同的致病机制才是解释上述临床现象的本源。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共同的致病机制可能主包括以下几个。

(1)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疾病,而高血压患者也常有阳性家族史。

日本的人群研究提示,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谱与有高血压家庭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相关性。

中国的人群研究也证实了胰岛素受体基因与高血压的关系。

(2)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不但如此,众多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胰岛素抵抗也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

有研究显示:

空腹或葡萄糖负荷后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压水平(特别是收缩压)呈正相关,胰岛素对血压的影响在轻度糖耐量异常的年轻人中即已显现;另有多项研究表明,4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新近还有研究者提出,单纯胰岛素抵抗即可致血压升高,原因是胰岛素抵抗损害了“胰岛素扩血管”作用导致血压升高。

(3)环境因素:

膳食总热量及脂肪摄入过多,缺少体力活动所致肥胖,以及高盐饮食和吸烟均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

高血压与糖尿病:

防控一体,占得先机

“心血管事件链”的理念完善了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变革了当代心血管疾病防控的理念和策略。

而“高血压-糖尿病链”让我们再次聚焦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始末缘由与临床防控。

现有数据显示,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即每10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患高血压。

据2003年统计,我国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300亿人民币。

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牵头的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调查研究证实,20岁以上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总的糖尿病患病人口高达9240万,还有共计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和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既不能孤立看待高血压或糖尿病,也不能孤立防治高血压或糖尿病,而应该立体防治、早期防治。

虽然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控的有效性不断得到证实,但是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与持续性一直备受挑战。

因此,在倡导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近年人们也开始注意到降压药物在降压之外改善糖代谢、预防糖尿病的额外收益。

在这方面,循证证据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速转换酶抑制剂(ACEI)。

VALUE研究通过对9995例入组时无糖尿病的高危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ARB类药物缬沙坦预防新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优于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减少新发糖尿病达23%(P<0.0001),凸显了缬沙坦预防新发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KYOTOHEART研究为亚洲高危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对于未控制的高危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联合终点,并使新发糖尿病风险下降了33%,且其临床获益独立于降压作用。

糖尿病预防领域的里程碑式研究----那格列奈和缬沙坦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NAVIGATOR研究)进一步证明,缬沙坦可以延缓伴有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的糖耐量异常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进程,其使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了14%,再次证实了ARB在降压同时有效改善糖代谢的双重获益。

目前,国内外的高血压诊疗指南中,均将RAS阻断剂推荐作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对于其在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肾靶器官损伤、改善糖代谢方面的获益均给予肯定。

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ARB可广泛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将其列为老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衰、房颤和代谢综合征七类特殊高血压人群的首选降压药物。

近期发布的《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也指出,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证据,ARB和ACEI被视为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基石药物,这两类药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还可对糖代谢异常发挥有益作用。

共识还进一步指出:

由于ARB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降压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面证据更加充分,所以推荐首先考虑使用。

血糖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

  情绪不稳定,不良情绪和不良的精神压力,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造成血糖升高。

不良精神刺激解除后,血糖会自动恢复正常。

  剧烈运动、疼痛、手术麻醉等,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以使血糖升高。

  重症糖尿病患者停用胰岛素后,由于高血糖引起高渗性利尿及脱水,血容量减少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产生反应性高血糖。

  寒冷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速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

  低血糖时,血中肾上腺素显着增加,反应性血糖升高,又称苏木杰反应。

  不过,糖尿病人一定会血糖高,单纯血糖高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所以要定期检查,饮食上少吃含糖高的食品,燕麦、木耳、螺旋藻等食品对降糖有好处,可多吃一些。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