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701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docx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作者:

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国建筑史》课程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部分:

1.中国木构建筑主要的两种结构体系(含图示),以及其特点和优缺点的比较。

 

穿斗式和抬梁式

穿斗式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特点: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即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

比较: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取材较易,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使用这二者。

2.“斗栱”的概念以及“斗栱”的组成与作用。

斗栱:

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它又有一顶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斗:

介于上下两层翘、昂间的斗形立方块称为“斗”,四面开口。

栱:

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

昂:

斗栱中斜置的构建,起杠杆作用。

3.何谓“榫卯”。

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4.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特征和屋顶特征,包含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九种基本样式及其图示。

屋顶:

悬山、硬山、庑殿、歇山、重檐、圆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

5.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俞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的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6.何谓“舍宅为寺”。

士族,富商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

7.何谓“明堂”。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8.何谓“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

采用当时西方建筑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平面设计符合西方建筑的功能主义设计理念,外部造型模仿或挪用中国宫殿寺庙建筑构图元素并与西方建筑风格相糅合的新建筑式样.

9.《营造法式》及其作者。

作者:

《营造法式》宋李诫

内容:

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是北宋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10.何谓“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

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11.何谓“流杯亭”。

流杯亭是我国园林中所特有的一种娱乐性建筑,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凉亭,古时人们常在这种亭子上临水沐浴、招魂续魄、除灾求福的活动。

12.

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平、立面的图示。

 

13.北京天坛祈年殿正立面图。

外国建筑史部分:

1.何谓“玛斯塔巴(Mastaba)”。

古埃及早期陵墓,在形式上可能源自于对当时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形斜坡道相连。

2.古希腊柱式、古罗马柱式。

希腊柱式

 

A:

塔司干式B:

多立克式C:

爱奥尼式D:

科林斯式E:

混合式

古罗马柱式

3.帕提农神庙的立面简图。

4.古罗马拱券技术。

(P67)

①混凝土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与成就,对欧洲建筑有很大的奉献。

②拱券结构技术使得古罗马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建筑那种空前大胆地创造精神有了物质基础。

③通过拱券技术改造了希腊建筑遗产的形制、风格和形式。

④希腊的柱式在和拱券技术结合之后扩展了它的艺术手法,拓宽了它的适应性,从而增加了生命力。

5.古罗马大角斗场的特征。

大角斗场立面高48.5m,分为4层。

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实墙。

立面上不分主次,适合于人流均匀分散的实际情况。

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的对比很丰富,角斗场又是长圆形,光影富有变化,虽然周圆一律,却并不单调。

保持原有几何体的单纯性,浑然而无始终,更显得宏伟、完整、奇大无比。

叠柱式的水平划分更强化了这效果和它的整体感。

6.古罗马万神庙的建筑特征。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而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和砖。

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

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

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

从洞进圆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

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开朗、阔大而庄严。

7.拜占庭建筑的穹顶与帆拱。

穹顶:

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4边被发券切割之后所余下的部分。

她的重量完全有4个券下面的柱墩承担。

帆拱:

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8.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内容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

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

9.何谓“帕拉第奥母题”。

帕拉第奥母题是指对已建大厅进行改造,增建楼厅并加固回廊设计。

原厅层高、开间和拱结构决定了外廊立面不适合传统构图,建筑师创造性解决立面柱式构图,后人称——帕拉第奥母题。

帕拉第奥母题又常仅仅是指处于两个壁柱之间的三个窗洞的处理——即当中的呈券形,高而且宽;两旁的竖向矩形,低而且狭。

10.希腊十字式和拉丁十字式(含平面)。

中央的穹顶和它的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在这种形式的教堂里,东西向的本堂和南北向的轴廊垂直相交,状如十字架,故得名拉丁十字式。

11.何谓“罗马风建筑”。

是西欧10~12世纪封建社会确定时期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建筑风格,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

12.哥特式建筑的结构及立面特征。

结构:

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节省了材料。

②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到独立的飞券在两侧的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庭每间十字拱的4角的起脚抵住她的侧推力。

③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拱和尖券。

侧推力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立面特征:

①鲜明的矛盾性,形体之间主次难分;

②建筑体型很长,有着很强的向上的动势;

③建筑是多彩多色的;

④建筑外立面富有装饰。

 

13.巴洛克建筑的风格特征。

1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

2追求新奇。

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相互渗透;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

3趋向自然。

建筑逐渐开敞,增加了自然题材。

14.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

新建筑五点都是基于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

1底层架空:

主要层离开地面。

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2屋顶花园:

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3自由平面:

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4横向长窗:

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5自由立面:

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作图题,论述题。

 

----------THEEND,THEREISNOTXTFOLLOW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