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737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docx

最新高三地理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

————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知识网络】

自然原因

三洪灾成因

峡人为原因

工提高________防洪标准

程防洪缓解____________的威胁

建防洪效益减轻__________

设大幅度减少________________

的缓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发电变输煤为输电,__________________

义水电代替火电,________十分显著

和航运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

“________”

作三峡水库对________的改善作用

用其它效益:

供水和灌溉、________、________、旅游

【重要图释】

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

(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

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

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

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

(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

2、图5.5“长江三峡图”

(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

 

表5-1:

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

峡谷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宽谷

大宁河宽谷

香溪宽谷

庙南宽谷

起止点

白帝城大溪巫山官渡口香溪庙河南陀南津关

说明:

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

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2)在图中找出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

【知识建构】

学习策略:

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图表资料,注重图文结合、注意高初中知识的联系,要从长江流域的整体去理解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重点认识和理解三峡工程的位置、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洪效益、三峡电站的输电范围、三峡工程对川江航道的改善等问题。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工程

1、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的200千米

左右的河段。

江水在这里切开地貌上的三个背斜构造,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峡谷之间被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

长江三峡即为这些峡谷和宽谷的总称。

2、长江三峡地区:

指自宜昌到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包括葛洲坝库区)及周围地区,称为三峡地区。

它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末端的重庆市,包括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实际上就是三峡库区。

3、长江三峡工程位置和规模:

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是三峡工程的下游而不是长江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导学程序:

长江三峡工程巨大的综合效益有哪些?

首位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

图5-1

原理透视:

三峡工程是一座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见图5-1)

(一)防洪

1、

图5—2

长江洪水灾害的成因

(1)自然原因:

上游干流及中游南、北支流洪水同时来袭;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2)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造成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遭受洪水灾害的原因,可以概括如图5-2所示。

(3)社会经济原因:

人口激增;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困

2、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图5-3

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兴建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地区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是其它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

三峡工程的防洪原理及效益如图5-3所示。

(二)发电

1.三峡地区的水能资源

图5-4

长江三峡段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原因和表现如图5-4所示。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如图5-5所示)

(1)兴建三峡工程对缓解华中、华东及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三峡工程所处的良好区位使其与华中、华东地区的输电距离分别为500Km和1000Km,均处在经济输电范围之内,将成为未来全国统一电网的主导电站。

图5-5

 

3.环境效益

水电代替火电,减少了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从而保护了环境。

(三)航运

(1)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

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Km,年运量占全国内河总运量的70℅以上,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号称“黄金水道”。

(2)川江航道对长江航运的限制作用

川江习惯上是指自宜宾至宜昌之间的长江,因主要流经四川而得名。

其对长江航运的限制作用是:

地处丘陵和高山峡谷区,地势陡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航道条件十分复杂,使长江航运受到很大的限制。

(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图5-6

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河段的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其航运效益如图5-6所示:

【经典例题】

例1图5-7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为1500米3/秒。

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7

(1)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优先开发这个基地的战略意义(从能源输出地区和受益地区两方面回答)。

解析:

本题体现了高考侧重能力考核、降低记忆要求的命题原则,主要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明确的原理是:

要想成为水电基地,必须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而这又取决于两个因素:

流量和落差。

从题中的文字资料可知,该河段的流量较大;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河段的落差达760米,故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该水电基地的开发,对能源输出地广西而言,可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有效地将之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本地的能源主要输往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

答案:

(1)流量大,落差超过700米(达760米),水能蕴藏量大(由云贵高原流到两广丘陵)多峡谷,适于梯级开发,建设水电站淹没损失小

(2)充分挖掘基地所在地区能源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受益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降低用电成本(缓解那里能源紧张状况)

例2读图5—8,回答下列问题:

图5—8

(1)从宜昌到重庆的长江航道长约千米,人们习惯上称这一段为航道。

(2)将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的名称

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3)三峡水库的正常的蓄水位为

米。

(4)三峡水库建成后,险滩被,

水流,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的作用。

解析:

本图为三峡地区航道剖面图,由图可以看出三峡地区河道的落差以及三峡工程建设完工后江水深度变化和通航能力的变化,通过填图明确葛洲坝工程属于三峡工程的一部分。

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

(1)660川江

(2)填图略(3)135——175(4)淹没趋缓加宽加深重庆低成本,大通量

【高考备考训练】

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5-6题为双项选择题)

1、三峡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是()

A、水资源B、水能资源

C、水利资源D、矿产资源

2、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B、发电C、灌溉D、航运

3、下列无法体现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是()

A、处在长江上游出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可调控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

B、高耸的水库大坝可用于拦蓄洪水,调节洪峰

C、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D、缓解洪水对重庆市的威胁并减轻对鄱阳湖的淤积

4、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1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2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3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4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长江三峡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地质作用有关()

A、流水的下切作用B、流水的溶蚀作用

C、地壳的上升运动D、地壳的下沉运动

6、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A、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B、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C、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废渣

D、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二、综合题:

图5—9

7、读图5-9,回答:

(1)根据事物间的联系,将图中各字母填入下列各项后的横线上:

①河湖淤积;②上游干流洪水;③水源涵养量减少;

④南北支流洪水;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2)该联系图主要说明,首先是原因,其次是原因。

(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的环境,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②

8、读图5-10“1998年长江洪峰水位示意图”分析回答:

图5-10

(1)从气象观测资料来看,1998年长江洪水期的降雨量并未超过历史时期的最大降水量。

但从监利、汉口、九江三个水文站的监测资料来看,它们的六次洪峰大都________历史最高水位,试说明其原因_________。

(2)从枝城至城陵矶河段,是历次洪水通过的最危险河段,为什么?

  

(3)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带来的突出效益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简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上游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三峡以上河段带来一些不利因素,试举例说明两种不利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知识网络】

百________________

万任务________________

移艰巨__________

民________________

其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

安________

置有利工程周期长,__________

条件________,全国支援

移民方针:

__________

【知识建构】

学习策略:

搜集资料、拓展知识:

像三峡工程这样举世无双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更是如此,其淹没损失、移民规模、移民安置难度及受公众关注的程度是空前的。

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问题资料。

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学习本课提供知识准备,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一、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导学程序:

为什么说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

原理透视:

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修筑水库或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取得人们所期望的水利和水电效应的同时,一般会有相应的淹、占损失和移民搬迁问题。

三峡工程在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其中艰巨性、复杂性最大的当首推移民安置问题。

表5—2:

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项目

艰巨性的表现

库区受淹特点和移民规模

淹没涉及范围广(湖北、重庆的21个县市区)淹没损失大、移民人数多(1992年84万,2009年达113万)、搬迁规模大

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得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这是移民问题的最大困难

文化、风俗和乡土观念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障碍

以往库区移民后遗症影响

以往曾有部分库区移民因没有得到妥善安置而闹返迁,留下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

导学程序: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潜在的环境容量在哪里?

原理透视:

1、三峡资源丰富,潜在的环境容量大

(1)资源有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2)潜在的环境容量:

随着库区资源的开发和移民开发及三峡工程的兴建,所带动的各种产业可吸纳部分移民安置就业。

库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可安置部分农村移民。

表5—3:

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

项目

淹没状况

资源和环境容量

宏观角度

三峡水库淹没的陆地面积仅占库区总面积的1℅

随着库区资源开发和移民开发,以及由于兴建三峡工程所带动的各种产业(如加工业、建筑建材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可拓展足够的环境容量安置库区移民,并吸纳农村移民转向第二、三产业就业。

移民结构

搬迁人口中57℅属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移民随着城镇兴建、工厂搬迁仍可各就其业,一般不存在重新安置问题;移民环境容量实质上是指库区农村移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的问题,其核心是耕地问题。

土地资源

三峡工程共淹耕地、园地2.8万公顷。

三峡库区有荒山草坡地130多万公顷,水库还有可供养殖的水面7万多公顷;此外,库区现有耕地中有60℅约50多万公顷属中低产坡耕地。

因此,农村移民安置应立足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通过改造部分低产坡耕地,并适当开垦条件较好的荒坡地,建设高产稳产水平梯田和经济林园,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根本出路是通过发展大农业来解决耕地不足,不应盲目开垦荒坡地,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尽量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2、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模式

三峡库区淹没区线状分布的受淹特点有别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且淹没涉及的356个乡镇没有一个被全淹,甚至全淹的村也很少,这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就近后靠安置,避免了水库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

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就近后靠安置的优点是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且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是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

3、工程周期长,可从容安置移民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1994年~2009年,共17年),使得移民安置能够及早进行,可以从容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

4、政府重视,全国支援。

三、开发性移民

导学程序:

开发性移民与一次赔偿性移民的区别有哪些?

举例说明开发性移民的模式和优点是什么?

原理透视:

国家关于三峡库区移民政策的核心是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1、开发性移民的概念:

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

表5—4:

开发性移民与赔偿性移民的区别

项目

开发性移民

赔偿性移民

含义

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按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

优(劣)势

既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又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条件。

把移民安置与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生活仍没有着陆,容易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2、开发性生态农业移民模式(后靠式移民安置模式)

移民安置立足于就地后靠,成功地创造了“线上一条路,路边两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后靠安置模式。

 

表5—5:

桐树湾村后靠安置模式

模式

内容

线上一条路

在淹没线以上修建一条公路,解决交通问题

路边两排房

在公路两旁集中建设移民新居

房后一片园

就近为移民开耕地果园,安置生产出路

【经典例题】

例1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移民环境容量不足B、三峡地区科技、教育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C、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难度和障碍,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D、资金严重不足

解析:

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对于三峡移民问题不仅要认识到其艰巨性,也应认识到安置移民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国家采取的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内容及作用。

本题考核学生对三峡移民安置中遇到困难的掌握情况。

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D选项是正确的,其实移民安置资金由国家统筹安排,不存在不足的问题。

答案:

A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峡移民搬迁虽然十分艰苦复杂,但也存在着诸多有利条件。

从土地资源看,三峡工程淹没耕地、园地2.83万公顷,而库区荒山草地尚有103万公顷。

此外,库区现有耕地中60%约50万公顷属中低产田。

从宏观上看,资源开发、移民开发以及由于三峡工程建设所带动的各种产业,可以拓展足够环境容量来安置库区移民……

(1)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库区潜在的环境人口容量在哪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移民应坚持()

A.就近后靠,就地安置B.两条腿走路,就地安置为主,远迁、外迁为辅

C.坚持一次补偿的方针D.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3)三峡工程建设,必然带动库区经济发展,请举出应运而生的第二、三产业的名称: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题,旨在考查三峡移民的艰巨性和有利条件,通过三峡移民实例来分析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移民数量巨大是艰巨性的根本原因,环境容量不足是移民安置的最大困难,耕地问题是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以及三峡移民在政策上的优势是有利条件等。

答案:

(1)①库区荒地的开垦②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发展“大农业”③改良中低产田④引导移民到由三峡工程建设带动的第二、三产业中就业

(2)BD(3)建筑业建材业(如水泥、钢材、石料等)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等

【高考备考训练】

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5-6题为双项选择题)

1、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

A、资金B、工程技术C、移民D、长江截流

2、三峡移民的艰巨性表现在()

①移民范围广人数多②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③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④部分移民闹返迁

A、①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3、库区农村移民农业发展的立足点是()

A、发展大农业B、扩大耕地面积

C、提高单产D、发展山地畜牧业

4、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①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②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③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④各取所长,互惠合作,体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造成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库区地形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

B.产业劳动力容量大

C.人口超载,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D.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6、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最大优势在于()

A.可免去一次性补偿,节省大量开发资金

B.节省移民资金

C.能实现广辟生产门路、拓展环境容量,更好地安置移民

D.把移民安置与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于移民区的长治久安

二、综合题

7、读图5-11,回答下列问题:

图5—11

(1)三峡水库淹没区的耕地类型多为田和地,代表性的粮食作物有,经济作物有、等。

(2)从三峡库区受淹耕地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水库淹没区呈状分布,库区移民分布具有的特点。

(3)根据库区受淹特点,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

(4)对三峡库区就近后靠安置移民模式的评价比较恰当的是()

①搬迁不离开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

②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

③有利于开发和改造荒坡地和坡耕地

④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可以稳定和提高环境容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图5-12

8、读图5-1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河,图中湖泊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由A城市连通“第二条欧亚铁路桥”的铁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B河在此河段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原因。

  

  (4)该地区将图中湖泊C作为重要的旅游开发地区,请你就该地的气候特点向旅游者进行简要介绍。

   

  (5)该地区最重要的农业区位于____________(地形区名称)。

简述该地成为当地重要农业区的主要原因。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知识网络】

三防洪

峡三____________

工峡有利于中下游______________

程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程____________,减轻环境污染

生的淹没_________

态生加剧__________________

环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