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173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docx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概要

JOURNALOF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VOL.38NO.3Mar.2014

学术进展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

陈雯1李四波2顾小华2尹萌辰1莫文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2.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特点。

[方法]万文数据库检索2006-2011年间主要医学期刊,获取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数。

[结果]共有84首方剂纳入研究,补益药30味504次、活血化瘀药15味170次、利水渗湿药2味38次、祛风湿药8味46次。

[结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以补益、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药物。

关键词:

中医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剂;频数;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5509(201403-0361-05

AnalysisandSummarizatiomofPropertiesofChineseFormulateinTreatmentofOPChenWen,GuXiaohua,GuXiaohua,etalLonghua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TCMUniversity,Shanghai(200032

Abstract:

[Objective]TosummarizeandanalyzethepropertiesofChineseformulaeinthetreatmentofPOP.[Methods]Weretrievedmedicalperiodicalsfrom2006to2011andcollectedtheChineseformulaeintreatingPOP.Accordingtodifferentefficacies,wecalculatedthefrequenciesofdifferentkindsofherbalmedicine.[Results]Atotalof84formulaewerecoveredinthisstudy.Therewere30herbsoftonicdrugusedfor504times,15herbsofblood-activatingandstasis-resolvingdrugsusedfor170timesand2herbsofrelievingwaterdrugsusedfor38times.[Conclusion]TheformulaeforPOPmainlycompriseseveralkindsofChineseherbs,namelythetonicdrug,theblood-activatingandstasis-resolvingdrugs.Keywords:

Chinesemedicine;POP;formulae;frequency;analysisofmedication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病理学家Pommer根据骨组织出现许多孔隙(pore或称多孔(porosity的病理改变而提出来的[1];临床以骨痛、驼背、骨折等为表现[2]。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此,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医学虽然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根据其所述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骨痿”等的描述颇为相似。

“骨痿”的提法始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云:

“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住身,发为骨痿。

”“肾气热,则腰背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另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肾脉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起则目无所见。

”《素问·痹论》指出: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以上描述如骨痛、畸形、筋骨拘挛、视物昏花等,几乎囊括了骨质疏松症的所有症状,这说明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证候和病因病机均有较详尽的记载。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本文对2006-2013年间各类期刊所载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旨在研究这些方剂的用药规律,以便在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用药选择方面更具有目的性。

1对象与方法

1.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剂来源

“中医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关键词,在万文数据库检索出在2006~2013年期间发表的以中医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临床文献,排除外用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疗效不明显、重复发表的文献,筛选出对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的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2011ZX09302-006-04;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

(JDZX2012120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支撑项目(12401902104;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XBR2013104Fundproject:

SpecialProgramofGreatNewDrugsDevelopmentofNational12thFivePlan(2011ZX09302-006-04;Special

Sci-researchProgramofBusinessConstructionofNationalTCMClinicalStudyBase(JDZX2012120;ProgramSupportedbySci-techofShanghaiSci-techCommittee(12401902104;TrainingprogramofexcellentsubjectsleadersinShanghaiHealthSystem(XBR2013104

通讯作者:

莫文,E-mail:

mw2218@

方剂和药物,并建立数据库。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

一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中药的功效分类,对检索出方剂所用药物进行统计,并列举频数居前的代表药物。

比较分析常用药物的差异与规律。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方法:

频数分析表、直

方图;统计软件:

SPSS18.0。

2结果2.1

一般资料

经检索2006-2013所发表的相关文

献中,有84[3-86]首方剂纳入研究,共用药86味。

用药频次总计878次。

2.2

方剂用药的分析

84首方剂所用中药的功效

类别构成及其常用药物,分别见图1、表1。

由图1所示:

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以使

药物使用频次

补益

收涩

利水渗湿

祛风湿

活血

温里

消食

解表

清热

理气

化痰

肝熄风

其他

600

5004003002001000

图1内服方剂所用药物功效类别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表1内服方剂所用药物的功效类别及其常用中药

功效类别药物味数使用频数(率类别常用药物(频数

补益30504(57.40淫羊藿(60杜仲(40补骨脂(36

收涩26(00.46金樱子(4肉豆蔻(2利水渗湿238(4.23茯苓(32泽泻(6祛风湿846(5.32桑寄生(16狗脊(10秦艽(6活血化瘀15170(19.36当归(44骨碎补(28丹参(20温里210(1.14肉桂(6附子(4消食38(0.91鸡内金(4莱菔子(4解表518(2.05防风(12细辛(8清热534(3.87赤芍(16赤芍(8丹皮(6理气512(1.37枳壳(4陈皮(2化痰320(2.28半夏(8煅龙牡(12平肝熄风36(0.68全蝎(2地龙(2蜈蚣(2其他36(0.68麻仁(2

蛇床子(2

合计

86

878(100

用补益、活血化瘀、祛风湿等类别药物为主。

2.3

补益药用药分析

治疗原发性由图2所示:

质疏松症的方剂中的补益药以补阳药为主,补血药为辅,补气阴所占比例较少。

3讨论

3.1

肾精不足失于养骨是骨质疏松发病关键

《内

经》云:

“肾者主骨生髓”,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

肾中之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无此先天之精,则髓不能生,骨不能成;后天之精气,即促使人体生长发育之精气,是人体后天生命的根本,骨之所以能由娇嫩变成熟,由成熟变强健,全赖此后天精气的滋养和推动;骨之所以由强健变虚弱,由虚弱变痿软,亦因此后天精气之亏乏。

《内经》又指出:

“肾不生,则髓不能满”、“髓伤则销烁胻酸,体解(亻亦然不去

陈雯,等: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

矣”,进一步阐述了肾、骨、髓之间的病理联系,说明肾虚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致骨骼脆弱无力,临床可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

“藏精于肾……是以知痛之在骨也。

”《灵枢·经脉》也说: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发无泽者骨先死”,认为肾虚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临床治疗中补益药为主要类别进行使用。

其中用药比例前3位的分别是淫羊藿60次、杜仲40次、补骨脂36次。

共占使用总频率的57.40%。

淫羊藿,辛、甘、温,主入肝肾二经,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补骨脂,辛、苦、温,主入脾肾二经,治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证;杜仲,甘、温,补肝肾、强筋骨。

上述药物合用补火助阳,强筋骨,作为因肝肾不足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

3.2“虚多致瘀”亦是发病重要病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虚则必将导致后天之本的匮乏,脾虚则气血生化无缘。

两者均可导致瘀血的产生。

瘀则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因此疼痛是骨质疏松症临床的重要表现,活血化瘀药也是重要治法。

从频数表中可以看出活血化瘀药共用药物170次,占总频数19.36%。

其中又以活血兼有养血功能的药为主,其中当归44次、骨碎补28次、牛膝26次、丹参20次的使用频次分别是活血化瘀药的前4位。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止痛;骨碎补,苦,温,归肝肾经,补肾强骨,活血养血;牛膝,苦,甘,平,活血,补肝肾强筋骨;丹参,苦,微寒,活血凉血消痈。

选用补血活血药,与补益药共奏补益肝肾、补火助阳之功,亦可化瘀止痛,通过频数的统计,发现活血养血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

3.3现代医学内分泌系统对骨质疏松与肾虚相关性的研究从补益药使用比例图来看,补肾阳的药物占到了其中的55.41%,补血药、补气、补阴药相对较少。

肾虚与内分泌系统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下丘脑-

垂体-性腺轴上。

何成奇等对116例有肾虚3证的老

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PO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性

激素T、T/E2的变化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升高,E2则逐渐降低;女性POP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

与肾虚3证关系密切,其变化依肾气虚、肾阴虚、肾

阳虚逐渐明显;提示性激素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女

性POP肾虚3型的客观指标。

4结语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

有极大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5年来在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药

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药进行整理,对原发性

骨质疏松症的规律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系统的了解,

为指导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了更明确的试验研究方向,相信随着对本病的症候以及用药规律的深入研究,将会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

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142.

[2]金明柱,郑洪新(指导.骨痿与骨质疏松症[J].辽宁中医杂

志,2007,34(3:

286-287.

[3]刘振武.补肾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69例临床观察

[J].河北中医,2010,32(4:

521-522.

[4]王全杰.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176例小

结[J].中医药导报,2010,16(7:

64.

[5]张鑫,肖鲁伟,童培建.补肾活血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10,22(2:

83-86.

[6]师彬,吴清波.柔肝健脾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

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

4210-4211.

[7]刘维嘉,麦敏军.补肾健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33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4:

33-36.

[8]李前龙,冯鑫.六味地黄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8例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

372-373.

[9]尹吉琳.补骨汤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J].山西中医,

2009,25(7:

38.

[10]苏源冰,李铭雄,林玉芬,等.强骨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并发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8,20(7:

17-18.

[11]王美霞,戴丽娜,于爱利.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

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5:

362-363.

[12]蔡永江,张秀婷.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辩证与防治[J].中医

中药,2008,46(19:

82-83.

[13]邹克亮,邹振清,郝园平.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

松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5:

279.

[14]陈科.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42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

50-51.

陈雯

: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

补气(13.04%

补阴(8.53%

补血(23.02%

补阳(55.41%

[15]黄剑美.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4:

21-22.

[16]李建飞,肖裕华.补肾强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

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8,9(5:

66-67.

[17]张艺平,伍小伟.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5例临床

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5:

51-52.

[18]张琨,曹长峰.益肾健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

察[J].辽宁中医药杂志,2008,35(4:

543-544.

[19]孙西霞,马彩云.中药辨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

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

3564-3566.

[20]孙玉明,毛国庆,薛东明.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症要背

疼痛3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9,26(6:

90-91.

[21]苏志伟,郑志永,金军.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1:

17-18.[22]崔广恒,黎治荣,谭选江.鹿仙强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

症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5:

57-58.

[23]周勇军.独活寄生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0例疗效观

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5:

37-38.

[24]师彬,王吉荣,吴清波,等.柔肝健脾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中药,2009,47(3:

84-85.

[25]陈国权,何伟波.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64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6:

451.

[26]刘博纯,陈民.补肾健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

研究[J].辽宁中医药杂志,2008,35(4:

571.

[26]邓兴根,肖伟如.补肾强骨汤加减治疗POP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0:

0150-0151.

[27]陈希锋,蓝天飞.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10:

60-61.[28]邹小娟,邱幸凡.补肾壮骨通痹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杂志,2006,28(4:

50.

[29]田其中.三甲复脉汤治疗骨质疏松症68例临床观察[J].中

医药导报,2006,12(1:

32-33.

[30]周俊先.益肾壮骨逐瘀汤治疗骨质疏松症64例[J].实用中

医药杂志,2006,22(2:

78-79.

[31]何小琦.补肾养血汤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疗效观

察及对骨密度的影响[J].新中医,2006,38(4:

42-43.[32]张姚萍,周军.自拟龟鹿整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

中医正骨,2006,18(5:

36.

[33]周志昆,曾红兵.黄芪三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例

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6:

40-41.

[34]昝强,朱超,屈强.强骨汤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56例[J].

陕西中医,2006,27(8:

957-958.

[35]黄湘华.益肾坚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46例临床观察[J].中

医药导报,2006,12(8:

48,54.

[36]何宁.加味壮腰健肾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

中医正骨,2006,18(11:

10-11.

[37]周忠名,安建武.双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48例[J].陕西

中医,2006,27(12:

1503-1505.

[38]吴宁.二仙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J].云南中医中药

杂志,2006,27(6:

46.

[39]战美玲,杨艺飞.补肾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

观察[J].甘肃中医药杂志,2007,20(2:

37-38.[40]胡建岳.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

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

652-653.

[41]王和群.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

药,3:

2-3.

[42]陈桂武,谢正兰.田七双龙二仙二胶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

934-935.[43]钟润泉.固肾益精汤治疗髋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

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7:

50-52.

[44]韩向莉,娄志杰.疏肝滋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5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

1279-1280.

[45]娄志杰,韩向莉.固本痰瘀双化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30例[J].中医杂志,2007,48(9:

779.

[46]郑玉琴,李霞,石英杰.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8:

571-572.

[47]况光荣,黎伟燕.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腰背痛18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

(8:

23-24.

[48]彭姝峰.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

4592-4593.

[49]金甬.补肾强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44例[J].浙江中医

杂志,2007,42(9:

524.

[50]钟润泉,潘刚明,邓伟民,等.固肾益精汤预防绝经后胸腰

椎压缩性骨折再骨折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

(22:

3618-3620.

[51]钟润泉,潘刚明,邓伟民,等.固肾益精汤预防绝经后胸腰

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

(11:

1724.

[52]高壮松,张春雨,吕厚存.密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

临床研究[J].中医中药,2007,45(24:

76-77.

[53]邓毓昊.自拟骨刺汤治疗骨质疏松56例[J].中医临床研究,

2008,3(14:

41-42.

[54]黄建武,陈金春.二仙养骨汤合福善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

症骨密度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8,20(3:

12-

14.

[55]梁顺兴.化瘀健脾补肾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20例[J].

中医中药,2008,7(3:

44.

[56]刘维嘉,刘永坤.补肾健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9:

558-559.

[57]王章.骨密汤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9,

24(5:

50-51.

[58]焦秀容,杨月华.补肾益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30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

1046-4047.

[59]陈丽娜,王华,黄健萍,等.温肾育宫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

松症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7:

1152-1153.[60]郑志伟,王泽.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观察[J].

家庭医药,2010,7:

517-519.

[61]韩向莉,林红伍.疏肝温肾痰瘀双解汤配合针灸治疗老年

性骨质疏松症[J].甘肃中医,2011,24(2:

32-34.

[62]毛芳宇.补肾健脾筋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5例[J].

北京中医药,2011,30(4:

292-293.

[63]王夫.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妙方-肾气二陈汤[J].偏方验方

陈雯,等: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用药频次归纳

(上接第360页

[31]林泽斯,陈菁.舌诊在辨别温病热入营分证时的意义[J].实

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0:

70-71.

[32]王万杰.“外感温热病”的分析研究[J].山东医刊,1957(5:

10-11.

[33]孟澍江.温病卫气营血学说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中医杂

志,1988(1:

12-13.

[34]贝润浦,徐敏华.试论姜春华教授的“截断扭转”学术思想

[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

16-17.

[35]王灿晖.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及其运用要点的

探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4:

8-11.

[36]马健.试论温病先兆症[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

(4:

56.

[37]杨进,孟澍江.温病热瘀证治若干问题浅议[J].中医杂志,

1994,35(7:

392-394.

[38]杜琨.433例发热门诊病例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相关性研

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1:

13-14.

[39]贺又舜,艾碧琛,赵国荣.内毒素血症兔白细胞计数、凝血

功能动态变化与卫气营血辨证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

1246-1262.

[40]郭海,龚婕宁.从实际病例探讨温病传变规律的新特点[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

1626-1627.

[41]邓时贵,叶莹仪,彭珍香.卫气营血辨证肺损伤肺表面活性

蛋白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

245-248.

[42]彭珍香,邓时贵,叶莹仪,等.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动物模型

生物学参数数据化表达及特征性指标群筛选[J].新中医,2012,44(4:

123-126.

[43]石历闻,王灿晖,杨进.叶天士温病养肺法探讨[J].南京中医

药大学学报,1999,15(1:

11-12.

[44]刘少勇,刘菊妍.《温热论》养阴思想探析[J].中医杂志,

2008,49(8:

762-763.

[45]陈皓,陈幼清.探讨叶天士治疗湿病的规律[J].广东医学,

1964,5:

28-30.

[46]吴刚.叶天士《温热论》透邪法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