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78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C单元C01到C07图则Word文档格式.docx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以黎平县、从江县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

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6年6月,由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担任制作人的的全球首张实地录制侗族大歌主题专辑《天赋侗听》正式问世。

2017年7月,《天赋侗听》荣获首届CMA唱工委音乐盛典"

最佳民间/民族专辑"

2017年12月18日晚,2017中国侗年暨第八届黎平·

中国侗文化旅游节在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中拉开序幕,贵州黎平万人唱响侗族大歌被写入《基尼斯纪录大会》。

本次C单元C-01到C-07图则规划地块所在的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项目是贵州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占地788亩,总投资6.5亿元。

项目硬件设施包括侗寨、鼓楼、花桥、寨门、侗族风情园、绿地、舞台、培训基地、国际会议中心、休闲度假山庄和森林公园等,是一个集文化观光、体验、寻访、研究、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国际性侗族风情旅游城。

为保证黎平县侗族大歌项目及周边地块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次规划修改需要对C单元C-01到C-07图则进行局部调整并结合经过C单元C-01到C-07图则的局部路网优化对项目征地范围内地块进行整合,同时根据土地权属关系对规划地块边界进行适当调整。

1.2规划修改范围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范围为黎平县侗族大歌项目所在地块:

C单元C-01到C-07图则的规划地块,位于黎平县德凤镇薛家坪,黎平老城北部,紧邻机场大道西侧。

东侧紧靠机场大道、侗山公园;

南侧紧临薛家坪村、黎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西侧紧靠机场路;

北侧为侗族大歌实景演出基地及现状山林,本次规划修改总面积为135.31公顷。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2.1规划依据

本规划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原则和条款,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规划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6.《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1995年);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8.《凯里-麻江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黔东南府办〔2015〕33号);

9.《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10.《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年);

11.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设计规范、规定;

12.其他相关规划以及各专业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

13.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地形图以及委托方的有关设计要求

14.本次现状调研及现状资料(2019年1-2月),以及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其它的规划成果。

2.2指导思想

(1)落实总体规划及黎平县城城北控规意图,强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的控制。

(2)优化功能结构,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形象。

(3)结合用地现状,梳理用地,进行可开发用地潜力评价,适当调整用地布局,重点控制可开发用地,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2.3规划原则

1、贯彻落实上位规划原则

注重本层次规划的控制性要求,分析黎平县的发展条件、潜力以及上位规划所确定功能与规模定位,配置相应的设施与空间,并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上位规划做必要的深化和调整。

2、规划控制和引导的统一性原则

充分考虑和利用建设现状,并组织到整体规划结构之中。

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

3、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原则

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和谐的城市环境,尊重现状农林用地等自然环境,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生态空间,逐步形成生态良好的城市功能区。

4、加强规划可操作性和弹性控制原则

加强对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公共设施配套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安全设施用地的严格控制,对以市场为投资主体的经营性用地控制给予一定的弹性,适应市场不确定性的要求,为下一层次的控制留有余地。

1、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体现山、水自然风貌特点,注重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2、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充分发挥城市土地价值。

3、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山体、水面”,创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生活空间。

4、充分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巩固和加强城市发展基础。

5、规划刚性控制与弹性预留灵活结合。

6、实事求是,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为规划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依据。

2.4规划重点

1、有序开展建设与开发

注重对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的建设与开发进行研究,制定地块改造的设计目标与开发实施步骤,协调各方面利益,建立科学指标控制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开发建设得以有序进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建立核心空间,突出地域特色

机场大道是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发展的核心轴,是城市历史与发展的沉淀,是城市特色的节点的连线,是体现规划地块内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项目的特色与突出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特色的要点之一,提高城市品位,强化城市设计控制。

规划中要充分挖掘三叉河及西门河的自然优势和文化底蕴,强调和落实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

同时,规划中通过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项目、风貌街和商业区的建设,建立特色突出的、具有黎平县代表和象征意义的建筑群体空间,继承、完善原有的城市结构,强化核心空间的主体职能和空间逻辑,并通过对其环境的重塑、商业形态的引导,从而形成极具地方侗族文化风格的观光旅游、购物办公等商业价值的城市生活核心轴。

3、优化用地结构,强化土地效益

结合现状情况,根据职能定位和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要求,调整和完善部分用地布局,充分体现土地的区位价值,在合理的条件下充分体现土地的价值,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操作性。

并对所需的各项配套设施的等级和规模以及不同的居住形态进行仔细研究,合理分类和布局。

4、形成道路系统,增加交通设施

进一步加快道路系统,形成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提供足够的静态交通设施。

同时,结合绿化、广场空间形成适宜的步行系统。

5、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生态景观体系十分优良,土地区位价值较高,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完善配套设施,同时更好地与周边地区进行衔接。

6、完善设施配套,保证发展需要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内现状基础设施缺乏完整系统,管网不堪重荷,城市环境很差。

规划根据现状和规划用地开发情况,合理测算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需求,并优先保证上述三大设施的用地需求,以保证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的发展需要。

2.5规划方法

按照思维习惯,规划采取从“现状分析”到“问题提出”再到“规划方案”的逻辑方法。

第三章基地概况

3.1现状概况

1、气候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所处的黎平县气候类型属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

一般年平均气温16℃左右,日温差较大,且春夏秋三季均可“一雨成冬”。

多年平均无霜期272天。

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321.9毫米。

每年4―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6%左右,春雨多于秋雨,偶有秋旱现象。

多年平均日照数1317.9小时。

黎平生态环境良好。

城市乡村,绿树葱茏,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7%左右,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县之一。

2、用地现状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内,黎平县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项目用地已经进行了开发建设,相关地形平坦,适建性高,土地权属单一,可灵活的选择开发模式,便于土地更新开发,开发潜力巨大。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现状土地利用形式单一,以农林用地为主。

其中,规划区内有黎平县侗族大歌项目用地,其中:

零散村庄用地面积7.74公顷,占规划区总用地的5.72%,居住用地面积46.82公顷,占规划区总用地的34.60%;

旅馆用地为现状侗族大歌一期项目用地,占地面积7.22公顷,占规划区总用地的5.34%;

一类工业用地为建华木业公司,占地面积1.44公顷,占规划区总用地的1.06%;

城市道路用地主要为机场大道、机场路及内部小支路,占地面积9.55公顷,占规划区总用地的7.06%;

农林用地以农田山林为主,为57.67公顷,占规划区总用地的42.62%;

现状水域为三叉河和西门河,水域面积为4.87公顷,占总用地的3.60%。

现状各类用地面积详见表3-1。

表3-1:

现状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代码

面积(公顷)

占总用地比例

1

村庄居住用地

R1

7.74

5.72%

2

二类居住用地

R2

46.82

34.60%

3

一类工业用地

M1

1.44

1.06%

4

旅馆用地

B14

7.22

5.34%

5

城市道路用地

S1

9.55

7.06%

6

城市建设用地

H11

72.77

53.78%

7

水域

E1

4.87

3.60%

8

农林用地

E2

57.67

42.62%

16

规划区范围面积

——

135.31

100.00%

3、道路交通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现状外围道路主要有东侧的机场大道及机场路,为规划的城市主要干道,路面状况较好,路段通畅,道路两侧有较宽的防护绿地,南接黎平县老城区,北联新城区,交通条件便利,具有双城共享服务功能。

3.2区域背景

1、区域发展状况

《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明确了黎平县“双心十一片带形组团”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双心——县城老中心和新城区新中心;

十一片——老城中心片区、老城南部片区、老城北部片区、侗都文化园片区、新城西部片区、新城东部片区、生态工业园区北部组团、生态工业园区南部组团、高屯—东风林场片区、八舟河片区、三什江旅游度假组团”。

县城性质为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专业化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次中心城市。

主要职能为,以侗乡旅游与服务、生态产业基地为主要产业职能,以侗乡之都、红色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宜居为特色的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黎平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属于老城北部片区,紧邻侗都文化园片区。

老城北部片区是以行政办公、金融、医疗和生活居住为主。

可建设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以3.0万人为宜。

在黎平县新老城区建设的背景下,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主要承担为侗族大歌项目的供应功能。

因此,地块潜在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同时也给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规划在解读新编制的《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黎平县新老城区未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参照凯里市及黎平县当地的技术管理规范对C单元C-01到C-07图则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修改。

2、交通区位

本规划修改的C单元C-01到C-07图则位于黎平老城与新城之间,属于黎平县城北片区,紧邻机场大道西侧及机场路东侧。

紧邻基地的机场大道及机场路已经新建完成并通车。

交通条件便利,具有共享双城服务功能,距离黎平机场5.0公里,新城3.0公里,黎平老城3.0公里,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

第四章原规划评估

4.1《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分析

(1)、《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对本片区的功能定位为:

以行政办公、金融、医疗和生活居住为主。

(2)、《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在主城区电力设施规划中,在本片区的110千伏德凤变电站保持容量不变;

规划预留多处高压走廊,220千伏高压线走廊30~40米,110千伏高压线走廊15~25米,35千伏高压线走廊12~20米。

县城内的110千伏和35千伏线路可采用窄基铁塔以双回、多回同塔架设全线为主,在县城主要道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3)、《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在主城区第91条各类绿地规划中,要求工业区与成片居住区之间应控制20米以上的防护绿带,沿变电站、水厂、污水处理厂、加油站等市政公用设施周围控制不小于10米的防护绿带。

4.2《黎平县城城北控制性详细规划》解读

1、规划背景

原控规编制于2013年,编制背景是黎平作为贵州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旅游区;

在黔东南州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将黎平列为“四圈一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圈和州域经济二级中心城市。

黎平应当借此机会积极争取各种扶持和政策环境,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此为了落实《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成果,优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强化城北片区的规划管理。

2、功能定位

1.区域层面——长三角北部地区的科技商务服务中心

黎平县地处泛珠三角西部,目前经济处于工业化初中期、投资驱动阶段。

总体规划提出:

黎平县要依托西部大开发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做好“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和合作。

利用中心地理优势,发展成湘黔桂交界的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2.城市层面——黎平县文化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根据黎平县城总体规划,规划用地将设置文化中心,结合河流生态空间保护建设主题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休闲度假中心,打造侗都文化展示区和休闲旅游的全新目的地。

3.片区层面——功能复合的滨水生态宜居新城

根据黎平县城总体规划,规划用地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生活组团和生态商业居住为主的商住组团,结合现状水网密布的特点以及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将居住功能减少,商业功能增加,打造侗族文化特色商住区。

3、发展目标

1.低碳生态示范区

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以及土地、水、能源、废物等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建设国内领先并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碳生态发展的综合示范区。

2.现代黎平展示区

以高标准的公共设施、高科技的绿色建筑、高效益的生态环境,打造黎平现代化形象展示窗口。

3.民族文化展示区

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突出民族文化底蕴,打造三叉河及西门河滨水特色空间,开发旅游休闲、创意产业等,延续地方文脉。

4、发展策略

1.产业低碳——拓展三产服务领域

规划用地应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

依托行政、教育、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市场等;

结合侗都文化的文化优势和自然生态景观的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

规划用地将基于政策和发展空间的优势,成为黎平县新的产业增长极,吸引诸多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聚集,通过产业带动人口增长。

2.布局减碳——功能混合紧凑布局

城北的空间布局以低碳为目标,强调功能混合布局和土地紧凑利用促进交通减量:

基于汽车尺度范围的城市组团强调生产与生活的适度混合、公共设施的有机混合以及居住类型的多样混合,增强地区活力和城市景观多样性;

基于步行尺度范围的居住社区强调社区中心的功能复合以及学居平衡,并混合休闲等功能,引导居民以步行出行方式解决日常生活需求;

地块强调多种功能的兼容,鼓励垂直混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培育公交客运走廊,沿走廊进行高强度开发,围绕公交枢纽构建公共中心,引导公交出行。

3.交通绿色——公交引导绿色出行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引导低碳出行:

构建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多模式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公交体系,提升公共交通覆盖率、可达性与服务水平,落实公交优先;

构建“慢行片区+慢行通道”的慢行交通结构体系,塑造高品质的慢行空间,提升慢行空间活力和使用频率;

制定分区差别化的停车调控策略,积极引导小汽车“合理拥有、理性使用”,优化交通出行结构。

4.环境生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建设符合自身生态特征并与区域相协调的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

尊重现状自然生态环境,保留重要的生态廊道,构建网络状的生态空间格局;

以实现碳氧平衡为理想状态,保障合理的绿地总量;

合理配置绿地中的乔灌草复层结构,鼓励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提高绿地的生态效能。

5.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

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新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

积极推广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积极开展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以缓解“水质型”缺水的供需矛盾;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建设绿色建筑;

鼓励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6.资特色塑造——传承文化滨水宜居

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加强规划用地空间形态、景观风貌的引导,体现城北现代、绿色、滨水的总体特征;

保护西门河、三叉河、福禄河等湿地资源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特色休闲旅游区,彰显地方文化。

5、功能布局结构

规划立足公交引导与生态保护,提出“纵向双轴并行、横向绿廊引导、滨河湿地网络、节点动态展开、组团综合布局”的布局结构,呈现“廊轴相依,功能复合”的特点。

同时,规划重点打造五开北路和侗都大道两条公共服务轴线,培育公交走廊,并通过五开北路做轴线串联规划范围内三个重要的公共中心,分别为:

综合服务中心、商业会展中心和市场贸易中心;

在此基础上形成民族特色居住组团、公共服务组团、生态公园以及休闲度假组团等多个组团,共同构成规划用地的完整结构。

规划紧扣规划范围水网密集的生态环境,整合现有水系,形成三条生态廊道:

西门河生态廊道、三叉河生态廊道以及福禄河生态廊道。

规划依据三条河道不同功能,通过加强沿河绿化,开发滨水商业旅游空间,塑造规划区内三条最具活力的亲水绿色空间,同时,通过支流水系串联各社区中心,打造完整的城北滨水公共空间脉络。

6、发展规模

1.用地规模

黎平县城城北新区规划用地面积为8.7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8.51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

规划用地内近期需安置5.5万人,远期需安置10万人,规划取人均居住用地指标30平方米/人,需要居住用地约300公顷。

7、用地结构

原控规中,城市建设用地为851.21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7.66%;

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31.14%;

绿化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19.19%,人均绿地面积16.33平方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建设用地的14.20%;

道路广场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17.15%;

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8.57%;

物流仓储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0.87%;

市政设施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1.12%。

规划各类用地面积详见表4-1。

表4-1:

原控规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²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小类

R

居住用地

265.10

31.14

一类居住用地

30.12

234.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