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81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怎样选材教案与反思Word下载.docx

直指写作困境,轻松导入课题。

二、闲云潭影日悠悠——认识材料

1.回顾课文,分析写作材料的来源。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两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

结合PPT,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材料?

示例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品质相应的事件分别有:

待人厚:

修润文章(第3段);

恭送客人(第4段);

真诚回信(第5段)。

律己严:

写文章主张“写话”(第6段);

文风重视简洁(第7段);

写作力求完美(第8段)。

示例二:

《最苦与最乐》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俗语:

列举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一辈子都在忧国忧民的事例。

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得”。

引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话。

(生阅读材料后交流、讨论、作答)

预设“示例一”直接叙述叶圣陶先生的事迹,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亲闻亲见,是直接材料。

“示例二”列举或引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语,是从读过的书籍、文章中获得,是间接材料。

(2)请同学们速读教材P98的知识短文《怎样选材》,勾画出直材料和间接材料的相关表述,并进行总结归纳。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

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等。

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

2.结合课文,判断材料类别。

分析课文《邓稼先》,说说文中这些材料哪些是直接材料,哪些是间接材料,二者结合有何表达效果?

①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后,立即回国。

②1958—1967年,邓稼先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邓稼先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特殊年代,邓稼先处理好各种矛盾,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邓稼先写一封短信证实中国独立自主研究原子武器。

⑥1982年邓稼先在核武器试验出现意外时,说“我不能走”。

预设①②⑤是直接材料,作者亲自经历、亲眼所见,使文章真实感人。

③④⑥是间接材料,是邓稼先去世后,作者从别人叙述中得到的材,使文中人物形象更丰满。

直接与间接材料结合使用,多角度、多方面表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

师小结:

海明威说:

“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

”观察对作家写作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通过观察可以获得一些直接材料,将其运用于写作,更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除了直接材料,我们通过阅读等其他途径获得的间接材料广而杂,写作时加以运用,有利于丰富写作的内容。

因此,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写作所需要的。

本环节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选材,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再通过分析《邓稼先》一文中选择的材料,让学生辨别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并了解两种材料结合运用的好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认识。

三、江湖夜雨十年灯——积累材料

师:

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言之有物,有选择的余地。

那我们该如何去积累这些材料?

1.听故事,学方法。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个故事,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积累写作材料?

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

莫泊桑按老师所言,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生阅读材料,交流、思考)

预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观察,并且观察要细致、深入。

2.析经典,看方向。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经典文章,作者选择的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但却让人产生了很深的印象和感悟。

那么,作者在写作中是如何处理材料的呢?

《散步》中莫怀戚与家人一起散步,在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他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

《荷叶·

母亲》中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

《金色花》中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

《老王》中杨绛在落难之时与穷困、孤苦、善良的老王的珍贵友谊中,体悟到普通人的人性之美以及作为知识分子没有平等对待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反省。

(师引导生分析经典文章,生交流、思考)

预设用心感悟材料,并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

用心感悟,就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

3.作比较,知取舍。

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各种风景,会邂逅一些人,经历很多事,产生一些特别感受,对于这些素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积累呢?

预设要学会筛选。

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学会观察生活,对生活的人、事、物、景中蕴含的深意用心感悟和思考,最后加以筛选,选择其中印象最为深刻,最触动心灵的事件进行积累,才能在我们具体的写作实践时,有材可选。

本环节旨在通过听故事、析经典、作比较三个小活动,让学生明确积累材料的方法就是对生活中的事件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筛选过滤。

四、云想衣裳花想容——选择材料

1.分析课文,知道如何选择材料。

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在写作时才能有事可写,有情可发。

但是,这些材料在写作时是否都可以选用呢?

下面我们依然从课文中寻找方法,看看写作时该如何选择、取舍材料。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回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

后半部分则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

(2)《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中心人物是阿长,重点表现了她虽不无愚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却让“我”永远感念。

围绕此中心,选择以下材料来写:

①阿长名字的由来(略);

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略);

③阿长睡觉摆“大”字(略);

④阿长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福橘(略);

⑤阿长讲“长毛”的故事(略);

⑥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详)。

(生交流讨论后发言)

预设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围绕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美好品质,选择典型事件作为材料,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所以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

(2)《阿长与〈山海经〉》的中心主要体现长妈妈对“我”的关怀及“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之情,选择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进行详细描写。

其他与中心关联不太紧密的事件略写。

选好材料后要注意围绕中心恰当安排详略。

2.结合实例,学会选择材料。

如果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常常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

(3)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4)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5)他写作业认真。

(6)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7)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8)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

(9)下课后,他经常到老师办公室问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

(10)他从不迟到早退。

(11)他看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

(12)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生自由发言)

预设围绕中心,选择(3)(4)(8)(9)(12),其他材料与中心无关。

其中(8)(9)可以详写,这两个材料更能体现他爱思考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表达中心。

3.课堂实践:

练习选择材料。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所学的内容,按照下面的要求完成教材P99“写作实践一”。

(1)请同学们思考写作过程(步骤),说说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作。

预设写作过程分为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行文。

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审题,确定好写作的中心,才能明确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

(2)根据文题要求,我们可以确定表达什么中心?

你可以选择哪些直接材料?

哪些间接材料?

把你想到的所有材料填写出来。

(越多越好,限时5分钟)

中心:

你想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的材料是:

4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

……

详写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集中点评)

预设材料:

直接材料可以是街道的环境,如街道两旁的绿树、花坛、路灯、建筑、商店,街道的路面;

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如特色的小吃街、民间艺术的活动点(民间老年舞蹈活动、民间剪纸艺术等);

街道上的行人,如十几年来住在一条街道的邻居、街道上有名望的人,面孔熟悉但不知道姓名的人;

街道上发生的故事,如在这条街上亲身经历的事、亲眼见到的事、听到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事等。

间接材料可以从报纸、杂志等获得或是听老人讲述的一些材料,如街道的历史、街道几十年来的变化、这条街曾发生的故事。

可以是街道的沧桑变化、街道的地方特色、街道的动人故事、街道的美好回忆……

示例:

中心是街道十年间的变化,体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选材:

材料一:

街道的环境在变。

(略)(从街道各种设施、卫生、环境等方面来写,十年前街道坑坑洼洼、破旧,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设施,现在平坦、整齐、干净、道旁绿树成荫)

材料二:

街道的人在变。

(稍详)(从人们的生活情景、精神面貌来写,十年前人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打麻将、大声吵闹成风,现在人们白天忙忙碌碌,积极工作赚钱养家,晚上锻炼身体)

材料三:

街道的邻里关系在变。

(详)(从街道的人邻里之间关系冷淡、漠不关心,到最近一家有难处周围邻居携手帮他渡过难关,来体现他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中心。

本环节旨在通过两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选择材料。

回顾课文,总结选材的两大要点,即围绕中心选材和注意材料安排的详略;

实践活动,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两个要点。

五、布置作业

1.课后为教材P99“写作实践二”选择材料,并列出写作提纲。

2.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对这一天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经历做详细记录。

巩固写作的选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时的选材能力,也为下节课的写作实践做好准备。

第2课时

1.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2.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多角度选材。

一、交流展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并注意安排好材料的详略,课下同学们根据这个要点,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选择了材料并列出了提纲。

现在,我们来晒晒大家的提纲。

1.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提纲,同学互相点评。

2.选择2~3份优秀写作提纲,班级集中点评。

本环节旨在以展示提纲的方式导入新课,同时达到了检查作业的目的。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选材突破

1.分析课文,明晰选材方法。

同学们展示的写作提纲,几乎都能够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并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

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课文,从中习得让文章更加出彩、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的选材方法。

对平常的材料挖掘出新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也可以体现材料的新颖。

如莫顿·

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择的就是平常的材料。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从平常的材料中挖掘新意的。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莫顿·

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讨论、交流、发言)

预设《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写了体弱多病的小莫顿·

亨特在朋友的蛊惑下攀爬悬崖的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所写事小,也并不新奇,却因为作者身体弱小,困于悬崖而显得惊险,从脱险中获得的体验与感悟也独特而深刻。

作者将这种感悟延伸至对待人生每一个重要的关口,以小见大,写出新意,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选材要真实、新颖,选材的角度很重要,可以从富有特色、角度新奇、具有时代性等方面进行选择,还可以从平常材料中翻出新意来。

只要围绕中心,选好角度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结合实例,练习选材方法。

(1)下面是老师给教材P99的“写作实践二”选择的两组材料,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更欣赏哪组材料。

咱们班同学,个个优秀,各有特点,班长领导能力强,深得同学们喜欢;

李锐勤奋刻苦,废寝忘食,学习成绩优秀;

高峰乐于助人,经常在公交车上给他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等。

总之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牛人”。

咱们班有“四大牛人”。

“社区活雷锋”李军,李军主动报名当社区志愿者,承担社区工作,热心帮助社区老人,有些老人不会使用手机购物,他便热情地帮助他们用手机购物,并教老人使用手机,得到社区老人的称赞。

班级的“葛朗台”吴晓,平常从来不肯借东西给别人,别人动一动她的东西,她就特别生气,她小气、抠门是出了名的,我们称她“葛朗台”,有一次班上同学忘记带钱,没钱买早餐吃,她看到后默默买好早餐放到同学的课桌上。

我们都不敢相信“葛朗台”也有大方的时候……

预设材料二事例详细生动,真实可信,选材的角度独特,材料新颖,富于时代感,体现了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材料一假大空,有美化人物之嫌,并且选材角度老套,材料陈旧,缺乏新意,人物形象面具化,没有感染力。

(2)对照自己课前列的提纲,看看还能从哪些角度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来丰富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特点。

选择其中一个材料,写一个小片段,要求写出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200字左右,8分钟内完成)。

①学生当堂写作,8分钟内完成习作。

②小组内交流、互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师生共评,指出优缺点后,学生修改习作。

同学们,作文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

新人、新事、新风尚、新认识、新观点、新经验等,都能让读者耳目一新。

我们需要细致观察生活,用心思考,去发现、挖掘材料的新颖、独特之处,进行积累,使之变成写作的素材,再根据写作的中心,多角度选材,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做到真实、新颖。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妙趣横生,情感才会震撼心灵,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析经典文章的选材,明确选材新颖的角度;

一组材料实例的对比,明晰真实、新颖材料的特点;

片段写作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选择真实、新颖材料的方法。

三、总结存储

1.教师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考场作文是和平时习作交错相通的。

所以,我们要想在考场上得高分,就应该在平时的写作中苦练功夫,在领会题目含义、确定立意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素材,用真实、新颖的材料写出优秀作文。

我相信只要大家学会选材,写作的“资源库”就会永远都是满满的。

2.布置作业。

这节课之前老师让同学们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对这一天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经历做详细记录。

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记录,把它当成材料,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确定好中心,选择好材料,列出提纲后,再行文。

不少于500字。

两节课的设计都注重引导学生从已学的经典课文中积累写作知识、学习写作方法,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能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

如第一课时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归纳出选材的两个要点;

第二课时通过分析经典文章选材角度,了解如何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体会选择真实、新颖材料的重要性。

从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到的,这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将写作理论逐步落实于具体写作实践中,设计一些有梯度的活动,用例子搭建桥梁,逐步让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写作的信心。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