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81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20 第1单元 雨巷 断章 错误.docx

1920第1单元雨巷断章错误

雨巷 断章 错误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彷徨(  )   寂寥(  ) 彳亍(  )(  )

颓圮(  )(  )跫音(  )春帷(  )

[答案] páng liáo chìchù tuípǐ qióng wéi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巷

  

(2)散

(3)曲

  (4)落

[答案] 

(1)xiàng/hàng 

(2)sàn/sǎn (3)qǔ/qū (4)luò/lào

2.语境辨析法

(5)尽(  )管跑到中途,他已经很累了,但他还是用尽(  )全力,坚持到了最后。

[答案] jǐn/jìn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答案] 

(1)漠/寞 

(2)凄/萋萋 (3)扉/菲 (4)蹄/谛

三、积累词语

理解辨析

(1)寂寥·寂寞

两者都有“静”之意。

从语意上看:

“寂寥”指寂静、空旷。

“寂寞”指孤单冷清;清静,寂静。

从适用对象看:

“寂寥”多指环境,“寂寞”多指人的感受。

(2)装饰·妆饰

两者都表示有所修饰,其不同点是:

“装饰”①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②指装饰品,名词。

“妆饰”①指打扮,动词。

②指打扮出来的样子,名词。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xù)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响晚/跫(qiōng)音不响,三月的春纬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fēi)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响—向,跫qióng,纬—帷。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黄河入海口________的荒原上,星星和野草见证了这些可爱可敬的石油工人们最美的身影和劳动的荣光。

②天安门是北京和新中国的象征,每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被________一新,喜迎国内外宾客。

③关于人才的划分标准,人们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

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应该具备领导才能、全球思维等特点。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

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

即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寂寥  妆饰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寂寞  装饰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C.寂寥  装饰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D.寂寞  妆饰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C [“寂寥”指寂静,空旷。

多用来形容环境。

“寂寞”指孤单冷清;清静,寂静。

多用来形容心境。

①句黄河入海口的荒原是环境,故选“寂寥”。

“装饰”表示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妆饰”指打扮,使容貌、衣着好看。

②句是对天安门加以美化,故选“装饰”。

“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

“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各抒己见”指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③句说“有一点得到公认”,“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不同,可见只有“各抒己见”符合。

④句说“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莫衷一是”最合适。

]

[资料链接]

“雨巷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人在风景中——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

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

忆旧说新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

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

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愁予”是他的诗名。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人的杰出代表,郑愁予一生的创作饱含了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和理性思考,动荡的年代给他的诗情打下了“沉郁顿挫”的精神烙印,西风古雨又使得他的诗风熔铸在变幻无穷的浑然天成中。

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

《错误》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在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表现。

《断章》

本诗写于1935年10月。

《断章》既是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的印记,又是精微而冷隽的诗风的一次不经意的显现。

1933年,卞之琳爱上了苏州的张充和,两人的感觉都很好。

1936年秋,卞之琳还和张充和同游了苏州的天平山,两人最终却没能走到一起,但这次短暂的幸福和痛苦留在了卞之琳的内心深处。

卞之琳对已经飘逝的美好爱情深深地怀念,曾在同年的一首诗作里这样写道“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

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便由此而来。

《错误》

《错误》这首小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

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失落惆怅之感。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

在内容上,现代派诗人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

彷徨和失落。

这个主题在戴望舒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技巧上,其诗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

[文本鉴赏]

《雨巷》

诗歌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了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及独行者的形象,以此表达出作者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这首诗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答案] ①彷徨 ②期盼丁香姑娘 ③现实

《断章》

诗人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

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案] ①你 ②别人的梦 ③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错误》

本诗承袭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独守空闺的女子,夜以继日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女子盼望归来的情人。

[答案] ①编织着美丽的梦 ②感情执着、专一

[文本深读]

一、阅读《雨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理解《雨巷》中“雨巷”“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三个主要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两边是静默的人家,偶尔有人匆匆走过,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凄清、幽寂、迷蒙是雨巷的特点。

(2)油纸伞:

古典、神秘、怀旧的代名词,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中,一伞风雨平添了氛围的冷漠、凄清,抒情主人公黯然销魂的形象跃然纸上。

(3)“颓圮的篱墙”,更有一种破败、凄凉之感。

(4)“雨巷”“油纸伞”“颓圮的篱墙”一起构成了一个凄清、破败、空寂的意境,是这个故事发生和主人公出现的一个大的背景。

2.《雨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迷离、缥缈、超然、朦胧的抒情意境。

3.对于《雨巷》一诗中“丁香姑娘”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实写,有人认为是虚写,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虚写。

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观点二)实写。

此诗就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理想的象征”,诗人此时已22岁,为爱情写诗,难道不正常吗?

二、阅读《断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4.《断章》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选取了人物(你、别人)、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营造了优美、温馨的意境。

5.有人说《断章》是一首爱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是怎样认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这是一首爱情诗。

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

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

(观点二)这是一首哲理诗。

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也有可能变成主体,万物貌似彼此独立,实则互有关联。

三、阅读《错误》,回答下面的问题。

6.“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

把“心”比作“寂寞的城”,形象地写出了等待恋人归来的女子的寂寞的情怀,极言等待之苦。

7.诗中用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主要用了“东风”“柳絮”“青石街道”“窗扉”“春帷”等意象。

营造了一种微微忧愁淡淡含蓄的意境。

8.诗中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是一个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情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寂寞,又像紧掩的春帷和窗扉那样紧锁的江南女子形象。

9.《错误》的主旨可以有多重解读,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着的爱情。

(2)写“我”对江南一位女子的执着追求,但对方的不理会使“我”感到无奈。

(3)写一种无法归抵的离人情怀。

有闺妇的落寞,即倦守春闺的女子内心的寂寞、期盼和失望;也有离人自己的落寞,即“过客”流浪无依的悲哀。

(4)“我”知道女子在寂寞中等“我”,但“我”却只是“过客”,“我”让女子等待、盼望、误会、失望、伤心。

“我”捉弄了她。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回环起伏气势足

《雨巷》一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诗句。

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为“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2.写法指导

运用反复“三注意”

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

运用反复的效果: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3)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运用反复时要注意:

(1)必须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

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是随便重复某些语句。

(3)与排比区别开来。

反复和排比类似,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反复着重于突出某种情感或强调某个意思,重点在重复的句子或词语上;而排比的重点是在不同的词语上。

3.迁移运用

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反复咏叹“社会需要爱心”,另写两组句子。

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她(或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示例)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她(或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存的希望;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她(或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雨巷》一诗中狭窄阴沉的雨巷,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的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作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应用角度】 “追求”“诗意”“含蓄美”等。

2.素材应用

梦想如风,不停地吹拂着我们的心潮,激起阵阵涟漪。

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我们前行一如默默彳亍于雨巷中的戴望舒,希望能寻到丁香一样的芬芳。

在这风中,我们应当有司马迁的隐忍态度,有萧伯纳的追问精神,有史铁生的坚强决心。

梦想如风,拂过我的心房,引领着我不断向前追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芬芳。

我不曾也不会停下脚步去猜忌,去疑惑,我只知道迈开双脚去追寻,做一个追风少年。

[群文阅读]

导读:

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江南雨巷的幽雅恬静、古老淳朴,会使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

走进江南雨巷,我们会领略到它的沧桑、落寞与默然,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江南雨巷

⊙董滇宁

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

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它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唯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混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账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澄净。

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

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

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

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

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相约雨巷

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

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

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

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

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唯一伤痛。

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尽这雨巷。

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

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

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甚至是那太息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

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

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和相遇,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

我要在生命终结前,了却未竟的心愿——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你不来,我不走。

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

戛然而至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演奏为千古绝唱。

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丁香,仍在此处为你苦苦守候。

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

清纯如你,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忧愁的回忆。

那似曾相识的感觉,会否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

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味。

建议阅读篇目:

《春天的雨巷》(贺丽琼)

《梦中的雨巷》(草雪)

《油纸伞》(温新街)

[诵国学经典]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明理知义]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成长启示] 生活中原谅自己容易,原谅别人困难,因而使自己失去了反省的机会,也会引起别人的怨恨。

加强自我修养,严格地要求自己,宽容地对待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真正的朋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明理知义]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

[成长启示] 成功的梦是被那些有准备的人实现的,所以奔向成功的路上需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积累工作经验,需要付出,需要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