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18665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实用.ppt

专题讲座,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目标,1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2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病句题型训练。

专题重难点,

(1)结构类语病;

(2)表意不明,主要有指代不明或歧义两类。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高考常见命题形式:

考纲解读,病句:

违反语法结构规律、客观事理或人们的表述习惯的句子。

语法错误:

逻辑错误: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修辞错误:

(不通),(不对),(不明),知识方法,搭配不当,主干成分,枝叶成分,呼应成分,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并列词语之间不能完全对应,

(1)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陈述对象不明确,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1、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2、李太白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举世传诵的浪漫主义诗篇。

3、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典题范例,

(2)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规律:

这一类句子的错误要特别注意判断词“是”、“就是”等一类的词。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典题范例,(3)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北大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

听了科学考察队员的报告,他下决心修正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力争早日出结果。

“缓解压力”或“减轻负担”,“避免”改为“消除”,“修正”计划,“加快”进度,典题范例,(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1、李教授的报告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悄无声息的会场里立刻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2、由于事先考虑不周到,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3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安安静静,热烈,“不必要”多余,典题范例,而且是,(5)关联词搭配不当,1、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2、球员们深深理解这一点:

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3、至于戴眼镜近视越深的理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无论(还是)(都)”,“越”要成对使用,改为“越戴眼镜近视越深”,典题范例,(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句中的“能”“不能”也是两个方面,显然不能说都是“根本任务”。

),典题范例,1、我去找他的时候,他正吃过饭。

2、由北京人艺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正”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过”表示过去时态。

“日前”,即前几天,与正在不能搭配,应改为“目前”,(7)时态副词与时态助词搭配不当,典题范例,(8)并列短语做成分搭配不当,1、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主语是“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谓语是“感染”。

“思路”是不好“感染的,主谓搭配不当。

并列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时,常常会和谓语、宾语不搭配。

典题范例,2、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广阔道路。

主语是联合短语“二为”和“双百”,谓语是“是”,宾语是“道路”,显然,主语、宾语不能搭配。

3、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这句话的的谓语是“培养和提高”,宾语是“水平”,“提高”水平可以,“培养”“水平”不行。

动宾搭配不当。

病句中的联合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时,常常会和宾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时态副词与时态助词搭配不当并列短语做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搭配不当的类别,归纳小结,辨析方法,提取主干法,审视枝叶法,留意关联词,留意两面词,留意时态词,留意并列词,语序不当,定语和中心语错位,定语和状语错位,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主客颠倒,分句位置不当,1,2,3,4,5,6,7,1、定语位置不当,例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如: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如: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2、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例: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教练。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注:

“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例:

昨天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或处所的3)表范围的4)表情态或程度的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许多老师(主语)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谓语),4、多项状语次序不当,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把“不”放在“趁”前面,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5、虚词位置不当,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a.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

b.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规律: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把“如果”放在“他”前面,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2)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我对于数学”,关于:

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只能用在句子开头(在句中作定语);对于:

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用于句首句中都可以。

6、主客颠倒,1)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粮了。

2)他们不仅能够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3)面对歹徒,他毫不畏惧,终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制服了歹徒。

应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应先“深刻领会”,再“指导工作”,应先“制服了歹徒”,后“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7、分句位置不当,规律小结,1句中有关联词语,应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修饰语长的句子,即有多重状语或多重定语,应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4分句较多的复句,应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成分残缺和赘余,成分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关联词残缺介词残缺,成分赘余,重复可有可无,用词滥虚,1、主语残缺,例如:

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滥用介词“使”,造成主语残缺。

去掉“使”。

(1)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为了),例如:

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因为暗中更换主语而导致“具有极高的”一句缺少主语。

(2)暗中更换主语而导致主语残缺,例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在“兴趣”的后面加“的情况”。

(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例如:

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难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将“南堡人民”与“经过”交换位置,缺少与宾语“责任”相呼应的谓语,2、谓语残缺,例如:

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米宽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3、宾语残缺,1、把及物动词当成了不及物动词用。

例如:

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人的营养状况就好。

【分析】“进行”此处是及物动词“正常进行工作”。

2、句子稍长,忽略了与前后成分的呼应,造成宾语残缺。

例如: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分析】应在“敢搏”后加“的精神”。

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4、关联词残缺,而且,虽然,5、介词残缺,1、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2、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与,“与朋友”,由,、隐性语义重复,、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预支”已有提前的意思,前面再说“提前”,属于重复。

、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重复累赘,应删去“的时间里”。

“第一部处女作”重复,2、否定副词造成语义重复,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虚词多余,造成语义重复,例:

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万一若”二者重复。

去掉任一个。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原野改编而来的。

教育局已责成了学校处理这个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

今年五月,物价的上涨,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而”在此是“地”的意思。

如“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戛然而止”等,例:

教育专家认为,“名星”们搔首弄姿的形象常常见诸于荧屏,这对于喜欢模仿的少年儿童,是有负面影响的。

“诸”在古代汉语中表“之于”,其后用“于”造成语义重复。

去掉“于”。

例:

这一天是最高兴和愉快的一天。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例:

老师仍然还在伏案读书。

例:

他讲的故事非常动听极了。

礼堂最多可以坐一千人之多。

、滥用介词,造成语义重复,、定、状、补成分多余,造成语义重复,6、滥用代词,造成语义重复,例:

原来您的令郎和我的舍妹是同学,他们都是新丰一中的毕业生。

“令郎”是第二人称敬辞,“舍妹”是第一人称谦辞,其前不能再用“您”、“我”修饰,应删掉“您”、“我”。

常见的重复词语,1、这其中、这其间:

2、付诸于、见诸于:

3、出自于、来自于:

4、差距悬殊、悬殊很大5、涉及到6、又再度:

7、过分溺爱:

8、可以堪称:

9、极少罕见:

10、互相厮打:

11、凯旋而归:

12、提出质疑:

13、报刊杂志:

14、我的愚见:

15、卫冕桂冠:

16、多年夙愿:

17、付梓印刷:

18、如果一旦:

19、原始初衷:

20、不幸的噩运:

21、用过的垃圾:

22、优秀的美德:

23、一旦有一天:

24、无数莘莘学子:

25、人际间、国际间:

26、更加弥足珍贵:

27、之所以的原因:

28、并非是绝非是岂非是29、您令郎30、邂逅相遇31、惟其因为32、切忌不要33、亲眼目睹34、一致公认35、随便苟同36、非常奇缺非常酷爱37、太过苛求,38、我的愚见39、无故平添40、正方兴未艾41、大多以为主42、多年的夙愿43、过高的奢望44、多余的废话45、喜爱和青睐46、浑身遍体鳞伤47、百姓生灵涂炭48、被人贻笑大方49、无数莘莘学子50、特别穷凶极恶,51、独自孑然一身52、眼睛望穿秋水53、向后退退一步54、妄自菲薄自己55、出乎意料之外56、其目的是为了57、之所以的原因58、来我校莅临指导59、难言之隐的苦衷60、刻骨铭心的难忘61、破天荒的第一次62、过分的溢美之词,63、无报酬的义务劳动64、怙恶不悛不思悔改55、忍俊不禁地笑起来66、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67、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68、好像没听到似的充耳不闻69、一直耿耿于怀,70、迄今也未忘记71、有助于对研究72、黄发垂髫的孩童73、来自于74、第一部处女作,规律小结,1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2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有些谓语动词具有带长宾语的功能,命题者故意丢掉宾语部分的中心词。

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有“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进行、进入、证明、讲述、发现、希望、要求”等。

3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4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5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6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表意不明,令人费解,指代不明,歧义,词义两可修饰两可停顿两可模棱两可,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话说得不明不白,典题范例,令人费解,1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2.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的短语,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表意不明。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典题范例,1.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

指代不明,3.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

“自己”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张主任”。

4.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5.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

读者难以捉摸。

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

典题范例,歧义之词义两可,1、自行车管理员阿伟工作认真负责,今天,他巡视了几遍后,发觉高一

(2)班有三辆车没有锁。

2、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3、我校图书馆收藏了鲁迅的书。

锁是名词?

动词?

报废?

报了发票?

到底是鲁迅写的书,还是鲁迅收藏的书,典题范例,歧义之修饰两可,4、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5、三个县里的干部出席了这次会议。

6、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当一个定语既可修饰整个偏正短语又可修饰短语中的偏词时,该句有歧义。

典题范例,歧义之停顿两可,7、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8、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9、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利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典题范例,歧义之模棱两可,10、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1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模棱两可,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

“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模棱两可,“三千多元”是单指“诉讼费”,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共有”,不明确。

规律小结,1数量词+名词时,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2有“和”“或”(连词或介词)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3多重定语、状语、补语时,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两句混杂,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典题范例,两句混杂指一个句子套用了两种句式结构。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

改“由于”为“由”即可。

“壮举是表现”“壮举背后是”两种句式套在一起了。

去掉“背后”或“的表现”。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2、以即可-以为宜;即可3、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5、由于下-由于;在下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7、经过下-经过;在下8、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常见的杂糅句式,9、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11、有组成-有;由组成12、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13、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于;是十分重要的14、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1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6、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17、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藕断丝连指一句话结构已完整,却把它的最后部分用做另一部分的开头。

3、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4、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学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划线句子既作了前一句子的宾语,又作了后一句子的主语。

典题范例,中途易辙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5、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6、中国人民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

解析:

“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们”,这种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删去“对”。

“中国人民”这个主语没有陈述的内容,后面又换成了“革命”,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混乱。

可把“自从”放到句首。

典题范例,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7、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8、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包围了,歼灭了无数的匪军。

解析:

“为配制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与前面的主语(柠檬醛)不一样,结构混乱。

“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应该是“匪徒”,但“歼灭”的主语是“游击队”句子结构混乱。

例题引路,不合逻辑,概念混乱,自相矛盾,否定适当,强加关系,不合事理,数词不当,典题范例,概念混乱:

抓并列短语,看是否存在种属、交叉、重复、对立的矛盾。

、人们宁愿吃一些新鲜的梨、桃、瓜果,而不喜欢服用维生素C药丸。

、这次代表大会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

“梨”“桃”属于“瓜果”,出现了种属矛盾。

另关联词内容语序不当。

“妇女代表”与其它代表是交叉概念。

分类标准不统一。

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典题范例,自相矛盾:

抓相对词及表程度、范围的词,看是否矛盾。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他是许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

“突然”和“渐渐”矛盾。

解析: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

应删去“无比”。

解析: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否定失当:

注意多重否定、反问、及有否定意义的词。

如:

防止、避免、忌、戒、禁止等。

、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典题范例,解析:

乱用否定,造成混乱。

解析:

双重或多重否定造成不合逻辑。

、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及格。

、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数词不当,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解析:

“近”与“左右”矛盾。

解析:

“”是确数,“左右”是约数,前后不能同时使用。

典题范例,、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解析: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强加关系:

前后两句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转折)关系。

典题范例,、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的进行。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一定”“必须”等),不合事理:

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与客观现实或事理明显地相违背。

“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表“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

“集体讨论”不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绝对前提。

典题范例,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2、范围不清3、强加关系4、否定失当5数词失当6、不合事理7两面对一面,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注意抓因果关联词,查强拉因果。

注意表范围、判断、程度的词,查不合逻辑。

注意确数与约数。

注意前后照应是否对等周全。

规律小结,1句中使用了表否定意义的,如“防止、禁止、忌讳、阻止、制止、忌、杜绝、避免、忘”等词时,看是否犯否定不当的毛病。

“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2句中使用了数词,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如“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词。

“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3句中使用“和、与、及、以及”等词和顿号表并列关系时,看并列是否合理,尤其要注意交叉、属种关系的概念是否并列使用。

4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辨析病句的方法,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逻辑分析法标志考察法造句类比法,1主要病因受口语影响,书面语感弱,跟着感觉走,不进行语法分析而出错。

快速提取句子主干的意识弱,对成分残缺和句式杂糅难以辨识。

只注意语法分析,不注意逻辑分析,对不合逻辑类语病辨识能力更差。

2诊治方法辨析病句的基本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