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1903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1

一、单选题(2个*15分=30分)

1._______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A.环境

B.自然界

C.生态系统

D.无

2.资源水利的核心是()。

A.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B.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C.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

D.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二、多选题(2个*20分=40分)

3.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A.大气、水、海洋、土地

B.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

C.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D.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

4.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A.环境与经济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B.环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C.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环境又会在一定时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D.经济增长战略和增长方式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经济发展就会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为改善环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若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盲目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牺牲环境求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三、判断题(3个*10分=30分)

5.所谓“工程水利”,就是以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为核心,通过工程措施除水害、兴水利,以满足人们安居乐业的需要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

6.所谓“资源水利”,就是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六个方面。

(√)

7.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基础,工程水利是资源水利的发展与提高。

(×)

形考任务2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化学指标是评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学指标。

()

A.碱度

B.pH值

C.硬度

D.颜色和色度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凝聚沉降属于()。

A.沉积作用

B.水解作用

C.氧化还原作用

D.生物降解作用

3.()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A.水

B.植物

C.动物

D.人类

4.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级消费者。

A.狐狸

B.狼

C.豹

D.兔子

5.一个成年人体重中含有()的水。

A.20%~30%

B.40%~50%

C.60%~70%

D.80%~90%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在环境领域中,水和水体是相互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水就是指纯粹意义上的H2O,不含任何杂质。

水体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除了贮水体中的水外,它还包括______和底泥。

()

A.水中的悬浮物

B.溶质

C.水生生物

D.水中的胶体物质

7.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8.评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有______和细菌学指标。

()

A.物理指标

B.化学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氧平衡指标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且流动的方向是双程可逆的。

(×)

10.化学耗氧量(COD)是指1L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毫克数。

COD的测定,一般采用高锰酸钾法或重铬酸钾法。

(√)

11.BOD5一般是在温度为20°C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5天,测定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

12.液体中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象。

(√)

13.在生态系统中,狐狸是一级消费者。

(×)

形考任务3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下列哪一项措施,不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

A.养殖有净化和抗污能力的水生动、植物

B.修建曝气设施,进行人工增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C.降低整个水体流动动力,减慢水体交换

D.调水进行稀释,提高自净能力和改善水质

2.水体污染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属于()。

A.物理作用

B.化学作用

C.生物作用

D.生物化学作用

3.汞的毒性很强,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生物体内,损害()。

A.心脏

B.脑组织

C.肝脏

D.骨骼

4.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____。

()

A.生态平衡

B.冷害

C.水体自净

D.热污染

5.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A.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

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

C.底泥的污染物释放

D.溶解氧含量提高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根据污染物来源,水体污染源大致可分为____。

()

A.化学污染源

B.自然污染源

C.点污染源

D.人为污染源

7.库水体流速低,基本上属于静水环境,关于其自净特点描述正确的有___。

()

A.湖泊、水库流动较快,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迁移

B.湖泊、水库的水深大,水层间的水量交换条件较差,因而存在着随季节性变化的水温分层现象

C.湖、库水体只有表层水在与大气的接触过程中,产生曝气作用,太阳辐射产生的光合作用也只在表水层中进行,造成了水中溶解氧随水深变化明显

D.湖库水体与外界的水量交换小,污染物进入后,会在水体中的局部地区长期存留和累积,使得湖库水体被污染后难以恢复

8.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

()

A.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与浓度

B.水体的水情要素

C.水生生物

D.周围环境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从水体稀释、自净的物理实质看,水环境容量由两部分组成,即差值容量和同化容量。

前者是各种自净作用的综合去污容量,而后者出于水体的稀释作用。

(×)

10.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是水环境质量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前提,也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前提。

(√)

11.水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水环境单元在给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又称作水体负荷量或纳污能力。

(√)

12.河流的径流量决定了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

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的径流量越大,稀释能力就越强,污染程度就越轻。

(√)

13.被降雨、径流等动力因素带入河湖中,沉淀到水底,以沙粒、粘土、有机物残体为主的沉积物,称为水底沉积物,又称为底质或底泥。

(√)

形考任务4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______不是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

()

A.疾病介水传染

B.水库移民影响

C.创造或改善旅游环境

D.蓄水淹没影响

2.夏季深孔泄水时水温很低,如灌溉则影响农作物生长,下泄冷水对鱼类生长也不利,常形成所谓()。

A.冷害

B.热污染

C.紊动

D.氧化

3.沿水深变化的温跃层是在()。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

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

4.从时间看,运用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是()。

A.间接的、长期的

B.间接的、短期

C.直接的、短期

D.直接的、长期的

5.水温很低,为停滞静水的冷水层是在()。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

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引水式水电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调节库容,利用河川天然径流发电。

引水式水电站的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______。

()

A.拦河闸(坝)下游河道水量显著增加,影响航运

B.拦河闸(坝)下游河道水量显著减小,影响航运

C.枯水期电站运行时,如果河道水位低于拦河闸或低于引水坝则下游河道可能完全断流,形成“脱水段”

D.洪水期电站运行时,如果河道水位高于拦河闸或高于引水坝则上游河道可能雍水

7.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水量调入地区的影响有______。

()

A.改变了调入地区水文和径流状态,从而改变了水质、水温及泥沙输送条件。

例如引黄入淀(白洋淀)工程、引黄济青(青岛)工程,黄河泥沙改变了原有的河流水沙输送匹配关系,加大的含沙量会引起河道淤积并影响水质。

B.改变了调入地区地下水补给条件,引起地下水位升高。

若调水灌溉的排水系统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地盐碱化、沼泽化。

C.改变了调入地区水生和陆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栖息条件,相应动植物的种群、数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调入区土地的利用。

D.如调水时不注意对水质的控制,可能造成调入地区介水疾病的传染,影响人们健康。

8.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有______。

()

A.蓄水淹没影响

B.水库移民影响

C.疾病介水传染

D.减轻能源污染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从时间看,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时期是直接的、短期的;而在运用期则是间接的、长期的。

(√)

10.蓄水工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

11.分层型水温结构在夏天库底水温与库表水温差别大,呈明显的分层现象。

(√)

12.调节水库电站的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在电站引水后,拦河闸(坝)下游河道水量显著减小,影响航运。

(×)

13.所谓混合型水温结构指的是在一年中,库底水温与库表水温相差不大,基本上是同温的。

(√)

形考任务5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污染物有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之分。

所谓保守物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______保持恒定。

()

A.能量

B.总量

C.动能

D.动量

2.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_______属于静态水环境。

()

A.水库、湖泊

B.河流

C.渠道中的水流

D.奔腾的大海

3.以管理和规划为目的,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___。

()

A.河流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湖库水质模型以及地下水水质模型

B.单一组分、耦合组分和多重组分

C.稳态模型的和非稳态的模型

D.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型

4.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的设计流量应采用()。

A.河流防洪设计流量

B.河流枯水期流量

C.河流平滩流量

D.河流百年一遇洪水流量

5.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为________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

A.非恒定均匀流、排污量不恒定

B.恒定非均匀流、排污量恒定

C.非恒定非均匀流、排污量不恒定

D.恒定均匀流、排污量恒定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以管理和规划为目的,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

A.河流水质模型

B.河口水质模型

C.湖库水质模型

D.地下水水质模型

7.根据水质组分,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

A.单一组分

B.耦合组分

C.多重组分

D.稳态模型

8.根据研究水质维度,可把水质模型分为_____。

()

A.零维水质模型

B.一维水质模型

C.二维水质模型

D.三维水质模型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为恒定均匀流、且排污量也恒定时,可考虑应用一维水质模型。

(×)

10.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

前者则是指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如河流、渠道中的水流;后者是指流速很低甚至没有流动的水体。

(×)

11.就污染物质在水中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随流输移运动,一类是扩散运动。

(√)

12.按物理机制的不同,扩散运动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和剪切流离散,它们是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得以产生分散、出现混合的重要物理机制。

(√)

13.在扩散运动中,污染物服从水体的总体流动特征,产生从一处到另一处的大范围运动(包括主流方向以及垂直主流方向)。

(×)

形考任务6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______的主要任务是只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

()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2.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化学法()。

A.混凝法

B.过滤法

C.化学沉淀法

D.氧化还原法

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主干是()。

A.宪法

B.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项法

D.环境标准

4.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总纲是()。

A.宪法

B.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项法

D.环境标准

5.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石是()。

A.宪法

B.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项法

D.环境标准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水功能区划的原则有______。

()

A.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B.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C.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原则

D.尊重水域自然属性的原则

7.要经济有效地控制水污染,要做到_____。

()

A.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实行综合防治

B.对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的水污染从末端处理转变为源头控制

C.积极开展水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

D.强化环保管理的政策

8.水功能区划的方法有______。

()

A.系统分析法

B.定性判断法

C.定量计算法

D.综合决策法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

10.根据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对水资源的不同需求,同时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江河湖库等水域划定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并提出不同的水质目标,这样的工作过程称之为水功能区划。

(√)

11.在水体污染监测断面中,控制断面应布设在污染排放口上游未受污染处。

(×)

12.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水环境标准体系中的两个基本标准。

(√)

13.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可达到排放要求。

(×)

形考任务7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_______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的方法减少或去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染的水环境功能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

()。

A.水环境容量

B.水环境修复

C.水环境管理

D.水环境影响评价

2.水环境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生态调水、________、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

()。

A.酸碱中和法

B.絮凝沉淀法

C.人工曝气

D.化学除杀藻法

3.常用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法、絮凝沉淀法、吸附过滤法和_______。

()。

A.机械除藻

B.化学除杀藻法

C.人工曝气

D.底泥疏浚

4.生态方法水体修复技术包括:

_______、生物修复技术及植物修复技术等,在某些景观建设区还可以结合生态和景观达到治污目的。

()。

A.机械除藻

B.化学除杀藻法

C.人工曝气

D.土地处理技术

5.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_________是应用最广泛,成熟程度最高的方法。

A.抽出处理技术

B.渗透反应墙技术

C.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D.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湖库的水环境修复的技术主要有_____。

()

A.控制营养盐技术

B.直接除藻法

C.生物调控法

D.护岸工程

7.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按修复方式可分为_____。

()

A.异位修复技术

B.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C.生物修复技术

D.原位修复技术

8.水环境修复的原则有____。

()

A.地域性原则。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体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水环境修复计划、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

B.生态学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修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健康的水环境生态系统

C.最小风险原则

D.最大效益原则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流水生态,湖水流速比较快,冲刷作用比较强。

(×)

10.水环境修复要遵循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

11.护岸工程的目的是阻止河岸的侵蚀和渗流,增加河流的横向稳定性。

(√)

12.氮被广泛地认为是藻类的生长速率的主要限制性元素,切断内源性氮的循环可能是控制藻类快速繁殖的关键之一。

(×)

13.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

形考任务8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编制评价工作大纲,二是()。

A.开展调查

B.编制工作计划

C.编制进度计划

D.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移民安置目标的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指标是资源指标和()。

A.生活指标

B.生态指标

C.生产指标

D.公共设施指标

3.________是指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预估工程施工后会引起环境因子改变的程度,包括预估有关因子在有工程和无工程条件下的状态。

()

A.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B.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

C.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预测

D.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

4.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常用的方法有清单法、_____、网络法和叠置法。

()

A.物理法

B.矩阵法

C.化学法

D.生物法

5._________的任务就是要查清工程所在流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对工程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各种影响的范围、程度,预测可能发展的结果,对不利影响要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止措施与环境对策;根据评价结果回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与方案选择。

()

A.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B.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

C.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预测

D.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有_____。

()

A.查清工程所在流域的环境质量现状

B.针对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对工程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C.预测各种影响的范围、程度,预测可能发展的结果,对不利影响要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止措施与环境对策

D.根据评价结果回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与方案选择

7.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提纲包括______。

()

A.总则、工程概况、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策措施

C.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D.环境风险分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水利水电工程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有_____。

()

A.水利水电工程状况;无工程时的环境状况;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B.水利水电工程导致资源无法改变和无法恢复的损失

C.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比较方案及其影响;对不利影响的减免或补救措施

D.提出可能采取的替代方案;提出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及环境措施投资估算;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结论和建议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1.所谓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概括说就是用于水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种战略防御手段。

(√)

2.人口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环境质量要求下,一个地区能够长期稳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

(√)

3.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最基本、最传统、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

4.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是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步骤。

(√)

5.移民安置评价的关键指标是资源指标和生活指标。

(×)

形考任务9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_______是指围绕着水利工程涉及环境内容的综合管理。

()

A.水利工程环境管理

B.污染管理

C.施工管理

D.移民管理

2.建设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_______和生态监测。

()

A.水质监测

B.噪声源监测

C.卫生监测

D.水土流失监测

3.建设施工期的卫生监测包括_______、卫生供水水质监测、蚊蝇和鼠密度及种类监测、工业卫生监测、食品卫生监测等。

()

A.水质监测

B.空气污染源排放监测

C.植被覆盖率监测

D.传染病疫情监测

4.运行期环境管理的特点有系统性、______、多样性及监测与分析相结合。

()

A.连续性

B.区域性

C.管理手段多样性

D.时序性

5.建设期环境管理的特点有复杂性、______、管理手段多样性及时序性。

()

A.连续性

B.区域性

C.多样性

D.系统性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6.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期的环境管理的任务有_____。

()

A.保证工程环境效益的发挥

B.监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确认的某些具有长期或者潜在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

C.处理新出现的环境问题

D.防止人类活动对工程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7.以水环境监测为例,水环境监测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_____。

()

A.水环境自动监测

B.水环境遥感监测

C.基于“3S”技术的水环境监测

D.生物技术监测

8.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的目标是______。

()

A.检查项目经理(或项目部)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或国家政策组织招标、投标

B.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落实施工环境保护计划和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C.防治由施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严格保证施工进度,保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控制环境保护投资的计划和使用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9.水利工程环境管理是指围绕着水利工程涉及环境内容的综合管理。

(√)

10.湖库型水源地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在土层中的迁移速度慢,从处置废物到发现地下水受污染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在发现污染后则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而靠自净则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消除污染。

(×)

11.环境监理是从属于监理,本身不具有独立性。

(×)

12.水利工程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

(√)

13.水利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环境管理的复杂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