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098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任务专题1-6自测练习参考答案

专题1自测练习

1.以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为起点,社会主义走过五百多年的历程,为人类开创了不同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崭新道路和美好前景。

2.恩格斯有一本名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3.19世纪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代表了欧洲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历史中上升到了重要地位。

4.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该著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

6.空想社会主义经过300多年的发展,虽然空想色彩越来越淡化、科学内涵越来越丰富,但始终未实现质变。

(√)

7.在《论犹太人问题》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由争取政治自由的斗士变成了追求人类解放的哲学家。

就此,他完成了从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

8.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

9.伦敦公社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

10.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第一次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体系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总结并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1.被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三颗明珠”是(  )。

A.《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

B.《乌托邦》《太阳城》和《自由法》

C.《乌托邦》《太阳城》和《遗书》

D.《乌托邦》《自由法》和《遗书》

12.19世纪初,在法国和英国出现的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

A.莫尔、圣西门、傅立叶

B.莫尔、圣西门、欧文

C.傅立叶、梅叶、欧文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1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的两个必然是(  )。

A.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B.剥削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灭亡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D.有阶级社会的灭亡和无阶级社会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4.以下关于“两个决不会”的唯一正确的表述是(  )。

A.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B.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无论哪一个统治阶级,也都决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的

C.无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决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D.无论什么阶级,都决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的;而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决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的

15.下列哪部著作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还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  )

A.《共产党宣言》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专题2自测练习

1.列宁领导俄国共产党(布)对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帝国主义具有与自由资本主义不同的鲜明特征,其中(垄断)是最根本的特征。

3.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以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4.1918年1月,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建立(工农红军),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保障。

5.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6.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

7.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8.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成功孕育出了布尔什维克党。

(×)

9.尽管战时共产主义在国内战争时期成效显著,在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不可直接套用。

(√)

10.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都离不开列宁主义的影响和指导。

(√)

11.列宁在(  )中首次提出一国胜利论。

A.《论欧洲联邦口号》

B.《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D.《国家与革命》

12.以下关于布尔什维克党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积极参加了俄国1905年和1917年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了十月革命

B.参加了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参加1917年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了十月革命

C.没有参加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参加了1917年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了十月革命

D.没有参加俄国1905年和1917年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了十月革命

13.伟大的十月革命,发生在公历(  )。

A.1917年10月

B.1917年11月

C.1918年10月

D.1918年11月

14.第一个受到十月革命胜利感召的中国先进分子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15.(  )12月30日,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列宁当选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A.1917年

B.1918年

C.1920年

D.1922年

专题3自测练习

1.1936年,《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同时,新宪法以法律形式承认了苏联当时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意味着(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支持下,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历史潮流,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3.(中国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占人类1/4人口的东方大国将迈向社会主义,这是继十月革命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4.赫鲁晓夫上台后,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

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苏联与东欧各国相互影响的过程。

从时间顺序上看,东欧政治地震在先,苏联解体在后,但在实际上,导致这场剧变的源头在(苏联)。

6.列宁去世后,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联共(布)领导层有着统一认识。

(×)

7.即使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照搬苏联模式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

8.20世纪80年代,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长期的改革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人民群众纷纷对执政党表现出不满,并已对执政党推行改革不抱期待。

(×)

9.苏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无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背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

10.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经不是热点。

(×)

11.以下关于苏联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B.在苏联军民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的直接照搬

D.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12.苏联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采用(  )的发展策略,未能处理好集中力量加快国家工业化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关系。

A.重视重工业发展,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B.重视重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C.忽视重工业发展,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D.忽视重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13.(  )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期,苏联走上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正常发展。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契尔年科

14.发生在(  )的苏联解体,造成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曲折。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15.面对世界社会主义低潮和种种蛊惑、疑虑,表现出空前鲜明态度和清醒认识的是(  )。

A.英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法国共产党

D.意大利共产党

专题4自测练习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

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5.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6.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

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

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8.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

10.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

11.()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12.()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13.()是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

14.()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淞沪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忻口战役

15.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首次提出()命题。

A.马克思主义具体化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D.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专题5自测练习

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正式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逐渐形成以美苏两大强国相互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出现了帝国主义与和平民主两大阵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相互对抗与竞争的冷战局面。

4.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6.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

(√)

7.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完成的。

(√)

8.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

9.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上述原则后来被概括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0.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党和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11.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西柏坡举行。

这是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夜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一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2.1954年4月,()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亚非会议

13.过渡时期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体两翼一化三改。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是总路线的(),实现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是总路线的()。

A.目标;手段

B.任务;方法

C.原则;要求

D.主体;两翼

14.到()年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1951

B.1953

C.1956

D.1958

15.()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苏联的经验并吸取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步。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论新阶段》

专题6自测练习

1.(1976)年10月,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

2.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文章,明确提出: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4.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5.(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7.1999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

(×)

8.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强调,这次大会要指明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这个阶段必须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

(√)

9.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0.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

11.()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A.1978

B.1979

C.1977

D.1976

12.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十一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一届六中全会

13.()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

A.2000

B.2002

C.2001

D.2003

14.(  )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15.2012年11月,党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六大

D.十五大

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