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129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试参考答案

阶段性学习测验1

一、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

(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10分。

参考答案:

答: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

今天着重来讲讲兴趣诱导法和赏识奖励法。

兴趣诱导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善于发现、利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进行深人的探究和学习的方法。

儿童的兴趣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家长要善于利用儿童的积极兴趣,引导儿童的学习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孩子的兴趣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孩子先天的兴趣需要家长的及时发现和栽培;一旦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要注意保护和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持、深化孩子的兴趣;孩子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需要家长通过后天去培养。

而赏识奖励法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良行为,并对孩子的优良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的方法。

首先,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其次,家长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第三,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

家庭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个人意见:

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2.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

(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10分。

参考答案:

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家长的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

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已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思。

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儿童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家长起不了什么作用。

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过于消极,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肜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

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困而任其发展。

一些家长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只管生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

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

实践中,家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威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

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

小琴妈妈说:

“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

”小琴说:

“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

”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

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参考答案:

答:

爬行与走路和其他技能一样,是需要学习和联系的。

8-9个月以上的宝宝需要很多“地板时间”。

“地板时间”同时也是游戏时间,这可以从6个月就开始了。

到了9个月,你的宝宝开始更多地运动,并探索他的世界。

你可以帮助他练习爬行、匍匐、挪动。

首先,使地板成为安全有趣的空间:

(1)找一块颜色鲜艳有图案的被子或毯子放在地板上。

(2)把有趣的东西放在被子或毯子上,宝宝能爬行拿到。

(3)让他在不同质地的东西上爬行,可以是一条大毛巾,一张光滑的床单或一条毛茸茸的毛毯。

你可以和宝贝一起玩有趣的游戏。

阶段性学习测验2

一、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

(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7分。

参考答案:

答:

情意萌发指导内容:

(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

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

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

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2.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

(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7分。

参考答案:

答:

(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

(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

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

(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4分,共72分)

1.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

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

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

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

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

妈妈对苗苗说:

“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

因为它爱吃胡萝卜。

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

”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

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

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

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

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

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参考答案:

答:

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

0-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

(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

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

(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

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

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2.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

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

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

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

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

“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

”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

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

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

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

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

“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

”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

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

“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

”。

“嗯,是啊!

”我望望变暗的天空。

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

“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

”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

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参考答案:

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

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

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

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3.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

“你爱我吗?

”他回答:

“你爱我的!

”。

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

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

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

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

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参考答案:

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

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

(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

(2)语言发展迟缓。

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

“你爱我吗?

”他回答:

“你爱我的!

”。

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

(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

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

(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

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

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

(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

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

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

(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

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

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

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

(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

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

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

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

(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

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

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爱抚、拥抱他们。

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

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

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

(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

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

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

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阶段性学习测验3

一、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

(1)简述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10分。

参考答案:

答:

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1)亲职教育;

(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包括:

(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

(2)加强家园联系——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家长会,约谈;(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开放日。

除了以上有效的家园合作方法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2.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

(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10分。

参考答案:

答:

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1)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

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应从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的改变入手,变革还应包括儿童观的变革。

在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儿童观的指引之下,家长应当明确学前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

因此,家长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对儿童具有终身影响的品质和素质的培养。

(2)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

在物质环境的改善方面,家长要注意根据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宜发展的家庭环境;精神环境方面,家长除了创设和睦的家庭氛围,还要注意改进亲子交往方式,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关爱的亲子关系。

(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

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学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知识,并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从而提高教育能力。

(4)家长素质的提升:

家长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都对幼儿产程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5)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

应当真正认识家长教育的价值,加强对家长教育的系统规划和研究,增强家长教育的执行力度,更新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探索家长教育的全新模式,使城市和农村家长能够享受到社会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

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

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

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参考答案:

答:

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便成为其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很好的利用了幼儿园的网站进行家园的合作与互动。

他们把幼儿园的新闻,孩子的照片和家庭教育的知识放在上面,让那些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去参与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家长有机会了解到。

给他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关注到自己的孩子。

也能够从中获取科学的教育知识。

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所以这位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成长后悔欣慰并感动。

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网站的开设,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可以进行交流和指导,更是让家长看到了幼儿园的活动,老师的辛苦付出,对他们今后在进行家园配合的时候更能理解支持教师。

从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来看,其内容包括了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

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开放日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个别约谈、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家长助教、家长委员等。

而案例中其实只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式,利用网络平台。

所以,还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的开展。

也能够利用更多的方式,丰富家园联系的内容。

2.案例一:

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

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

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

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

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

“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

”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

苏姗笑着说:

“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

”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

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

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

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

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

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

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参考答案:

答:

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以上国外和国内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警示,警示着我们:

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

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

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

并请:

(1)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

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

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

(2)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

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

(3)避免挑剔或纠正。

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

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

(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

当孩子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

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

(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

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终结性考试(大作业)

1.考试目的

检测学生结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帮助家长分析解决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对课程中应用性知识的深化和拓展的能力。

2.考试方式

大作业开放式考试,学生撰写的大作业可采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等体裁。

大作业按百分制批改,大作业总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50%。

3.题目发布及完成时限

由总部委托分部出题。

各分部根据考核说明第三部分“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的要求及评分标准”中关于大作业的相关要求,自行发布大作业题目,并组织学生完成大作业的撰写,于期末考试结束前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