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146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4.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前美术教师。

5.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二、选择题

1.()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

“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梁启超

C.章太炎

2.()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A.福禄贝尔

B.康德

C.斯宾塞

3.学前儿童()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A.欣赏

B.手工

C.绘画

4.雕塑作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另一种是浮雕。

A.浅浮雕

B.圆雕

C.透雕

5.()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

A.苏珊•朗格

B.阿恩海姆

C.斯宾塞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参考答案: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

参考答案: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

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橱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幼儿园相比,社会美术教育所开展的各种美术活动具有场地开阔、材料量大、活动时间充裕、指导人员专业水平高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地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通过哪两方面体现出来?

参考答案:

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四、论述题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

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参考答案

(1)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现代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是以里德和罗恩菲尔德为代表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工具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罗恩菲尔德极力主张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价值,他明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

”美术教育除了具备其他学科教育所具有的一般智育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给儿童提供一种有别于抽象思维形式的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是感性的,但积淀着理性还表现为引导儿童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这种引导有益于形象想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目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前儿童学习如何积累内在图式,如何生成绘画所需的心理意象,如何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如何组织画面等形式语言和技能。

这和手、眼、脑并用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促使学前儿童手部小肌肉群逐渐发育成熟,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同时也使他们对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伺用逐渐变得游刃有余,艺术审美经验逐渐丰富。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一些思想家、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如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填空题

1.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2.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

“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3.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4.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5.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二、选择题

1.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2.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3.()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

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

A.卢梭

B.罗杰斯

C.福禄倍尔

4.()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蔡元培

B.陈鹤琴

C.屠如美

5.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

A.匠

B.士

C.民

三、简答题

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参考答案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

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2.改革开放后,中国学前美术教育开始注意到哪些方面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这一阶段,一大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在美术教育中,既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

(3)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联系,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4)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全班幼儿集体的美术活动,而且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活动,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与个性的发展。

3.简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主张。

参考答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为在学校中实施美术教育作了铺垫。

他主张对儿童实施一种周全的教育,即从道德、知识、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发展儿童,而艺术教育则主要发展儿童的首创精神,培养儿童的艺术才能。

夸美纽斯推崇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美术对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能诱发其内在动机,激发儿童主动学习。

他说:

“一切儿童都有一种要画图画的天生欲望,这种练习就可以给他们快乐,他们的想象就可以从这种感觉的双重动作得到激发。

”在述及艺术教学法时,他提出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中去学习,要“从雕刻中去学雕刻,从画图中去学画图”。

四、论述题

1.美国及日本的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参考答案

美国:

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文件。

《标准》指出:

“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

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

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

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

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

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

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2.谈谈当下幼儿园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尽管少儿美术教育取得了空间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少儿美术教育繁荣的后面,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误区?

经济利益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是什么?

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如何?

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该如何不断完善走向成熟?

什么是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

学前儿童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儿童美术教育应为学前儿童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每个儿童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

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

这些都是儿童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像而创造出来的。

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像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

儿童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像、理解相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一、填空题

1.双轴阶段儿童能够处理两条参照轴线,表现出物体的背景。

2.里德生平著作主要有《今日之艺术》、《现代绘画简史》、《重获机器人》等,而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3.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4.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5.屠如美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和写实期。

二、选择题

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A.加德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

2.阿恩海姆的代表是()。

A.《艺术与视知觉》

B.《儿童心理研究》

C.《大教学论》

3.把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是()的观点。

A.加德纳

B.艾修勒

C.里德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不包括()。

A.空间智能

B.人际智能

C.绘画智能

5.()提出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的理论。

A.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

B.加德纳

C.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6.()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

B.阿恩海姆

C.西泽克

三、简答题

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

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参考答案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3.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理论。

参考答案

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中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的个性。

里德认为儿童的发展应借助艺术教育即:

(1)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2)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艺术,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

(3)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

基于里德对艺术的这种认识,基于里德认定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我们不难理解里德的所谓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的命题。

四、论述题

试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

智能的定义:

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一、填空题

1.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2.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4.并列式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对。

5.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二、选择题

1.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由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2.()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多层并列式

C.并列式

3.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听知觉

B.触知觉

C.视知觉

4.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的表现。

A.双轴阶段

B.单轴阶段

C.前轴阶段

5.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A.第一,统为一形。

第二,多面变形。

第三,单一面。

第四,正侧面同在。

B.第一,单一面。

第二,正侧面同在。

第三统为一形。

第四,多面变形。

C.第一,统为一形。

第二,正侧面同在。

第三,单一面。

第四,多面变形。

三、简答题

1.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参考答案: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

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

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2.儿童是怎样逐步建立水平——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来进行绘画的?

参考答案:

年幼的儿童思维受知觉的限制,只能知觉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

而不能知觉到事物的所有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

这一特征常会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即年幼的儿童在绘画时不能将水平一垂直关系作为稳定的参照构架,而是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个画面的水平一垂直关系。

从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体的水平一垂直关系,到能够运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构图,这一发展过程虽说几乎是一种跳跃式的过程,但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还似乎有些呆板和模式化。

然而,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他们会逐渐地对自己的那种过多地使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构图表现出不满,试图运用倾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事物,使构图向更为高级的阶段发展。

当儿童不仅能够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里运用水平线和垂直线表现事物,而且还能熟练地在此系统里运用不同倾斜度的线条表现事物时,儿童表现的能力就大大增加了。

3.简述概念画期的含义。

参考答案:

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

但是,该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得比较概念化。

4.简述幼儿绘画中空间概念的发展顺序。

参考答案:

多视点构图在一幅幼儿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两个形象,有时有三四个甚至众多的形象。

以某种方式将这些形象组织起来,我们称之为构图。

形象排列方式的发展变化是幼儿构图发展的重要方面。

所谓排列方式,是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形象相互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排列方式都有着鲜明的直观特征,反映着幼儿空间概念的不同水平。

其发展顺序如下:

第一,零乱式。

在幼儿绘画构图的发展中,初始阶段的构图是零乱式的。

所有的孩子都由此开始:

在这一时期,幼儿对形象不作空间安排,画面没有上下之分,更无前后之别,原来生活中有一定方向秩序的东西,在这些画中看起来都是横七竖八,失去了原有的秩序。

原因就在于,这时幼儿还未形成空间方向上的再现概念,方向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想画的东西都画上。

这种构图大约出现在3岁以前,3岁以后只有很少的孩子这样画,5岁以后则完全消失。

第二,平行式。

很快地,幼儿画中的形象不再那么无章可循了,显示出了某些一致性,形象相互垂直平行,有上下一致的方向。

这时,在他们的作品中,小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头脚一致地竖立着。

幼儿采用的平行式构图表现了生活中最简单的方向关系,即各物体与地球引力方向一致,相互平行竖立着。

平行式构图的出现表明幼儿开始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了,但还是很初级的,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这种构图中没有水平关系,所以,有时原本在生活中高的东西画在了画纸低的位置上,原本在生活中低的东西却画在了画纸高的位置上,画面中的形象看上去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这种构图一般出现在3岁以后,有比较多的幼儿在4岁前后开始采用这种构图排列方式。

以后渐少,但直到6岁仍有少数幼儿停留在这一水平。

第三,并列式。

并列式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队。

在这种构图中,把形象画在画面同一排表示它们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画在不同排则表示这些物体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

构图有了这种新关系以后,物体的空间关系较以前清晰多了,不会再发生地上的东西看起来要飞到天上,天上的东西看起来要掉到地上的误会。

但是并列式构图依然存在局限,有时使人把画中排成一排的形象误解为是现实中排成一列的物体。

实际上有一条线代表的是宽阔的地面,形象也并非排成一排,而是矗立在地面上。

之所以会使人产生误会,原因就在于这种构图的排列方式不具有深度关系,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这是一种只有“竖式空间”的构图,即只有上下高低,而没有远近前后,因此,它不能将地面的纵深显示出来。

总的来看,二维性是并列式构图的特点,它或者是竖式的,即垂直的,或者是水平的。

并列式构图是幼儿期儿童绘画时的主要构图方式,3岁以后开始出现,直到6岁左右还有1/3以上的幼儿采用这种构图方式。

第四,散点式。

散点式构图是并列式构图的进一步发展,画面中原来处于一排的形象开始分解离散,大部分分布在画面下部。

在许多幼儿作品中还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紧靠着形象的底部画有一条短直线。

在此以前幼儿的几种构图方式都是二维的,好像正视图或俯视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现在出现了第三维,画面开始立体化。

也就是说在这种画面上同时存在着竖式空间和水平空间,画面上的同一个位置既是一个高度又是一个水平点。

第五,多层并列式。

这似乎是一个回复,在散点式之后,在有些幼儿的画上出现多层并列式的构图。

这种构图与单纯的并列式和散点式既相同又不同,在这种构图中各排内部是并列关系,排与排之间是散点关系,所以,它是并列式与散点式的结合。

在这种构图的画面上出现若干排并列的形象,这时我们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