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164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1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经济学是()

  A.经济学的原初形态

  B.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

  C.从政治的角度研究经济学

  D.政治学的经济理论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政治和经济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

  A.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B.矛盾分析

  C.中介分析

  D.分析和综合

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

  A.调和矛盾

  B.揭示矛盾

  C.解决矛盾

  D.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

5.由抽象到具体是()

  A.由理论到实践

  B.由一般到特殊

  C.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D.由宏观到微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B.矛盾分析方法

  C.中介分析方法

  D.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E.逻辑和历史的方法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研究政治问题离不开经济。

(√)

  2.研究经济问题离不开政治。

(√)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

  6.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7.矛盾分析构成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

(√)

  8.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其方法。

(√)

第2章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商品

  C.货币

  D.资本

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

A.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商品是()

  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

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6.商品的价值是()

A.使用价值的内容

B.交换价值的内容

C.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格的表现形式

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10.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1.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B.商品的价值量

  C.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劳动强度的大小

1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抽象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

1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16.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7.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8.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19.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0.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A.钞票

B.贵金属

C.一般商品

D.特殊商品

21.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22.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

  A.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B.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C.必须用金属货币

  D.必须用纸币

24.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25.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贮藏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流通手段的职能

26.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27.货币流通速度是指()

  A.货币从造币局到银行的速度

  B.货币回笼速度

  C.同一单位货币反复充当流通手段的次数

  D.同一单位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次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时间节约规律

  C.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2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30.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C.分工和交换

  D.社会分工和公有制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在开篇就讨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其原因包括()

  A.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B.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C.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资本的简单规定

  D.资本主义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由简单商品经济转化而来的

  E.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3.商品的使用价值()

  A.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C.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E.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商品的价值是()

  A.交换价值的内容

  B.交换价值围绕波动的中心

  C.调节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

  D.商品的社会属性

  E.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5.商品的二重性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交换价值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

E.抽象劳动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C.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E.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8.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  )

  A.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B.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C.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D.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E.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

  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

10.下列对货币职能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B.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D.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E.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1.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12.作为世界货币的金银,可以()

  A.用作购买手段

  B.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C.作为社会财富的化身,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D.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E.不能用来偿还债款

13.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14.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E.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5.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A.敦促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

  C.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引起货币贬值

  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6.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分工

  C.分工和交换

  D.公有制

  E.私有制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

  2.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既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又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价值论。

(×)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论。

(√)

  5.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

  6.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

  7.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

  8.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

  9.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10.交换价值不过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比例。

(√)

  11.交换价值是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

(√)

  1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1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

  14.马克思认为,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

  16.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17.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

  18.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

  19.商品生产者首先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然后再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

  20.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

  21.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

  22.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这一命题中的价值量是指部门商品价值总量。

(√)

  23.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

  24.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

  25.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这一命题中的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26.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

  2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28.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这一命题中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29.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这一命题中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量是指部门商品的价值总量。

(×)

  30.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

(×)

  31.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

(√)

  32.复杂劳动是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

(√)

  33.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

(×)

  3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35.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

  36.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37.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38.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

  39.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只限于金银,各国发行的纸币中信誉好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

  40.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流通手段。

(×)

  41.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态就是货币。

(√)

  42.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但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

  4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只需要有观念的货币就行了。

(×)

  4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有观念的货币就行了。

(√)

  45.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

  46.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

(√)

  4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支付手段。

(×)

  4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

  49.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5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51.纸币代替金银货币来流通,其数量应该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

  5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53.价值规律是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的特殊形式。

(√)

  54.时间节约规律和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是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

(√)

  5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

  56.只有用于交换的产品才是商品。

(√)

  57.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5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59.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社会化大生产。

(×)

  60.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商品。

(×)

  61.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

第3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后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小商品生产是指()

  A.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

  B.生产条件很差和熟练程度很低的生产

  C.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

  D.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

3.资本原始积累是指()

  A.原始社会的积累

  B.个人最初的财富积累

  C.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

  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4.资本总公式是()

  A.G-W-G

  B.G-W-G′

  C.W-G-W

  D.W-G-W′

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B.G'>G

  C.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D.劳动与资本的不等价交换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者一无所有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带来剩余价值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父母为养育儿女所耗费的劳动

  B.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

  C.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资本家支付的工资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9.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

  A.生产要素

  B.生产工具

  C.生产资料

  D.物质资料

10.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

  A.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C.它在资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

11.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C.在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13.剩余价值来源于()

  A.工人的剩余劳动

  B.资本家或工人的节俭

  C.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

  D.资本家在市场上的贱卖贵买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产物

  B.工人必要劳动的产物

  C.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

  D.工人有酬劳动的产物

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6.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B.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1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A.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8.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D.利润率

19.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A.运输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生产要素

20.剩余价值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21.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

  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

2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工具

2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商品的价值

B.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24.可变资本是()

  A.资本家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

  B.资本家为购买生产资料支付的货币

  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

  D.资本家为购买生产工具支付的货币

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

  A.简单协作

  B.工场手工业

  C.机器大工业

  D.自动化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

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A.工作日长度可变

  B.工作日长度不变

  C.劳动生产率不变

  D.劳动生产率可变

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A.工作日长度可变

  B.工作日长度不变

  C.劳动生产率不变

  D.劳动生产率可变

2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B.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价值增殖

32.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

33.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