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174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形考作业1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分为()。

A.聚落环境

B.地理环境

C.地质环境

D.星际环境

3.环境污染的特征()。

A.影响范围大

B.作用时间长

C.污染情况复杂

D.污染治理难

4.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

()。

A.悬浮物质

B.溶解物质

C.胶体物质

D.半固态物质

5.水质指标可分为()。

A.物理性水质指标

B.化学性水质指标

C.生物学水质指标

D.医学性水质指标

6.废水处理技术可归纳为()。

A.自然法

B.物理法

C.化学法

D.生物法

7.土壤污染的特点:

()。

A.偶发性和不定性

B.隐蔽性和潜伏性

C.短期性和可逆性

D.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8.污染土壤的修复()。

A.排土、客土改良

B.空置改良措施

C.施加抑制剂

D.生物改良措施

9.土壤退化类型()。

A.荒漠化和沙化

B.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或盐渍化)

D.土壤酸化

10.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

A.TSP

B.飘尘

C.降尘

D.烟尘

11.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重大国策,是在哪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定()。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五次

12.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1989年12月26日

B.1986年12月26日

C.1989年9月1日

D.1986年9月1日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A.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B.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C.昼间60分贝夜间60分贝

D.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14.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15.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16.联合国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A.1972

B.1973

C.1974

D.1975

17.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

A.17-20度

B.18-20度

C.20-25度

D.26-28度

18.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能上的标志,包括()和物质循环中断。

A.一级结构缺损

B.二级结构变化

C.信息流通受阻

D.能量流动受阻

19.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降水。

A.5.6

B.5.8

C.4.3

D.4.6

20.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是()制订的《田律》。

A.唐朝

B.明朝

C.秦朝

D.清朝

21.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22.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二、判断题

23.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

(×)

24.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

25.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

26.臭氧层是在逸散层。

(×)

27.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

(×)

28.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

29.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因素第一环境问题造成的。

(×)

30.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短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

3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

(√)

32.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是由于物种丧失造成的。

(×)

33.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

34.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是指城市温度比郊区的低。

(×)

35.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

(√)

形考作业2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环境不属于聚落环境的范畴

A.院落环境

B.村落环境

C.地理环境

D.城市环境

2.下列哪一个原则不属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原则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全球性原则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

A.大气环境

B.居住环境

C.水环境

D.地质环境

4.八大公害事件的水俣病是由于----中毒引起的

A.镉

B.SO2

C.甲基汞

D.铅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A.酸雨危害

B.臭氧层破坏

C.土地沙漠化

D.人口增长

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协调的

B.统一的

C.对立的

D.对立的统一

7.什么是生态系统

A.自然界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成为生态系统。

B.自然界是生物与有机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成为生态系统。

C.自然界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有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成为生态系统。

D.自然界是生物与生物,有机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成为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生产者

B.消费者

C.代谢物质

D.分解者

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生态演替

D.信息传递

10.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热

11.蝙蝠通过发射超声波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此种情形属于哪一种信息传递类型

A.化学信息

B.营养信息

C.行为信息

D.物理信息

12.下列资源中不属于农业资源的是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13.雷雨天气发生的闪电现象产生电离作用,可以使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氧化成硝酸盐,经雨水而进入土壤,这一过程属于

A.大气固氮

B.生物固氮

C.工业固氮

D.岩浆固氮

14.在大气圈的五个圈层结构中,处于最外层的圈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散逸层

D.电离层

1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原则

A.最大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最小化

16.危险废物是指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加重;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的或潜在的危害的废弃物。

危险废物处理法

A.物理处理

B.化学处理

C.生物处理

D.固体和包胶

17.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目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

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18.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方法主要有

A.卫生填埋

B.焚烧

C.堆肥

D.沼气

19.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B.生态理论

C.生态医学理论

D.生态经济理

20.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A.由末端管理转向全过程环境管理

B.由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转向对人类经济活动实行总量控制

C.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管理运行机制

D.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法规体系

21.环境经济中的限制性经济政策包括

A.强制搬迁

B.征收排污费

C.罚款与赔偿

D.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和资源费

22.环境经济中的鼓励性经济政策包括

A.对产品销售给予优惠

B.对开展综合利用的生产建设项目实行优惠

C.对增值税给予优惠

D.对开展综合利用生产的产品实行优惠

二、判断题

23.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

24.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六价铬。

(×)

25.最有效的噪声控制手段是对接受体进行防护。

(×)

26.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

27.COD是指用适当的氧化剂处理水样,需氧污染物所需要消耗的氧气量。

(√)

28.废水处理的目的是:

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将各种形态的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

29.光污染:

就是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周围的光环境使变得不适宜,进而使人的视觉和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

30.热污染:

就是人类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危害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

31.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有机和无机废物,一般性和危险性废物。

(×)

32.环境噪声源往往是单一的,此外,噪声污染是长期性的。

(×)

33.土壤环境背景值:

是指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

34.土壤环境容量:

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

35.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是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

(√)

形考作业3

一、选择题

1.什么是空气污染?

A.空气污染是指“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B.空气污染是指“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氧气、碳氢化合物等)”

C.空气污染是指“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固体颗粒物等)”

D.空气污染是指“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碳氢化合物等)”

2.-----不属于按照污染物发生的类型划分的大气污染源。

A.生活污染源

B.固定污染源

C.工业污染源

D.农业污染源

3.------属于大气气态颗粒污染物

A.粉尘

B.飞灰

C.雾

D.黑烟

4.下列大气污染物中,------不属于一次污染物。

A.H2S

B.SO3

C.NH3

D.CO

5.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

C.森林植被被破坏

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

6.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态污染物是

A.碳氢化合物

B.SO3

C.NH3

D.HF

7.下列地区中,----不属于当今世界三大酸雨危害区

A.东南亚地区

B.北美地区

C.欧洲大陆

D.中国南方地区

8.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的历史文件

A.野生动物

B.珍稀植物

C.臭氧层

D.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非农用地

D.建设用地

10.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排放而形成的硫酸型,而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则是

A.碳酸型

B.硝酸型

C.硫酸性

D.盐酸型

11.----属于最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对策与措施

A.加高烟筒向高空释放污染物

B.多设置废气处理设施

C.采用清洁能源及清洁煤技术

D.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

12.光化学烟雾现象一般在-------发生。

A.春天阴天

B.夏天晴天

C.秋天晴天

D.冬天阴天

13.下列-----不属于根据逆温层发生的原因而划分的逆温类型

A.接地层逆温

B.辐射逆温

C.湍流性逆温

D.锋面逆温

14.美国科幻电影《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

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海啸、龙卷风在全世界肆虐…..所有者一切都起源于

A.温室效应

B.酸雨危害

C.森林破坏

D.土地沙漠化

15.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

A.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D.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16.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

C.森林植被被破坏

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

17.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协调的

B.统一的

C.对立的

D.对立统一的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非农用地

D.建设用地

19.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A.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

B.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C.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D.全球变暖

20.对于放射性固态废物的处理,包括下列那些方法

A.焚烧法

B.掩埋法

C.包装法

D.去污法

21.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以下作用

A.吸收

B.反射

C.散射

D.衍射

22.当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生产性污染物

B.固体污染物

C.生活性污染物

D.放射性污染物

二、判断题

23.自然保护区首建于美国1872年的黄石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

24.5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

(×)

25.我国的水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运性:

占国土面积47%的西北地区拥有的水资源量只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

(√)

26.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呼吸道吸入,随食物和饮水摄入,以及与体表接触侵入。

(√)

2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吸收作用。

(×)

28.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发展,是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物质与能量流动中进行的。

(×)

29.氮素是自然界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其在自然界的循环途径很复杂。

(√)

30.从研究对象上讲,生态学研究环境系统和生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环境学则将环境因素和人类生活的相互作用作为整体来研究。

(×)

31.传统生态学是研究生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而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

3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动物区别不大。

(×)

33.赤潮: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

34.能量金字塔:

又称食物金字塔、营养级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

35.城市热岛效应:

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

形考作业4

一、选择题

1.在电磁辐射波谱中,光不包括

A.红外线

B.可见光

C.X射线

D.紫外线

2.当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生产性污染物

B.固体污染物

C.生活性污染物

D.放射性污染物

3.下列哪种物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属于慢性危害

A.农药

B.一氧化碳

C.铅

D.甲醛

4.环境质量评价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

A.回顾评价

B.现状评价

C.预断评价

D.综合评价

5.美国于1976年9月首次公布了《污染物标准指数(PSI)》,按PSI的范围,可将大气质量分为不同等级,如果PSI处于201~300之间,则表明大气质量状况为

A.良好

B.很不健康

C.不健康

D.中等

6.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9月16日

D.11月15日

7.下列不属于根据环境管理的职能及性质而划分的环境管理类型的是

A.环境规划管理

B.环境质量管理

C.微观环境管理

D.环境监督管理

8.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不具备以下哪个特点?

A.区域性

B.宏观与微观不一致性

C.可计量性

D.综合性

9.化学分析法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污染物分析方法,下列哪种方法属于化学分类法的分析方法?

A.电导法

B.化学发光法

C.火焰法

D.容量法

10.工业污染源的有效防治措施是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中采用的技术路线不包括

A.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

B.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

C.采用非循环用水系统

D.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废水浓度降低。

11.什么是草原食物链?

A.青草---野兔---狐狸---狼---无机物---青草

B.青草---狐狸---野兔---尸体---狼---无机物---青草

C.青草---野兔---狼---狐狸---尸体---无机物---青草

D.青草---野兔---狐狸---尸体---无机物---青草

12.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法不具备以下哪个特点?

A.综合性

B.真实性

C.短期性

D.灵敏性

13.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全球社会共同奉行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由----正式提出来的。

A.布伦特兰夫人

B.邓小平

C.雷切尔·卡逊

D.阿尔·戈尔

14.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保护大会后,哪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国家层面的21世界议程?

A.美国

B.挪威

C.巴西

D.中国

1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生态演替

D.信息传递

16.以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化学法的是

A.混凝

B.磁力分离

C.气浮

D.溶剂萃取

17.处置和利用固体废物对维护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其基本原则包括

A.资源化

B.最小化

C.投弃化

D.无害化

18.生态系统的类型,按人为干预程度分

A.自然生态系统

B.半自然生态系统

C.人工生态系统

D.半人工生态系统

19.狭义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可分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恒定资源

D.还未被人类认知的资源

20.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A.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B.森林是木材生产基地

C.森林是人类的绿色屏障和绿色宝库

D.森林生态系统可净化环境

2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在于

A.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高旅游娱乐的好去处

B.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C.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钟的天然贮存库

D.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22.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A.生产性污染物

B.生活性污染物

C.医疗性污染物

D.放射性污染物

二、判断题

23.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植物群落学家赫克尔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

2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圈层是对流层。

(√)

25.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臭氧层的历史文件。

(√)

26.土壤质地越细,则离子交换能力弱。

(×)

27.为了控制危险废物的污染转嫁,联合国环境署于1989年3月22日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巴塞尔公约》(简称巴塞尔公约)公约。

(√)

28.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

(√)

29.极光现象发生在大气圈层中的电离层。

(√)

30.影响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的气象热力因子主要是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层密度。

(×)

31.放射性污染防治首先必须控制污染源。

(√)

32.目前国内对高浓度SO2烟气的治理多采用接触氧化法。

(√)

33.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包括两个时代,即为远古时代和农牧时代。

(√)

34.在环境问题的三个分类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环境破坏。

(√)

35.海河是我国七大水系中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

17/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