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综合实训(水利专)》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综合实训(水利专)》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综合实训(水利专)》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综合实训(水利专)》大作业参考答案
针对一个具体的水利工程,写出该工程施工或设计或除险加固全过程。
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该水工工程的介绍
2、施工或设计或除险加固全过程(重点写)
具体要求如下:
1、正文内容要求不得少于3000字。
2、正文字体采用宋体,字号采用小四,行间距采用1.5倍行距。
3、课程作业严禁相互抄袭,一经发现,不论谁是抄袭者,一律判为不及格。
参考答案: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报告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更被誉为“小千岛湖”。
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设计特点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坝为壤土斜心墙土石坝,上游围堰为坝体的一部分,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工程初步设计为斜墙坝型,后优化为斜心墙坝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水平防渗为主,垂直防渗为辅;后者以垂直防渗为主,水平防渗为辅。
大坝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度地考虑了库区淤积的防渗作用,使坝基防渗效果更为可靠;
2.上爬的内铺盖改善了上游坝坡的抗滑稳定性,既实现了库区淤积的连接,又不会对坝坡产生太大的影响;
3.减少了上游围堰的土方填筑量及基础处理工程量,使截流后比较紧张的工期得以缓解;
4.与斜墙坝相比,混凝土防渗墙受力有所恶化,且造墙难度增加。
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991年9月12日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程施工,1994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0年初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量的好成绩。
工程建设可以划分为准备工程施工、国际招标、主体工程施工、尾工四个阶段。
小浪底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包括外线公路工程、内线公路工程、黄河公路桥工程、留庄铁路转运站、施工供电工程、施工供水工程、通讯工程、砂石骨料试开采、临时房屋工程、导流洞施工支洞工程、施工区移民安置工程。
枢纽施工采用分期导流,一期导流围右岸施工,原河床过流;二期上、下游围堰挡水,主河槽施工,同时进行左岸导流洞和其他建筑物施工。
在截流时主体土建工程已完成土石方开挖85%,土石方填筑总量的3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总量48%。
截流后,随大坝升高和泄洪排沙建筑物逐步建成,泄洪能力逐渐加强,各年度汛标准逐步提高。
枢纽主体工程量(含前期准备工程):
土石方开挖6027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5574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354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3.26万吨,机电设备安装3.09万吨。
工程总投资347.46亿元,其中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费用86.75亿元。
水库淹没耕地1.4万hm,移民安置人口18.97万人。
为了减少截流前占直线工期的施工项目的压力,节约外资,在进行准备工程施工的同时,进行了右岸主坝防渗墙、导流洞、上中导洞、进水口开挖、出水口开挖等主体工程项目施工。
准备工程施工从1991年9月12日起至1994年4月18日水利部对前期准备工程进行验收为止,历时2年7个月,完成了所有水、电、路、通讯、营地、铁路转运站等准备工作,完成了施工区移民安置及库区移民安置试点工作,完成了招标文件中承诺的右岸主坝防渗墙、导流洞施工支洞、上中导洞、进水口开挖、出水口开挖等主体工程项目应实现的形象。
国际承包商进场时称赞,小浪底工程是他们所见到的最好进场条件。
准备工程施工期间,基本确立了小浪底工程建设各方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即:
小浪底建管局代表国家管理小浪底工程,对进度、质量、安全、投资全面负责;小浪底建管局和设计院是甲乙方合同关系,设计院在设计质量上对小浪底建管局负责,小浪底建管局对工程质量负责。
这在当时是基建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小浪底工程实行业主负责制打下了基础。
准备工程施工期间,组建了工程监理单位,比照FIDIC条件的要求开展工作,为主体工程开工后全面进行工程监理积累了经验。
前期准备工程的组织紧扣主体工程进行国际招标的要求展开,时间安排以满足利用世行贷款的时间要求为前提;施工项目安排力争多揭示地质条件,提前进行关键线路上的主体工程项目施工,减轻直线工期压力;将人力分成施工和招标两部分,两项工作并行不悖;管理工作比照FIDIC合同条件要求进行。
上述一系列工作为主体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任务
1.减淤。
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人工扰沙”方式,即借助河水已有的势能,辅以人工扰动河床土质,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实现河床下切、输沙入海。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搅动让河底淤沙上浮,使其与自然水流一起下泄,从而达到清淤输沙的目的。
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共设3个扰沙点,分别位于小浪底库尾、河南范县李桥河段、山东梁山县小路口河段。
以上方法,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内不淤积抬高。
非汛期下泄清水挟沙入海以及人造峰冲淤,对下游河床有进一步减淤作用。
2.发电。
小浪底水利枢纽装机6台,每台30万kw,总装机容量180万kw,额定水头112m,是河南电网理想的调峰电站。
电厂以220kV一级电压送出,出线6回,4回至洛北500kV升压站,1回至豫北,1回备用,220kV侧为双母线分段,左段接2台机,2回出线,右段接4台机,4回出线。
3.防洪防凌。
水文气象资料分析表明,黄河可能出现55000m3/s的特大洪水,即使经过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拦蓄后,花园口站的洪峰流量仍将达到42000m3/s。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仅为22000m3/s(花园口站),不到百年一遇。
三门峡水库对控制凌汛期流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可利用库容过小,防凌效果有限。
小浪底水利枢纽与已建的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联合运用,并利用东平湖分洪,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
千年一遇以下洪水不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减轻常遇洪水的防洪负担。
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共同调蓄凌汛期水量,可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
4.供水灌溉。
黄河下游控制灌溉面积约4000万亩,每年平均实灌面积1760万亩,年引水量80~100亿m3,由于黄河来水丰枯不匀,又缺乏足够的水量调节能力,灌溉用水保证率仅3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沿河工农业迅猛发展,城市供水需求急剧增长。
自1987年之后,山东利津至入海口河段几乎每年断流,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小浪底水利枢纽可减少下游断流的机率,平均每年可增加20亿m3的调节水量,满足下游灌溉与城市用水,提高灌溉保证率。
四、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效益
1.生态效益。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担负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沿黄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饱受断流之痛、淤积之痛。
随着黄河陷入“生存险境”,中国的治黄理念由“控制洪水”转变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小浪底工程的投入使用,成为这一“生态治黄”理念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坐落在晋陕峡谷出口处的小浪底水库,就像一个大“水盆”,既可以拦蓄上游洪水,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又可以利用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减轻水库淤积,冲刷下游河道。
2003年,黄河发生历史罕见的秋汛,黄河防总启用小浪底水库拦蓄十多场洪水,避免了黄河下游出现大面积漫滩灾害,同时,使近百亿立方米的洪水变成水资源存入水库。
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营以来,黄河连续13年不断流,先后完成7次引黄济津、12次引黄济青、5次引黄济淀等跨流域应急调水任务;还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13年安全度汛,基本解除了黄河下游凌汛威胁;有效改善了小浪底库区和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社会效益。
小浪底工程库区移民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为180米高程以下及受影响的4.6万移民。
从1995年开始到1997年6月底完成。
第二期为180-265米高程区间及受影响的12.6万移民,从1997年开始到2000年结束。
第三期为265-275米高程区间及受影响的1.7万移民,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完成。
一期移民于1997年6月底按计划完成,为按期截流创造了条件。
截流后以及1998年移民安置进度有所拖后,1999年1月5日,水利部、河南省政府、山西省政府在北京召开部省联席会议,布置移民安置工作,解决有关问题。
6月30日,215米高程以下移民按计划搬离库区,移民人数4.5万人,为下闸蓄水创造了条件。
2001年底前265米高程以下移民搬迁完毕,使得小浪底工程能够正常发挥拦洪效益。
三、经济效益。
(1)农业方面。
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到河南、山西两省三市一地区的八个县(市),29个乡(镇),涉及人口16万人,淹没土地总面积为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万亩。
该区域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大于西部,平均人口密度330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1.25亩。
淹没区每年的农业总产值1.2亿元。
农作物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谷子、红薯为主。
农作物产量水田亩产超过1000斤,旱田亩产500~900斤,棉花亩产50~150斤。
(2)工业方面。
各县(市)的工矿企业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小浪底区域内,1996年区域内六县(市)的工业总产值为5亿元,而其全部工业总产值为86.5亿元。
从区域内的工业产值分布来看,垣曲县最大,占区域的46%;新安次之,占31.6%,其它县(市)较少,均小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