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中华茶艺(上)》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206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茶艺(上)》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茶艺(上)》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茶艺(上)》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中华茶艺(上)》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茶艺(上)》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中华茶艺(上)》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1940年,()在为《中国茶业艺文志》作序时,就使用了“茶艺”一词,乃指包括茶树种植、茶树加工、茶树品评在内的各种茶之艺。

A.娄子匡

B.吴振铎

C.胡浩川

D.吴觉农

2.茶艺是指泡茶与()的技巧。

A.奉茶

B.饮茶

C.斟茶

D.用茶

3.饮茶的技巧,不光是指个人独饮,而且包括如何()的技巧。

A.呼朋唤友

B.从事服务

C.以茶待客

D.茶事应酬

4.茶俗根据茶事内容来划分,有茶叶生产习俗、茶业经营习俗、()等。

A.茶叶种植习俗

B.茶叶品饮习俗

C.茶叶加工习俗

D.茶叶推销习俗

5.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以()的技艺为主体。

A.泡茶

B.品茶

C.奉茶

D.赏茶

6.早在我国()就有“茶道”这一词语,至今已使用一千多年。

A.南北朝

B.唐代

C.五代十国

D.宋代

二、多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汉语大词典》中,“茶”和“茶艺”有关的解释有三种,分别是:

①()②()③()。

A.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B.山茶科

C.各种汤药的统称

D.饮茶、喝水

2.《汉语大词典》中,“艺”和“茶艺”有关的解释有三种,分别是()。

A.植树

B.技艺、才能

C.准则、限度

D.行为、姿态

3.茶艺历来诸说并起,大体来说不过是()、()和()。

A.宏观说

B.广义说

C.狭义说

D.两者并存说

4.泡茶的艺术之美,应该是泡茶者()和()的统一,容貌、知识、风度和内在精神思想的统一。

A.仪表美

B.服饰美

C.心灵美

D.谈吐美

5.茶艺的定义,应该是()、()直接相关的技巧与艺术方面的内容。

A.采茶

B.制茶

C.泡茶

D.饮茶

6.作为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茶道是以()、()、()、品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A.置茶

B.点茶

C.烹茶

D.奉茶

三、判断题(共8道试题,共40分。

1.唐代陆羽《茶经》中“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艺”是指种植而言。

(√)

2.在中国茶艺史上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

首先是大陆的茶艺孕育了台湾的茶艺,然后才有台湾和大陆的茶艺交流。

(√)

3.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闽粤工夫茶已在台湾流传。

(√)

4.台湾茶文化源于闽粤工夫茶之好客风俗风尚,融入江南文人茶之风雅,而成就台湾独特的茶艺文化。

(√)

5.从狭义之说来看,茶艺的范围不仅仅界定在泡茶和饮茶的范畴,种茶、卖茶和其他方面的茶事都包括在此行列之内。

(×)

6.中国茶道的精神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明伦之礼。

(√)

7.“嫩茶冲泡,老茶壶泡。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

8.冲泡青茶,以两到三次为宜,最多不能超过四次。

(√)

任务2

一、单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茶艺、茶道、茶俗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关系。

A.互利

B.综合

C.交叉

D.平衡

2.()茶艺主要指在茶馆、茶艺馆和茶叶店以及餐饮、宾馆与其它经营场所为消费者服务的茶艺。

A.生活型

B.表演型

C.经营型

D.交流型

3.不论何种茶艺,都有共同的特点:

哲理为先,审美为重、个性为主、()。

A.实用为佳

B.表演为主

C.礼仪为上

D.自由为好

4.报考茶艺师人员的基本文化程度要求是()毕业。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中专

5.茶艺师的晋级培训时间有明确规定,例如:

高级不少于()标准学时。

A.160

B.140

C.120

D.100

6.()以后,饮茶风俗日盛,成为国饮。

A.初唐

B.中唐

C.盛唐

D.晚唐

二、多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茶俗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介的()、()、(),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

A.风俗

B.习惯

C.行为

D.礼仪

2.茶俗根据文化属性,有日常饮茶、客来敬茶、餐时饮茶、婚宴用茶、祭祀供茶、()、()、其它茶规等。

A.宫廷茶俗

B.茶馆文化

C.文士茶俗

D.茶礼茶艺

3.茶艺分类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

()、()、()。

A.同一原则

B.规范原则

C.个性原则

D.功能原则

4.茶艺根据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

A.宗教型茶艺

B.宫廷型茶艺

C.经营型茶艺

D.表演型茶艺

5.茶艺师鉴定方式分为()考试和()考试。

A.茶艺知识

B.茶学技能

C.理论知识

D.技能操练

6.西汉辞赋家()在()中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之句。

A.杜育

B.王褒

C.《荈赋》

D.《僮约》

三、判断题(共8道试题,共40分。

1.由于黄芽茶与名优绿茶相比,原料更为细嫩,因此,十分强调茶的冲泡技术和程序。

(√)

2.茶承是用来陈放盖碗和品茗杯的工具,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一个有孔的盘,下层为钵形水缸,用来盛接泡茶时的废水。

(√)

3.倾茶入杯时,茶汤从斜置的碗盖和碗身的缝隙中倒出,并在一字排开的品杯中来回轮转,通常反复二三次才将茶杯斟满,称该式为“韩信点兵”式的斟茶法。

(×)

4.福建工夫茶泡法,斟第二道茶时,因杯内有余温,无需再次烫盏。

(×)

5.乌龙茶在第一泡后逐渐增加冲泡时间,才能使茶的有效物质完全浸出。

(√)

6.紧压茶主要用来作为黑茶的原料。

(√)

7.久陈的普洱茶,第十泡之后,茶汤颜色越来越淡,回甜也越淡。

(×)

8.花茶更注重保持茶的外形完好以及防止香气的散发。

(√)

任务3

一、单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贡品,是唐代()时期设立的。

A.天宝

B.开元

C.贞观

D.大历

2.()写成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

A.颜真卿

B.皎然

C.陆羽

D.白居易

3.唐代煮茶时水的状况,以沸腾情况判断,当锅边缘连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涌时,是()。

A.第一沸

B.第二沸

C.第三沸

D.第四沸

4.唐人向茶盏分茶时,第一碗茶汤叫()。

A.沫浡

B.浮云

C.精华

D.隽永

5.唐代饮茶法中,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为()。

A.煮茶

B.煎茶

C.庵茶

D.浸茶

6.宋代点茶成败的关键是掌握点茶用水的沸滚程度,称之为()。

A.炙茶

B.焰盏

C.点茶

D.候汤

二、多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汉晋之后,我国饮茶方法先后主要经过()、()、()以及当代饮法等几个阶段。

A.煮茶

B.烹茶

C.泡茶

D.点茶

2.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等方式。

A.煎茶

B.庵茶

C.泡茶

D.煮茶

3.煎茶法用的茶是饼茶,饼茶须经()、()、()三道工序。

A.晒

B.炙

C.碾

D.罗

4.煎茶用水的选择,以山水最好,其次是(),再次是()。

A.井水

B.溪水

C.江河水

D.矿泉水

5.陆羽认为:

茶汤的精华是茶汤上面的沫浡。

薄的叫(),厚的叫(),细而轻的叫()。

A.沫

B.浡

C.云

D.花

6.宋代点茶法包括()、碾罗、()、熁盏、()等一套程序。

A.泡茶

B.炙茶

C.点茶

D.候汤

三、判断题(共8道试题,共40分。

1.烤茶的燃料最好是用火力猛的木柴,如桑、槐、桐等类的木柴。

(×)

2.煮茶时“三沸”之后宜接着煮,因为水更熟,便于饮用。

(×)

3.要想喝到鲜香、味浓的茶,一锅煮出的头三碗最好,较次一等的最多煮到五碗。

(√)

4.唐佚名的《宫乐图》描绘了宫廷中用煎茶法冲饮的画面。

(×)

5.宋徽宗赵佶亲书了一部《北苑茶录》,流芳后世。

(×)

6.宋代,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已广为流传。

(√)

7.宋代点茶以茶粉作为原料,再用沸水点冲,所以人们饮用时要连茶粉带水一起喝下。

(√)

8.宋代斗茶选用的茶,以建茶(福建建安所产)中的青茶为最佳,一般是加工精细的饼茶。

(×)

任务4

一、单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唐人煎茶时所用的“盂”,在宋人煮水时被体积较小的()代替。

A.茶盏

B.茶瓶

C.茶罐

D.茶碗

2.宋代饮茶之风炽盛,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也称()。

A.分茶

B.茶百戏

C.茗战

D.茶丹青

3.清饮方式最早出现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4.最早提倡饮茶方式从简,并且在实际操作上改革传统茶具和茶艺的是明朝()。

A.徐渭

B.张源

C.朱权

D.屠隆

5.明代朱权自创的茶器具是()。

A.茶炉

B.茶灶

C.茶磨

D.茶架

6.抗日战争之前,中国茶道专家()曾在金陵举行茶道集会。

A.周作人

B.郁达夫

C.夏自怡

D.沈从文

二、多项选择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斗茶决定胜负的因素有二:

一是(),二是(),最后综合评定味、香、色。

A.茶盏

B.汤色

C.技巧

D.汤花

2.明末清初瀹饮法成为品饮的主要方式,瀹饮无须经过以往的()、()、()三道工序。

A.炙茶

B.碾茶

C.罗茶

D.候汤

3.明代辨别茶汤是否纯熟有三种方法:

()、()和()。

A.口感品味

B.外观辨别

C.响声辨别

D.冒气情况

4.自清代以来,流传至今的风格最独特、影响最大的茶艺,是流行于()和()等地区的功夫茶。

A.广东广州

B.广东潮汕

C.福建漳泉

D.福建武夷

5.明代讲究投茶有序,春秋季宜(B),夏季宜(A),冬季宜(C)。

A.上投

B.中投

C.下投

D.杂投

6.当代饮茶出现的新内容和形式,包括:

()。

A.袋泡茶

B.罐袋茶

C.调饮

D.冷饮

三、判断题(共8道试题,共40分。

1.宋代斗茶所用的茶盏,以吉州窑所产的兔毫盏为佳。

(×)

2.宋代斗茶,将茶末放入茶盏,注入沸水,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乳变幻成图形或字迹。

(√)

3.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贡茶改制,促进了散茶生产技术的发展。

(√)

4.投茶有序,先茶后汤,称为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称为中投;先汤后茶,称为上投。

(√)

5.在工夫茶中,潮汕烘炉(茶炉)、玉书煨(煎水壶)、孟臣罐(茶壶)、若琛瓯(茶盏)是最基本的茶具,被称为“四宝”。

(√)

6.工夫茶冲茶技巧强调“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各种要领。

(√)

7.抗日战争之前的金陵茶道集会,茶道过程有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六项礼序。

(√)

8.1980年福建省对外贸易考察组访问美国,7月16日在纽约举办中国茶叶品尝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