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主持词(共2页)1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22936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婚礼主持词(共2页)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婚礼主持词(共2页)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婚礼主持词(共2页)1000字.docx

《古代婚礼主持词(共2页)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婚礼主持词(共2页)1000字.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婚礼主持词(共2页)1000字.docx

古代婚礼主持词

  

  婚姻过程是指结婚时的具体实施阶段。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

《仪礼·士昏礼》中说: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

《仪礼·士昏礼》中记载:

“宾执雁,请问名。

”问名的文辞大多是:

“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

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

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

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

“委禽奠雁,配以鹿皮。

”《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

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

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

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

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

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

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

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

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

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早已被风诗所讥。

《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

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

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

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