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49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选修11.docx

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教科版选修1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章末综合检测教科版选修1-1

一、选择题

1.电磁场理论是谁提出的

(  )

A.法拉第B.赫兹C.麦克斯韦D.安培

答案 C

2.主要用于测距和定位的电磁波技术是

(  )

A.无线电广播B.移动电话

C.电视D.雷达

答案 D

3.电饭煲使用了哪种传感器

(  )

A.光敏电阻传感器B.红外传感器

C.温度传感器D.压力传感器

答案 C

4.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在空间产生电场

B.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D.电磁波在同种介质中只能沿直线传播

答案 A

解析 变化的磁场就能产生电场,A正确;若只有电场和磁场而电场和磁场都稳定或电场、磁场仅均匀变化都不能产生电磁波,C错;光也是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可判断B错;D选项中没强调是“均匀”介质,若介质密度不均匀会发生折射,故D错.

5.关于电磁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雷达是用X光来测定物体位置的设备

B.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解调

C.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

D.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

答案 D

解析 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而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本题电场的变化有以上两种可能,故D正确.

6.下列设备工作时所发出的波,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  )

A.B超检查身体时发出的超声波

B.微波炉加热食物时发出的微波

C.电视发射塔发出的电波

D.互联网光缆中传播的光波

答案 A

解析 根据电磁波谱进行判断.

7.下列对于温度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热敏电阻

B.温度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热胀冷缩金属片

C.热敏电阻的电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D.温度传感器属于生物传感器

答案 A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微波炉中使用的微波是一种可见光

B.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辐射强

C.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不同颜色的光是波长范围不同的电磁波

D.太阳辐射中含有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同时还有X射线、γ射线,但没有无线电波

答案 AD

9.某雷达探测高空的一颗人造卫星,如果从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反射回来用的时间是0.16s,这颗卫星距雷达的距离是

(  )

A.24×103kmB.2.4×103km

C.24×106kmD.2.4×106km

答案 A

解析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电磁波传播到人造卫星所用的时间t=0.08s,

由s=ct=3×108×0.08m=2.4×107m=2.4×104km.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讯卫星可以通过地球南北两极的上空

B.用甲手机给乙手机打电话时,电磁波直接从甲手机传到乙手机

C.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

答案 D

解析 通讯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运动,选项A错误;打手机要通过基站,选项B错误;电动机利用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作用而转动,发电机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选项C错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与频率无关,选项D正确.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夏天太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热是因为可见光的热效应在各种电磁波中是最强的

B.医院里用X射线进行人体透视,是因为它是各种电磁波中穿透本领最大的

C.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所以我们要经常用紫外线照射

D.在热学中所说的热辐射就是指红外线辐射

答案 D

解析 热效应最强的是红外线,A选项错误;贯穿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B选项错误;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但是经受长时间、大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的皮肤发生病变,选项C错误;热学中所说热辐射就是指红外线辐射,所以选项D正确.

12.目前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至1000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真空中上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3m至1.5m之间

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测出从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

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反射性能越强

答案 B

解析 由公式c=λf可得λmin=

m=0.3m;

λmax=

m=1.5m,A正确;电磁波是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B错误;由雷达的工作原理可知C正确;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D正确.

二、填空和实验题

13.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__________,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产生____________.

答案 电场 磁场

14.某电台发射500kHz的电磁波,则此电磁波的波长是________m;若距该电台6000km远处有一无线电接收机,则从发射台发出的信号经________s可被接收机收到.若该电台发射频率为800kHz的电磁波,则经________s信号可被接收机收到.

答案 600 0.02 0.02

解析 由c=λf可得波长λ=

m=600m;

由x=ct可得时间t=

s=0.02s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电台发射频率为800kHz的电磁波,仍经0.02s信号可被接收机收到.

三、计算题

15.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为15米的电磁波,进入某一介质中传播时,若传播速度为2×108米/秒,该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长是多少?

答案 10m

解析 由c=λf,得

该波的频率f=

Hz=2×107Hz

电磁波从真空进入某一介质后频率不变,由v=λ′f,得

该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长λ′=

m=10m.

16.若某种紫外线频率为1.5×1015Hz,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紫外线的波长为多少?

(2)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请简要说明人们接受少量紫外线照射和大量紫外线照射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 

(1)2×10-7m 

(2)杀菌、消毒、荧光作用、化学作用 (3)见解析

解析 

(1)λ=

m=2×10-7m.

(2)紫外线的主要作用就是杀菌、消毒、荧光作用、化学作用.

(3)少量紫外线的照射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细菌,增强人体皮肤的抗病能力,并能通过皮肤产生维生素,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使皮肤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而过量照射紫外线,特别是频率较高的紫外线,光子的能量较大,会透入皮肤深处使皮肤产生皮炎,使正常细胞蜕变为癌细胞,过量的紫外线还会引起角膜炎、白内障等疾病.

17.雷达发射脉冲波遇到飞机后发生反射,某雷达从发射脉冲波到接收到反射脉冲波的时间差是1/30s,求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是多少?

(已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答案 5×106m

解析 雷达从发射脉冲波到遇到飞机的时间t′=

s,则飞机与雷达的距离x=ct′=3.0×108×

m=5×106m.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解析

高考调研

考纲导航

命题取向

历年高考中这部分内容均有考题出现.近几年由于综合考试的实施,常有大题出现,考

查的重点是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曲线运动结合能量及电磁学知识进行综合考

发射与运动问题,虽然在技术上很复杂,但在理论上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应用,与课

本结合得很好,因此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备考方略

1.在本章的复习中,应侧重于曲线运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明确运动的分解或合成

不是目的,而是用等效思想处理问题,并使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简单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当用分运动代替合运动能使问题简化时,就把运动分解.无论分解

或合成,正确画出速度的矢量三角形是解答问题的关键.通过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和应

用,了解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

2.在分析圆周运动各物理量的关系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抓住等量和不等量,

区分角速度相等,还是线速度相等.

3.在处理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时,注意两点:

(1)注意思维的具体性:

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

的合外力.

(2)提高思维的概括性:

在圆周运动中,是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R为半径,

以速度v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如果外界对物体提供的向心力,恰好与之相

等,成立,则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物理现象发生.

成立,则作离心运动,作向心运动,一般地讲,根据物理规律出

现某一物理现象,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外界的作用提供一定的条

件,如果两者一致,这一物理现象就会真实地发生,若发生了这一现象,两者也必须一

致.在表示这一规律的等式两边,一边为根据某一物理规律需要的条件,另一边为根据

另一些规律提供的条件,而等号表示两者的一致.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表示出两

类条件.

4.在研究具体的圆周运动时,注意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各种约束物(如绳、杆、轨道、球面)的力学特点.在研究物体在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时,注意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运动的具体过程,包括加速、减速、最大、最小的位置和运动的临界条件.复习中也可适当扩展,举一些涉及电场力、磁场力的圆周运动问题进行分析,可加深对条件的理解,也可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5.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如果相互作用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但物体几何对称,可采用等效的思想将其转化为质点间相互作用的情形后再处理.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物体的重力和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差别很小,一般可认为二者大小相等.

6.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解题策略就是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推导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运动半径的关系.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必须清楚,如同步卫星只能发射到赤道上空,且其高度、线速度、角速度都是唯一的,运动周期等于一天,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等.在讨论有关卫星的题目时,关键要明确:

向心力、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彼此影响,互相联系,只要其中的一个量确定了,其它的量也就不变了.只要一个量发生变化,其它的量也都随之变化.不管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都要依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通过例题训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通过例题分析,明确卫星的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要知道卫星的轨道越高,其环绕速度越小,但发射时所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第一课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一关:

基础关展望高考

基础知识

一、曲线运动

知识讲解

1.定义

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特点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在某一点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质点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是变速运

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如匀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从动力学角度看,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从运动学角度看,如果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则:

①如果这个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恒定的,即所受的力为恒力,物体就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②如果这个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速度垂直,物体就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并非是匀速运动,即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平衡的运动状态.

③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与速度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速度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将减小.

4.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的方向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

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活学活用

1.一个物体以初速v0从A点开始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一个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B为轨迹上的一点,虚线是过A、B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虚线和实线将水平面划分为5个区域,则关于施力物体的位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⑤区域

B.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②区域

C.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可能在②区域

D.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可能在③区域

解析: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受合外力方向总是指向曲线的凹侧.由此知物体若是受引力作

用,施力物体定在④区域,若受斥力作用,则施力物体是在②区域.

答案:

C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讲解

1.定义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1两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同向相加,反向相减.例如,竖直抛体运动看成是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v0t)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下抛时

;上抛时

2不在同一直线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如图所示.

3

③两分运动垂直时或正交分解后的合成

注意:

运动的分解要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对解决实际问题才有意义.

一个速度按矢量运算法则分解为两个分速度,数量关系上也许无误,但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则所得分速度毫无物理意义,所以速度分解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按实际效果来进行分解.常用的思想方法有两种:

一种思想方法是先虚拟合运动的一个位移,看看这个位移产生了什么效果,然后从中找到运动分解的方法;另一种思想方法是先确定合运动的速度方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原则:

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就是合速度的方向),然后分析由这个合速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确定两个分速度的方向.

 

活学活用

2.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直线运动

B.一定是抛物线运动

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抛物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两个运动的初速度合成、加速度合成如图所示,当a与v重合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a与v不重合时,物体做抛物线运动.由于题目没有给出两个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的具体数值及方向,所以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

第二关:

技法关解读高考

解题技法

一、曲线运动条件的应用

技法讲解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动力学条件是,合外力的方向跟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并且合外力的方向应指向曲线的“凹”的一方.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保持不变.当合外力恒定时,不管它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如何(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从运动学角度看,曲线运动的条件,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典例剖析

例1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反向而大小不变(即将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关于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可能沿曲线Ba运动B.物体可能沿直线Bb运动

C.物体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到A

解析:

物体从A运动到B,做的是曲线运动,所以F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成一夹角,如图乙所示,其可能的方向有很多,但是都必须指向AB的凹侧.当将F变为-F时,物体仍然要做曲线运动,并且只能是沿Bc方向做曲线运动,C正确.

答案:

C

二、关于运动的分解——绳拉船模型

技法讲解

如何进行运动的分解是一个难点.首先应该找到合速度,合速度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运动分解的原则,要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效果分解;另一个方法就是正交分解,即按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注意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三性”,即等时性、独立性和等效性.

绳拉小船问题是运动的分解中较难理解的一种,一人在岸边通过定滑轮拉一小船.

显然,人在岸边拉绳产生了两个效果,相当于有两个分运动:

一个是使连接船的绳子OB段变短了,相当于有一个沿OB拉绳子的运动,由于绳子不可伸长,故人拉绳子的快慢和OB段绳缩短的快慢相同;另一个效果是使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变小了,这个效果相当于按住O点不动,使绳头B点绕O点做圆周运动,并且这两个分运动互不干扰.因此把绳头B点的速度v(小船实际运动的速度,即合速度)沿绳的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分解,v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2就等于人拉绳的速度.

典例剖析

例2

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试分析物体M受到的绳的拉力T与重力的关系.

解析:

汽车运动对绳子产生了两个效果:

沿绳子方向拉绳子的运动,设此速度为v1,物体M升高的速度就等于v1;垂直于绳子方向使绳子以

滑轮为轴向上转动的运动,设此速度为v2,速度分解如图所示: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

v1=vcosθ,随着车的运动,角θ减小,v1变大,即物体M加速上升,故绳的拉力T大于重力.

三、关于运动的合成——小船渡河问题

技法讲解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实质是指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它们都是矢量,故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小船渡河的问题,一般是分析小船渡河时间问题和渡河位移问题.

(1)小船渡河时间最短问题.水的流动不会使船运动

到对岸,只能使船随水漂向下游,因此只有船头指向正对岸,即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垂直于河岸,渡河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d/v(d为河宽,v为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

(2)

渡河位移最小问题.有两种情况:

一是船相对静水的速度v1大于水流速度v2,只要船的合速度v垂直于河岸,渡河位移最小,最小位移等于河宽;另一种情况是船相对静水的速度v1小于水流速度v2,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也不能垂直到达河对岸,如图所示,以速度v2线段箭头末端为圆心,以船的速度v1线段为半径画弧,由图知合速度v与圆弧相切时,位移最小

,最小位移:

典例剖析

例3

河宽60m,水流速度为6m/s,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3m/s,则它渡河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最短航程是多少米?

解析:

根据运动的独立性,船垂直河岸行驶时,渡河时间最短,如图所示.

当v2>v1时,合速度v与河岸垂直时,最短航程就是河宽,而本题v2

河岸方向,航程越短.可由几何方法求得,即以v1的末端为圆心,以v2的长度为半径作圆,从v1的始端作此圆的切线,该切线方向即为最短航程方向,如图所示,船头应偏向上游.

第三关:

训练关笑对高考

随堂训练

1.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t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直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解析:

由题意可知物体B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合速度的方向时刻变化,大小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错误.加速度等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C

2.在一端封闭\,长约1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的小圆柱体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橡胶塞塞紧(如图甲).将玻璃管倒置(如图乙),

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再次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在蜡块上升的同时,让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向右(设为x方向)做匀加速直线移动(如图丙).在图中能正确反映蜡块运动轨迹的是()

解析:

由于合运动的加速度水平向右,所以红蜡将做曲线运动,且弯向右侧,选项C正确.

答案:

C

3.河水的流速随离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0s

B.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船在河水中最大速度是5m/s

解析:

渡河时间最短时,船头指向垂直河岸方向,最短时间选项A对,B对.因为水的流速是变化的,则合速度也是变化的,故航行轨迹不是直线,由题图可知,水流速最大为4m/s,则船在河水中最大速度是选项C错,D对.

答案:

C

4.雨滴在空中以4m/s的速度竖直下落,人打着伞以3m/s的速度向东急行,如果希望让雨滴垂直打向伞的截面而少淋雨,伞柄应指向什么方向?

解析:

解该题的关键在于求出雨滴相对于人的速度,因人以3m/s的速度向东行走,雨滴对人有向西3m/s的速度v1,雨滴实际又有竖直向下4m/s的速度,雨滴同时参与这两个分运动.雨滴的实际运动(合速度v)与两个分运动(v1\,v2)

如图所示则雨滴对人的合速度为

可见伞柄应向前倾斜,与竖直方向成37°角.

答案:

伞柄应向前倾斜,与竖直方向成37°角

5.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杆的水平部分粗糙,竖直部分光滑,两部分各套有质量分别为mA=2.0kg和mB=1.0kg的小球A和B,A球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A\,B间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图示位置处OA=1.5m,OB=2.0m,取g=10m/s2.若用水平力F沿杆向右拉A,使B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在B经过图示位置上升0.5m的过程中,拉力F做了多少功?

解析:

A\,B两球运动的分解情况如图所示.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v绳=vBcosθ,v绳=vAsinθ

解得vA=vBcotθ

由几何知识可得

B上升h=0.5m后,θ=53°,vA′=m/s

取A\,B为整体,水平杆对A的支持力恒为FN=(mA+mB)g

A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恒为Fμ=μFN

对A、B组成的系统,由功能关系得

其中s=h,解得WF=6.8J.

答案:

6.8J

课时作业十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一快艇要从岸边某不确定位置处到达河中离岸中100m远的一浮标处,已知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vx图象和流水的速度vy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则()

A.快艇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B.快艇的运动轨迹为曲线

C.能找到某一位置使最快到达浮标处的时间为20s

D.最快到达浮标处经过的位移为100m

解析:

艇沿河岸方向的匀速运动与垂直河岸的匀加速运动的合运动是类平抛性质的曲线运动.最快到达浮标处的方式是使垂直河岸的速度vx保持图甲所示的加速度a=0.5m/s2的匀加速运动,则代入x=100m有t=20s.但实际位移为100m,D项错.

答案:

BC

2.一物体在力F1、F2、F3、……、Fn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力F1,其他力不变,则该物体

()

A.可能做曲线运动

B.可能做直线运动

C.必定沿F1的方向做直线运动

D.必定沿F1的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原n个力的合力为零.当去掉力F1后,剩余的n-1个力的合力F合′与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