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019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docx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地理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处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①                                  B. C处陡崖的垂直高度至少达100米

C. 若村庄甲到水电站图上距离2厘米,则两地实距8千米     

D. 图示区域栽种柑橘树较为适合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从图中可知,①②③处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②是山脊);C处陡崖的垂直高度至少达100米;若村庄甲到水电站图上距离2厘米,则两地实距800米;从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是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较为适合。

故答案为:

B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读下图,如果图中P点的地理坐标为(0°,130°W),且F点在G点的西北方向,则H点的地理坐标为(   )

A. (23.5°S,40°E)              

B. (23.5°N,40°W)              

C. (23.5°S,140°E)              

D. (23.5°N,140°E)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从材料中可知,F点在G点的西北方向,说明这是南半球俯视图,那么H点的纬度是23.5°S;P点和G点是相对的经线,故G的经度是50°E,根据地球在南极上空是顺时针旋转可以推断出H是东经140°,故H点的地理坐标是(23.5°S,140°E)。

故答案为:

C。

【点评】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芬兰(见图)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北。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

芬兰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6%,乳畜产品世界闻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芬兰位于五带中的(   )

A. 热带和北温带                B. 热带和南温带                C. 北温带和北寒带                D. 南温带和南寒带

(2)芬兰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南部,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气候较温暖                         

B. 河湖众多                         

C. 降水较丰富                         

D. 交通便利

(3)森林工业是芬兰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建立的基础是(  )

A. 森林资源丰富                       B. 技术先进                       C. 劳动力素质高                       D. 海运发达

【答案】

(1)C

(2)A

(3)A

【解析】【分析】

(1)根据图可知,北极圈从芬兰的北部穿过所以芬兰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所以C正确。

(2)根据图可知,由于芬兰的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比北部高,气候比较温暖,所以A正确。

(3)根据图可知,芬兰丘陵面积广大,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而森林工业的基础就是森林资源。

故答案为:

(1)C;

(2)A;(3)A;

【点评】

(1)考查五带的划分,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取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为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寒带为极圈以内。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2)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

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4.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

如图为顺义区水系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属于(  )

A. 高原                                     B. 山地                                     C. 丘陵                                     D. 平原

(2)与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相符合的是(   )

A. 无结冰期                              B. 汛期短                              C. 含沙量大                              D. 流速快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从图上的信息来看,该地大部分位于海拔50米以下,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形,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地势平坦。

(2)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变率大,汛期短,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大。

故答案为:

(1)D;

(2)B。

【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

①水位;②径流量;③含沙量;④结冰期:

有无或长短;⑤汛期:

有长短;⑥水能资源;⑦凌汛:

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⑨流速(受地形地势影响,短促的起伏大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⑩补给类型:

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冰川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类型。

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位于D地的什么方向?

(   )

A. 北方                                  

B. 西北方                                  

C. 南方                                  

D. 东南方

(2)对图中山体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

A. A地为鞍部                      

B. B地为陡崖                      

C. C地位于山脊                      

D. D地位于山谷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指向标所指正北方向,A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故选:

B。

(2)读图可知,A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故A错误;B地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B正确;C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故C错误;D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

B。

【点评】

(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6.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属于的阶段是(   )

A. 直觉认知“天圆地方”                                       

B. 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C. 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D.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最先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属于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阶段,最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图片;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

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7.读我国某古村落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文化古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谷                                     B. 鞍部                                     C. 山顶                                     D. 山脊

(2)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文明生态村。

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B. 将文化古庙迁到村庄附近

C. 保护森林,发展生态旅游

D. 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文化古庙所处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

依据题意;故选:

D。

(2)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文明生态村,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森林,发展生态旅游;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

文化古庙属于文化遗产,不能随便迁动;故选:

B。

【点评】

(1)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8.龙井茶品种多样,其中杭州西湖产区的龙井茶品质被公认为最好。

龙井村位于西湖产区,其茶园分布在30度以上的坡地,且土壤呈酸性,富含某些微量元素,形成了茶树良妤的生长条件。

读“龙井村茶园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S峰与龙井村相对高度最可能为(  )

 

A. 80米                                  

B. 180米                                  

C. 280米                                  

D. 380米

(2)图中茶园多分布在(  )

 

A. 平地                                     B. 山顶                                     C. 陡崖                                     D. 坡地

(3)龙井村出产的龙井荼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A. 历史悠久                B. 制作工艺独特                C. 土壤富含某些微量元素                D. 气候温和湿润

【答案】

(1)C

(2)D

(3)C

【解析】【分析】

(1)从图中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S山峰的高度为350-400米之间,龙井村海拔在100-150米之间,所以S山峰和龙井村的相对告诉可能为200-300之间,故C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茶园分布在海拔100-250米之间的坡地上,故D符合题意。

(3)从题中可知龙井茶分布在坡地上,土壤呈酸性,土壤中富含某些微量元素,所以龙井茶品质优良,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C;

(2)D;(3)C。

【点评】

(1)地面上某个点比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

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3)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著名绿茶之一。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9.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约是(  )

A. 900米                          B. 1000米                          C. 900~1000米                          D. 800~900米

(2)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水河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B. 若两村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约1千米

C. 与甲村相比,乙村更容易发展为城镇

D. 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依据等高线变化情况推测可知,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900﹣1000米之间;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2)读图可得,白水河干流大致是自东向西流,故A错误;甲、乙两村在图上的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2×50000=100000厘米=1千米,故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村与乙村相比,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表现在甲村地形更平坦开阔,水资源更丰富,水路交通更便利,地质灾害较少等,甲更容易形成城镇,故C错误;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故D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水往低处流,由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10.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9年的端午节法定假为6月7日至9日,此期间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描述正确的是(   )

A.夏至→小暑

B.小暑→夏至            

C.芒种→夏至

D.夏至→芒种

(2)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传统习俗。

全国各地热门的龙舟大赛是民众出行较为集中的目的地。

据悉,全国TOP10龙舟赛活动地中北方城市占4席,南方城市占6席。

造成龙舟赛活动地南方多,北方少的自然因素是(   )

A.北方平原大

B.南方河湖多            

C.北方不划船

D.端午节起源于南方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芒种,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2019年芒种的时间是6月6日。

2019年的端午节法定假为6月7日至9日,位于图中芒种(6月6日)→夏至(6月22日)之间;故答案为:

C。

(2)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南方地区居民的传统运动多以游游,划龙舟等为主;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点评】

(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以水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主食以米饭为主,河流、湖泊较多,传统的运输方式是水运,交通工具是船舶,人们传统的运动项目是赛龙舟;北方地区以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大豆、花生,主食以面食为主。

11.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图,请你仔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农业实验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2)小明测得学校到科技园区路线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他从学校到科技园大约要走(  )

A.450厘米

B.150厘米        

C.450米

D.150米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如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因此可判定农业实验区在学校的东南方向。

(2)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因此,若图上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3÷1/15000=45000厘米=450米。

【点评】

(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

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

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

1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

A.山地和丘陵

B.高原和平原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丘陵

(2)M村到N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  )

A.2.5千米

B.5千米          

C.10千米

D.100千米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读图可得,图中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该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M村到N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2×5=10千米。

【点评】

(1)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起伏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2)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

 

13.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

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答案】D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

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14.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

A. 3.6℃                                    

B. 5.4℃                                    

C. 6℃                                    

D. 7.2℃

(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

(1)A

(2)B

(3)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左右,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

B。

(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

B。

【点评】

(1)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