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044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docx

DK108+880顶进涵施工方案

GNKK108+880框架涵顶进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原则、适用范围

1.1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铁路混凝土框架涵》二设桥参(土一)(2009)3360

(6)《铁路混凝土桥涵防水层》二设桥参(土一)(2010)6002

1.2编制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营业线运营和既有设备的安全。

(2)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南宁铁路局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施工中尽最大限度减少对既有环境的破坏,把施工用地压缩到最低限度,做到文明施工。

(3)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施工工艺和技术装备,做好机具选型配套,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实施标准化作业,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范围

适用于GNKK108+8801-2.0m位于既有粮专线下34m箱涵的顶进施工。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GNKK108+880框架涵长125.1m,为1-2.0m排水涵,设计流量为Q1/100=2.03m3/s,此涵洞与既有粮专线路垂线斜交30度,出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斜盖板,端部梯形节及出入口翼墙基础下面铺设20cm混凝土垫层。

基地处于红粘土(膨胀土)、白云质灰岩,置于膨胀层上的,基底采用20cm厚C30混凝土垫层封底,其下换填30cm砂夹碎石(掺入5%水泥),并夯填密实。

此方案主要适用于既有粮专线下34m箱涵的顶进施工,在施工前,将对既有线路采用吊扣轨的方法对铁路进行加固防护。

其余91.1m涵身节块均按照就地现浇施工。

2.2工程地质、水文

结构物处于大气中为T2级,水下及土壤中为T1级,水位变动区为T3级。

经附近工点取水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质为:

为HC03-、Mg2+、Ca2+型水。

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时,水中S042-、Mg2+、PH值、C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具有侵蚀性。

2.3气象

平果县年平均气温为22℃,极端最高气温为40.9℃(1958年5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3℃(1963年1月15日)。

年平均风速为1.5m/s,最大风速为28m/s。

年平均降雨量为1364.6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为1883.3mm(1973年),最少年降雨量为851mm(1989年),最大日降雨量为182.2mm(1968年5月30日)。

年平均日照数为1682.2小时。

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6mm。

相对湿度为84%。

2.4地震等级

地质情况:

人工填土(Q4ml)、红粘土(Q4dl+el)、白云质灰岩(T1b)。

涵洞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2.5交通条件

线路所经地区公路交通较为发达,G324国道、G80高速公路及县城环城公路,同时乡道、村道众多,均能够满足重载车辆的运行。

3、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土方、石方

m3

3533

2

碎石垫层

m3

7.6

3

C30混凝土

m3

143.9

4

C35混凝土

m3

606

5

HPB235、HRB335钢筋

t

128.8

6

防水层

m2

187

7

浆砌片石

m3

195.4

8

基底加固换填砂夹卵石/水泥

m3/kg

49.1/5401

4、主要工期安排

序号

施工部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持续时间(d)

1

施工准备

2014.4.11

2014.4.15

5

2

开挖工作坑

2014.4.16

2014.4.19

4

3

修筑滑板

2014.4.20

2014.4.24

5

4

预制箱涵

2014.4.25

2014.4.30

6

5

浇筑后背墙(含后背填土)

2014.5.1

2014.5.6

6

6

既有线路加固

2014.5.2

2014.5.4

3

7

安装顶进设备、辅助设备

2014.5.7

2014.5.8

2

8

箱体顶进

2014.5.9

2014.5.10

2

9

拆除加固措施、恢复线路

2014.5.11

2014.5.15

5

5、施工组织机构

5.1组织机构

施工中将严格按照总工期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由分部经理刘更新为施工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安排工作;工程总工程师满孝锋为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预测性的计划和处理措施;安全总监刘安徽为专职质检工程师,负责制定施工质量及安全措施并检查现场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以及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工程部全面负责施工前的图纸复核和技术交底,放样等工作;物资部负责施工所需一切工程材料,保证按期进场,并对所辖范围的机具设备定期维修、保养、确保施工期间有序高效工作;试验室负责对实验分析及各项指标的测定;计合部定期完成实物量统计及预算报表;办公室担负内部行政管理和后方生活保障,为正常施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具体组织机构见图。

5.2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分部下设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综合部、计划合同部、试验室七个部门。

(1)分部经理

全面负责本管段内工程的实施、完成与缺陷修复等方面以及与此有关的事务。

对本管段内的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卫生等工作全面负责。

(2)总工程师

对本管段内的工程质量、施工技术、计量测试等负直接技术责任,带领并指导所有技术人员开展扎实有效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并贯彻改进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负责组织项目管段内工程的图纸会审,组织重大技术方案的审查,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及批准,负责质量计划的编制,检测标准方案的制定。

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具体负责组织对本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进行编制及批准后的实施。

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及其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核。

(3)工程技术部

解决施工中的关键、难点项目,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技术保障。

针对本管段内的工程项目进行攻关,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试验,制订稳妥的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负责本分部管段内工程的施工技术工作;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负责本管段内的精测工作,并服从指挥部对精测工作的统一协调。

组织落实桥墩沉降观测和数据处理。

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技术交底、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疑难问题。

(4)安全质量部

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

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本分部管段内全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安全目标制定本分部管段内的安全管理规划,负责安全综合管理,编制和呈报安全计划、安全技术方案等具体的安全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

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抽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监督整改。

负责安全检查督促,对危险源提出预防措施,制定救险预案。

定期组织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5)物资设备部

根据本分部管段内的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完成设备物资采购和管理,并制定本分部的设备物资管理办法。

联系厂家完成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保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和考核各工程队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

负责本分部管段内的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6)财务部

负责本分部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承包合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工作。

参与合同评审,组织开展成本预算、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工作。

按照财务法负责本分部的工程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7)综合部

负责处理分部一切日常工作,负责党政、文秘、接待及对外关系协调等工作。

下设治安室配合当地公安部门做好本分部管段内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工地的消毒、员工医疗、事故救治及流行病预防。

(8)试验室

做好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样品采集。

负责现场各种原材料试件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及报检。

配合设计院和工程技术部门的工作。

作好资料整理及分析。

6、施工准备工作

6.1管线改迁

施工前与路局各相关设备管理单位调查既有通信、光缆、电缆等准确位置及用途,采用人工开挖深沟查明管线的走向、产权、位置,对施工有影响的管线及时进行迁改,并及时与铁路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确保在施工中不影响既有铁路正常运行。

6.2施工道路

框架涵位于平果县内。

从平果粮库沿线路左侧布置,便道至DK108+800右侧20m处设钢筋加工场及临时施工驻地设施。

6.3混凝土搅拌站设置

本桥结构混凝土由2座HZS120型混凝土搅拌站负责供应,搅拌站设置在DK106+500左侧2km处的324国道上。

混凝土搅拌站配备1台630kVA变压器,并备用1台310kW的发电机组。

砂石料通过324国道运输,混凝土输送采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工点后,汽车泵送至模内。

6.4生产区设置

顶进涵安排由一个桥涵架子队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桥涵架子队设一个生产区,位于DK108+800右侧20m。

生产区面积共约550m2,生产区内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临时驻地、钢筋加工场、机械设备维修区、辅助生活区、料库等。

6.5施工用电

施工临时用电采取从临近高压线“T”或采用高架线路从地方变电站接入临时变电站,再从临时变电站用电缆线引出到施工用电点,设1个施工临时固定变电站,配备300kVA变压器1台,根据需要管段内布置1台200kW的发电机组,以备急用。

6.6施工用水

生产及生活用水从临近村庄引入自来水。

6.7施工试验、测量

本分部在拌合站内设试验室。

试验室由5人组成。

负责本分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的取样、送样、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混凝土等试件制作、养护和检测工作。

测量工作由分部统一组织,将成立一个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此框架涵的测量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控制网复测、施工过程控制及后期测量交验等工作。

7、施工方案、主要技术措施

7.1工程特点、重难点

(1)本工程工序繁琐,线路加固、基坑开挖、箱涵预制和顶进工作,相互交叉和制约,如组织不好,将对工期造成影响。

(2)既有线施工,施工干扰大且铁路行车安全威胁大。

(3)施工时线路封锁或者慢行时间受有关铁路部门的控制,故确保行车安全,保证封锁、慢行时间严格按计划执行是本工程的重点。

(4)需顶进的箱体长度较长,在顶进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轴线及高程的误差,是本工程的难点。

(5)线路加固措施为本工程的关键工序。

7.2施工工艺流程

 

 

图1顶进涵施工工艺流程

7.3主要施工方法

该涵长125.1m,其中有34m位于既有粮专线下,其余91.1m位于新建云桂线、改建既有南昆线及南昆增二线下。

首先对位于粮专线下的34m箱体进行顶进施工,随后再就地现浇其它涵身。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工作坑设在既有粮专线右侧,本着先挖工作坑、施工滑板,然后预制箱体、施工后背墙及加固既有线路,最后顶进的施工工序。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

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地下管线障碍物清理,材料、轨料准备,施工机具进场等。

第二步:

开挖工作坑,施工滑板及滑板抹面做润滑隔离层。

第三步:

箱体预制,同时施工后背墙和采用吊扣轨的方式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

先向铁路部门及粮库单位要点封锁线路进行线路加固。

第四步:

箱体顶进。

第五步:

顶进到位后,两侧回填土方,同时其它节块涵身可展开施工。

第六步:

要点拆除加固措施及恢复线路。

7.3.1工作坑开挖

工作坑开挖尺寸根据预制箱涵平面尺寸、后背墙尺寸和操作空间确定,工作坑边坡坡顶与最外侧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3.5m。

根据现场情况,工作坑选择在既有粮专线右侧,工作坑长40m,宽6m。

工作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遵循“先前端,后尾端”的原则,靠近铁路路基一侧的边坡按照1:

1.5的坡度开挖,逐层向后背方向开挖,开挖工作坑时,在工作区范围内预先挖设2个集水井,集水井高程低于基坑底1.5m左右,采用泵抽方式排水,同时沿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以满足施工期间排水需要。

7.3.2修筑滑板、润滑层

修筑滑板:

滑板采用C20混凝土浇筑,长38m,宽4m,厚20cm。

滑板修筑前在其下部地基上夯填10cm厚的碎石层。

为增加抗滑力,滑板下每3米设地锚梁一道,与滑板一同浇灌,地锚梁上宽40cm,下宽30cm,高40cm。

地锚梁直接挖槽浇筑;滑板两侧设导向支墩,导向支墩做成圆柱体,在顶进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滑板混凝土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度在2米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3mm。

为防止箱体在顶进时摩擦力过大,造成滑板开裂,将在基坑内插入长度不小于40cm的Φ16钢筋,钢筋头顶面低于滑板顶2cm,钢筋呈梅花形布置,间距2m,同时为防止在顶进过程中出现箱体“扎头”现象,将滑板做成2%左右的前高后低的仰坡形式。

设置润滑层:

润滑层由润滑层和塑料薄膜组成,其作法是:

待滑板顶面干燥后,浇一层石蜡油,厚约2mm。

浇洒时沿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蜡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刨光的直木板马上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槽痕用喷灯烤熔整平。

石蜡油凝固后,再撒一层0.5mm厚的滑石粉,随后再铺一层塑料薄膜。

7.3.3框架涵箱体的预制

框架涵箱体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涵长34m,在中间17m处设置一道伸缩缝;箱体预制分两次浇筑:

第一次浇筑底板及梗肋以上50cm部分,第二次浇筑边墙及顶板。

混凝土采用泵车直接入模浇筑,施工时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分层间隔时间不能过长。

钢筋在工地钢筋加工棚集中制作,现场绑扎成型。

内、外模板均采用组合钢模板,外侧模用方木和钢管支撑,内模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

外模与内模采用直径12mm对拉螺栓固定。

预制的施工程序为:

安装底板模板→绑扎底板钢筋→灌筑底板混凝土→养护→安装外模→绑扎腹板钢筋、刃脚预埋筋→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筑腹板、顶板混凝土→养护→拆模→安装钢刃脚→施工箱体防水层。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在滑板面上放出的设计箱体中心线,使预制箱体中心线和顶进涵中心线均在一条直线上,随后将滑板润滑层表面清扫干净。

(2)绑扎箱体底板及下梗和部分边墙钢筋,钢筋及模板间的保护层要同厚度的混凝土垫块,操作时防止钢筋损坏润滑层;

(3)支立底板外侧模板及下梗肋模板。

(4)浇筑箱体底板及下梗肋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密实,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保护底板深入边墙的钢筋,不得弯折、挪位。

(5)待箱体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5%以后,搭设箱内支架,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立边墙内模,绑扎边墙、顶板钢筋,此时将刃脚的预埋筋进行预埋,刃脚预埋筋采用Φ20螺栓,外露长度5cm。

(6)浇筑边墙、顶板混凝土,及时洒水覆盖养生。

(7)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即可安装刃脚。

箱体两侧刃脚采用20mm厚钢板制成,与箱体前端预埋螺栓连接拧紧。

最后支立外模支撑及模板。

 

 

图2拼装式刃脚、底板船头坡设置示意图

7.3.4工程防水

待箱体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施工涵洞防水处理。

涵洞防水层分为TQF甲种防水层和TQF丙种防水层。

甲种防水层防水卷材纵向整长铺设,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2c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cm。

防水卷材铺设要严密,表面平整、无歪斜、无皱折、无鼓泡,无接口不严或边缘翘起。

丙种防水层涂料膜厚度不得小于2mm,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显积水,严禁雨中施工。

C40细石纤维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cm,表面应平整、并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最后在箱体外表面涂以石蜡及机油熬制而成的润滑剂,以减小在顶进过程中的摩擦力。

7.3.5后背墙施工

后背墙主要是承受顶进时的水平顶力之反力的临时结构物,它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设施,直接关系着顶进质量。

本工程后背梁将采用宽4m,高1m,厚1m的C20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靠近顶镐位置处埋设4m(长)×1m(宽)×20mm(厚)的钢板,钢板表面与后背梁混凝土面齐平,以增大后背梁受力面积,为增大顶力,采取后背梁与滑板一同浇筑。

后背墙采用高4m,宽4m,厚1m的C20混凝土结构,挡墙外侧用路基填料进行填筑压实,填土高度控制在5~6m,长度为10m;线路右侧为既有南昆线对应排水涵洞,因此在做后背墙时将原有涵洞出口进行临时封堵,采用路基填料一次性封闭,以确保在顶进过程中不影响既有南昆线,在顶进完成后,再将涵洞出口填料进行挖除。

 

图3框架涵顶进示意图

7.3.6既有线路加固

7.3.6.1应力放散

由于线路加固及顶进期间对既有无缝线路轨道的稳定状态造成破坏,为防止影响行车安全,线路加固施工前需将无缝线路进行放散锁定,实际锁定轨温根据实际平均轨温确定。

结合本单位无缝线路铺设及应力放散的施工经验,由于锁定轨温测量不准,无法准确计算出应力放散钢轨实际伸缩量,故不采用拉伸器进行应力放散,从而采用滚筒法放散。

当施工作业时的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把需要放散应力的长轨条先松开,并拆除扣件;然后抬起钢轨,在钢轨下垫上滚筒,再撞击钢轨,使长钢轨条基本能自由伸缩;待轨温达到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立即撤掉滚筒,拧紧扣件,再将线路全面锁定。

并在靠近顶进涵洞线路加固的两侧路肩上设观测桩,观测并记录线路位移量、气温、轨温等资料,以做为施工完毕后进行应力调整重新锁定线路的依据。

(1)施工准备

1)掌握当天轨温变化规律,根据作业区段的时间间隔,选定锁定线路的最佳施工时间。

2)线路锁定前应测量轨温时,要对钢轨的不同位置进行多点测量,取其平均值。

3)施工加固线路范围两端起向外各延长200m以内的部分为放散长度,提前在放散范围内划分滚筒、撞轨器的位置,并埋设位移观测桩。

4)派驻站联络员提前进驻车站,与运营部门及放散现场保持联络;与配合指导施工的铁路工务段部门取得联系,并提前进入现场。

(2)应力放散施工作业程序及要点

1)线路封闭命令下达后,安全防护人员插停车作业牌,电务配合人员及时做好轨道的回流工作。

2)分散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全面松开放散地段扣件,螺母松至离平圈10~15mm即可,撤出滚筒位置的胶垫,滚筒每5~10m垫入一个,每隔50m作业距离设置一台撞轨器。

3)测量轨温。

4)使用撞轨器撞击钢轨,当钢轨出现反弹,说明长轨处于零应力状态,使其达到均匀放散的目的。

5)放散应力时,每隔100m左右设一临时位移观测桩点观测钢轨的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达到应力放散均匀、彻底。

6)加固线路时,每经过一趟列车后,线路维修人员就要进行维修,确保线路的几何尺寸,要确保在要点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量。

7.3.6.2线路加固

线路加固前将与南宁铁路局有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及施工配合(监护)协议,并对可能影响的供电、电务、通信、工务、车务等部门的设备进行迁改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线路加固前组织人员对施工范围内的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整修,并按曲线位置在曲线外轨外侧分段标识,并核各点的正矢、超高等数据,为箱体在顶进过程中的线路整修提供依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既有粮专线运行情况,本工程将采用吊扣轨的加固方式对既有线路进行防护,根据涵顶与既有线路基顶的距离关系可以算出加固范围宜在24m,施工步骤如下:

(1)铺设吊轨:

线路加固地段先将混凝土轨枕换成木枕,按工务规则“隔六穿一”,开挖一空穿一根长度为3.0m的木枕,穿一根加固一根,抽换范围满足加固长度的需要,更换后木枕捣固密实,再抽换相邻的混凝土枕。

采用3-5-3组合式吊轨束,钢轨用P43-12.5m标准轨,吊轨轨束的组成是每隔1.2m用φ22的U形螺栓与L63×63×6的角钢将轨束夹紧。

吊轨与枕木用φ22的U形螺栓和扁铁制成的扣板连成一体。

顺线路方向钢轨接头应错开1m以上。

木枕采用160×220×3000mm截面,长度满足扣轨使用长度,枕木采用分开式弹条扣件,使用普通道钉固定。

吊轨所用的钢轨预先存放于施工现场,铺设前人工抬运至线路两侧路肩,期间做好施工防护,防止侵限及确保行车安全。

(2)吊轨梁与轨枕采用专用扣板,直径φ22mm的U型螺栓联结成牢固整体。

为了防止线路横移,在既有粮专线左、右侧15m内各设置两个长3m,宽3m,深2m的C20混凝土基础,基础顶面埋设U型φ25钢筋作为拉环,在顶进过程中采用倒链、手扳葫芦等方法固定线路。

待施工要点手续批准后,在施工地点每侧800处各设2名防护人员,并按规定配备齐全防护标志。

在线路加固前,铁路有关管理部门签订安全协议后,再开始施工。

地锚示意图如下:

 

图4地锚基础示意图

(3)施工中对加固后的线路加强防护,发现线路异常,立即停止施工,确保施工和行车安全,加固后的线路限速控制在25Km/h。

 

图5既有线路采用吊扣轨加固方式平面示意图

 

图6线路加固长度示意图

(4)慢行期间对线路的维护与保养:

线路加固用的钢轨、枕木、垫板等材料均应符合质量要求;更换下的钢筋混凝土枕应放在指定位置,螺丝应上油保养,所有配件应装袋存放;每更换1根混凝土枕,都要检查线路中线水平,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5)施工完毕后,将线路及时恢复,达到常速放行列车条件后,办理撤消要点手续,撤消慢行防护。

7.3.7框架涵顶进

7.3.7.1顶镐的选择及要求

(1)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框架涵结构尺寸、顶进长度、土的性质、地下水情况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初步选用QY500型千斤顶6台,再备用2台同吨位的千斤顶。

(2)千斤顶的布置要以箱体中心线为对称轴,左、中、右布置;

(3)液压传动系统的动力机构、高压油泵箱及其辅助装置的布置,要式油泵与千斤顶配套使用。

(4)为防止涵洞底板因直接承受顶力而压碎,在顶镐与箱体底板尾部接触处设置一块20mm厚的承压钢板,以增大箱体受力面积。

7.3.7.2传力设备

(1)顶铁:

顶铁用钢板和旧钢轨焊接制成,长度规格分10/15/20/25/30/40cm,每种规格的顶铁按每台千斤顶2套配备,另准备若干1/2/3cm的补空铁垫板以填充顶铁间的空隔。

(2)固定横梁:

横梁采用每5m设置一道,用两根155a型钢和钢板条组焊而成。

7.3.7.3顶进前的准备工作

(1)安设和调试顶进设备:

箱身和后背墙完成后即可安装顶进设备。

(2)将各种传力设备和液压系统油管电路按设计连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动千斤顶空顶进退一次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即时检修。

(3)线路加固检查:

开顶前必须对线路加固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内容为:

加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加固部件有无侵入限界的情况,加固扣件是否有松动、脱落。

(4)箱体外表的润滑处理:

箱体外表涂以机油石蜡(1:

4)熬制而成的润滑剂。

熬制温度为120-150℃,趁热涂刷。

(5)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必须保证在框架涵底面以下1.0m方可进行顶进,严禁顶进时带水作业。

(6)故障处理措施及材料准备:

开顶前应做好各种故障处理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现场交底。

另同时准备足够的故障处理材料,主要包括顶进故障处理,如出现“扎头”加固土壤的短木桩、换填土壤用的砂夹碎石、片石和线路防护抢险的道砟、草袋、枕木等。

(7)检查预制箱体强度:

检查与箱体同条件养护的压强试件,在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顶进。

(8)安装观测仪器:

在箱体后方离后背墙稍远距离处设立观测站,以观测箱体顶进时的中线和水平偏差。

在箱体内四个角上进行高程测量,顶进方向偏差的观测在箱体一侧的前后端各用环氧树脂粘设一个标尺进行;为了观测顶进中后背的变形情况,在后背梁两端设立标尺,进行后背墙变形观测。

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