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069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1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7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docx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最全汇总总结

2016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要点最全汇总总结

第一章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

第一节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

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这一概念大致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能够独立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促进就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

注册登记,有固定场所,有独立资产,独立核算。

(二)企业的形成

关于企业的形成,存在两种普遍认同的理论观点: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

通过考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来探讨企业的产生。

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

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分析企业的起源和规模时首次提出的。

交易费用(交易成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获得精确的市场信息的成本;

二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人之间在谈判、讨价还价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考察,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市场是通过协议买卖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企业是通过内部管理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

(三)企业的发展

1.企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1)手工生产时期。

手工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2)工厂生产时期。

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3)企业生产时期。

2.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1)企业发展的两个基本要求:

完善而灵活的经营机制;良好的企业素质。

第一,经营机制。

是指能够有效地协调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系。

主要包括:

动力机制:

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内在强大的经济动力,资产和利益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动力源泉。

企业始终追求资产和利益的增加。

动力机制包括所有者权益、经营者权利和劳动者积极性。

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

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基本环节,由企业根据经济性原则自主安排,调节生产经营。

包括原材料商品自主选购、生产计划自主制定、产品或商品自主销售,以及调节投资主体、领导体制、内部组织结构、经济利益关系、内外部关系等。

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

包括多重利益约束机制、财务平衡约束机制、权力平衡约束机制。

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

自我积累发展基金,积极开辟融资渠道,自主决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项目,不断地吸收、应用、发展新技术,以及应用新的管理方法,使生产力不断向更高水平推进。

发展机制包括发展基金自我积累、筹资渠道自主选择、投资项目自主决定、法人财产依法所有。

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与否,会受到企业的经济地位、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经营责任制、企业人员素质、企业财力资源、企业物质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企业素质。

是指企业内在的本质,即构成企业活动能量大小的各种要素及其有机结合所产生的能力。

主要包括:

人员素质: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把人才看成是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

技术装备素质:

技术装备既然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技术水平、新旧程度等对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必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管理素质: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管理素质低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技术装备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整个企业的素质也就不可能很高,经济效益也不可能很好。

文化素质:

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经营哲学、伦理道德、精神风范、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总合。

它能对企业职工的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凝聚的作用、激励的作用、强化的作用和榜样的作用。

(2)企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经营。

第一,技术进步。

就是技术知识及其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的进展。

第二,多样化经营。

又称多角经营、多元化经营、多边经营。

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联系与区别

(1)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联系:

①传统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基础。

②现代企业是传统企业的继承和发展。

③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都是经济组织,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2)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①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

传统企业的外部环境偏紧,企业要看政府脸色行事;现代企业外部环境较松,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行事。

②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不同。

传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现代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③企业管理方式不同。

传统企业实行垂直式直接管理;现代企业实行扁平式间接管理,企业具有独立性。

二、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企业要素的概念

企业:

是一个封闭系统(独立经营、自成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面向市场、动态灵活)。

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就必须拥有生产经营的各种基本要素。

(二)企业要素的构成

(1)人力:

生产力的推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物力:

企业活动的物资设备、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财力:

企业资产的货币表现。

(4)信息:

企业经营管理的耳目,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5)技术:

人类积累并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

(6)知识:

人们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7)时间:

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8)空间:

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伸张性的表现。

(9)市场:

实现价值的场所,获取资源的媒介。

(10)客户:

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商品或利润的提供者。

(11)环境:

对人或事物生存发展的影响因素。

(12)管理:

照管并约束人或事物的要素及质量与能量。

三、工商企业的优势与弱势

(一)企业的优势

(1)在生产和技术方面能够进行有效分工和协作,创造新的生产力。

(2)节约费用。

一是节约谈判费用,许多产品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和一个提供完整产品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成本显然小于与多个零部件供应商谈判的成本;二是降低信息获取费用,企业内部传递信息更具优势,企业内部各协作单位可以以比市场更低的费用获取必不可少的信息。

(3)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企业内部各协作单位也会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在长期且相对固定的分工协作过程中,经过不断磨合,可以减少狭隘的机会主义行为。

(4)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更多。

企业和市场相比,不仅有行政上的权威来控制合作和交易,而且可以运用评价、奖励和惩罚(包括收益、晋升、报酬、内部资源分配等)等多种手段。

(5)解决冲突的机制更有效。

企业内部行政系统的命令和权威常常比市场讨价还价或诉讼更能有效地解决冲突。

(6)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企业内部人际间不断的相互交往可以在人们心里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感觉。

(二)企业的弱势

(1)信息传递易缺失。

(2)监督成本增加。

(3)激励机制效力减弱。

(4)官僚内耗现象产生。

第二节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一、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按企业的投资主体划分

按企业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类:

1.国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3.股份制企业

4.民营企业

(二)按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划分

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在市场交易中所体现的支配权。

按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划分,实际上是按资产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分类,此种分类方法可把企业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个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三)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

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即按构成最终实体数量的多少和形式予以分类,此种分类方法可把企业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一企业

2.多元企业

3.经济联合体

4.企业集团

(四)按企业从属的行业划分

按企业从属的行业划分,即根据企业所从事生产经营的主导产品隶属何种行业予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工业企业

2.商业企业

3.金融企业

4.其他类型企业

其他类型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物资企业、邮电企业、旅游企业和农业企业等。

(五)按企业规模划分

按我国现行《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将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

特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其中又分为大一和大二型两档;

中型企业,其中分为中一和中二型两档;

小型企业。

人们常说的大中型企业是指中一型及以上规模的企业;

中小型企业是指中二型及以下规模的企业。

(六)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即根据企业拥有资源的性质和所占比重予以分类,企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密集型企业

2.资金密集型企业

3.知识密集型企业

(七)按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

按照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可分为合资经营企业与合作经营企业,这两种基本形式都属外向型企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企业类型也将不断变化与发展,目前已出现的跨国经营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一)企业制度的概念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

(二)企业制度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即单个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1.单个业主制企业

单个业主制企业,又称“个体企业”,由业主自己出资,自己经营,收益归自己所有,风险由自己承担。

单个业主制企业的优点体现在:

①所有权与经营权归于一体,企业经营灵活,便于灵活决策和精打细算。

②注册资本要求不是很高,企业开业和关闭的手续都比较简单。

③企业产权属于个人,可以自由转让。

单个业主制企业的缺点体现在:

①一旦业主死亡或在产权未转让的情况下放弃经营,企业的生命就会中断,因而企业存续时间短,企业信誉程度有限。

②企业规模小,财力不大,获得贷款的能力有限,因而难于从事投资规模较大的产业。

③当企业经营失败、资不抵债时,企业主要用自己的全部家庭财产负责赔偿,因而一旦企业倒闭,业主就有倾家荡产的可能。

④企业完全依赖于业主个人的素质,素质低的业主也难以被外部人员所替换。

2.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单个业主制企业通过签订合伙协议联合经营,收益由合伙人共享,风险由合伙人共同承担的组织。

合伙制企业的优点体现在:

①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较大。

与单个业主制企业相比,每个合伙人能从多方面为企业提供资金,同时,有更多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因而信用能力扩大,比较容易从外界筹措资金。

②集合了合伙人的才智和经验,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③由于资金筹措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企业规模扩大和发展的可能性增大。

合伙制企业的缺点体现在:

①产权转让困难。

必须经所有合伙人同意后,企业产权才能进行转让。

②承担无限责任。

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即有清偿债务能力的合伙人对没有清偿债务能力的合伙人也要负债务的连带责任。

③企业寿命不易延续很久。

当一个关键的合伙人死亡或退出,企业往往难以维持下去。

④合伙人都能代表企业,因而对内对外都容易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影响企业决策。

⑤企业规模仍受局限。

由于合伙制企业筹措资金的力仍然有限,不能满足企业大规模扩展的要求。

因此,合伙制企业一般适合于资产规模较小、管理不复杂、不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的生产和经营企业。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出资组成的、能够独立对自己经营的财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1)公司制企业的特征。

①公司是企业,这是公司最基本的性质。

②公司是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

③公司具有联合性,这是所有公司制企业都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

④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由公司的联合性决定的。

⑤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

⑥公司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⑦公司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2)公司制企业的种类。

①无限公司。

②有限公司。

③两合公司。

(三)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①企业法人的责任和权利。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承担对出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企业法人的权利是以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责任是自负盈亏,向国家缴纳税款,并对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财产保值增值。

②出资者的有限权利和有限责任。

出资者的有限权利是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其有限责任是在企业破产时,只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3.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具体内容将在《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的有关章节中详细阐述,这里不再阐述。

第三节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

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

企业应与其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相适应,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其职能。

我国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把国家和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

(2)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4)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受益。

(5)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6)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7)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8)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独立性、盈利性四个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一)获取利润

(二)满足社会需要

(三)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的关系

企业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

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

再次,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获取利润与满足社会需要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够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对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之得到合理的收益。

对于新闻媒体,企业的责任是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及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原则,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在社区环境中,企业应当通过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持环境清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

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是认真遵守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或管理,自觉履行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各项义务。

就消费者而言,企业应当把满足消费者需要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担负起教育、引导消费者的职责。

总之,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

(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有利作用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客户忠诚度

2.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改善监管环境

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壁垒

(四)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

5.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6.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证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

第四节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

工商企业管理:

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的总称。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自学考试学科调整后产生的新专业。

这一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经过专业学习,成绩合格者应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有广泛的知识。

熟悉各类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能够胜任企业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

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1.计划职能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

3.指挥职能

4.控制职能

5.协调职能

6.激励职能

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人、财、物、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总称。

特点: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有共性,又有差异”,“有章法可循”,“人、物及经济活动”,“管理职能实现”,“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动态过程”。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关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1.计划职能---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保证

3.指挥职能---手段

4.控制职能---解决增效问题

5.协调职能---解决失效问题

6.激励职能---基础和动力

第五节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括:

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职业培训六个方面。

一、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技术、管理活动中,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发生的对象,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标准化工作就是对企业各种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按照性质划分,企业的标准主要有: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所作的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

技术标准又可以细分为四种标准:

(1)产品标准。

是对产品的规格、参数、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包装运输以及售后服务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2)方法标准。

是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重要程序、规则、方法所作的统一规定。

包括设计规程、工艺规程、材料装备、操作方法、检验方法等。

(3)基础标准。

是针对生产技术活动中的一般共性问题,根据最普遍的规律制定的基础规则,是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有指导意义的标准。

(4)安全与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所作的统一规定。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和工作责任,按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和制度所作的统一规定。

包括:

生产组织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等。

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程序及工作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为各部门、各工作岗位以及各类人员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

其内容包括:

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及完成期限;完成任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在工作中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的方法;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办法。

二、定额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资源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的标准。

按内容不同可分为: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即劳动消耗定额,也称劳动定员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劳动定额又可细分为: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工酬的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服务定额等。

劳动定员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实现的。

2.设备定额

设备定额可分为设备利用定额和设备维修定额。

前者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台设备在单位时间的产量标准。

后者指为了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而制定的有关标准。

3.物资定额

物资定额又分为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位产品占用或消耗物资的标准,如各种原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工具消耗定额、劳保用品消耗定额以及有关物资的储备定额等。

4.流动资金定额

流动资金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标准,包括企业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等。

5.费用定额

费用定额是通过费用预算规定的部门、个人的费用开支标准,如办公费、管理费等。

6.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制定的有关时间和数量方面的标准。

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需要在生产组织工作上规定不同的“期”和“量”的标准。

如为大量生产规定节拍、节奏;为成批生产规定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投入提前期、在制品储备定额等;为单件小批生产规定生产周期等。

.

在制定定额时,首先,要做到及时、科学、全面;其次,在定额的实施中要维护定额的严肃性,坚决贯彻执行;最后,严格考核并适时修改定额,保证其合理性。

三、计量工作

企业的计量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加以掌握和管理,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两个部分的内容。

1.计量技术

计量技术是指计量标准的建立到量值的传递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测量,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两个方面。

计量技术按使用需要可分为三种:

一是标准测量技术,是指与基准器有关的通过法制手段进行量值传递的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水平,由专门的计量部门来完成;

二是工业测量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测量,目的是监测和控制现场的量值,保证起码的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

三是计量测量技术,是指法制标准量值传递系统中末端的测量,属于标准过渡的中间测量,目的是扩大标准的上下量限。

它主要用于对生产量值的监督。

2.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的目的是保证量值的统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工业计量管理,即以产品为核心的单位计量管理,又可分为生产组织管理、质量技术管理和综合协调管理等;

二是商业计量管理,即以商品为核心的单位计量管理,也就是市场的计量管理;

三是法制计量管理,是对尺、衡器、电度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利益的单位量的管理。

四、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一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传递、储存等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各项专业管理的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等。

外部信息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各种经济、科技、技术情报的收集。

1.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2.科技经济情报

3.科技经济档案

对信息工作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连续。

准确是信息的生命,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