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187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随堂练习.docx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随堂练习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随堂练习

第一章绪论·1.1运动控制系统组成

1. 电力拖动实现了()

 A.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 B.电能与势能之间的转换

 C.电能与位能之间的转换 D.电能与动能之间的转换 

参考答案:

A

2. 以下不属于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的是()

 A.功率放大器与变换装置 B.控制器 C.刹车器 D.传感器 

参考答案:

C

3. 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的类型不包括有()

 A.电机型 B.电磁型 C.电力电子型 D.人工调节型 

参考答案:

D

4. 控制器的类型不包括()

 A.数字型控制器 B.模拟型控制器 C.模数混合型控制器 D.PID型控制器 

参考答案:

D

5. 同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硬,转速与电源频率的关系为()

 A.成反比 B.不严格同步 C.严格同步 D.无关 

参考答案:

C

6.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

 A.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与转角 B.控制电动机的电流 

 C控制电动机的电压 D.控制电动机的磁通 

参考答案:

A

7. 典型的生产机械负载转矩特性不包括()

 A.恒转矩负载特性 B.恒功率负载特性 C.摩擦力负载特性 D.风机负载特性 

参考答案:

C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1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

1. M系统主电路的电机输入端电源是( )

 A.不可控的直流电源 B.不可控的交流电源

 C.可控的直流电源 D.可控的交流电源 

参考答案:

C

2. 型可逆PWM变换器主要电路中,只有二个三极管交替通断,而其它二个的通断是受电动机转向控制的是( )

 A、双极性; B、单极性

 C、受限单极性; D、受限双极性 

参考答案:

C

3.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性能优于V-M系统的原因是( )。

 A、使用了不可控整流电路 B、整流电路采用了二极管

 C、电磁时间常数小 D、开关电路滞后时间短 

参考答案:

D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2稳态调速性能指标和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1. 系统的静态速降△ned一定时,静差率S越小,则()。

 A 调速范围D越小 B 额定转速ned越大

 C 调速范围D越大 D 额定转速ned越大 

参考答案:

A

2. 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特性越硬,则静差率(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确定 

参考答案:

A

3. 电机的调速范围D可以由以下哪一项表示()。

A.

B.

C.

D.

 

参考答案:

C

4. 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特性越硬,则静差率(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确定 

参考答案:

A

5. 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 )

 A.抗扰性 B.稳定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参考答案:

B

6. 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的是指( )。

 A、超调量 B、调速范围和静差率

 C、动态降落 D、加减速 

参考答案:

B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3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 相对开环调速系统,闭环调速系统( )。

 A、静特性软,调速范围大 B、静特性硬,调速范围大 

 C、静特性软,调速范围小 D、静特性硬,调速范围小 

参考答案:

B

2. 带有比例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如果转速的反馈值与给定值相等,

 则调节器的输出为( )

 A、零; B、大于零的定值

 C、小于零的定值; D、保持原先的值不变 

参考答案:

A

3. 带有比例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如果转速的反馈值与给定值相等,则调节器的输出为( )

 A、零; B、大于零的定值

 C、小于零的定值; D、保持原先的值不变 

参考答案:

A

4. 无静差调速系统的PI调节器中,P部份的作用是( )

 A、消除稳态误差; B、不能消除稳态误差也不能加快动态响应

 C、既消除稳态误差又加快动态响应;D、加快动态响应 

参考答案:

D

5. 在无静差调速系统中的PI调节器中,I部分的作用是( )。

 A加快动态响应 B消除稳态误差

 C既加快动态响应又消除稳态误差 D既不加快动态响应又不能消除稳态误差 

参考答案:

B

6. 无静差单闭环调速系统,稳态时,转速的给定值与反馈值相同,此时调节器的输出( )。

 A、为0 B、正向逐渐增大 

 C、负向逐渐增大 D、保持恒定终值不变 

参考答案:

D

7. 当负载相同时,闭环系统稳态速降只为开环系统稳态速降的( )。

 

 A.1/K倍 B.1/(1+K)倍 C.K倍 D.(1+K)倍 

参考答案:

B

8. 在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系统无能为力的扰动是( )。

 

 A.运算放大器的参数的变化 B.电机励磁电压的变化

 C.转速反馈参数的变化 D.电网电压的变化 

参考答案:

C

9. 带有比例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如果转速的反馈值与给定值相等,则调节器的输出为( )

 A、零 B、大于零的定值 C、小于零的定值 D、保持原先的值不变 

参考答案:

A

10. 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与转速开环的直流调速系统相比,当要求的静差率不变时,其调速范围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等于0 

参考答案:

A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4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

1. 适合于高速的数字测速方法为( )

 A.M法 B.T法 C.M/T法 D.C法 

参考答案:

A

2. 在微机数字控制系统的中断服务子程序中中断级别最高的是( )

 A.故障保护 B.PWM生成 C.电流调节 D.转速调节 

参考答案:

A

3. 采用旋转编码器的数字测速方法不包括( )

 A.M法 B.T法 C.M/T法 D.F法 

参考答案:

D

4. 只适用于高速段的数字测速方法是( )

 A.M法 B.T法 C.M法和T法 D.M/T法 

参考答案:

A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5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

1. 当直流电动机被堵转时,会遇到( )

 A.过压问题 B.过流问题 C.过压和过流问题 D.低电流问题 

参考答案:

B

2. 如果希望闭环调速系统具有挖土机特性,则需要转速闭环的基础上增加( )

 A.电流正反馈 B.电压正反馈 C.电流负反馈 D.电压负反馈 

参考答案:

C

第3章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3.1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出现电源电压波动和负载转矩波动时,( )。

 A.ACR抑制电网电压波动,ASR抑制转矩波动

 B.ACR抑制转矩波动,ASR抑制电压波动

 C.ACR放大转矩波动,ASR抑制电压波动

 D.ACR放大电网电压波动,ASR抑制转矩波动 

参考答案:

A

2. 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时,控制电压Uc的大小取决于( )。

 A、Idl B、n C、n和Idl D、α和β 

参考答案:

C

3.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两个调速器通常采用的控制方式是( )

 A.PID B.PI C.P D.PD 

参考答案:

B

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R、ACR均采用PI调节器,其中ACR所起的作用为( )。

 A、实现转速无静差 B、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C、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D、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参考答案:

D

5. 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时,电动机电枢电流变大了,其原因是( )

 A、电动机电枢电压增加了 B、电动机电枢电压减小了

 C、电动机负载转矩增加了 D、电动机负载转矩减小了 

参考答案:

C

第3章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3.2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动态过程分析

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出现电源电压波动和负载转矩波动时,( )。

 A.ACR抑制电网电压波动,ASR抑制转矩波动

 B.ACR抑制转矩波动,ASR抑制电压波动

 C.ACR放大转矩波动,ASR抑制电压波动

 D.ACR放大电网电压波动,ASR抑制转矩波动 

参考答案:

A

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能够抑制负载扰动的是( )

 A.转速环 B.电流环 C.电流环和转速环 D.电压环 

参考答案:

A

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R、ACR均采用PI调节器,ACR的输出在( )时达到饱和限幅值。

 A、系统起动 B、系统稳定运行

 C、给定为0 D、电流反馈线断 

参考答案:

D

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中不包括( )

 A.转速调节阶段 B.电流上升阶段 C.恒流升速阶段 D.电流下降阶段 

参考答案:

D

5. 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在恒流升速阶段时,两个调节器的状态是( )。

 A、ASR饱和、ACR不饱和 B、ACR饱和、ASR不饱和

 C、ASR和ACR都饱和 D、ACR和ASR都不饱和 

参考答案:

A

6. 转速、电流双闭环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在启动的转速调节阶段,两个调节器的工作

 状态为( )。

 A、ASR、ACR均不饱和 B、ASR、ACR均饱和 

 C、ASR饱和、ACR不饱和 D、ASR不饱和、ACR饱和 

参考答案:

A

7.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出现负载扰动时,起主要作用的调节器是( )。

 

 A、ASR B、ACR C、ACR和ASR D。

都不对 

参考答案:

A

8. 双闭环调速系统中,ASR处于饱和状态,此时( )。

 A、电动机转速高于给定转速 B、ACR也处于饱和状态

 C、电动机转速低于给定转速 D、电动机电枢电流为0 

参考答案:

C

9. 双闭环调速系统,ASR、ACR均采用PI调节器,在电机稳定运行阶段,调节器( )。

 A、ASR、ACR输入偏差都为正 B、ASR、ACR输入偏差都为负

 C、ASR输入偏差为正、ACR输入偏差为负 D、ASR、ACR输入偏差都为0 

参考答案:

D

第3章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3.3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1. 典Ⅰ型系统在阶跃输入:

R(t)=R0的稳态误差是( )。

 A、0; B、R0

 C、R0/K; D、无穷大 

参考答案:

A

2. 典Ⅰ型系统在斜坡输入:

R(t)=V0t的稳态误差是( )。

 A、0; B、v0

 C、v0/K; D、无穷大 

参考答案:

C

3. 典Ⅰ型系统在加速度输入:

R(t)=R0的稳态误差是( )。

 A、0; B、a0

 C、a0/K; D、无穷大 

参考答案:

D

4. 典II型系统在阶跃输入:

R(t)=R0的稳态误差是( )。

 A、0; B、R0

 C、R0/K; D、无穷大 

参考答案:

A

5. 典Ⅰ型系统在斜坡输入:

R(t)=V0t的稳态误差是( )。

 A、0; B、v0

 C、v0/K; D、无穷大 

参考答案:

A

6. 典Ⅰ型系统在加速度输入:

R(t)=R0的稳态误差是( )。

 A、0; B、a0

 C、a0/K; D、无穷大 

参考答案:

C

第4章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4.1直流PWN可逆调速系统

1. 极性可逆PWM变换器中,随着负载的减小,电流将( )。

 A.断续,不改变方向 B.保持连续,不改变方向

 C.断续,来回变向 D.保持连续,来回变向 

参考答案:

D

2. 桥式双击可逆PWM变换器,如果正负脉冲相等,则( )

 A.平均电压为正,电机正转 B.平均电压为负,电机反转

 C.平均电压为0,电机不转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C

第4章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4.2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1. α=β配合控制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主回路中( )

 A既有直流环流又有脉动环流 B有直流环流但无脉动环流

 C既无直流环流又无脉动环流 D无直流环流但有脉动环流 

参考答案:

D

2. 下可以消除直流平均环流措施为( )。

 A采用均衡电抗器B采用平波电抗器C采用α=β配合控制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C

3. 配合控制可逆调速系统运行在第二象限,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方向与电机反电势方向相反,此时是( )状态。

 

 A.正组待整流,反组逆变,电机电动 

 B.正组待逆变,反组整流,电机反接制动

 C.正组待整流,反组逆变,电机回馈制动 

 D.正组待逆变,反组整流,电机回馈制动 

参考答案:

C

4. 配合控制可逆调速系统运行在第三象限,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方向与电机反电势方向相反,此时是( )状态。

 

 A.正组待整流,反组逆变,电机电动 

 B.正组待逆变,反组整流,电机反接制动

 C.正组待整流,反组逆变,电机回馈制动 

 D.正组待逆变,反组整流,电机电动 

参考答案:

D

5.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采用DLC控制,可以消除( )。

 A直流平均环流 B动态环流

 C直流平均环流和瞬时环流 D一切环流 

参考答案:

D

第五章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5.1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和调速方法

1. 当转差率s很小时,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e( )

 A.与s成正比 B.与s成反比 C.为0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A

第五章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5.2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1. 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气隙磁通( )

 A.随Us的降低而增大,属于强磁调速 B.随Us的降低而减小,属于弱磁调速

 C.不随Us变化,保持不变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B

2. 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属于( )

 A.转差功率消耗型 B.转差功率不变形 C.转差功率回馈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

A

第五章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5.3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

1. 在恒压频比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中,在基频以下变频调速时进行定子电压补偿,其目的是( )。

 A 维持转速恒定 B维持定子全磁通恒定 

 C维持气隙磁通恒定 D维持转子全磁通恒定 

参考答案:

C

2. 变频调速系统在基频以下属于( )。

 A恒功率调速 B恒电压调速

 C恒电流调速 D恒转矩调速 

参考答案:

D

3. 异步电机在基频以下变频调速时,为保证定子气隙磁通不变,应采用的控制方式是( )

 A恒U1/ω1 B恒Eg/ω1 C恒Es/ω1 D恒Er/ω1 

参考答案:

C

4. 异步电机在基频以下变频调速时,想得到和直流他励电机一样的特性,应采用的控制方式是( )

 A恒U1/ω1 B恒Eg/ω1 C恒Es/ω1 D恒Er/ω1 

参考答案:

D

5. 交流电动机变频变压调速系统属于( )

 A.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 B.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

 C.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系统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

A

第五章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5.4电力电子变压变频器

1. 一般的间接变频器中,逆变器起( )作用。

 A、调压 B、调频 C、调压与逆变 D、调频与逆变 

参考答案:

B

2. SPWM技术中,调制波是频率和期望波相同的( )。

 A、正弦波 B、方波 C、等腰三角波 D、锯齿波 

参考答案:

A

3. 在交-直-交变频装置中,若采用不控整流,则PWN逆变器的作用是( )。

 A、调压 B、调频 C、调压调频 D、调频与逆变 

参考答案:

C

4. SPWM逆变器是利用正弦波信号与三角波信号相比较后,而获得一系列( )的脉冲波形。

 

 A.等幅不等宽 B.等宽不等幅 

 C.等幅等宽 D.不等宽不等幅 

参考答案:

A

5. 交-交变频调速系统适用的调频范围为( ) 

 A.0~fN B.1/2fN~fN 

 C.1/3fN~fN D.1/2fN~1/3fN 

参考答案:

D

6. PWM变频器中,可在异步电动机内部空间形成圆形旋转磁场的控制方式是( )。

 ASPWM BSHEPWM CCFPWM DSVPWM 

参考答案:

D

第五章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5.6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1. 转差频率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中,如果恒气隙磁通,则当ws

 A.正比于ws B.反比与ws 

 C.与ws成自然对数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

A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6.1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性质

1.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三相轴系上的数学模型是()。

 A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 

 C多变量、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系统 D单输入、双输出系统 

参考答案:

C

2. 电磁耦合是机电能量转换的必要条件,转矩的产生是()

 A电流与磁通的乘积 B电压与磁通的乘积 

 C转速与磁通的乘积 D转差与磁通的乘积 

参考答案:

A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6.2异步电动机三相数学模型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三相绕组对称,在空间上互差()

 A.p/2 B.p/3 C.2p/3 D.p 

参考答案:

C

2.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模型的组成不包括以下()

 A.磁链方程 B.电压方程 C.转矩方程 D.电流方程 

参考答案:

D

3. 对于无中性线Y/Y连接的电动机,三相变量中()

 A.只有两相是独立的 B.三相都独立 C.三相不相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b 

参考答案:

A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6.3坐标变换

1. 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模型非常复杂,在实际的使用中一般简化所采用的方法是()

 A.方程求解 B.采用拉普拉斯变换 C.线性变换 D.坐标变换 

参考答案:

D

2. 不同坐标系中电动机模型等效的原则是()

 A.在不同坐标下的绕组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相等B.在不同坐标下的各绕组所产生的磁动势相等

 C.在不同坐标下的绕组所产生的合成磁场相等 D.在不同坐标下的各绕组所产生的磁场相等 

参考答案:

A

3. 简称3/2变换的坐标变换,是()

 A.三相绕组A-B-C和的d-q之间的变换

 B.三相绕组A-B-C和M-T之间的变换

 C.三相绕组A-B-C和a-b之间的变换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C

4. 静止两相旋转正交变换,简称为()

 A.2/2变换 B.2s/2r变换 C.2s/2s变换 D.2r/2r变换 

参考答案:

B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6.4异步电动机在正交坐标系上的动态数学模型

1. 要推导两相正交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只需要进行()

 A.2/3变换 B.2s/2r变换 C.2s/2s变换 D.2r/2r变换 

参考答案:

A

2. 要推导两相正交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需要()

 A.2/3变换 B.2s/2r变换 C.先2/3变换,再2s/2r变换 D.先2/3变换,再2r/2s变换 

参考答案:

C

3. 对于2/3变换,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A.消除了定子绕组之间的耦合 B.消除了转子绕组之间的耦合

 C.消除了定子绕组与转子绕组之间的耦合 D.减少了状态变量的维数 

参考答案:

C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6.6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

1. 按转子磁场定向和矢量控制变频调速成系统中,在()条件下,有电动机转矩与定子电流转矩分量成正比的关系。

 A、气隙磁通恒定; B、转子电流恒定;

 C、转子磁链恒定; D、定子电流恒定 

参考答案:

C

2. 矢量控制系统按转子磁链定向,实现了()的解耦,需要电流环的控制。

 A、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 B、定子电压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

 C、定子磁链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 D、定子磁动势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 

参考答案:

A

3. 在转子磁链计算的计算模型中,由于主要实测的信号的不同,分为()。

 A、电流模型和电阻模型 B、电压模型和电阻模型

 C、电流模型和电感模型 D、电流模型和电压模型 

参考答案:

D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6.7异步电动机按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1. 直接转矩系统简称为()

 A、FOC系统 B、DTC系统 C、PSM系统 D、ODM系统 

参考答案:

B

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中,依据当前定子磁链矢量所在的位置,直接选取合适的电压空间矢量,减少定子磁链的偏差,实现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的控制。

 A.定子磁链的幅值偏差和电磁转矩的偏差 

 B.定子磁链的幅值偏差的正负符号和电磁转矩的偏差的正负符号

 C.定子磁链的幅值和电磁转矩 

 D.定子磁链的幅值的正负符号和电磁转矩的正负符号 

参考答案:

B

3.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实际转矩会有波动,其原因是()

 A.负载波动 B.采用PID控制 C.采用比例控制 D采用双位式控制 

参考答案:

D

第六章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6.8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与矢量控制系统的比较

1. 矢量控制系统的磁链控制,转子磁链的控制()

 A.既可以闭环控制,也可以开环控制 B.仅可以闭环控制 

 C仅可以开环控制 D.无需控制 

参考答案:

A

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磁链定向,要求为()

 A.必须知道定子磁链矢量的精确定向 B.需要知道定子磁链矢量位置,无需精确定向

 C.必须知道转子磁链矢量的精确定向 D.需要知道转子磁链矢量位置,无需精确定向 

参考答案:

B

第七章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7.1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工作原理

1. 异步电动机由电网供电并以电动状态以拖动负载运行时,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电网输入馈入电功率,轴上输入机械功率

 B)从电网输入馈出电功率,轴上输出机械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