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30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docx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

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整理

第一篇导论

1.在1979年,德国哲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

2.名词解释: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

心理研究的对象p6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

心理动力:

需要、兴趣、动机、理智、信念、世界观

心理特征系统:

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体检、自我控制

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

(2)相关研究法:

是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的方法

(3)实验法:

只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4)心理测验法:

是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问卷或量表)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

(5)调查法:

是指就某种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访谈法

(6)其他研究方法:

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

2.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实践意义:

1.有助于搞好教学

2.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4.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方法、学习策略

5.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第二章1.科学心理观:

即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动物这一有生命的物质的生物反映情况

2.科学心理观的含义(判断题):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4)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3.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

结构一样,功能不同

4.无条件反射:

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本能就是无条件反射

5.条件反射:

是后天习得的,是在个体生活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6.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试验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纳金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三章1.注意的概念(名词解释):

注意是之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他有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在某个瞬间,人的心理活动或有意识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2.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3)调解与监督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一)不随意注意: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对比

2.人本身的状态: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情感状态

(3)期待的事物(4)有机体状态

(二)随意注意:

也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四章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知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人脑对感觉信息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3.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一)视觉适应1.暗适应(从光到暗)2.明适应(从暗到光)

(二)其他感觉适应:

嗅觉、肤觉、听觉...

4.简答题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人根据需要和兴趣,有目的的把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的知觉。

2.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等整合为整体加工的知觉。

3.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人根据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直觉

4.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知觉

5.错觉的概念:

错觉是指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某种固定倾向、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和受到歪曲的知觉。

第五章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即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以后在一定条件影响下重新得到恢复。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环节:

(1)识记

(2)保持(3)回忆或再认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进行实验研究。

遗忘曲线

4.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5.感觉记忆:

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1秒,声像记忆一般超过一秒;短时记忆:

最长不超过一分钟,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土2个项目。

长时记忆:

时间长久

6.记忆品质:

(一)记忆的敏捷性

(二)记忆的持久性(三)记忆的准确性(四)记忆的储备性

第六章1.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4.什么是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是指有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知识表征方式

(二)刺激模式(三)迁移作用(四)原型启发(五)定势(六)功能固着(七)动机(八)情绪(九)个性特征

6.创造性思维概念:

是指以新颖独特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7.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二)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三)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四)陶冶创造性人格

第七章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心理活动。

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

2.无意想象:

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如梦

有意想象:

又称为随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3.幻想:

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4.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3)想象力训练

(4)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第九章一.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2.组织功能3.信息功能(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2.了解情绪种类:

1.心境(微弱、平静、持续、稳定、弥散性)

2.激情(强烈、短暂、爆发式)

3.应激(对紧张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情感种类:

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3.情绪得我调解与控制(怎么调节不良情绪?

(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注意力

(3)合理的发泄情绪(1.在适当的场合哭泣2.向他人倾诉3.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4.放声歌唱或放声喊叫)

(4)主动用言语调控调节情绪

3.健康情绪的培养

(1)学校的情绪智力教育

(2)家庭的情绪智力教育

第十章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苦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斗争(双趋冲动。

双避冲动、趋避冲动、多重趋避冲动)

2.确定行动目的

3.选择行动的方式及方法

4.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环节:

1.根据既定方案积极组织行动,实现预定目的

2.克服困难,实现所做出的决定

3.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的动机、愿望、需要和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阻碍的情境和相应的心理状态

4.产生挫折的原因:

1环境起因挫折(由外部原因引起,如:

自然灾害、社会环境)

2.个人起因挫折(由个人主观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5.如何让增强挫折承受能力?

1.正确认识挫折

2.改善挫折情境

3.总结挫折教训

4.调节期望和抱负水平

5.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6.意志品质的特性:

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韧性

第十一章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系统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重点)

超越的需要:

认识宇宙的精神需要

审美需要:

美感、秩序

认知需要:

知识、理解、了解新奇物事

尊重需要:

自信、价值、能力感、受别人尊重

归属与爱的需要:

接纳与被接纳、爱与被爱、与他人建立关系

安全需要:

安全、舒适、宁静

生理需要:

食物、水、空气、休息、性

2.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让你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评价。

人的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行为者个人行为方面的原因,诸如个人的兴趣、动机、性格、努力等,如果把个体行为的原因归于这些方面的话,是内部归因;第二类是环境导致个体或群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如行为者的周围环境等属于外部归因。

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人对人行为经行了归因分析。

三维度模式p297

第12章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它更多地受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主要是在人的情绪与行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力特征。

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他们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是人的态度体系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则有优劣之别。

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因此可塑性极小,变化很慢;而性格表现的范围广阔,可塑性大

3.气质类型:

1.胆汁质2.多血质3.粘液质4.抑郁质

第13章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种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一般能力又称智力(智力有个体差异没有性别差异)2.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模仿能力(又称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14章刻板印象:

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人群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1)首因效应:

第一次印象的作用

近因效应:

最近呈现的信息

(2)晕轮效应:

当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后,往往会根据这个印象对他人的其他方面特征作出推论。

(3)投射倾向:

由于个体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因而推断他人也与自己有相同特性的心理现象。

以己度人

2、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关系

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p393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