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392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docx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

共100分。

2、每位考生将第Ⅰ卷中各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60分。

当今世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越来越密切。

回答l——3题。

1.美国哈佛大学(42°N,71°W)举办国际网页制作比赛,文件时间以当地时间2月15日23时截止,直接以网络(E-mail)传送。

一位住在悉尼(34°S,151°E)的学生打算报名参加,假设当时网络传输没有任何故障,请问他最迟应在何时将作品发出

A.2月15日上午8时40分B.2月16日下午1时40分

C.2月16日晚上8时40分D.2月15日凌晨1时40分

2.当该同学在最后时间将作品发出时

A.堪培拉当日昼短夜长

B.悉尼正值一天中气温最高时

C.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着收割小麦

D.珀斯处于温和多雨时期

3.哈佛大学约翰教授计划移民悉尼,想购买一座面向正北方的二层楼房。

为了在房子后方的空地找出全年阳光都照不到的地方,以便规划栽植的内容。

约翰先生应该选择在下列哪一个月份某日的正午时刻去参观

A.3月B.6月C.9月D.12月

4.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大、最活跃的火山,从xx年10月27日开始喷发,至11月3日还在继续。

它的喷发物除液体状岩浆外,还有浓密的烟雾以及人们眼睛看不到的无数微小颗粒物。

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烟雾、微小颗粒物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伊比利亚半岛B.亚平宁半岛

C.巴尔干半岛D.索马里半岛

6.既是两大洲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海峡是

A.白令海峡B.马六甲海峡

C.土耳其海峡D.麦哲伦海峡

7.下列四国中,不跨两个大洲的国家是

A.阿塞拜疆B.澳大利亚

C.埃及D.美国

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分布图,回答8——10题。

8.四地中,山脉西侧降水量多于东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种植牧草、乳肉畜牧业发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受暖流和信风影响、有热带雨林分布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读甲、乙两图,回答11——12题。

-5

11.甲图中所示四个城市共有的最主要工业部门是

A.煤炭工业B.钢铁工业C.机械工业D.电子工业

12.甲图中所示区域反映的自然带与乙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

分析回答13——16题。

13.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宰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14.在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至北回归线期间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少雨至多雨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直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15.当伦敦时间为正午12点时

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处于白天

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中、印、美、日四国的日期相同

16.美国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相似之处有

A.都有寒潮、台风、梅雨等天气现象

B.平原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气候的大陆性特征都比较明显

D.主要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17.目前,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比例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农牧业、工矿业、服务业

B.服务业、农牧业、工矿业

C.服务业、工矿业、农牧业

D.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

18.xx年12月7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员从中山站向南极冰盖制高点挺进,南极考察队员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积雪覆盖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人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到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可能会遭到白熊的袭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读里海及其周边地区图,回答19——21题。

19.下列不属于里海沿岸国家的是

①俄罗斯②哈萨克斯坦

③土耳其④阿富汗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下列河流中注入里海的是

①多瑙河②乌拉尔河③阿姆河④伏尔加河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1.近年来,里海及其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①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

②全年受信风或副热带高压控制

③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

④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下列国家中,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的是

①墨西哥②阿根廷③巴西④委内瑞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下表资料,回答23——25题。

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部分国家资料表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巴西

澳大利亚

人口(亿)

1.45

0.31

2.73

12.95

1.62

0.19

面积(万km2)

1707

997

937

960

854

769

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2

8

45

27

28

60

森林总面积(万km2)

754.9

247.2

209.6

133.8

566

39.8

23.关于表中各国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的针叶林生长慢,利用难度大,难以采伐

B.巴西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区

C.中国和澳大利亚森林覆盖率较低,是因为宜林地区少

D.美国和加拿大国土面积相当,且都是地广人稀,故森林面积也相差不大

24.关于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比重的正确叙述是

A.澳大利亚因气候湿润而比重高

B.中国与巴西因纬度相当而比重相近

C.美国境内因无高大山脉而比重高

D.加拿大和俄罗斯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25.巴西和澳大利亚人口都集中于本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东南沿海地区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B.气候温暖湿润

C.矿产资源丰富D.两国首都都位于东南沿海

26.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

下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27——29题。

40

27.四图中,a、b、c、d所在国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所在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能源自给有余

B.b所在国主要出口农产品是小麦、羊毛

C.c所在国大量出口计算机芯片

D.d所在国是现代足球发源地

28.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认为a、b、c、d所在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a、bB.c、dC.b、cD.a、d

29.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来源充足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D.科学技术先进

30.关于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洲面积大于南极洲B.两洲都是以高原为主

C.两洲都在冷高压控制下D.两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核人

31

32

33

34

35

得分

二、综合题。

(40分)

得分

评卷人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xx年3月20日10时36分,美英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

战争初期,因土耳其的反对,美英未能开辟北方战场,所属部队随之转往南方战线。

材料二如图

(1)战争打响时,伊拉克当地时间是。

(2)从自然地理条件方面分析,美英对伊拉克军事行动的主要不利因素。

(3)美英将军队从北方战线转往南方战线,如从上耳其南部沿海出发,其最近的海运路线是:

海—运河—海—海—霍尔木兹海峡海—波斯湾

得分

评卷人

32.(8分)读我国周边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峰海拔8844.43米,今年是人类登上该山峰53周年,该山峰位于哪两个国家交界处?

(2)图示地区与我国山水相连,其中B河有“亚洲多瑙河”之称,我国与该河流域国家间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该河流是。

(3)C海峡为何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4)D城市的名称是,工业发达,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该城市所在国家国情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人口方面的共同特点有

得分

评卷人

33.(6分)读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是

地形区,简述②地区的气候成因:

(2)图乙中,③是

地形区,国家④是国,

⑤地区的气候成因是

⑥地临海

得分

评卷人

34.读法国水系示意图和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分析回答(8分)

 

(1)法国地势特点是。

(2)罗纳河由源头到河口,建有19级水坝,除上游一座水坝高超过80米外,其余均为低坝。

你认为建低坝有哪些好处?

 

(3)法国的葡萄主要分布在南部,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这种分布差异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4)法国生产的葡萄大多用来加工葡萄酒,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是什么?

 

得分

评卷人

35.读下列两区域,完成以下表格:

(12分)

 

(1)比较两图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8分)

热带沙漠气候

A

a

分布特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主要原因

相同点

不同点

(2)简要比较潘帕斯草原和墨累一达令盆地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分别是:

(4分)

墨累一达令盆地

潘帕斯草原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平度市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5BBDAC6——10ABDDA11——15BABAD

16——20CCACD21——25BCBDB26——30CBBCD

二、综合题(40分)

31.(6分)

(1)20日5时36分(2分)

(2)气候炎热干燥,多沙尘暴(2分)

(3)地中海苏伊士红阿拉伯(每空0.5分,共2分)

32.(8分)

(1)中国和尼泊尔(1分)

(2)湄公河(澜沦江)(1分)

(3)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1分);是其与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必经要道(1分)。

(4)加尔各答麻纺织接近原料地人口多、压力大(4分)

33.(6分,每空1分)

(1)①东非高原②位于刚果盆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常年高温多雨

(2)③阿尔卑斯山脉,④德国,⑤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⑥波罗的海

34.(8分)

(1)由东南向西北倾斜(1分)

(2)淹没农田少,移民少,对生态景观破坏小(答对2点即可2分)

(3)法国南部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温度高,降水少,日较差大,适合葡萄生长

(2分)北部巴黎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多雨,利于小麦生长和大机械作业(2分)

(4)增加产品附加值(1分)

35.(12分)

(1)(8分)

热带沙漠气候

A

a

分布特点

相同点

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2分)

不同点

东西延伸至内陆,面积大(1分)

南北狭长面积小,仅分布在沿海;(接近赤道)(1分)

主要原因

相同点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经过(2分)

不同点

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低矮的高原,大分水岭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1分)

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和秘鲁寒流影响

(1分)

(2)(4分)

墨累一达令盆地

潘帕斯草原

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0.5分)

大牧场放牧业(0.5分)

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业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1.5分)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