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561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docx

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

东城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

(适用于北京版实验教科书)

必修一第一单元范爱农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积累·整合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巡抚(fǔ)钝滞(zhì)拟稿(nǐ)拮据(jǜ)

B揖让(yī)大圜(yuán)酩酊(mǐng)雍容(yōng)

C疾病(jí)吮吸(shǔn)露马脚(lòu)遂心如意(suì)

D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gàn)数见不鲜(xiān)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大抵诋毁淡薄淡泊愚不可及

B缘故原故事故世故倔强不屈

C喧闹寒暄藐视渺小天翻地复

D沉沦伦理境况景况容光焕发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

D.也躬行发挥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6、填空

《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的结集。

我们学过的、、和等课文均选自这部散文集。

二、感受·鉴赏

1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

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

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Shiki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

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一条来自祖国的爆炸性新闻

*热烈关注的情绪溢于言表。

这是文本与旁批,请认真阅读,为旁批在原文中找答案。

说它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原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

“热烈关注的情绪溢于言表”,原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

2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

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

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

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结合文本,说说你对“大家”的理解。

3“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是鲁迅先生《哀范君三章》中的诗句。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四句诗的理解,你认为鲁迅是如何评价法爱农的。

4阅读《哀范君三章》其一,回答问题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注释

白眼:

《晋书·阮籍》:

“(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鸡虫:

杜甫《缚鸡行》: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鸡虫暗指排挤范爱虫的自由党主持人何几仲,鸡虫,比喻势利小人。

按绍兴方言“鸡虫”与“几仲”谐音。

何几仲是辛亥革命后中华自由党绍兴分部骨干分子。

这里的“鸡虫”是双关语。

(1)“风雨飘摇日”写出了范爱农的怎样的生活背景:

(2)“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解释其含义,并用课文内容加以解说。

三、思考·领悟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

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

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

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

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

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

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

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

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

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

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

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

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

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

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

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

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这里的“笑”是互相的嘲笑,“东京同乡会”上的争执,没有能使对方成为胜利者而发迹,范爱农依然寒素,而作者“在故乡做教员”。

B作者记叙了在“税关查检”和“车厢让座”时的不满意:

“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我那时也很不满,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

C“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说明了在作者心中范爱农也是一位英雄,他与四位烈士同享追奠。

D“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表达了作者对志士仁人的误解的反思,愧悔深矣。

E“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

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其中“一定”是推测,正是在推测中,折射出一种郑重,表达出对志士仁人的缅怀、崇敬与深深歉仄。

2分条解说“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原文概述作者对“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原因的分析与叙述

4用一段话概述二人分手后到再见时范爱农的生活境况。

四、应用·拓展

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

“北京一号”小卫星去年10月27日发射升空试运行,今年6月已经正式运行,具有侧摆功能,在轨寿命5年,每季度拍摄一幅分辨率为4米、覆盖六环内地区的遥感地图。

本市拥有“北京一号”的完全自主控制权,各个委办局用它掌握全市范围内的各种资源。

“北京一号”在试运行期间已为奥运场馆建设、周边道路以及绿化建设的进度控制提供了监测,并为北京水资源调查、北京沙尘发源地变化调查等项目试拍摄了大量遥感图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一号”将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

最近,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专家聂跃平等人通过对“北京一号”小卫星采集的数据研究发现,其4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能够识别北京怀柔北部黄花城附近的砖长城。

“北京一号”小卫星在数据获取、时间重访率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可以为长城普查提供很好的遥感数据。

但对于土质长城和保存不是很好的砖长城,其4米全色波段能否识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

2.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墨学沉睡了2000年,这2000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2000年。

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与重新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①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

②墨学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

③墨学的重兴,也必然要等待君王集权制的崩溃。

④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全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东城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文两篇(勾践灭吴)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积累·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蓑笠(suō)  絺(chī)   商贾(gǔ) 

B栖息(qī) 仇雠(chóu)  譬如(pì) 

C哺乳(bǔ)  饩(xì)    孺子(rú)  

D爪牙(zhǎo) 疾疹(chèn)  去民之所恶(è)

2、下面词语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吊有忧,贺有喜    吊,慰问

B去民之所恶      所恶,不喜欢的(事物)

C然后卑事夫差     卑,谦卑地

D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 誓,使…发誓

3、下面句字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B乃号令于三军曰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C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D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二、感受·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1、解释下面词语: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

(2)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资:

(3)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无乃:

2、翻译下面句子:

(1)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说明文种在这里用“贾人”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解释下面词语:

(1)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  致:

(2)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蕃:

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2)三年释其政

3、请概括这一段中勾践为了复仇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用原文加以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领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国之父兄请曰: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

“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

“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请复战!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遂灭吴。

1、解释下面词语

(1)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请:

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行,国人皆劝     劝:

___________________

2、勾践在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战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答应,而是说“姑无庸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试分析勾践战胜吴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应用·拓展

勾践灭吴是春秋末期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迹也激励了无数后人。

请你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试写一篇对勾践这一历史人物的评论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东城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文两篇(游侠列传)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积累·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歆其德(xīn)   振人不赡(shàn)  食不重味(zhòng)

B箕踞(jū)     窘急(jiǒng)    睚眦(yázì)

C肉袒谢罪(dàn)  赦免(shè)   盗跖(zhí)

D逡逡(qūn)    延颈(jǐng)   短小精悍(hàn) 

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      伐:

夸耀

B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用:

因为

C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      俭:

俭朴

D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多:

称赞

3、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B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C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  乃收而葬之 

D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   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

4、填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体史书,全书共___篇,包括__、__、__、__、__五个部分,被鲁迅先生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感受·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1、翻译下面句子

(1)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

(2)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段内容,试分析朱家“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领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

非其任,强必灌之。

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

“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

“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乃阴属尉史曰:

“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客乃见郭解。

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解乃谓仇家曰:

“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

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乃夜去,不使人知,曰:

“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1、翻译下面句子

(1)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段内容,概括郭解之所以受人景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乃得解。

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

“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

”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

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

吏奏解无罪。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

“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

当大逆无道。

”遂族郭解翁伯。

问题:

郭解的门客本来是想相救郭解,结果反而害了郭解的性命,有人认为郭解由此被诛实在是冤枉,有人则认为郭解这是罪有应得,结合整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应用·拓展

《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司马迁在这篇传记里记述了侠士这一类阶层,充分地肯定了他们身上“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品质。

然而也有许多人认为这些游侠不能严守国家法令,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

那么你对此持什么意见呢?

请你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看游侠”为题,也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东城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形成性练习

必修一第一单元一条铁路的完成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积累·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乱糟糟(zāo) 高涨(zhàng) 咆哮(xiào)

B攫取(jué)  侥幸(jiǎo) 溃乱(kuì)

C糟粕(pò)  癫痫(diān) 颤动(chàn)

D胳膊(gē)  纯粹(cuì) 喇叭(lǎ)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走廊  宽宏  教养B野蛮  融炉  闪烁

C狼狈  公署  戒备D官僚  崇敬  自告奋勇

3、依次填入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组织宣传队的时候,我站过去,我说我愿意宣传。

别人都是被___的,而我是自告奋勇的

 

(2)那喇叭筒的声音到队尾去了,虽然已经遥远了,但还足够来___我的心脏。

A选举 震动  B推举 振动  C选举 振动  D推举 震动

二、感受·鉴赏

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你不放你的学生出动吗?

……我们就是钢铁,我们就是熔炉……”跟着听到有木棒打在门扇上或是地板上,那乱糟糟的鞋底的响声。

这一切好象有一场大事件就等待着发生,于是有一种庄严而宽宏的情绪高涨在我们的血管里。

……向着喇嘛台,向着火车站。

小学校,中学校,大学校,几千人的行列……那时我觉得我是在这几千人之中,我觉得我的脚步很有力。

凡是我看到的东西,已经都变成了严肃的东西,无论马路上的石子,或是那已经落了叶子的街树。

反正我是站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喊声中了。

1、作者此时并不知道他们游行请愿的意义,为什么会觉得脚步很有力,并认为“凡是我看到的东西,已经都变成了严肃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正”一词流露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向火车站必得经过日本领事馆。

我们正向着那座红楼咆哮着的时候,一个穿和服的女人打开走廊的门扇而出现在闪烁的阳光里。

于是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叫改为“就打倒你”!

她立刻就把身子抽回去了。

那座红楼完全停在寂静中,只是楼顶上的太阳旗被风在折合着。

走在石头道街又碰到了一个日本女子,她背上背着一个小孩,腰间束了一条小白围裙,围裙上还带着花边,手中提着一棵大白菜。

我们又照样做了,不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说“就打倒你!

”因为她是走马路的旁边,我们就用手指着她而喊着。

另一方面,我们又用自己光荣的情绪去体会她狼狈的样子。

1、文中提到的“光荣的情绪”是一种什么情绪,用你的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所叙述的事件让人读来不禁好笑,然而却发人深省,请你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段中所叙述的事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领悟

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喇叭筒跑到前面去时,我就闪开了那冒着白色泡沫的阴沟,我知道“冲”的时候就到了。

我只感到我的心脏在受着拥挤,好象我的脚跟并没有离开地面而自然它就会移动似的。

我的耳边闹着许多种声音,那声音并不大,也不远,也不响亮,可觉得沉重,带来了压力,好象皮球被穿了一个小洞嘶嘶的在透着气似的,我对我自己毫没有把握。

“有决心没有?

“有决心!

“怕死不怕死?

“不怕死。

这还没有反复完,我们就退下来了。

因为是听到了枪声,起初是一两声,而后是接连着。

大队已经完全溃乱下来,只一秒钟,我们旁边那阴沟里,好象猪似的浮游着一些人。

女同学被拥挤进去的最多,男同学在往岸上提着她们,被提的她们满身带着泡沫和气味,她们那发疯的样子很可笑,用那挂着白沫和糟粕的戴着手套的手搔着头发,还有的象已经癫痫的人似的,她在人群中不停地跑着:

那被她擦过的人们,他们的衣服上就印着各种不同的花印。

大队又重新收拾起来,又发着号令,可是枪声又响了,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