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584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9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矿山救护课程设计

 

 

梁冠群

学号:

6

指导老师:

 

摘要

本设计主要针对矿山事故的各种类型,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理计划。

通过本次设计,学到了很多在课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关键词:

避灾路线、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理计划

 

1矿井生产系统的风险评估

1.1矿井的地质条件

1.1.1地理位置

荆各庄矿业分公司位于市东北约13km处的荆各庄村附近,在开平煤田凤北侧,自成一盆状向斜。

南北长约3.5Km,东西宽约3.4Km,北端闭合,南端开放,井田面积9.23Km2。

南与马家沟矿业公司相距6Km,中间有陡河相隔,北与陡河电厂相距3.5Km。

行政属开平区管辖。

本公司的交通十分方便,铁路:

一条通往用煤大户陡河电厂的专用线,并与吕陡线在我井田上方交汇;另一条经马家沟矿业公司与老京山线的开平站相联。

公路:

北距10Km与京高速公路、102国道相联,南距7Km经开平与205国道、津秦高速公路相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网,四通八达。

井田共有8个自然村,主要从事农业,除东新庄外其它7个村庄已搬迁完毕。

1.1.2地貌

为一平坦的冲积平原,北部山区为燕山山脉的余脉,井田北、东、南三面被低山包围,颇有山前扇状地景观。

井田北部地面标高+38.9m(较高),南部地面标高为+23.85m(较低),地面坡度为3%-4%,倾向陡河。

1.1.3水文

本区东南的陡河。

发源于北部山地。

下游集入石榴河。

向南流入渤海。

主流全长100公里。

河水终陡河及其水库。

因其底均赋存百余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而且有隔水作用的粘土层。

预料对矿床无直接的影响。

井田有数条近于南北方向的平原冲沟。

平时干涸。

仅暴雨后向陡河排泄水。

经常有水流通的冲谷仅有本区西南部一条。

经戴庄入陡河。

年不固。

不冻。

在双桥村一带有水库。

水库大坝距井田东端最近距离2.2公里。

陡河最高水位+19.5m。

低于地面标高10m左右。

冬季水位介于+16~+17m。

1.1.4气象

本区系于半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多东南风;冬季严寒凛冽。

秋冬多西北风。

雨季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年平均降雨量648.8毫升。

最高气温38.50C。

最低气温-22.60C。

年平均气温10.60C。

冻结期由11月二旬至次年3月上旬。

冻结深0.66m。

地震烈度六级。

1.2矿井的生产系统

矿井于1958年兴建,1962年停建,1970年恢复建设,1979年建成投产,井田围:

东起于庄,西至太平、马庄,南至官屯村北,北至庄~小佛头一线,大约以荆各庄村为中心,略成一个直径达3.5Km左右的盆形。

井田探明地质储量1.4亿吨,其中可采储量7268万吨,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服务年限55.5年。

1984年进行了技术改造,使产量逐年上升,1997年核定能力170万吨/年。

截止到2008年底地质储量剩余6537.4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442.7万吨。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连年超强度开采,可利用储量只有293万吨。

矿井资源濒临枯竭。

生产能力高,煤质好的9煤层储量一水平基本告罄,二水平9煤层储量也很有限,造成生产后劲严重不足。

1.2.1影响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

1、荆各庄矿井田地势平坦,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冲积层最薄处177m,含水层较多,且有流沙,井筒穿过该区域很困难,因此无斜井或平峒开拓的可能。

2、井田地质构造复杂,以断层为主,煤层赋存较稳定,井田的东部、中部、南部皆为近水平煤层,西部、北部为缓倾斜、倾斜煤层,因此井筒不宜放在井田中央,而应放在北部边界地带,以减少工业广场煤柱的损失,并有利于开拓布局。

1.2.2矿井开拓方式

根据本矿条件,采用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该种方式不受表土、煤层、地质构造等条件限制,适应性较强,同时井筒断面大,可以满足通风的要求,尤其对深井更有利。

其缺点是施工技术、井筒装备复杂,不能躲开煤层顶板的含水层及流沙层,施工困难,掘进速度慢。

1.2.3井筒数目位置的确定

1、井筒数目

荆各庄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生产能力大,服务年限长,因而在投产初期确定一个主井,担负矿井的主提升;一个副井,担负矿井的辅助运输及升降人员。

1984年经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核定2004年为195万吨/年,为了满足通风及辅助运输的需要,又凿一新风井,同时兼作副提。

2、井筒位置

本井田地表围的标高为+23.85——+38.9m,均高于最高洪水位(+19.5m),因此,井筒位置不受洪水的威胁。

为了使井下各翼储量分布均衡,减少运输费用和通风阻力,将主副井筒布置在井田东北部(原大佛头村东南约300m处)。

这种布局有以下优点:

A、工业广场煤柱损失比布置在井田中央少;B、投产初期开拓工程量少;C、投产后短期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使运输、通风、井巷维护等费用最低。

1.2.4水平

矿井共有四个水平,其中一个为回风水平,10个采区。

1、回风水平

荆各庄矿井田冲积层厚度变化较大,东翼与南翼较厚,西翼较薄,因此回风水平的标高也随冲积层掩盖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总回风石门与东翼回风道标高为-246m,西翼回风道标高为-246m——-180m(理由:

a、决定于冲积层的掩盖厚度一般100——380m和粘土隔水层厚度。

b、冲积层防水煤柱线垂高50-80m)。

2、第一生产水平

本井田东北部有一椭圆形的向斜构造,煤层埋藏较浅,最深在-370m左右,占全矿井可采储量7268万吨的67.9%,为4869万吨;整个水平主要巷道75%布置在坚硬的12-2煤层底板;井田西部虽然地质构造较多,但含水较少,煤层产状上倾下缓。

为了能合理划分采区,并增加主要开采水平上山采区部分的储量及服务年限,同时照顾已使用的圆柱式4m直径绞车的使用围,确定第一水平为-375m,这样,不仅保证了东翼小煤盆全部用上山开采,同时又增大了西翼采区上山部分的储量。

3、第二生产水平

-475m水平的可采储量为1583万吨,占-375m以下可采储量的66%;主要巷道布置在12-2煤层底板占55%。

因此,将二水平确定为-475m,采用暗斜井延伸,阶段垂高为100m。

4、第三水平

-515水平的煤层可采储量为816万吨,煤层最低深度-530m。

1.2.5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一水平井底车场

1、车场形式

一水平井底车场位于-375m水平12煤层底板岩石(50m),由于矿井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设有两套大巷运输系统,因此采用了刀把式环形车场,皮带大巷与井底煤仓、主井装载系统连接;轨道大巷与副井提升系统连接。

由于不在井底车场设置煤车装载、存车、调车线路,车场型式比较简单。

矿井东、南、西三翼皮带大巷在进入井底车场前,沿12度倾角抬高,直达煤仓上口位置。

于是,井底车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皮带卸载车场,原煤经皮带大巷卸入井底煤仓,再经装载皮带向立井箕斗装煤。

整个上部车场有以下峒室:

皮带机头峒室、配电室、配煤巷、联络巷、箕斗装载峒室、主井散煤收集上山、105煤仓、(容量1000吨,上口标高-330.36m,下口标高-353.37m),104煤仓、(容量1000吨,上口标高-330.36m,下口标高-353.37m),103煤仓(容量300吨,上口标高-334.24m,下口标高-353.31m)。

下部相当于一般的井底车场,为辅助运输、提升服务。

副井空重车线长度各按一列车长度计算,并在空车停车线并列一条设备材料线,在重车线石门口(西翼水仓入口处)并列一条临时存放升井设备及水仓清理的矿车停车线。

井底车场设有下列峒室:

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调度站、信号房、副井井底清理斜巷及绞车房、电机车修理间、蓄电池机车充电峒室、保健站、水仓等。

这种形式的井底车场的优点是:

可以减少主井开凿深度,初期工程量少,投资少,同时缩短了主井提升高度,清理主井散煤用一条巷道即可,比较方便。

缺点是:

峒室多,总工程量比较大。

2、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1)主井系统

东翼皮带大巷...................500吨/小时

西翼皮带大巷...................500吨/小时

南翼皮带大巷...................750吨/小时

煤仓容量.......................2300吨

箕斗...........................10吨

提升能力.......................500吨/小时

(2)副井系统

采用1.7吨固定矿车运输材料及设备矸石等。

副井装备一对3吨双层罐笼,提升能力:

每钩提升矸石3400公斤。

(二)、二水平井底车场

1、车场型式

(1)主提斜井上部车场

皮带运输机将煤炭运至-365m水平后,与1062小井相接,在-365m水平皮带检修道的一侧,做碹岔作为检修入口与总回风道相连,在皮带巷上平台设皮带硫化峒室、机头峒室、配电室、检修车房等峒室。

(2)副提上部车场

在-375m水平1032石门北侧作为车场入口,车场按1.5列车长度设计,斜井上井口设三股高低道,作为上提下放调度矿车之用,此段为调车场,道巷规格6.8mx4.1m;断面面积为22.9m。

由上平台的三股轨道过渡到斜井的二股轨道上,三组道岔均布置在15度暗斜井上端的6.5度的斜坡上。

在副提上部车场附近设绞车房、配电室、绳眼、信号房、安全档设备峒室等。

(3)下部车场

副提车场及皮带巷均布置在12-2煤层底板岩石中距12-2煤层底板10.40m。

井底车场附近设2个溜煤井,采区的煤经此井由给煤机送至2049主皮带运输机中。

副提斜井下部车场设高低道,高道存放下放的空车、材料车,低道存放矸石车等待上提,车场长度1.5列车长。

在车场的末端直接与1、2号采区上山下部车场相连,因运输距离较短,不采用架线机车运输,必要时,只用蓄电池机车牵引。

为便于检修,在-475m水平两大系统之间,设一联络平巷。

在车场附近,设压风机房、中央变电所、调度站、中央水泵房、水仓、水仓清理斜巷、防治水工程联络巷等峒室。

2、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1)主提升皮带斜井:

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实际上年最大提升能力为294万吨。

(2)副提升轨道斜井:

采用双钩串车提升,每钩提升矸石3400公斤。

(三)、三水平车场

与二水平相同。

1.2.6大巷位置及数目

一、运输大巷位置

设计规规定:

主要运输大巷一般布置在最下一个可采煤层底板下不受开采影响的较坚硬的岩石中,以保证开采水平和采区有一定的储量。

荆各庄矿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因此采用了集中运输大巷采区石门的布置方式,将运输大巷均布置在最下一个可采煤层(12-2)底岩石中,这种布置方式有以下特点:

优点

(1)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可以避免支承压力对大巷在影响,大大改善了巷道维护条件,降低了生产期间的维护费用。

(2)集中开拓4个可采煤层,生产能力大。

(3)大巷布置在岩石中,不受煤层起伏及走向变化的影响,可按开采技术要求直线掘进,易于掌握工程质量,便于采用大型运输设备,特别是皮带运输。

(4)各煤层可同时进行回采准备,开采顺序灵活,开采强度大。

(5)煤层可不留煤柱,煤柱损失少,提高了回收率。

(6)便于布置采区煤仓,有利于均衡生产。

缺点

掘进工程量大,速度慢,费用高。

荆各庄矿12-2煤层底板岩石为砂岩,岩性坚硬,厚度大,有利于大巷维护。

为了使大巷避开或减少支承压力的不利影响,大巷与12-2煤层底板法线距离保持在30m左右比较合理。

二、运输大巷数目

荆各庄矿井田单翼走向长度短,井田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煤炭运输量大,因此,特别适宜采用皮带运输,由于井筒布置在井田北侧,故将运输大巷分为三组,由井底车场主石门分别向东翼、西翼、南翼各开凿一组大巷,每组大巷布置一条皮带大巷,一条轨道大巷,两条大巷之间相距20m,由联络巷道联接。

大巷坡度为千分之三。

这种布置方式与机轨合一布置方式相比,有如下优点:

(1)皮带运输机与轨道在交叉点处互相无干扰;

(2)巷道断面可以适当缩小,容易施工,有利于安全生产;

(3)能充分满足矿井通风风量及风速限制的要求。

三、主井井底散煤收集工程

荆各庄矿主井井底散煤收集原设计为在-375水平放一矿车,由副井提升至地面入半煤岩系统,但在交接班时,水煤太多,再加上主井井筒的淋水,导致装载及提升期间洒煤太多,其次,在-375m水平放煤时,经常放冒了,严重影响人身安全,及工作效率。

以后改为从-375m水平主井口打一12度上山与26m皮带巷掘透,并安装两部40型刮板运输机,将散煤拉到26m皮带上,再装入箕斗中提到地面。

这一工程实施后,不但及时、干净地清理了主井井底散煤而且有利于安全生产,减少了人身事故的发生。

四、各采区状况

一水平共有东一、东二、西一、西二、南翼5个采区,东一、东二采区2001年底全部结束,南翼采区还剩三个工作面,于2009年12月结束。

二水平设轴东一、轴东二、轴西一、轴西二四个采区,已经全部采完,轴西一采区为东新庄村庄下压煤,通过三维地震的探测,该区域断层多,无法正常开采;轴西二采区为矿井的边缘地带,倾角均在40度以上,目前的先进综采设备无法使用。

三水平不但储量有限而且还没有九煤层。

四个可采煤层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其中9煤层为恒底分层上行采煤法。

生产格局为一综一轻一炮采,四个煤层采厚为14.5m。

1.3矿井的通风系统

风井直径6.0m,从地面直至第一水平-375m,井深431m,在-246水平留设马头门,风井是为辅助升降人员和提升材料、设备与矿井后期回风之用。

井装备一对钢铁双层罐笼,提升选用JKM-2.8/6绞车,用两台800KW电动机拖动,罐笼下层可装3t矿车(现使用1.7t矿车),上层可载人员28名,提升能力209.1万t/a,最大速度9.8m/秒。

1.4矿井的避灾设施

紧急避险永久避难硐室位于井下东翼大巷,利用1134废弃变电硐室改造而成,可同时容纳100人避险。

永久避难硐室除设有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讯联络五大系统功能外,同时配备了降温除湿、空气净化、供氧、供电、风淋、生存保障等子系统,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人员提供了生命保障的密闭生存空间。

1.5风险评估方法

一、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

其一般思路是:

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部控制评价法

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

由于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

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

四、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

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

五、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

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

主要方法有:

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

六、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

它的基本思路是:

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

风险率等于风险发生的频率乘以风险发生的平均损失,风险损失包括无形损失,无形损失可以按一定标准折换或按金额进行计算。

风险安全指标则是在大量经验积累及统计运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法律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确定的普遍能够接受的最低风险率。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可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中使用。

1.6确定事故类型和发生地点

1.6.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

1、主要危险源

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

2、存在形式及场所

号号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存在场所

主要表现形式

1

各掘工作面、各种巷道及采空区、主排水系统、地质钻孔、主副井口、地面变电所、风机房。

工作面突水、钻孔导水、洪水倒灌及主要生产场所进水等。

2

工作面采空区、变电硐室、

炸药库房等主要生产场所、煤场。

电器失火、地面生产生活设备

火灾。

3

爆炸

采空区、采掘面、盲巷、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巷、炸药库、炸药使用、运输,压力容器。

爆破器材管理使用不当发生的爆炸、压力容器引发的爆炸等。

4

提升

运输

主要运输巷、主副井、采掘工作面的各提升小绞车、斜巷运输处。

、提升绞车过卷蹲罐、绞车制动失灵,斜巷跑车断绳、车辆冲撞挤压。

5

瓦斯

采掘工作面、老巷、盲巷、采空区等。

超限、爆炸。

6

机械

伤害

矿井生产各个环节。

特别注意回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及各皮带运输环节。

7

高空

坠落

作业环境垂直落差大于国家规定的场所,如立井井口、井架,高空作业脚手架等。

井筒掉人、坠物,坠落、高空作业坠人坠物(井筒简修)。

8

地压

矿井井下。

巷道底鼓、支护失稳大面积垮落、冒顶、片帮,支架压死。

9

有害

气体

主要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回风巷、盲巷等。

表现为超标或积聚而发的爆炸或缺氧窒息死亡等。

10

高压输配电场所使用、维修地点。

触电。

3、检测、监控的手段

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

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1.6.2危险源风险分析

1、煤尘爆炸

根据各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煤层无煤尘爆炸的危险。

2、瓦斯爆炸

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从瓦斯的涌出量分布分析,采空区所占的比例较大。

在开采、运输、储存过程中也会释出瓦斯,只要条件具备都会引起灾难性爆炸。

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中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3、压力容器爆炸

矿井的压力容器主要有:

压风机、压风包、压风管道、蒸汽锅炉、蒸汽管道、氧气、乙炔气体瓶等。

受压容器发生爆炸事故,不但使整个设备遭到破坏,而且会破坏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水灾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主要水害危险有老空水、地表水危险等。

发生地点主要为采掘工作面及各种巷道等。

发生大的水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淹井。

5、火灾

井下火灾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中毒等,更主要的是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的爆炸,引发灾难性事故。

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

(1)地面火灾

矿通风机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矿井维修车间、煤场、办公楼、食堂及宿舍、仓库、木场等。

(2)井下火灾

井下因火灾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性。

井下外因火灾:

井下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雷电引入井下引起火灾,人为造成的火灾,机械碰撞、摩擦引发的火灾。

6、冒顶灾害

(1)顶板地压灾害

矿井A3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和薄层状含菱铁质的细砂岩,局部有砾岩,岩石稳定性较好。

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重点是采煤工作面、以及遇地质构造带、后退回采支架回撤时以及掘进工作面与断层等地质构造带时易发生顶板事故。

因此巷道掘进中可能因空顶作业、支护不合理等问题出现冒顶伤人,以及受采动影响等因素巷道变形破坏而片帮冒顶造成事故。

7、提升运输事故

(1)提升事故灾害

本矿井在提升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

(2)运输事故灾害

本矿开拓提升环节较多,矿车制动、防溜措施采取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运输设备对人员的挤、轧、碰撞造成人身伤害。

矿车在运行过程中,因矿车掉道脱轨、人员躲避不及时因造成对人员的挤、轧、碰撞,造成人身伤害。

8、电气安全事故

当供电线路发生断线、倒杆、线路共振、雷击等事故,用电设备对人体可能产生电击和电伤、电火花事故,井下供电线网发生漏电,不仅会引起人身触电,而且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发生煤尘瓦斯爆炸的重大事故,井上下电气设备起火也会引发重大事故。

9、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行(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各类机电、水泵、风机、皮带运输机、支架、轨道式机械、机加工设备等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胶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10、爆破材料爆炸

井下爆炸材料库,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管理、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爆炸,将引发灾难性灾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应严格按爆炸品管理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2确定灾害可能的影响围

2.1灾害的影响围

2.1.1矿井火灾

矿井存在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

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变电所、煤场中。

矿井火灾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1.2瓦斯、煤层爆炸

爆炸事故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等,在地面炸药的运输、存放也有爆炸危险。

煤矿生产中,瓦斯、煤尘爆炸是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一旦发生窒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造成的政治、经济以及资源上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2.1.3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

一旦因供电系统故障或其它原因导致矿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井下采掘工作面可能因停风而造成瓦斯积聚、瓦斯超限,甚至可能引发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性事故。

2.1.4瓦斯、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

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局部瓦斯积聚可能造成窒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发生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可能会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2.1.5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工作面片帮事故、漏顶事故、冒顶事故造成人身事故和较大的冒顶事故等。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一般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及两巷道施工及返修过程中。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响应级别一般为Ⅲ级、Ⅳ级及以下级别。

2.1.6掘进及巷修顶板事故

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及巷修工作中的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掘进及巷修工作面片帮事故、漏顶事故、冒顶事故等。

掘进及巷修工作面顶板事故一般发生在掘进巷道施工及返修过程中,无季节影响,一般情况下只涉及1~7人。

2.1.7水害事故

本矿井主要是防治地表水和老空水以及灾害性天气,危害程度较大。

2.1.8提升运输事故

运输事故主要类型有:

矿井提升事故、掘进拉放车事故等。

煤矿提升运输事故一般发生在提升及运输过程中,无季节影响。

2.1.9机电事故

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供电事故、触电事故等。

机电事故的发生无规律可寻,供电事故多发生在夏季雷电多雨时和冬季天气变化较大时,供电事故影响围较大。

机电事故的响应级别一般为Ⅱ级、Ⅲ级、Ⅳ级及以下级别。

2.2反风的可能性

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min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

每季度应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

2.3确定人员通知顺序

井下安全监测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