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821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docx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将等质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

B.甲可能是镁,乙可能是铝

C.反应结束时,甲一定无剩余,乙可能有剩余

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小于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甲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甲比乙活泼,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方程式,

,54:

6=18:

2,即等质量的金属,镁产生的气体比铝少,且镁比铝活泼,镁产生的气体速率比铝快,故甲、乙两种金属可能分别为镁、铝,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产生的氢气更多,所以消耗的盐酸更多,而两实验盐酸的量相同,故与甲反应的盐酸一定剩余,甲已经完全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量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和金属的化合价有关,由于金属的化合价不确定,不能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2.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体现对应操作的是(  )

A.

向稀硫酸中加水

B.

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D.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的pH小于7,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无限的接近于7,不会大于7,A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的量逐渐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氧气的质量0,反应过程中氧气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图像从原点开始,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C选项图像变化正确,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硝酸钡与硫酸或硫酸钾反应均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一开始就会生成沉淀,D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关系曲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KCIO3和MnO2固体混合物

B.

向Ca(OH)2溶液中不断地滴加水

C.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D.

等质量的镁粉与铁粉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催化剂的特点、稀释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但是氢氧化钙无论如何稀释都是碱性溶液、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以及镁比铁活泼,且相同质量时镁比铁生成的氢气多来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释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但是氢氧化钙无论如何稀释都是碱性溶液,pH可以无限的接近7,但不会等于7,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镁比铁活泼,且相同质量时镁比铁生成的氢气多,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4.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

B.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C.

往一定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D.

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故选项错误。

B、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变弱,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生成气体;故选项正确。

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但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5.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

B.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6份的铁置换出2份的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逐渐增加,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由于一开始是稀硫酸,故溶液的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剂质量逐渐增加,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再滴入稀盐酸,溶剂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小,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稀盐酸反应:

,铝和稀盐酸反应:

,一开始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铝和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最后,稀盐酸不足,铝、镁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一样多,不符合题意。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有氧气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待完全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再变化,但不会减小至零,因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完全反应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混合液中加入锌粉

将等质量金属Mg、Zn、Fe分别放入三份相同的稀硫酸中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CO2)逸出,夏天气温高更明显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最终残余的液体是水,不是溶液,图像终点错误,A错误;

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a→b),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b→c、c→d分别是锌与硝酸铜、锌与硝酸亚铁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分别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和56份质量的铁,溶液质量都增大,不过后者变化更快,线的斜率更大,e点时硝酸亚铁已耗尽,溶液质量不再变化,B正确;

将等质量金属Mg、Zn、Fe分别放入三份相同的稀硫酸中,据图像,锌和铁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酸量相同,消耗的锌比铁多,故至少是铁有剩余,可是如果铁有剩余,则镁也应该有剩余,即镁和铁都应该将等量的酸耗尽,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才符合实际情况,C错误;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析出,夏天气温高现象更明显,其中“夏天气温高更明显”告诉我们温度高,析出二氧化碳更多更快,即压强相同,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小,D错误。

故选B。

7.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水

B.

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C.

取两份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其中一份加入适量的MnO2

D.

取等质量的镁和铁,同时投入到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7,不能小于7,故错误;

B、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故反应一开始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故错误;

C、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正确;

D、取等质量的镁和铁,同时投入到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中,镁比铁活泼,故镁比铁反应快,生成氢气的质量镁大于铁,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等质量的金属与过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可以用下列公式比较: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

D.

饱和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铝粉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镁粉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C、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稀到盐酸中,开始时稀盐酸中含有水,起点不为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至碳酸钠固体反应完,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再增加,符合题意;

D、饱和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来判断曲线的起点、折点和终点。

9.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

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C.c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

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

2AgNO3+Zn=Zn(NO3)2+2Ag,Fe(NO3)2+Zn=Zn(NO3)2+Fe。

【详解】

A、因为a~b都表示发生了第一个反应,故此时a点所得固体为银,没有铁,选项A错误;

B、b点表示第一个反应恰好反应,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没有硝酸银,只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选项B错误;

C、c点表示第2个反应也恰好反应完全,故此时所得固体为银、铁,没有锌,选项C错误;D、c~d表示锌过量,故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选项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生石灰

C.

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大于7,逐渐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值减小到7,最后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B、室温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恢复至原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等,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当硫酸钠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C.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

向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正确;

B、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会增加,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但固体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的,故B不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所以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钙,可使溶液中的水被消耗完,最终只得到固体,没有溶液,故C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当盐酸被消耗完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

足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从0开始。

A错误;

B、足量的镁粉、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反应速率快,则镁的曲线更陡峭。

B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不为零。

C错误;

D、向稀硫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大于7。

D错误。

故选B。

13.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完全时M所用时间较少,所以M比N反应的速度快,所以金属的活泼性M>N,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M产生的氢气多,N产生的氢气少,两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不同,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M产生的氢气比N多,价态相同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说明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故C正确;

D、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根据图像可知,两个反应产生的氢气不相等,所以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4.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c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金属都已反应完

D.d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答案】D

【解析】

【详解】

A、a点时,装金属锌烧杯中的酸过量,因为在c点时氢气不再增加,锌已经反应完;而装镁烧杯的酸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同,因为在c点时锌已经反应完,即使酸加到b点时,氢气的质量也不再增加,而镁在c点时没有反应完,酸加到b点时,氢气的质量也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C、c点时,装金属锌烧杯中氢气不再增加,锌已经反应完,而装镁烧杯中氢气还不断增加,镁没有反应完,不符合题意;

D、d点时,两个烧杯中的氢气还继续上升,说明金属都有剩余,符合题意。

故选D。

15.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均反应完,一定有盐酸剩余

B.盐酸均反应完,一定有锌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一定有铁剩余

D.图中a、b分别表示铁.锌的反应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氢气一样多,说明稀盐酸全部参与反应,故A错误;

B、锌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氢气一样多,等质量的稀盐酸消耗的锌多,因此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故B错误;

C、由A、B选项分析可知,盐酸均反应完,一定有铁剩余,故C正确;

D、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铁之前,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图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故D错误。

故选C。

16.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W四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等质量的X、Y、Z、W分别与足量的浓度相等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产生H2的质量是:

Y>X>W>Z

B.X、Y、Z、W依次可能是:

Al、Mg、Fe、Zn

C.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X、Y、Z、W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依次是:

W>Z>Y>X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图象可以看出,产生H2的质量是:

X>Y>Z>W,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的倾斜度可以看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

Y、X、W、Z,故X、Y、Z、W依次可能是:

Al、Mg、Fe、Zn,取等质量的Al、Mg、Fe、Zn,分别与足量的浓度相等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

,铝生成氢气最多,镁、铁、锌依次减少,符合题意;

C、由图象的倾斜度可以看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

Y、X、W、Z,不符合题意;

D、金属的化合价不确定,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在金属与酸反应的坐标图中,斜线越陡。

质量相等的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与金属的化合价相成正比。

17.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稀盐酸

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向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铝和镁,铝和稀盐酸反应:

;镁和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的铝和镁,最后铝产生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B、向硫酸中加水,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

C、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但是溶液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B.

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一开始就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

B、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稀盐酸反应,金属的化合价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成反比,铁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和65,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多,故错误;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酸性减弱,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大于7,故错误;

D、镁和氧化镁都与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镁,等质量的镁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故正确。

故选:

D。

19.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

丙>乙>甲

B.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

C.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

丙>乙>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故正确;

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故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故错误;

故选:

D。

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B.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子总数逐渐减小,待反应完全后,分子总数不变,也不为零;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镁产生的氢气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气体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产生固体氧化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