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70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docx

精选典型案例部分

典型案例(部分)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柳永词的创作特点。

2、抓住词中对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词的的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

但就西湖就有“西湖传统十景图”,你知道是哪十景吗?

明确: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多媒体展示十景图片)

过渡:

美的景致、美的画面,如果再配上美的笔调,自然是美不胜收。

我们前面感受了诗歌的无穷魅力,今天将要通过柳永的《望海潮》开始进入到词的学习。

二、知识积累:

1、词的起源:

一般认为词起源于隋,最早产生于民间,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词都是唐代的,《敦煌曲子词》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民间词集,《敦煌曲子词集》,是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

2、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3、词的别称:

如“诗余”“歌词”“乐府”“琴曲”“曲词”“曲子词”“长短句”等。

4、关于词牌和词题:

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

如:

《清平乐》《沁园春》等

标题是一首词的具体题目,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三、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

—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的变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改变了词的创作方向,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即变“雅”为“俗”,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所以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代表作品有: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鹤冲天》(黄金榜上)。

四、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首创。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

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过渡:

下面我们就来整体感知这首词)

五、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要求:

把握节奏、体会感受、字词正音

2、朗读指导

(1)、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2)、首句“繁华”处读声调,为下文蓄势

(3)、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要读出气势,音调急促

(4)、写西湖美景的句子,要读出美感,节奏平和舒缓。

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3、字词正音

形胜(shèng):

指山川壮美之地。

参差(cēn):

形容楼阁高高低低。

珠玑(jī):

珠宝、珠玉。

重湖(chōng):

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

叠巘(yǎn):

重叠的山峰。

三秋:

农历九月。

千骑(jì):

形容马队很多。

高牙:

高高的牙旗,指军前大旗。

4、学生自由朗读

六、问题探究(多媒体展示)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

4、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

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七、合作赏析探究(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议一议: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

为什么喜欢?

描写了什么内容?

1、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有重点的鉴赏自己喜欢的句子。

(从概括词意、分析意向、描述意境、推敲词语、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

2、引导赏析:

(1):

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

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

“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

“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

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

描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

下阙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

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

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

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

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进一步表达课对杭州的赞美之情。

本堂小结:

(点出本堂的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

1、掌握柳永词的创作特点。

2、抓住词中对景物描写的特点。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难点内容:

培养学生对词的的赏析能力。

传播浓郁的中国文化和带给游客美的意境的享受,这是我们导游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八、知识链接:

请同学们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白居易《忆江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结:

不同的作者,相同的景色,带给人不同的意境美。

不同的导游,相同的景色,带给人不同的体验美。

但二者相同的是都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

希望同学们都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未张家界的旅游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应用文的概念及其发展

2、了解应用文的作用和特点

3、理解应用文的分类

教学重点:

1、应用文的概念

2、应用文的分类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与沿革1课时

第二节应用文的分类和作用2课时

第三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提高写作能力1课时

写作练习1课时

 

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与沿革

教学内容

应用文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工作与其它交际活动中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应用文的发展

1、应用文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国家(部落)的建立而逐步产生的。

2、我国的公文源渊流长,起于夏商时代,历尽数千年,发生了重大变化。

⑴、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我国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发掘)时期,已经有了文字的萌芽,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契记录。

⑵、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产生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凶吉,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这种具有记录、凭证作用的文字,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以甲骨为材料载体的文书

⑶、殷商时称其为“典册”

⑷、秦时称其为“典籍”

⑸、汉代的书籍中出现了“文书”、“公文”等词汇,但当时统称公务文书为“文案”

⑹、三国时开始称其为“公文”

⑺、唐宋时称“文卷”

⑻、明时称“文牍”

⑼、清时称“本章”

⑽、民国时又称“文书”了

三、应用文这一概念的使用

1、“应用文”这一概念的最早使用,一般认为是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

“辞命体,推之可为一切应用之文。

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这里的“应用文”很显然是指公务文书。

   2、据周楚汉先生的研究,“应用文”概念的最早使用则是在宋代,他在《唐宋八大家的应用文理论及其意义》一文中说:

应用文作为应用意义的文体概念创始于“欧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欧阳修《免进五代史状》(1060年)说:

“自忝窃于科名,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

”这里“应用文字”指科举应试文章,可获取功名,含有“应用”之意。

他的《辞副枢密与两府书》(1064年)又说:

修“少本无于远志,早迫逮亲之禄,学为应用之文。

”苏轼《答刘巨济书》继承了欧阳修的思想:

“仆老拙百无堪,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

于是应用文的文体概念诞生。

四、现代应用文的规范

1、民国时期,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

2、新中国后,发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是建国后第一个全国性公文法规。

3、2001年1月1日,施行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五、历代应用文名作

1、李斯的《谏逐客书》(古人的“书”是指书信体的文章,它包括书信和用书信体格式所写的文章,后者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函”)

2、贾谊写有一篇著名的的《陈政事疏》(疏在古代是奏章的一种,有分条陈述的意思;下情上达叫“疏上”,是汉代始创的文种,相当于现在的“报告”、“回报”)

3、三国时诸葛亮的《出师表》、西晋时李密的《陈情表》(表在古代是采用表格形式编纂的著述,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同时它又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等。

以上公文都是辞语恳切、委婉动人的名篇佳作。

第二节应用文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

1、掌握应用文的类别

2、了解应用文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应用文的分类

根据应用文的内容、功能和使用范围,应用文可以分为七类:

公文类、宣传类、法律类、事务类、经济类、礼仪类、涉外类。

(一)、公文类

1、公文的概念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2、公文的特点

  第一、公文的制作者是依法成立的组织。

  第二、公文具有行政机关赋予的特定的效能和影响力。

  第三、公文具有规范的结构和格式。

公文区别于其它文章的主要特点是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于规范各式的文件。

3、公文的种类

⑴、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⑵、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⑶、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⑷、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⑸、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⑹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⑺、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⑻、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⑼、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⑽、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⑾、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⑿、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⒀、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二)宣传类

1、概念

宣传应用文是指起宣传、报道、鼓动、介绍作用的应用文体。

2、宣传类应用文的特点

⑴、宣传应用文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为它所报道的新情况、新经验,稍纵即逝,必须快速、及时地宣传报道。

⑵、宣传应用文具有内容的针对性,因为它具有明确的甚至是特定的对象,如演讲稿、广播稿、解说词都是针对某些对象而言,不是泛泛而谈。

3、宣传类应用文的分类

宣传应用文包括新闻、通讯、演讲稿、广播稿、解说词、启事、海报等。

⑴、消息

消息,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社会生活或重大政治活动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它是目前最常使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⑵、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⑶、解说词

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的文字,用于在活动、展览、参观等现场和电视播放等过程中,针对实物或图片作概括性的介绍,通过对事件准确的描述、语言氛围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从而起到宣传的作用。

⑷、广播稿

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需要而准备的草稿

⑸、讲演稿

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讲演者在公众场合为交流思想、表达主张、鼓动听众情绪和教育听众而发表的讲话文稿。

(三)、法律类

1、概念

法律应用文又叫法律文书,是司法行政机关及当事人、律师等在解决诉讼和非讼案件时使用的文书,也包括司法机关的非规范性文件。

2、分类

⑴、公安机关使用的文书:

控告、检举书、立案报告、案件侦察终结报告、通缉令

⑵、检察院使用的文书:

起诉书、抗诉书、起诉决定

⑶、人民法院使用的文书:

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起诉状、上诉状、申诉状、答辩状

(四)、经济类

经济应用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门及个人为处理财政经济业务而使用的具有极强实用性、事务性的应用文体。

适用于经济工作方面的文书,包括意向书、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招标书、投标书等。

(五)、事务类

事务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在日常事务中使用的具有极强实用性、事务性和一定惯用格式的应用文体。

常用的有书信、规章制度、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简报、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

(六)、礼仪类

礼仪应用文是一种带有礼仪色彩的应用文。

主要包括欢迎词、欢送词、祝词、讣告、悼词、请柬、对联、题词。

(七)、涉外类

涉外应用文是涉外经济、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同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各贸易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种类文书的总称。

主要有函电、备忘录、议定书、照会、会议纪要等。

二、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2、书面领导与指导作用

3、凭证和依据作用

4、扩大交往,增进感情

作业布置:

1、应用文大致分为哪些种类?

2、应用文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章公文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各类公文的使用范围及概念

2、熟悉各类公类的书写格式与写作要求

3、掌握各类公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写出各类公文

第一节决定意见

教学内容

1、了解和熟悉决定和意见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掌握决定和意见的写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决定

一、概念解说

  1、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

  2、决定是指人类对某一事务经过了主观分析判断,然后做出主张的过程。

  3、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并要求机关各部门和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指令性公文。

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文体。

二、格式内容

1、标题。

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标题下写明决定的日期。

如:

《××××关于××××的决定》

(××年×月×日通过)

2、决定的原因和目的(决定的依据)

如:

目前……,(事实依据)。

根据……,(理论依据),为了……(目的主旨),现决定……(意图主旨)。

具体……如下:

3、决定的内容(决定事项)

对具体事项做出安排的决定要写清安排的步骤。

  4、希望与要求。

5、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三、范例参考

范例一、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

(1990年5月10日)

××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

批准××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的《××市环境保护条例》,望认真贯彻实施。

1990年5月10日

范例二

关于授予广州市迎"九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的决定

广州市建委:

  今年来,为迎接第九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在穗举办,广州市建设了以内环路为代表的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大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保障"九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场馆、环境和设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目标,受到中央领导和"九运会"组委会以及各体育代表团的肯定和赞扬,并被国际组织评为"国际花园城市"。

为此,建设部决定,授予广州市迎"九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称号。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发扬成绩,开拓创新,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创佳绩,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年12月29日

四、写作实践

1、思考与练习1、2

2、试写作《张家界旅游学校2008年下学期学生表彰决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温故而知新,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举一而反三,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所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树立高远的目标。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性领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性掌握诗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多种抒情手法。

3、领会毛泽东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乐观精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2、提问点拨法推动教学的进程。

3、合作探究法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学资源:

教学文本、教师用书、风光图片、朗读磁带、朗读视频、背景资料、其它相关的诗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秋景是什么样的?

(当时几位学生都说:

秋季是金色的,萧瑟的,凄凉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关秋景的词,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投影显示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后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逮捕,秘密离开韶山,南下广州开展革命斗争。

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词。

三、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听录音范读,整体感知全词朗读基调,同时出示该词手迹。

2、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老师将生僻字板书出来,指导学生认知读熟)

百舸(gě)争流橘(jú)子洲怅(chàng)寥(liáo)廓(kuò)峥嵘(zhēngróng)岁月

挥斥方遒(huīchìfāngqiú)浪遏飞舟(làngèfēizhōu)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从领字入手,抓朗读技巧。

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忆”字所领八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有力。

由学生自由分组朗读,提出朗读要求,鼓励学生试读,老师给予评价。

3、指导背诵:

1、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投影出示四幅图片和字幕)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千:

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来主宰呢?

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候,正当青春年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2、抓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理清思路,抓背诵诀窍。

引导学生找出“独立”→“看”→“怅”→“问”→“忆”→“曾记否”形成的行文链条。

3、掌握背诵诀窍,结合自由朗读,基本能熟读成诵,并请学生进行试背。

四、诵读经典,品位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 。

关键词:

立、看、怅、问、忆、记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3.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

展开想象:

第一步,勾勒形态:

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第二步,染上色彩:

“黑白”变“彩色”――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