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094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docx

幼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

音乐游戏活动小鱼钓猫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演,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课件的提示下,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理解乐曲ABC的结构特征。

活动准备:

多媒体动画课件、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动画演示,启发幼儿讨论并大胆表演不同的形象。

  1、(画面一:

小鱼们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师:

小电脑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你看到了小鱼是怎么游的?

  2、那我们就来学一学快乐的小鱼吧!

师:

小鱼们!

幼:

哎!

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快乐的小鱼形象。

(提示、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3、小鱼们在一起真快乐呀!

听!

谁来了?

  

(放猫的音乐)它到小河边想干什么?

瞧,小猫真的来了。

(画面二:

小猫扛着鱼竿)小猫会怎么钓鱼呢?

启发幼儿大胆表现小猫甩鱼竿的动作。

  二、听辨乐曲,了解乐曲的内容及结构。

1、  小电脑里有两段音乐,讲的就是小鱼和小猫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哪一段讲的是小鱼?

哪一段讲的是小猫?

2、  老师:

我们来听一听,小猫甩了几次鱼杆?

(欣赏小猫的音乐,听辩乐句)

3、  我们来学一学。

4、  尝试用两个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两段不同的音乐。

(图谱是否先提示一下)

(启发幼儿从速度、力度来表现)

  5、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音乐内容。

A:

小鱼和小猫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我们接着看。

B:

幼儿欣赏课件三。

C:

提问:

小猫怎么会掉到河里?

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鱼,表演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河。

(跟着节拍)

D:

哦,这原来是一个小鱼钓猫的故事,我们完整地听一听,什么时候音乐里讲小鱼们齐心协力把小猫拉下了河?

(完整欣赏乐曲)

E: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和小猫,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次。

三、快乐表演。

1、尝试分角色进行表演。

A:

请几个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小鱼。

提问:

猫在甩鱼竿时,小鱼们在干什么?

(动脑筋,想办法)

  B: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演想办法的动作。

C:

幼儿分角色完整游戏。

2、再次游戏。

  A:

老师来扮演大猫,小鱼们该怎么办?

(启发幼儿大胆尝试合作表演)

神奇的调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锻炼幼儿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的功能。

2、通过对调料的认识,使幼儿学会简单的使用方法。

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提高生活技能。

3、培养幼儿努力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白糖、味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调料分类放好。

2、黄瓜、西红柿、豆腐皮、葱、胡萝卜、火腿、白萝卜等切好分盘。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环境布置“宝贝厨房”一处。

活动过程:

一、布置活动室,将调料分盘放好。

导入主题:

教师:

“今天,欢迎大家到宝贝厨房来做客,先请小朋友参观一下宝贝厨房的调料大世界。

”音乐起,幼儿直接进入宝贝厨房参观已准备的各种调料,提醒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味道,注意参观时的秩序和卫生。

二、幼儿参观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及用途 

教师提问:

“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哪些调料?

”幼儿回答:

“白糖、鸡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

”再请幼儿说出是如何知道这些调料的,引导幼儿分别从嗅觉和味觉、视觉的感受说出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例如糖甜、盐和酱油咸、味精鲜美、醋酸、油香等。

教师总结各种调料的味道和作用:

人们使用调料是为了做菜时使菜的味道更好吃。

简单说明调料的其他用途:

醋可以用来杀菌消毒;盐可以加水稀释用于伤口或皮肤消毒;如果有烧伤和烫伤可以用酱油涂抹,减轻伤痛;涂抹香油可以减轻婴幼儿口疮等痛苦。

 

三、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凉菜。

 

1、出示一盘调好的菜,请幼儿品尝并说出菜中用到的调料。

2、出示各种切好的菜类,先请幼儿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这些菜的吃法,调制凉菜。

教师:

“今天,我们用这些调料和蔬菜自己来做凉拌菜好吗?

”请幼儿分四组进行活动。

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调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卫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将各种菜加入调料用筷子进行搅拌,教师进行指导,提醒幼儿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冲突,每一个菜有其突出的特点,四组小朋友的菜尽量不重复。

搅拌完毕之后幼儿试尝,然后根据不足进行补充加料。

如淡的加盐,咸的加点鸡精或醋等。

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调料撒到外边,如果有用抹布随时清理。

3、请幼儿将调好的菜装盘,为菜起名并做简单介绍。

介绍的语言形式为:

我们的菜名是***,用的主料是***,调料是***。

希望大家喜欢。

菜品名称参考:

西红柿拌白糖(火烧冰山)、凉拌豆腐皮(可加入黄瓜丝、胡萝卜丝等,又名三彩丝。

)、黄瓜火腿(红点点、绿点点)、糖醋萝卜丝等。

 

四、活动结束

高楼寻宝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坐标点的空间关系,并会在游戏中记录。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大胆表达归纳、概括活动的结果。

活动准备:

5*5大方格纸、幼儿人手一套的小方格纸、人偶、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5Χ5方格纸(坐标图)。

1、幼儿观察图,提问:

小兔的家在哪儿呢?

怎样才能说明白?

组织幼儿讨论

2、引导幼儿认识坐标图,知道先读横着的数,在念竖着的数。

横着是几号,竖着是几楼。

二、学习理解坐标点的空间关系。

1、给物体空间位置,说出相应坐标点。

小鸡家在哪里?

三角形家在哪里?

圆形家在哪里?

依次说出空间位置,幼儿报出几楼几号(座标点)。

2、给坐标点,找到相应的空间位置。

4号3楼(4,3)是谁的家?

3号6楼(3,6)是谁的家,依次报出座标点幼儿说出相应的空间位置。

3、学习记录坐标位置

(1)刚才都是说出它们的家在哪儿的,怎么记呢?

引导幼儿先说横排的就将横排记在前,后说竖牌就记在后面,中间的小逗号,让我们看清楼和号,因为是这两个数字才能说清楚是谁的家,所以要将两个数用括号放在一起。

(2)教师报出空间位置,幼儿学习记录。

(3)游戏:

找朋友家。

在教室空间处,画一个大方格图4Χ6,每个格可以站下一个幼儿即可。

每个幼儿一个卡片,这是要去做客的朋友家地址,请幼儿按地址找到朋友家。

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反复让幼儿交换朋友家地址,依巩固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教师也可报出地址,问这是谁的家?

幼儿看到自己的坐标卡迅速回应。

(4)完成幼儿用书内容。

三、师幼共同总结:

在方格图中找位置,先看对着这个物体的横排数字,在看对着这个物体的竖排数字。

大班社会教案《面包哪里来》

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制作过程。

  

2、通过模仿表演制作面包、念儿歌,知道面包来之不易。

  

3、对面包师傅的劳动产生感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面包。

  

2、联系附近的面包房,为幼儿的参观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面包,引出主题  

1、师:

这是什么?

你吃过什么面包?

  

2、师:

你知道面包是从哪里来的?

面包师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参观面包房,观察了解面包的制作过程。

  

1、引导幼儿来到面包房,观察面包房里的环境布置。

面包房里各种各样的面包师专门摆放的呢?

(整整齐齐、分类摆放)  

2、师:

面包房里这么多面包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谁做出了这么好吃又美观的面包呢?

   

3、请面包房里的面包师傅介绍制作面包的原料,并现场示范制作面包,让幼儿了解制作面包的步骤(和面——做面包——摆放面包——烤面包)  

4、互动环节  

请面包师当场提问,如:

做面包的原料和工具等,让幼儿来回答,面包师再进行补充。

也可让面包师解答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三、表演活动:

我来当回面包师  

1、师:

面包师是怎样做成面包的?

你能模仿做面包的动作吗?

  

2、带领幼儿边念《面包歌》(见附),边模仿制作面包的动作。

在游戏中体验面包师的劳动。

  

四、品尝面包。

  

引导幼儿观察面包出炉,最后让幼儿自主尝试购买面包,品尝面包师傅的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对面包师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附:

《面包歌》  

面盆里,和面团,   

面团在一起,和在面盆里。

              (做在面盆里和面的动作)  

面板上,做面包,  

面包摆一起,摆在面板上。

              (模仿在面板上作面包的动作)  

托盆上,烤面包,(做拿起托盆状)  

面包进烤箱,烤熟了,烤熟了。

          (做将托盆放进烤箱的动作)  

面包做好了,真香真香真真香!

          (表现出非常好吃的样子)  

大班美术教案夏夜

喷刷画“夏夜”

----大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和评析

目  的:

1、通过冷暖两种色调对比,学习用冷色来表现夏天的夜晚,从色彩入手,培养孩子绘画的表现力。

2、尝试用喷刷做画的游戏方法绘出美丽的夜色,感受色彩的变化美,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准  备:

  1、做画工具牙刷,废塑料筐残片剪成的喷刷用具每人一个,三色水粉(蓝、绿、青)、剪纸若干份,颜色卡幼儿人手一份,教师示范用纸、录音机、磁带各一。

  2、课前让幼儿认识剪影并观察美丽的夏夜。

过  程:

  1、引出课题:

放音乐《夏夜》将幼儿带到夜暮降临、万物寂静的特定环境中,提问:

  ①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时候?

(如小蟋蟀叫、月亮、星星出来了等、晚上)

  ②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

(从周围的环境和色彩两个方面引导),(如月亮出来了、蓝蓝的、静悄悄的、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已进入了梦乡、花睡了、宝宝睡着了、小星星也睡着了等等)。

  2、同时出现冷暖色调的颜色卡,让幼儿选择适合做夜色的颜色,然后按冷暖分开,对比与思考,加深对冷暖色彩的理解和认识。

  红色背景,颜色鲜艳、热烈、使人兴奋、激动、高兴。

  黄色背景,暖和,明亮,鲜艳夺目。

  绿色背景,安静、使人的眼睛舒服、富有梦境。

  蓝青色背景,冷、宁静、安静。

  3、我们来画一幅美丽的夜色,教师不完整示范,只讲清喷刷做画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让1-2名幼儿试试:

  4、绘画游戏,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冷色,要求幼儿喷刷美丽的夜色。

①启发幼儿考虑好画面的整体布局,注意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②在幼儿做画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并提醒幼儿做画时的卫生习惯。

  5、感受:

欣赏作品,让幼儿体验美丽的夏夜,(夜深了,宝宝已睡得很香了,小朋友们互相看看,看谁的宝宝睡的最香,轻轻走出活动室)

活动评析:

  1、从构思上,突出表现两点,审美性和游戏性

  在这节课上,采用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如夏日的荷花、酐然入睡的婴儿,手拿摇扇在躺椅上乘凉的的老爷爷和趴在地上打瞌睡的小猫儿,树上一对相依相偎的小鸟、夜色中的楼房建筑、以及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和月亮,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夜色剪影图,给幼儿以充分的视觉享受。

另外,在幼儿喷刷做画过程中,伴随一曲《渔舟唱晚》,古筝声声,****融融。

在这里,教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美的空间,把幼儿带到了美的意境中,这样,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在喷画中,采用游戏的形式,幼儿手拿牙刷,在喷刷用具上做“下小雨了”的游戏,一边喷刷,嘴里边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孩子们或站着,或坐着,不拘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沉醉在艺术酒吧中,似工匠,又象是艺术家,兴趣非常的浓厚,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①、不完整示范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进行完整的示范,只讲明喷刷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对教学中的精彩部分--“喷刷的效果”采用设埋伏的方法,给孩子留有想像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剪影艺术的美,当一幅幅美丽的夏夜图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一声声的惊叹声,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②在冷暖色彩的对比思考中,教师则从幼儿身边的东西,如对暖色调的理解,教师从你看到红色想到了什么来启发引导幼儿,如太阳,红绸子、小红花等等,然后从太阳和太阳光带给人的感觉,如红绸子表现的是节日的热闹场面,给人的感觉很热烈,使人兴奋和激动,太阳光则很亮、很刺眼,来加深对暖色的理解。

绿、蓝、青色则是草地、大海、冰雪、夜空、湖泊的颜色,从它们带给人的感觉来启发引导幼儿,加深对冷色的认识。

  ②、在课后不进行作品评析,让幼儿自由欣赏作品,去感受和体验美丽的夏夜。

幼儿三个一群,五个一簇,象是在欣赏艺术作品,又象是在观赏美景,有身临其境之美。

  ④、在为幼儿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没有根据个人的情趣和爱好去限制孩子的想法,而是给幼儿多种剪纸材料,让他们自由布局,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和创作欲望。

大班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周村长安幼儿园  罗超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表演,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和曲式结构。

2.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感知渐强、渐弱。

3.在感受乐曲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型:

|X  X  |XXXX|XXXX|XXXX|,并尝试演奏节奏乐。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

有关圣诞、圣诞老人的知识。

2、  教具准备:

图片、图示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小作家》:

教师出示节奏型卡片XXXX|XXX  ||,并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型和主题,编出相应的语言,如:

白雪白雪|多美丽|;冬天冬天|下大雪|….

二、  发声练习《新年真快乐》:

师生对唱,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出。

|13  |555  |  5434  |5-  |5  5  |55  5  |5432  |1-||

新年来到了,大家多快乐。

啦  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授:

1、感受音乐的性质: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老师提问:

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

(活泼欢快的)

(2)、感受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边听音乐边拍手(两遍)“听听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都一样吗?

2、听音乐观看老师配语言节奏朗诵的表演:

“想想音乐好象说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

“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3、启发幼儿边探索边拍出节奏型并配器

(1)、老师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跳《赶马车》舞蹈.启发幼儿拍出第一乐段“赶马车”的节奏型(XX|XXXX|)并讨论用什么乐器配器。

(2)、拍出B段“马跳舞和圣诞老人发礼物”的节奏型。

老师出示节奏型|XXXX|XXXX|配上音乐,语言节奏,幼儿练习。

(3)、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老师跳舞,启发幼儿拍出第三段“圣诞老人赶着马车走远了”的节奏型。

幼儿看着老师跳舞,用乐器敲出动作的节奏|XX|XXXX|并敲出渐弱的声响。

4、幼儿完整练习

(1)、幼儿分组拿不同的乐器合乐。

(2)、出示渐强渐弱的图谱和图片一一对应,幼儿根据图示谱敲  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效果。

5、完整合乐的练习

(1)、老师完整地表演,幼儿配乐。

(2)、幼儿随意跟跳舞蹈。

(3)、请两组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其他幼儿用乐器伴奏。

四.听着音乐边敲节奏边出活动室。

大班音乐歌曲《顽皮的杜鹃》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跃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有简单风景的图片一幅。

2、可活动的小朋友、杜鹃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

“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

2、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教师继续操作教具并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听见杜鹃在唱歌?

最后杜鹃怎么了?

(2)教师:

“你们也跟我来找找小杜鹃吧。

”幼儿随音乐学念第一段歌词。

(3)幼儿轻轻地学唱第一段歌曲。

(4)在动作暗示下,教师提醒幼儿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双手放在胸前)。

(5)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第二段歌词内容。

(6)幼儿轻轻学唱第二段歌词。

(7)教师提醒幼儿唱准跳音“咕咕”。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根据歌词进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教师:

“现在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寻找顽皮的杜鹃”。

第一段边走边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泥土和石头

泥土和石头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

这是什么?

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

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

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

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

(变混合)

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

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大班社会教案优质课品味中国茶

活动背景:

看我每天都喝茶孩子很好奇“老师,你为什么每天都要泡茶呀”“茶好喝吗?

”我给他们的小杯子里倒上一些,“好苦呀,一点都不好喝” “我爷爷怎么说茶很好喝呢”“老师你的茶杯好特别像花盆” ……孩子都想尝尝我的茶,于是我请每个孩子品尝,他们兴奋地交流喝茶的感受,对茶叶、茶具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开始收集茶的资料,一起认认红茶和绿茶、欣赏茶壶、捏茶具、采茶叶、跳采茶舞。

对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决定展示工夫茶茶艺表演,让孩子品品中国茶,由此设计了本活动。

虽然“茶”是远离孩子生活经验的,但只要选好切入点,找准学习点,合理设计,一样可以将高雅的茶文化请进幼儿园课堂,让孩子接受我国独具魅力茶文化的熏陶,激发孩子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2、欣赏茶艺表演,品尝功夫茶,初步了解品茶礼仪。

3、初步感受、体验中国的茶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工夫茶茶具、茶叶;泡在透明杯中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各一杯;品茗杯人手一只;古筝音乐;教师会表演工夫茶茶艺或邀请茶艺师表演。

2、幼儿喝过红茶和绿茶;欣赏过常见茶具。

活动过程:

一、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

1、观察茶叶,从颜色、外形、香味上区分茶叶,师介绍乌龙茶茶名的由来。

①师幼围站桌边,师:

看看盆子里是什么?

(教师启发幼儿比一比三种茶叶的不同。

幼儿已有粗浅的辩茶经验,自然地用看颜色、闻味道、比外形的方法来区分盆中的茶叶。

②师幼坐下,师提问:

一共有几种茶?

你认识哪一种茶?

(幼儿轻松地分出其中的红茶和绿茶,师鼓励幼儿说说如何区分)

③师出示乌龙茶:

这是什么茶?

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师告诉幼儿这种搓成小圆球状的茶叶叫乌龙茶,师讲解乌龙茶的传说。

(乌龙茶幼儿没有接触过,教师介绍乌龙茶的传说时他们听得很专注,传说深深吸引了幼儿注意)

④师小结:

三种茶叶分别是红茶、绿茶和乌龙茶,可以看茶叶的外形、闻茶叶的香味来区分。

2、观察泡好的三杯茶,从茶汤的汤色、茶味上区分三种茶。

①师出示三杯茶:

我用三种茶叶分别泡了三杯茶,怎么来区分它们呢?

(幼儿争着说出红茶、绿茶的茶汤分别是红色和绿色,师肯定幼儿回答并启发说出乌龙茶的茶汤是琥珀色的)

②师:

可以看泡好后茶汤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好几个孩子讲出了可以喝一喝,从茶的味道来区分不同的茶,我及时表扬,肯定可以看茶汤颜色、尝茶汤味道来区分三种茶)

3、师小结:

我们可以用看外形、闻香味、看汤色、品茶味来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4、讲讲说说:

喝茶的好处及茶叶的其他用途,师简单介绍中国茶的茶史,让幼儿知道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祖国,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喝茶的好处孩子讲了很多:

止渴生津、提神益思、强身防病、减肥消脂等,这些知识都是在收集资料时积累的,当老师介绍中国的茶史,孩子脸上显露钦佩、自豪的神情,由衷感慨中国人真了不起)

二、欣赏茶艺表演,幼儿品茶,感受茶文化。

1、幼儿欣赏功夫茶茶艺表演。

①师:

今天请大家喝功夫茶,什么是功夫茶小朋友猜一猜。

(有的孩子说喝了功夫茶就会武功了,逗得大家哈哈笑)教师介绍: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要有一定的功夫,泡茶、沏茶、品茶都有很多的学问。

②教师表演功夫茶茶艺。

(我身披传统披肩,操作精致的工夫茶茶具,用简洁易懂的话语介绍茶道,孩子目不转睛地欣赏,表演结束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2、教师示范闻香品茗:

细闻幽香、品啜甘霖。

教师:

小杯的茶应该怎样欣赏和品尝呢?

教师表演“闻香品茗”。

(我轻轻地吸气闻香、细品香茶。

教室里茶香四溢,古筝悠悠,孩子们屏息凝神深深陶醉)

3、幼儿品茶,学习“三龙护鼎”手法,说说茶香、茶味以及品茶的感受。

①教师介绍“三龙护鼎”的品茗手法:

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

②幼儿人手一只品茗杯,师给幼儿斟茶,一起闻香品茗,互相说说乌龙茶的茶香、茶味以及品茗时心里的感觉。

(孩子端起杯子翘着兰花指,颇有架势,脸上满是兴奋和惊奇)

三、幼儿动手泡茶、品茶,交流感受,请听课老师品茶。

①教师介绍提供的茶具,要求幼儿泡茶时注意安全,品茶、请茶时注意手法和礼仪。

②幼儿动手泡茶、品茶、请茶,互相交流感受。

(幼儿开心地选择茶壶和茶叶,老师帮助倒上开水,我启发幼儿先观察茶叶、茶汤的变化,品一品自己泡的茶,然后请听课的老师品茶。

孩子们大都先痛快地喝上好几杯茶,然后兴奋地给老师倒茶,还请老师猜猜喝的是什么茶。

听课的老师同样对功夫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孩子们请教品茶的手法,大家沉浸在温馨、美好的气氛中)

四、结束语:

中国人喝茶非常有讲究,不同的茶叶要用不同的茶具和不同的泡茶方法,我们下次再来了解更多的中国茶的学问。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组织了两次,第一次活动下来感觉环节处理较好,幼儿学习兴趣浓但活动时间太长,于是我保留了观察茶叶外形闻香味看茶汤步骤,删去了喝茶汤来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的环节。

第二次组织活动,感觉前面的调整很恰当,突出了活动的重点,将充裕的时间留给孩子欣赏茶艺表演、学品茶的礼仪手法。

活动中孩子们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