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223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docx

资产评估实务一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知识点

其他长期性资产评估

第一节 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

  知识点: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程序及清查核实方法

  三、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方法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基本概念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

  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特点

  

(1)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预付费用的集合,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的各项费用,不能进行转让。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本身具有价值,可以对外转让;

  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它代表着一种权利,本身具有价值,也可以对外转让。

  长期待摊费用一经发生就已经消费完了,虽然将其作为一项资产核算,但它只是一项虚资产,不能对外转让。

  (3)长期待摊费用应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

  长期待摊费用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且费用数额一般较大,受益期限较长。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长期待摊费用单独核算,并在各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程序及清查核实方法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程序

  

(1)了解长期待摊费用核算情况、形成新资产和权利情况

  获取长期待摊费用评估申报表,复核其合计的正确性,并与明细账、总账及报表核实一致;

  抽查大额长期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受益期的有关文件、资料,了解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政策并对其摊销进行复核计算,确认待摊费用受益期及其摊销额是否正确。

  

(2)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可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资产的占有情况和尚存情况、资料收集情况及长期待摊费用的构成情况选择评估方法。

一般可采用费用分摊法、账面余额法。

  (3)估算长期待摊费用的价值,得出评估结论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清查核实方法

  

(1)抽查原始凭证(大额)

  需对其原始凭证(包括银行付款凭证、财务会计凭证等)进行抽查,核实其发生额的真实性,并作出相应的抽查记录。

  

(2)抽查受益期的有关文件,了解摊销政策

  与长期待摊费用相关的文件包括租赁协议(合同)、股票发行文件等。

  在收集相关文件的基础上,与企业财务人员访谈了解会计摊销政策,并核实其实际执行的摊销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3)对该摊销数据进行复核计算

  

  三、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方法

  在评估长期待摊费用资产时,必须了解其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了解费用支出和摊余情况,了解形成新资产和权利的尚存情况。

其评估值要根据评估目的实现后资产的占有情况和尚存情况确定,而且需确认与其他评估对象没有重复计算的现象存在。

对于在其他项目评估时已经一并考虑的费用,评估长期待摊费用时不得计算评估值。

  按此原则,长期待摊费用一般采用如下评估方法:

  

(一)费用分摊法

  对于尚存资产或者权利的价值,可以准确计算的某些预付性质和性质特殊的费用,可采用费用分摊法计算评估值。

  如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由于其总的租赁费用、租期及尚存的使用期限均可以准确计算,故可按照其尚存情况采用费用分摊法计算评估值。

  【例6-1】某企业拟进行股权转让,需对其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进行评估。

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时,其长期待摊费用余额150万元。

其中,办公楼装修摊余费用90万元;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费用发生总额120万元,摊余60万元。

租赁协议约定固定资产租入期6年,已租入2年。

由于办公楼装修费已在房屋建筑物评估中包含,故该部分的长期待摊费用评估值为零。

  该企业长期待摊费用评估值为120÷6×4=80万元

  

(二)账面余额法

  对于尚存资产或者权利的价值难以准确计算的费用,可按其账面余额计算评估值。

  如股票发行费用,一般包括股票承销费、注册会计师费(包括审计、验资、盈利预测等费用)、评估费、律师费、公关及广告费、印刷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评估时可按其账面余额计算评估值。

  【例题·单选题】(2017)某公司拟进行增资扩股,采用资产基础法对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进行评估,长期待摊费40万元,为办公楼装修费用的摊销余额,其原始发生额为100万元。

若办公楼装修费用已包含在房屋建筑物估值中,该公司长期待摊费用估值为( )。

  A.60万元

  B.40万元

  C.100万元

  D.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于办公楼装修费已经在房屋建筑评估中体现,所以该部分的长期待摊费用评估值为零。

  

第二节 长期应收款的评估

  知识点:

  一、长期应收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二、长期应收款的评估程序及清查核实方法

  三、长期应收款的评估方法

  

  一、长期应收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长期应收款的基本概念

  长期应收款指的是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二)长期应收款的特点

  长期应收款既不是流动资产也不是固定资产,而是具有融资性质的金融资产,是根据相关融资租赁合同或销售合同确定,并在一定的期限内按照一定的金额分期收取的租金或货款。

  具体包括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以及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

  

  二、长期应收款的评估程序及清查核实方法

  

(一)长期应收款的评估程序

  

(1)核对账证、账表

  获取长期应收款评估申报表,并与明细账、总账、资产负债表进行核对;了解长期应收款项用途,收集大额长期应收款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抽查相关会计凭证;对大额、重点长期应收款项实施函证。

  

(2)进行减值测试,判断是否发生减值迹象

  对长期应收款项的账龄进行分析,判断其可回收性,了解有无未能按照合同规定收款或延期收款现象,确认是否存在减值情况,并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3)估算可收回金额

  对于已经确认发生了坏账损失或者减值准备的长期应收款,扣减坏账损失或者减值准备按照可收回金额确认评估值。

  

(二)长期应收款的清查核实方法

  

(1)收集长期应收款的合同、协议

  了解分析长期应收款的款项用途,收集与长期应收款相关的合同、协议,并查看长期应收款是否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按期收款,核实长期应收款的真实性。

  

(2)函证

  对大额、有疑问的长期应收款项进行函证,了解长期应收款的存在性及可回收性。

  (3)抽查

  抽查相关会计凭证,核实长期应收款发生的真实性。

  (4)访谈

  与相关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就长期应收款情况进行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5)调查

  对付款方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并判断其是否有偿还能力。

  

  三、长期应收款的评估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四十一条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

  

(1)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评估实务中,判断发生了减值迹象的金融资产,应获取相关的支持性文件或依据,具体可参考第一章应收账款部分内容。

  对于有减值迹象的长期应收款,需要估计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原实际利率即初始确认该金融资产时确定的实际利率。

如果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值,证明发生了减值,则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评估值为资产的账面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长期应收款评估值=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资产减值准备

  【例6-2】2016年初分期收款方式销售甲公司一批产品,长期应收款金额为1000万元,约定分5年分期收取。

经过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测试,相应的可收回金额为950万元,则应考虑50万元的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应收款评估值为950万元。

  【例6-3】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0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

企业依据合同约定的收款期安排测算该长期应收款折现值约1700万元,并以1700万元确认其公允价值,计入长期应收款科目。

经评估专业人员核实,该设备销售后使用正常,且乙公司经营情况较好,无不能按期支付设备款的迹象,判断不存在坏账损失,故以核实后的账面价值1700万元确认该长期应收款的评估值。

  

第三节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

  知识点: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程序及清查核实方法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方法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基本概念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经济利益。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特点

  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大特点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从而不断地产出农产品或者长期役用,产出农产品之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

因此,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如果树每年产出水果、奶牛每年产奶等。

  一般而言,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的能力。

根据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即是否到达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所谓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可以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进一步划分,划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类:

前者指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例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后者则指已经到达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程序及清查核实方法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程序

  

(1)核实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记录的内容

  分别从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构成方面了解其核算内容。

  

(2)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现场勘查

  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生产性生物资产现场勘查过程比一般制造业企业更为复杂,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应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现场勘查,必要时应利用专家工作。

如森林资源资产,应根据其面积、品种、生产期、生产状况、密度等进行盘点,具体有抽样法、小班抽查法等。

  (3)选用恰当的评估方法评定估算,得出评估结果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清查核实方法

  

(1)账证、账表、账实核对

  获取生产性生物资产评估申报表,并与明细账、总账、资产负债表进行核对;了解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核算方法及账面构成内容。

  

(2)抽样核实

  根据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不同特点,与企业共同商定适当的、满足评估工作需要的核实方法,必要时利用专家工作。

  (3)技术鉴定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质量鉴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必要时需聘请专业人员帮助,以便客观、合理地体现其价值。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方法

  

(一)成本法

  1.基本思路

  成本法估算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是以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种植或饲养与被评估生物资产相类似的资产所需的成本费用减去各种损耗,作为被评估生物资产价值的方法。

  成本法评估生产性生物资产应该具备4个前提条件:

  

(1)被评估资产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必须与假设的重置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

  

(2)应当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

  (3)形成资产价值的各种耗费是必须的;

  (4)被评估资产必须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说是可以复制的。

  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成本法的前提条件并可以估算其成本的生产性生物资产,都可以采用成本法估价。

  2.计算公式

  评估价值=基准日重置价值(相关成本)-有形损耗-无形损耗

  

(1)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包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其中,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包括场地整理费、装卸费、栽植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2)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企业自己繁育的奶牛、种猪,自行营造的橡胶树、果树、茶树等。

其成本确定原则:

  ①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②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它是区分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和未成熟的分界点,同时也是判断相关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是区分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的分界点。

  (3)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林产品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方法,将其账面价值结转为农、林产品成本。

  收获之后的农产品评估,参照存货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专业人员应注意采用评估基准日的时点成本进行价值估算。

  3.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有形损耗主要是预计的产畜和役畜衰老及经济林老化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无形损耗,主要是预计因新品种的出现而使现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相对下降、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的农产品相对过时等。

  4.成本法评估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局限性

  较之其他方法,成本法相对误差要大些,毕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因素太多,甚至有些影响成本的因素是无法量化的,应分摊的间接费用有时是无法精确计算的,尤其是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估算难以计量,因此成本法在评估生产性生物资产时,很多情况是不适用的。

  此外,由于生物资产本身具有的自然生长力特征,其价值组成应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劳动投入,即人力,这同一般非生物资产相同;另一部分是自然增殖,即自然生产力。

在采用成本法评估生物资产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它只考虑了劳动价值投入,无法体现自然增殖,通常会低估生物资产的价值。

但对于处于幼年期的生物资产来说,自然增殖不明显,主要是人力投入,价值的主要载体在于投入的成本,所以成本法适用于幼年期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

  对于无法利用市场法、收益法等方法进行评估的生物资产,理论上也可以选择成本法确定其价值。

  

(二)市场法

  1.市场法的适用条件

  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类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对比调整,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运用市场法首先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再考虑公开市场上是否具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1)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

生产性生物资产依据生物特征的分类,可以分为植物资产和动物资产。

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也不同。

农作物资产

①生长期间未成熟的农作物资产,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交易市场,同时也不存在市场交易的需求。

偶尔也有交易的情形,如国家和集体在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时,按照规定需要支付“青苗补偿费”,该费用实质上反映的是生长期间作物的交易价格,这种征用土地的情形只是偶尔发生,不具有普遍性。

②处于任何生长期间的花卉均可作为交易对象。

目前我国花卉市场交易极为活跃,市场交易价格信息系统也比较完备,不难在市场上找到同一品种花卉的交易价格

林木资产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属于公益性生物资产,产权属于国家,基于其防护功能和公益性功能,基本不存在市场交易行为

薪炭林

主要解决山区和林区能源问题,基本上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

用材林林木资产

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采伐期间或成熟后,不过交易市场最活跃的还是砍伐后的木材市场

经济林

理论上不存在公开的交易市场,现实中偶尔也有经济林交易的行为,但是很少,不具有普遍性

畜禽资产

①畜禽资产是生物资产中交易最活跃的资产,不但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而且在公开市场上能够找到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②并不是所有的动物资产都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渔业生物资产

①渔业生物资产的数量或重量均难以精确或准确地计算和确定。

因此,处于水体中的渔业生物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并且很难找到特征类似的参照物

②捕捞后离开水体形成的“水产品”或“离开水的鱼”(短期内具有生命,实质属于农产品范畴)交易市场十分活跃,公开市场交易的对象主要是捕捞后的水产品

  

(2)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选择可比的参照物是市场法的基础,选择的参照物应尽可能与被评估资产类似,即要求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之间大体可以代替。

如在畜禽资产价值评估中要求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品质一致,最后是年龄、体重相似,肉质及产出能力相近。

  另外,关于参照物的数量,为了避免某个参照物个别交易中的特殊因素和偶然因素对成交价及评估值的影响,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时尽可能选择多个参照物。

  3.市场法评估公式

  V=K·KP·P·M

  式中,V—生物资产评估值;

  K—质量调整系数;

  KP—市场价格调整系数;

  P—单位市场价格;

  M—数量(重量、材积)。

  运用市场法估算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关键在于参照物的选择及调整系数的设置。

  生产性生物资产参照物的选择,较一般非生物资产更加困难。

一般非生物资产有统一的规格、型号,而生产性生物资产绝大部分是非标准的,这增加了参照物选择的难度。

  即使已选择好参照物,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环境、人类投入、管理状况以及自身品质、利用方向等均会导致个体间参照差异,因而,设置恰当的调整系数也较为困难。

  例如,采用市场法评估花卉资产价值时,首先应考虑花卉的品种,因为品种不同,对花卉价值的影响极大;其次应从形质方面考虑花卉的整体效果、花部状况、茎叶状况、病虫害或破损等情况;最后应从规格方面考虑花卉的株高、冠幅、花序数量、花序直径、小花数量等。

运用市场法评估花卉价值时,调整系数必须考虑形质和规格方面的情况。

  3.市场法评估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局限性

  

(1)运用领域受到限制。

  在生产性生物资产中,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只有畜禽资产以及农作物资产中的花卉。

对于大部分生产性生物资产而言,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公平、活跃的交易市场,因此运用市场法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2)调整系数难以确定。

市场法需要在交易情况、交易日期、资产特征等方面对参照物进行修正,很多情况下这个过程难以用数学公式进行量化,往往要靠评估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生产性生物资产及其收获品绝大部分是不同质及非标准的,它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确定比较项目的差异难度更大,从而导致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三)收益法

  1.基本思路

  收益法是在估算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额及收益期限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预测的未来收益额折成现值,然后再将各期收益折现值累加,求得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判断生物资产是否可以采用收益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的首要条件是分析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否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农作物资产

农作物生长周期以一年生为主,也有部分多年生作物,例如苜蓿等牧草。

未来收益较稳定,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林木资产

经济林,按其生长发育规律及是否产生收益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未结果阶段,主要指经济林的产前期,这一阶段属于经济林的幼龄阶段,林木的生长以营养生长为主,这一阶段只有成本投入,是投资投工最多的时期,一般不产出产品,没有经济收入,使用价值较低。

二是结果阶段,主要指经济林的初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

在林产品单位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价值的变动主要受产量的影响,只要准确预测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就可计算价值。

此阶段经济林资产的价值远远大于未结果阶段,而且经济林资产在其寿命内能够多次产出林产品,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畜禽资产

畜禽资产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奶畜、种畜等,在其寿命内可以多次产出产品或繁殖新的生物资产,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渔业生物资产

为食用鱼养殖业提供鱼苗的鱼叫作亲鱼。

亲鱼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其对人类贡献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不同期间产出的鱼苗,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2.收益法评估公式

  

  式中,P—生物资产评估值;

  Ri—生物资产在第i期的预期收益额;

  r—折现率;

  n—预期收益期数。

  

(1)收益额的确定。

牧草资产

虽然从整体来说农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但相对于籽实作物,牧草的风险相对较低。

因此在同等情况下,牧草的预期收益要比籽实作物稳定。

经济林林木资产

收益额可以通过预测林木资产在其生长期间各个年份的产出量与当年市场价格的乘积来确定。

在确定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时,可以考虑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生物特征,灌溉特征,嫁接和修剪程序,林木的种类和分类,林木的株间距,所使用初生主根的类型,采摘或收割的方式,所生产产品的预计市场需求等。

生产性畜禽资产

收益额主要通过预测生产性畜禽资产各年产出产品的产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来确定。

例如,奶牛的收益主要由牛犊、牛奶和粪便以及奶牛淘汰时的残值构成,所以通过预测奶牛各年产犊数、产奶量、产粪便量并分别乘以各自的预测单位价格,最后一年再加上奶牛淘汰时的残值,便可算出奶牛各年的收益额。

生物资产预计经营期的确定要从生物资产的生物寿命、市场变化、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这些因素出发,综合考虑估计。

亲鱼资产

收益额是亲鱼通过繁殖鱼苗带来的未来收益期望值,收益能力通过预测鱼苗产出量及鱼苗市场价格求得。

鱼苗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鱼苗的市场价格比较容易取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适当的价格调整,便可得出预测价格。

鱼苗产出量的确定比较困难,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在评估时应结合被评估亲鱼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等具体因素。

每种鱼都必须发育到一定阶段和年龄才能达到性成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