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349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整理与评价》教案冀教版

第一课时整理与评价

(1)

教学内容

整理与评价

(1)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1、考查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合理运用数学的能力。

2、考查学生乘法运算定律、简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情境图、表格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题说出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思。

师:

交流发现的信息,再说说。

 

第2题填表,说说用到什么数量关系。

汽车90千米/时

行车时间(时)

行驶路程(千米)

2

450

9

t

教师提出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下面的算式表示哪个运算定律?

举例说明。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a×b=b×a

 

生说说式子的意思。

 

生: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学生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

2×90=180

450÷90=5

9×90=810

t×90=90t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并举例说明。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第4题简便计算

246+98198×3415×4×25×6

 

95×102126×8+74×8265+158+42+35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5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比较两个算式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什么?

生:

积相同。

 

 

教学内容

整理与评价

(2)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1、考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大小比较、约分和合理运用数学的能力。

2、考查学生求最大公因数、分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题写出直线上字母表示的分数和小数。

0ABC1

 

第2题,教师出示图,提出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

(2)题。

 

第3题先约分,再比较大小。

 

第4题,求最大公因数。

14和3527和36

9和1311和55

第5题分数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交流。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第二课时整理与评价

(2)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第6题,小数计算

11.3+2.720.9+1.128.4+56.93+1.6

 

23.8-3.50.49-0.3273.4-(43.9+6.1)

 

让学生读题,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交流。

第7题,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题,独立提问并解答。

全班交流

 

教学内容

整理与评价(3)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1、考查学生对三角形认识、画三角形高、三角形内角和和合理运用数学的能力。

2、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统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3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题

聪聪和亮亮同时看一本100页的故事书。

师:

交流发现的信息,再进行比较。

 

第2题,教师提出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4)题。

 

第3题,画高。

底底

师:

说说各图形的特征。

第4题,求角的度数。

 

生:

谁看得多?

生:

谁剩的多?

生会出现不同的比较方法。

 

学生测量角的度数,然后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交流。

∠C=180°-48°-72°=60°

∠B=180°-45°-34°=101°

∠A=180°-70°-42°=68°

第三课时整理与评价(3)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第5题,观察物体,找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生:

左面、前面、上面。

第6题,统计。

让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订正,说说画图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整理与评价(4)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1.结合具体练习题,进行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的指导。

2.能够掌握不同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角度。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4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知道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吗?

二、自主探索

1、讨论、探索计算连续自然数和的简便方法。

 

2、用3、4、5和两个0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

要使这两个数乘积最大,应该怎样组合?

500×43=21500或430×50=21500

3、妈妈到商场买了下面两件商品。

她付给收款员150元,收款员还问:

“你有3角钱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讲述高斯的故事。

学生交流方法。

生1:

1+2+3+4+……+100

=(1+100)+(2+99)+(3+98)+(4+97)+……+(50+51)

=101×50

=5050

生2:

1+2+3+4+……+100

=(1+99)+(2+98)+……(49+51)+50

=100×50+50

=5050

学生猜想,验证,交流探索过程。

 

生计算,讨论交流算法

118.0+22.3=140.3(元)售货员想让妈妈再付3角钱,然后找给她10元钱

第四课时整理与评价(4)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4、红红:

“这本书有108页,我看了

”。

丫丫:

“这本书有120页,我也看了

红红和丫丫看的页数同样多吗?

为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交流想法。

因为两个人看的总页数不一样,所以,即使两个人各看了

,看的页数也不会同样多。

因为120比108多,所以120页的

就比108页的

多,所以丫丫看的页数多。

5、

(1)下面3个容器里各盛一些饮料。

已知每个容器盛满时,都能盛1升的饮料。

如果要喝

升饮料,应喝哪个容器中的饮料?

(2)亮亮倒了一杯果汁,先喝了

杯;然后用水加满,又喝了

杯;再用水加满,第三次喝完。

A、喝的果汁比水多。

B、喝的水比果汁多。

C、喝的果汁和水同样多。

三、总结

师:

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问题与思考

第五课时整理与评价(5)

教学内容

整理与评价(5)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1.结合具体练习题,进行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的指导。

2.能够掌握不同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角度。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

每人5个小立方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

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自主探索

107页第6题、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分米和9分米,第三条边的长最长是多少分米?

最短是多少分米?

(取整分米)

第7题、将右面的图形分成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块,每块带一个小圆点。

 

第8题、把下面两个等边三角形分别分成8个、9个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

 

生: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180°,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

第三条边的长最长是13分米,最短是5分米。

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

 

学生先画一画再交流方法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第9题,照下面的样子,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根据自己对折的结果完成下表

对折次数(次)

1

2

3

4

……

n

三角形个数(个)

2

……

每个三角形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

(1)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2)这组分数中第6个分数是几分之几?

第10个呢?

学生折纸,交流折纸的结果并填表,然后讨论问题。

分数的特点:

分子都是1,分母是三角形的个数。

三角形的个数:

n个2相乘的积。

第10题,一块长方体木料。

如果把这块木料锯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小正方体的棱长最长是几厘米?

能锯成多少个小正方体?

正方体的棱长最长是12厘米,能锯成6×4×3=72(个)小正方体

 

五、总结师:

说说今天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