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603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污水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芦潮港果园汇角村。

顶管位置近里塘河,过芦潮港河,过庙港河,近大泥公路;强排水57#至56#过兴隆港1#箱涵的也采用顶管施工工艺;顶管累计里程680米。

污水顶管工作井、接受井采用SMW工法井为围护结构,顶管结束后浇筑内井;强排水顶管位于路基中为钢筋砼沉井结构。

二、监理依据:

1、依据成立本工程要求的监理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及相关合同;

2、由建设单位提供认可的本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客观存在文件。

3、本工程的监理规划。

4、污水管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中要求的施工规范及验收技术规程;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36-1999)

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9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基坑设计规范DBJ08-91-97

5、工程地质报告G2003035

6、国家地方市政局颁发的工程建设法令、法规、政策和规定。

7、市政工程质量保证资料95表式汇总及建设单位规定的有关表式。

三、沉井施工中监理

1、技术指标

顶管工作井57#平面尺寸6100*9100,壁厚800,高8800MM;接收井顶管工作井56#平面尺寸5700*6200,壁厚600,高8800MM。

沉井埋深均在11米,采用分节制作,分两次浇筑(4.8+3.3M),采用一次排水下沉方法。

2、钢筋砼沉井质量控制程序

施工工序监理程序

 

 

 

说明:

1、施工前原材料、砼配合比、施工单位取样验收,报监理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商品砼要上报资质。

2、施工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应分别制取抗压、抗渗试块。

2.1首选进行现场勘察,熟悉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及施工图纸,督促施工单位弄清顶管、工作井制作过程请注意的问题。

2.2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督促加强保护,对井位进行验收,复核确保井位准确。

复测施工水准控制点,以确保标高的准确,并做好沉降观测工作,以便好控制周边的沉降量。

2.3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沉井预制、下沉、封底等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查要点如下:

1)制作沉井的场地应清理、平整历实,使地基有足够承载力,确保制作期间的安全可靠。

2)地面排水及地下降水措施可靠。

3)预制沉井他节和制作方法合理,模板支撑是否经过计算,是否有足够安全稳定保证系数,确保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4)沉井井壁内外墙模板对拉螺栓止水板设置是否合理。

5)预制沉井砼浇筑是否合理,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到位。

6)沉井下沉是否计算其下沉系数,各层土的力学指标是否合理。

初沉和终沉时的下沉系数取值是否理。

沉井的下沉方法和工艺是否科学合理。

7)监测和控制水位、井底开挖几何尺寸、下沉量和速度,以稳定井底,防止突沉,控制终沉。

8)沉井下沉纠偏措施是否合理;沉井下沉终沉的稳定措施。

9)沉井封底工艺,并应根据地下水位情况,计算封底后的抗浮力,否则应采取抗浮措施。

沉井底板的止水措施是否合理。

10)沉井预制、下沉、封底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等。

对沉井下沉期间周围地面进行必要的监测,以防止影响周围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

2.4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已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督施工。

3、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要点:

本沉井采用吹砂法下沉,干封底。

3.1预制沉井所用的原材必须合格,按规定比例(施工单位检测数的15%)对原材进行抽检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其它原材料应见证取样、送样试验,不合格的原材不得使用于工程中。

3.2严格控制预制场的地基质量,必要是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进行检测,必须达到预期的承载力;应做好地表排水措施,保持排水畅通。

3.3沉井钢筋的安装绑扎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预埋件、孔洞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螺栓等位置或埋管的措施是否有效,如止水片是否设置并满焊,不符合要求防渗必须返工重做。

要经验收合格签认隐蔽验收后方可隐蔽。

3.4模板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加工、制作、安装,模板的止浆措施,整体稳定措施应合理有效。

3.5商品砼供应单位应经资质审查,符合本工程要求,砼的标号、抗渗性、坍落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要求,砼浇筑时,监理人员应进行旁站,搅拌车来料时,每车均应检测砼外观、测试坍落度,不符合规定时应予退回,退回砼将由监理人员跟踪处理完;不得向罐车内加水,砼到场后先高速搅拌后再放料。

3.6砼必须分层浇筑,严格捣实,并应有适当的浇筑速率,以防止冷接头的产生,影响砼质量和外墙的抗渗性;砼浇筑面与灌车放出面高差大于3米时必须设串通、溜槽,也可直接用泵车浇筑;砼施工缝采用水平凸缝,必须严格处理方可继续后道工序施工;第二节砼必须第第一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浇筑第二节的浇筑。

3.7沉井下沉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沉井需待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下沉。

采用吹砂法挖土时要做好标高测量,尽量保持均匀下沉,有偏差及时纠正。

严格控制下沉速度,要根据土质预留一定自沉标高,严格控制终沉标高。

3.8封底前应将井底浮泥清除干净,新老砼接触面用水冲刷干净,并铺碎石垫层。

封底砼必须架设溜槽或用砼泵车低放,避免砼离析。

必须设一定数量的减压、泌水管。

以防砼未凝固前受到地下水的承压力。

3.9沉井预制、下沉时的上下脚手架必须牢固安全,四周围护好;

3.10所有原始记录均应按市政工程有关表式真实填写,以便归档。

4、监控重点

4.1沉井制作和封底监控重点

序号

控制内容

监理控制

1

沉井制作对拉螺杆孔

检查螺杆止水片规格、焊缝饱满,清理螺杆油垢,螺杆采用高标号砂浆封堵。

2

沉井制作节与节砼施工缝

按规格留好凸施工缝,砼浇筑前应凿毛,不得有松散砼,清洗湿润接浆、振捣密实,拆模后施工缝再进行表面处理。

3

预留孔洞的二次灌缝处

预留孔洞封堵措施要得当。

孔洞浇筑前凿毛,清洗、绑扎、湿润,采用提高一级砼振密实。

4

沉井底板与井壁地接触处

1、沉井下沉前,地梁、井壁与底板连接处,砼表面预先凿毛,底板砼浇筑前清洗、湿润、接浆。

2、浇筑封底砼时应设置泄水孔。

5

沉井制作砼的浇筑质量

砼浇筑前必须分层、振密实、操作砼初凝时间,保护允许留垂直缝,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养护。

6

沉井进、出管与井壁结合处

二次砼结合处砼表面要凿毛,加强钢筋要按图纸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要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7

沉降止水带接头处

橡胶止水带搭接由专人施工

检查止水带安装固定是否牢固,定位是否正确。

砼浇筑随浇随检查。

4.2沉井下沉监控重点

沉井下沉工序

监理控制重点

沉井下沉准备

1、向施工单位做下沉工序监理交底

2、检查下沉施工人员组织、机具设备、沉降观测设施及人员,安全文明措施方案落实情况。

3、根据下沉各阶段土层下沉系数、稳定系数,制定相应的止沉、助沉和防止超沉等方法和措施。

开始下沉

为保持沉井稳定,宜采用人工挖土,控制速率,防止倾斜位移。

有偏差必须及时纠正。

以沉井中心划分工作面,冲吹要均匀、对称。

检查地梁和与土层解除情况,使刀脚吃土下沉。

做好下沉测量工作。

中间下沉

保持连续、对称、均匀下沉。

以防偏为主,纠编为辅,勤测、勤纠,纠偏控制在允许偏差1/4内。

监测沉井异常及时进行研究,采取措施。

如摩阻过大,采取助沉措施;下沉过快,采取改慢下沉措施。

沉井终沉

停止机械挖土,采取人工慢挖。

约距设计1-2米内,放慢下沉速率。

接近设计标高,根据土质和下沉速率确定适当抛高量。

根据图纸和下沉速率,采取放慢或做好止沉措施。

四、SMW工法井施工中的监理

1、技术指标

污水工作井、接受井均为SMW工法井围护结构,埋深在7米左右;施工阶段围檩、侧壁、底板、垫层均为C25砼;深层搅拌水泥桩采用PO.32.5,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为0.5;深层搅拌桩90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1MPā,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ā,渗透系数应小于1*10-7CM/S。

H型钢采用HK450型钢。

本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见下表:

土层

层底标高(M)

层厚(M)

容重(KN/M3)

δ(°)

C(KPà)

渗透系数

(CM/S)

备注

天然土

3.27

0.83

18

粉质粘土

1.93

1.34

19.1

16

10

4.175*10E-5

砂质粉土

-0.76

2.69

18.6

20

2

1.17*10E-4

粉砂

-10.0

9.24

18.6

30

1

3.90*10E-4

淤泥质粘土

-15.25

5.25

17

10

10

8.50*10E-8

2、工法井监理控制程序

 

 

 

 

 

2.1首选进行现场勘察,熟悉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架空电缆线及施工图纸,督促施工单位要弄清水泥搅拌桩、H型钢插入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2.2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督促加强保护,对井位进行验收,复核确保井位准确。

复测施工水准控制点,以确保标高的准确。

2.3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工法井施工及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查要点如下:

1)井位及搅拌桩搅拌深度、H型钢插入深度、垂直度、工法井尺寸控制方法是否可靠。

2)水泥掺量、搅拌速度控制措施是否可行;如何避免断桩、空档现象。

3)H型钢插入时间控制是否得当,H型钢利拔措施是否合理。

4)顶管预留井口是否进行加强,此处H型钢采取措施是否稳当可靠。

5)井内压密注浆控制措施是否得当。

6)开挖时间控制是否得当;开挖中控制是否合理,机具是否能满足井深等要求。

7)支撑材料是否能满足力学要求,检查焊缝饱满与否、支撑牢固与否,牛腿托架是否稳当牢固、支撑与H型钢是否粘贴紧密;支撑标高位置控制方法。

8)开挖后出现渗漏现象时应急措施是否考虑,并要分析组织、技术上是否安排保障有力,不可有推诿现象。

9)开挖后底板浇筑砼是否控制好,。

10)工法井施工、开挖期间的安全措施等是否考虑周全。

2.4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已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督施工。

3、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要点:

3.1对施工机械检查,确保机械完备,性能完好。

场地要平整,垫稳当,确保机械不下沉。

3.2督促工法井所用水泥报审,按规定比例(施工单位检测数的15%)对原材进行抽检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不合格的水泥不得用于本工程中。

3.2施工前督促上报井位测量及标高控制标高,并对井位的井深标高进行复测。

确保井位准确,搅拌深度和H钢插入深度准确。

3.3井位尺寸放好后,开挖样槽,搅拌机就位,并控制搅拌方向,控制桩间的搭接,不得小于20CM,施工间隔不得小于12小时,并对中桩位。

控制水泥浆的质量、水灰比,可用稠度控制。

严格控制搅拌轴下沉深度要到设计标高开始喷浆搅拌。

3.4严格控制下沉及提升搅拌速度,预拌下沉速度控制在0.8M/MIN,提升搅拌速度控制在0.5M/MIN。

深层搅拌桩施工期间,组织好泥浆处理,保护环境。

3.5搅拌轴两个方向要垂直度,要注意搭接。

开孔前要对桩机垂直度进行校正;

3.6在水泥土初凝前插入H型钢,用经纬仪控制垂直度;严格控制设计的型钢间距和材料要求。

支撑结构形式,受力结构不得改变。

3.7预留洞口及的水泥搅拌桩要加强,加厚。

确保薄弱环节不影响开挖。

3.8搅拌桩及H型钢施工完后要及时进行坑内底的压密注浆。

控制注浆深度和分布密度。

水泥浆的质量控制同水泥浆搅拌桩的控制。

3.9上部砼圈梁严格按图纸布筋,并做好H型钢上隔离措施,确保拔起顺畅。

3.10水泥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必要做无侧限试验),砼圈梁要到75%,方可开挖。

开挖前要准备好支撑钢材,到设计要求的支撑标高及时支撑。

确保工法井围护结构体系不稳定,支撑牢固可靠。

3.11开挖机械可以用长臂挖机,冲抓斗,液压升降斗挖机开挖,开挖中不得碰撞井壁,支撑。

开挖后弃土不得堆在井侧,要及时运走。

3.12开挖若有渗水、流砂现象必须及时回填,然后采取补漏措施。

严格控制开挖标高,不得超挖。

3.13复测井底标高,符合要求后可进行砼垫层、后衬墙施工,施工控制可参照前沉井的钢筋砼来实施监理。

3.14工法井、H型钢插入及开挖施工中要时刻注意安全,架空电缆。

机械稳定,开挖后周边建筑物的保护。

3.15H型钢的拔除,顶管、污水井浇筑完、井周围回填完后可进行H型钢的拔除。

用液压千顶组成拔除器拔出并配备吊车。

本工程工法井持续时间较长,持力较大,要注意H型钢的孔洞要加强现进行拔除。

五、顶管施工中的监理

1、技术指标

 本工程污水和强排水均为Φ1800顶管,其中有一段为曲线半径为1329M。

顶管设计允许最大预应力为5000KN,最长段的顶管为138米,埋深均7至13米。

 由于该段顶管有穿过箱涵(强排水顶管),穿过河、房屋、公路,且离河近,土质较差流砂现象普遍,施工环境时工艺复杂。

该段顶管工程概况如下表:

顶管段

进洞标高(米)

出洞标高(米)

顶管长(米)

备注

27#向26#

-1.65

-1.72

98.0

过南芦公路

27#向29#

-1.65

-1.52

138.4

紧靠里塘河

29#向32#

-6.76

-6.50

324

过芦潮港河

33#向32#

-0.93

-1.00

71.2

过邮电局

36#向35#

-5.70

-5.70

92.0

过庙港河

说明:

1、29#向32#为曲线R=1329.2米。

该地区原地面标高为3.8至5.5米;顶管采用Φ1800钢承口

2、顶管施工中监理工作流程

 

 

 

 

 

 

 

 

 

 

 

 

 

说明:

1、27#向26#、29#向32#顶进中可能遇到光缆,要特别注意排查、探测。

3、监理工作重点

3.1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审查,特别是对机头的类型、千斤顶、管材的强度和接口形式、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

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控制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保护措施等应作重点审查。

施工方法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掌握地质资料,顶管通过软土层流砂层应采取的有效的措施。

1、27#向26#顶管过南芦公路桥台后,台后不明物可能对顶管造成影响,要注意进一步探测;过南芦公路后有光缆穿过里塘河,要注意摸底标高。

顶时要及时与网通基站联系。

2、27#向29#顶管沿老里塘河岸。

该段顶管从秋萍公路老桥台边穿过,台后填筑物可能有影响,施工时要注意;

3、29#向32#顶管为半径为1329M的曲线管,埋深12至13米,穿过芦潮港河、老果公路、多道光缆、电缆,靠近一栋三层房屋,是顶管工程中最为复杂的一段,可能影响到的管线包括:

沿大泥公路的高压电缆、沿老果公路的国际光缆、南汇电信光缆、斜穿大泥公路光缆(地面下5M左右等)。

地下光缆均为非开挖法施工以至具体标高不准确,产权所有单位均不愿意提供具体标高,要特别注意调查清楚(必要时用仪器探明)。

芦潮港东侧有三层房屋,装修程度中等,离顶管管位1至2米;芦潮港东侧石驳岸较高,施工前必须 摸清驳岸是否影响顶管施工的基础;顶管靠近穿越芦潮港的自来水管线桥,施工前要进一步核实是否已避开管线桥,管线桥应为桩基础。

4、33#向32#顶管横穿邮电局,主体为三层,局部4层,规划红线以内属于拆迁之列,但因种种因素未拆迁,不过目前已停业,估计近期会拆迁。

5、芦潮河、庙港河河底标高图纸标注为-0.5米,但要作进一步核实。

3.2顶管机头的选型必须满足顶管穿过越土层的的特性和顶管工程的质量要求。

现场应配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和技术交底。

在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时,对分包单位的工程经历也可以作为参考审查。

3.3检查施工进场的机头和工具管,必须和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所选定的设备一致,特别是机头直径、动力、纠偏设备、出土装置等匹配,机头与工具管的连接必须满足纠偏的技术要求,无渗漏。

3.4机头、工具管及电气、动力、液压、供水、出土、纠偏、测量、通讯等相关设备安装后,检查单机和联动运转,测试数据应符合机械设计的要求,确认运转正常后才准予使用。

3.5检查方法

1、观测第一段顶管的施工效果;

2、机头尺寸用尺量,设备调试监测。

3、应督促旗单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出分析、估算,应符合合同规定的保护环境的要求。

当预计影响程度难以确保对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督促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

3.6顶管工作井的设置及相关设备的安装

 1、工作井平面位置除应符合施工工艺外,工作井与建筑和地下管线的最小平面距离,一般为2.0M,最小不小于1米。

 2、工作井的施工机械设备或脚手架等装置,与架空输电结路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电业规定,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3、顶进工作井的后靠设施和土体的最大允许反力必须经过计算,并满足最大顶力的需要,必须结构稳定,无位移,必要时对结构后靠及土体应予以加固。

双向顶的工作井后靠设施必须特别设计,后靠背要安装好,不得让顶好安装好的污水管不均匀受力。

 4、在顶管进出预留洞口的一段距离范围内,通常可取10到20米,视土体的特性,机头类型、周边地下管线、建筑物的情况,应采取井点降水、土体加固及特调保护措施,保持土体稳定,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确保机头顺利进出 洞口,防止水土流失、机头下沉磕头或漂移。

 5、工作井的洞口必须设置止水圈和封门板,止水圈应在整个顶管过程中能有效的防止水土和触变泥浆的流失,封门板应抽拔方便。

6、导轨、顶进、千斤顶、油泵站、后靠的布置、安装,应顺利进行,达到导轨稳定,顶进平稳,轴线、标高、坡度符合顶管设计要求。

顶机及相关设备应进行单机、单系统调试,并进行过程中,全部设备应有专人维护和保养。

  7、多个千斤顶同时使用时,必须规格、型号一致,油路并联,行程同步,若有偏差应查明查原因,调整合格后才准予使用。

3.7接收井的设置及相关设备的安装

1、接收井的平面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2、只有当机头已靠近洞口时,才准予开凿洞口。

机头进洞口前应控制水压和切土,缓慢顶进,平稳顶入洞口。

3、导轨必须与进洞机头对中并安装牢固,导轨标高应与机头进洞时标高一致,当导轨标高低下机头时,应用木板垫塞,防止机头磕头。

损坏设备及管接口。

3.8顶力估算及中继环

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顶力的估算、中继环的设定的位置、数量、工作井结构后靠强度及后靠土体所能承受的顶力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的实际状况。

2、中继环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与管道的连接等应符合设计图纸,并进行实地的检查和测量。

中继环应刚度大、不变形、安装方便、尺寸精确,在使用中具有良好水密性,接口 伸缩应耐磨。

继环的千斤顶应做到同步同行程,不漏油橡胶止水圈应耐磨。

满足反复伸缩的运行特点,密封、不漏油;单个中继环的总顶力应大于该段的顶力,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中继环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检查,使用中不得带病运行,发生故障应立即修复。

3、工作井总主千斤顶的最大顶力,必须小于工作井后靠结构的设计允许顶力和后靠背土体所能承受的顶力,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必要时应对后靠结构及后靠土体进行加固。

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顶力的估算中继环设定的位置、工作井结构后靠强度及后靠土体所能承担的顶立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的实际状况。

本段预计27#向29#之间设置1个;29#向32#顶进时可能要设2个中继环。

主要是顶力要小于顶管的允许应力,本管材的设计应力为5000KN。

具体设的位置要根据综合计算及综合地面情况来确定,并要与管材供应商共同确定中继环的构造。

2)管材29#至32#之间顶管采用加强管,必须经过设计确认,并要及时向管材供应商提供图纸,必要时进场监控管节的预制。

4、为减少顶力和控制顶力的突增,除增设中继环外,还应采用触变泥浆减少管壁与土体的摩阻力。

必须连续顶进,减少停顶的时间,顶进中应勤挖土、勤顶进、勤压浆、勤测量、勤纠偏,以控制顶力的突增。

5、对顶机的工作状况、技术参数、顶力、中继环的设置与使用、顶进长度、触变泥浆的压注、纠偏、地面沉降、后靠等情况与数据,施工中应详细真实的记录。

监理人员应到现场旁站并收集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应有超前和防范意识,对遇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顶力突增,甚至“抱管”顶不动等现象发生。

6、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应符合设计要求,用尺量,外观检查,调试检查。

3.9管节出洞

1、管节出洞前,监理必须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并检查设备联运调试,确认设备系统运转正常,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才准予开顶出洞。

未经监理批准,不准开顶。

2、检查洞口止水圈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应安装牢固、尺寸准备,能完全封闭机头与洞口的空隙,无渗出水土与触变泥浆。

3、洞口前方的土体已采取措施得到稳固,确保拆除洞口不会产生水土流失。

4、洞口前方地下管线、地面构筑物,要督促采取技术进行保护。

并建立沉降监测点。

27#向26#顶进,29#向32#顶时要重点考虑此问题。

5、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机头中心位置和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激光经纬仪,水准测量等方法进行目测检测。

3.9管节进洞

1、管节进洞前,必须严格监控机头轴线和标高并对准洞口,控制平稳顶进和纠偏量,确保机头、管节顺利进入接收井洞口。

2、对洞口处的土体、地下管线及地面构筑物,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保护加固措施,并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

3、检查接收井内支承机头和工具管的导轨必须安装稳固,轴线与标高应与机头入洞的一致。

4、只有当机头端面临近洞口时,才准予拆除洞口砖砌墙或水泥土,开启洞口封板。

洞口土封板拆除后,应立即将机头定如洞口导轨上,应防止面头在洞口前方土体中长期停滞,发生磕头等常见病。

管节与井壁的连接必须按设计规定施工, 达到接口平整、不渗水。

管道轴线与管内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节进出洞在允许偏差内。

 

3.10管节项进

1、机头顶进入洞后,必须按土质及时调整操作并监控各类技术参数,使顶管尽早进入正常状态。

2、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要求,检查设有压浆孔的管节和中继环的布置,检查并督促触变泥浆的压注,应观察机尾压浆、管中顺序补浆、随顶随压浆、特殊地段或地面沉降量增大时增大压浆量的有原则,对压浆时段及浆量应做出分析。

3、检查纠偏措施并必须贯彻“勤测、勤纠、勤调”的原则,控制最大纠偏角度,经常检查 机头内照板,以确保机头顶顶进轨迹走向。

若发生较大偏差,应分析原因,并督促 分次逐步纠偏,防止纠偏过量,造成反复纠偏,影响顶管质量。

机头内设的两组纠偏千斤顶的形成不能大于50MM。

4、顶管过河时,应事先复核原河道底的标高,如管道覆盖厚度小于施工要求时,应先在相应位置抛土加厚覆土,以满足要要求后再顶管过河,施工完毕后再挖除抛土。

5、监理人员应随时掌握顶进状况,特别是曲线段的管节的张开度和方向控制。

及时分析顶进中的土质、顶力、顶程、压浆、轴线偏差、地面变形情况,针对发生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

若发现地面冒浆,应及时查明查原因,采取封堵及减压措施。

6、使用的管材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检查管材合格证、使用许可证(材料备案证明)、试验资料、外观及几何尺寸,必须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