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908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docx

成栋学院实验指导

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某些溶质具有通透性,溶质可进入细胞内,导致膜内渗透压升高,胞外的水随之进入细胞内,发生溶血现象。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进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判定红细胞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如何。

三、实验材料

鸡血

四、实验器材

50ml小烧杯、10ml移液管、试管(15ml)、试管架。

五、实验试剂

抗凝剂:

肝素(5µg/ml)

0.17M氯化钠

0.17M氯化铵

0.17M醋酸铵

0.17M硝酸钠

0.12M草酸铵

0.12M硫酸钠

0.32M葡萄糖

0.32M甘油

0.32M乙醇

0.32M丙酮

六、实验方法

(一)鸡红细胞悬液

以肝素液湿润5ml注射器内壁,推出多余的肝素液(针头内必须留下肝素液,不要进空气),取鸡的静脉血2ml左右。

取50ml小烧杯一只,加一份鸡血和十份0.17M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鸡血。

(二)低渗溶液

取试管一只加入10ml蒸馏水,然后再加入1ml稀释的鸡血,混匀,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三)鸡红细胞的渗透性

1、取试管一只,加入0.17M氯化钠溶液10ml,再加入1ml稀释的鸡血,轻轻摇动,注意是否有颜色变化?

是否有溶血现象?

为什么?

2、取试管一只,加入0.17M氯化铵溶液10ml,再加入1ml稀释的鸡血,轻轻摇动,注意是否有颜色变化?

是否有溶血现象?

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自加入1ml稀释鸡血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3、分别在下列八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实验,步骤同2。

(1)0.17M醋酸铵

(2)0.17M硝酸钠

(3)0.12M草酸铵

(4)0.12M硫酸钠

(5)0.32M葡萄糖

(6)0.32M甘油

(7)0.32M乙醇

(8)0.32M丙酮

七、注意事项

1.肝素用量要适宜,过少无抗凝作用,过多易导致溶血。

2.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应准确计时,并确定开始计时的标准和完全溶血的标准。

3.有的溶液不发生溶血,有的发生溶血时间比较长,可以将他们与对照组(氯化钠组)一起对比,如果发现有溶血现象但尚未完全溶血的说明该溶液可使血细胞发生溶血,只是时间未到,但是如果与对照无差别,说明它不会使血细胞溶血。

八、实验报告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并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填写表格)。

管号

处理

是否溶血

时间(单位)

结果分析

1

10ml氯化钠+1ml稀释鸡血

2

10ml氯化铵+1ml稀释鸡血

3

10ml醋酸铵+1ml稀释鸡血

4

10ml硝酸钠+1ml稀释鸡血

5

10ml草酸铵+1ml稀释鸡血

6

10ml硫酸钠+1ml稀释鸡血

7

10ml葡萄糖+1ml稀释鸡血

8

10ml甘油+1ml稀释鸡血

9

10ml乙醇+1ml稀释鸡血

10

10ml丙酮+1ml稀释鸡血

九、思考

1.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溶血时间为什么不同?

2.试述细胞膜有哪些种跨膜运输的机制?

实验二红细胞的计数

一、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细胞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计数板是由特殊硬质玻璃载物片构成。

计数板的中央部分有四条沟,形成三条隆起,两边较窄的隆起,是放置盖玻片用。

中央较宽隆起部分,可有一个或两个计数室用来计数白细胞和红细胞。

中央的隆起比两边的隆起低0.1毫米,因此盖上盖玻片,在这一间隙中充满红细胞稀释液时,其深度恰好为0.1毫米。

其计数部分是由一个长3mm宽3mm深0.1mm的小室,其上被等分为9个大方格(其边长为1mm),中间的大方格又用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其边长为1mm/5=0.2mm),每个中方格又被单线等分为个16小方格(小方格的边长为0.2mm/4=0.05mm)。

计数时,通常选择计数室中央大方格四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包含16个小格)来计数。

三、实验材料

鸡血。

四、实验器材

①剪刀

②玻璃毛细管

③载玻片

④细胞计数器

⑤细胞计数板和相应的盖玻片

⑥复式显微镜

五、实验试剂

①抗凝剂:

肝素(5mg/ml)。

②血细胞稀释液:

NaCl0.9g,加蒸馏水至100ml。

六、实验方法

1、杀鸡取血,加入适量抗凝剂(取0.3ml5mg/ml肝素于试管内,可抗凝1-3ml血液);计数前将鸡血适当稀释(稀释100~200倍)。

2、在细胞计数板(见图1)的两条窄的隆起上涂一些液体,按住盖玻片从下方推上。

图1细胞计数板的外观

3、用玻璃毛细管吸取鸡血稀释液于放有盖片的细胞计数板的边缘,液体自然流入盖玻片下的空隙,均匀地充满计数板小室即可。

注意:

向细胞计数板加鸡血稀释液时加量要适当,过多使盖玻片漂移,过少使计数板的小室内有气泡产生,不理想时要重新滴加,否则会影响细胞计数的效果。

4、静置2~3min,待细胞稍沉降,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是否分布均匀(见图2),如分布不均匀,就应洗后重做。

若分布均匀,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10×”物镜下进行细胞计数。

先调焦,看清计数板上的格线,然后将五个红细胞计数的中方格逐个移入视野中心,逐一计数(每一中格内含有16个小格)。

对于细胞压线者,则遵循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

计数后按下式计算:

鸡血红细胞数/ml血液=(5个中方格的鸡血红细胞总数/5)×2.5×105/ml×稀释倍数

注:

每个中方格的体积是(0.2mm)2×0.1mm=4×10-3mm3=4×10-6ml,因此:

每毫升细胞数=稀释倍数×每个中方格细胞数/(4×10-6)=每个中方格细胞数×2.5×105×稀释倍数

图2细胞计数室示意图

七、注意事项

1、肝素用量要适宜,过少无抗凝作用,过多易导致溶血。

2、在观察时应将显微镜的光调弱,这样有利于更加清晰的观察到计数板横竖格线。

八、实验报告

1、鸡血红细胞计数

1

2

3

4

5

平均

每个中方格血细胞数

2、血细胞数/ml血液=

九、思考题

1、为什么向计数板上加血液样品要事先稀释100-200倍?

2、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是什么?

3、为什么要对5个中方格的红细胞计数后取平均值来计算每毫升血液中所含细胞数?

实验三红细胞的显微测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细胞显微测量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的大小,一般可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

显微测微尺是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的,两尺必须配合使用。

目镜测微尺是放入目镜内的一种标尺,是一特制的圆形小玻片,其上刻有50或100等分的刻度,每一刻度所代表的长度随放大倍数而改变。

因此,使用前必须测定。

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由圆形盖玻片封固的标尺,长度为1mm或2mm,分为100格或200格,每格的长度为0.01mm(10µm)。

其目镜测微尺的长度标定方法和细胞显微测量方法如下:

1、将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的中央(注意刻度面朝上),用低倍镜调准焦距,进行观察,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每大格为0.1mm,每小格为0.01mm。

图1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外观形态

2、取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下,放在镜内的光栏下,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3、从目镜中观察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刻度,转动目镜筒或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标尺平行。

转换高倍镜,在视野中使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重合为起点,沿两标尺平行方向,找到另一重合刻度线为终点,记录下其间的格数,就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

图2显微测量原理图

公式如下:

L=10×B/A(µm)

A=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B=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L=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

4、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需测量的玻片标本,记录目镜测微尺所测量的标本的刻度,乘以L,即为标本的长度。

三、实验材料

鸡血。

四、实验器材

①剪刀

②玻璃毛细管

③载玻片

④复式显微镜

⑤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五、实验试剂

抗凝剂:

肝素(5mg/ml)。

血细胞稀释液:

0.9%的生理盐水9gNaCl加水至1000ml。

六、实验方法

1、每组取1ml鸡血,用生理盐水稀释5倍,制成血涂片(方法见图5),待干燥后,先用甲醇固定2-3分钟,甩净,待干燥后,滴加姬母萨染液染色15分钟,用流水冲洗。

图3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2、注意将被测的细胞移放到视野的中央。

为避免细胞之间的误差,需分别记录五个细胞的数据,取其平均值。

3、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或目镜时,需重新标定刻度。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各种细胞和细胞核的体积及核质指数。

椭圆形细胞体积:

V=4πab2/3(a为长半径,b为短半径)

核质指数:

NP=Vn/(Vc-Vn)(Vn为核的体积,Vc为细胞的体积)

七、注意事项

1、肝素用量要适宜,过少无抗凝作用,过多易导致溶血。

2、核质指数是细胞生长状态的一个指标。

体细胞的核质比一般是一定的。

生长旺盛的细胞的核质比要比一般细胞的核质比小,卵细胞的细胞质多,核质比小。

八、实验报告

计算鸡红细胞的体积及核质指数。

细胞长

轴直径

细胞短轴直径

胞核长轴直径

胞核短轴直径

细胞体积

胞核体积

核指指数

1

2

3

平均

九、思考题

1、细胞显微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2、核质比率的测量有什么意义?

3、显微测量有什么用途?

实验四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

2、了解细胞传代培养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culture)是指从机体内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的生理条件使其在体外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细胞的体外培养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这一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生理、细胞增殖、细胞遗传、细胞癌变和细胞工程等课题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手段。

细胞培养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生物性状相同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便于人们在体外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

另外,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使人们较为方便地研究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2种情况。

所谓原代培养(primaryculture)是指直接从机体取出组织或细胞后所进行的首次培养。

而传代培养(subculture)是指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到一定密度后,将其从原培养容器中取出,以1:

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所进行的再培养。

传代培养可简称传代。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要使细胞能正常地生长、繁殖,需经常对其进行传代。

传代的累积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在从事细胞培养工作时常常会接触到细胞系(cellline)和细胞株(cellstrain)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一般认为,细胞系指通过原代培养并经传代后所形成的细胞群体,由于细胞系来源于原代培养,而原代培养物中所含的细胞种类较多,故一个细胞系往往由多个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细胞群体所组成,而细胞株是利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选择出的细胞群体,一个细胞株往往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状或标记并可持续存在。

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条件较多且要求严格的实验性工作。

由于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繁殖会受到温度、营养物质、酸碱度、渗透压及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显著影响,故细胞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培养器皿清洗消毒、营养液配制和除菌、pH值调整、温度调节等操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特别要注意无菌操作,这是细胞体外培养成败的关键。

三、实验材料

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四、实验器材

CO2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倒置相差显微镜、电热高压蒸汽消毒锅、细胞培养瓶、表面皿、培养皿、吸管、除菌滤器、小烧杯、100ml玻璃试剂瓶、橡皮瓶塞、酒精灯、记号笔。

五、实验试剂

1.DMEM培养液:

用天平称取DMEM培养基粉剂(质量依实验所需培养液的总量而定)倒入烧杯中,按说明书要求加入三蒸水、NaHCO3、谷氨酰胺,利用磁力搅拌器使加入的固体物完全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浓度为20000单位/ml的青霉素和链霉素,使培养液中这两种抗菌素的浓度分别达到100单位/ml。

再按比例加入胎牛血清,使其在培养液中的含量达到20%,将溶液充分混匀,用5%的NaHCO3和1M的HCl调培养液的pH值至7.0-7.2。

最后用G5或G6型玻璃除菌滤器负压抽滤除菌。

2.PBS(不含钙镁,pH7.2):

分别称取NaCl8.00g、KCl0.20g、Na2HPO4、1.15g、KH2PO40.20g,加三蒸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3.D-Hanks液;

①D-Hanks原液:

分别称取NaCl80.0g、Na2HPO4.2H200.6g、KCl4.0g、KH2PO40.6g、NaHC033.5g,加三蒸水溶解至l000ml。

配制时要注意按顺序逐一加入溶解,应等前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种药品,原液配好后应分装于250ml或500ml玻璃瓶中,高压灭菌,置冰箱内贮存。

②D-Hanks工作液:

取D-Hanks原液l00ml,加三蒸水896m1,再加0.5%的酚红溶液4ml混合均匀即成。

4.0.25%胰蛋白酶(pH7.2-7.6):

称取活性为1:

250的胰蛋白酶0.25g,另准备D-Hanks工作液100ml。

先用少量D-Hanks工作液将胰蛋白酶粉调成糊状,再将剩余的D-Hanks工作液全部加入,充分搅拌使酶充分溶解,必要时可将容器置于36℃恒温水浴箱中,直至酶液清亮,再用NaHCO3调pH至7.2-7.6。

然后用玻璃滤器除菌,分装于灭菌后的EP管中,密封后置冰箱冷冻室(-18℃)中贮存。

六、实验方法

(一)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的要求

1.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实验中所需的玻璃器皿(如培养瓶、离心管、吸管、小瓶等)和器械(如剪刀、镊子等)应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牛皮纸包好置高压蒸汽消毒锅中消毒灭菌(蒸汽压力为103kPa,20min)。

而培养液、PBS液、胰蛋白酶液、PBS液等应利用抽滤法除菌。

将已消好毒的实验所需物品收集并清点好置于超净工作台内,避免实验开始后再从工作台外取物而受污染。

为操作时方便,工作台内的用品应合理布局,原则是右手使用方便的用品放在右侧,左手使用方便的用品放在左侧,酒精灯放在中央。

2.超净工作台的消毒:

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用75%酒精纱布将其内部揩擦一变进行初步消毒,然后打开工作台内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0-30min。

照射杀菌完毕后关闭紫外线灯并同时打开风机,由于进入工作台内的空气是经过工作台上的除菌滤板过滤的,故工作台内是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3.手的消毒:

操作时双手及前臂要伸入超净工作台内,事先双手必须用肥皂刷洗干净,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在夏季,手的刷洗和消毒应至肘部;在冬季,双手消毒后进入工作台前应戴上无菌的袖套。

4.操作过程中的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中开始操作时首先应点燃酒精灯,此后的一切操作如打开或加盖瓶塞、安装吸管皮头、使用吸管、使用各种金属器械等均要经酒精灯的火焰烧灼或在火焰旁边进行操作。

培养操作时,动作要准确教捷,不能用手触及器皿的消毒部分,如不慎触及,要用火焰消毒或更换。

开盖的培养液或培养用瓶应尽量保持斜位放置或平放,以避免瓶口长时间直立而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

吸取不同液体时应分别使用不同的吸管,不要混用以防扩大污染。

(二)细胞的传代培养

当培养瓶中的细胞已长成致密单层时即可进行传代培养,其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

①将所需培养用具清洗消毒后放入超净工作台内并摆好,紫外线消毒30min。

②将已形成致密单层细胞的培养瓶从培养箱中取出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③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将培养液倒入一小烧杯中。

2.消化:

①向培养瓶中加入消化液(0.25%的胰蛋白酶)500μl,轻摇培养瓶,使消化液湿润整个细胞单层,置室温下2-3min。

②翻转培养瓶使其底部朝上,用肉眼察看细胞单层,如细胞单层上出现空隙(约针孔大小)时即可倒去消化液;如果末见空隙,说明消化程度不够,可将消化时间稍延长;如果发现细胞已大片脱落,说明已消化过,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倒出消化液,而应直接进入下步操作。

3.终止消化:

往培养瓶中加入3.5ml培养液以终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用吸管吸取瓶中的培养液反复冲击瓶壁上的细胞,直至全部细胞被冲下,轻轻混匀制成细胞悬液。

4.计数:

吸取少量细胞悬液于细胞计数器的小室中,光镜下计数,根据结果将细胞浓度调整至5×105/m1(细胞接种的密度亦可根据经验进行)。

5.传代:

吸取2ml细胞悬液移入另一培养瓶中,原培养瓶中留下2ml细胞悬液(其余弃去),并向每瓶中加入新培养液4m1,盖好瓶塞,轻轻摇匀后置37℃恒温箱中培养。

6.观察:

传代后每天应对培养的细胞进行观察,若细胞贴壁存活则称为传了一代,如培养液变酸发黄要及时更换。

七、注意事项

在整个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的概念,在操作的众多环节中要注意消毒灭菌,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的无菌,严防细菌的污染,否则将导致细胞培养的失败。

八、实验报告

写出细胞传代培养的实验记录。

并记录传代培养后的贴壁细胞的生长情况。

九、思考

1.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黄?

2.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避免污染的关键环节有哪些?

实验五中等纤维免疫荧光染色定位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原理

2.了解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骨架纤维,按其直径、组成成分及分布特征可分为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三种骨架纤维。

中等纤维具有组织特异性,不同类型细胞含有不同的中等纤维蛋白。

其中,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分子量约53KD,广泛存在于间充质细胞及中胚层来源的细胞中。

波形蛋白一端与核膜相连,另一端与细胞表面处的桥粒或半桥粒相连,将细胞核和细胞器维持在特定的空间。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是观察细胞成分定位及其分布的一种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常用来观察细胞骨架及细胞外基质,其染色的基本原理为: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有两对抗原——抗体系统;第一对是欲测抗原及其相应未标记抗体(一抗),第二对是免疫球蛋白及其相应标记荧光色素的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二抗),由于免疫球蛋白分子上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因而能结合多个荧光素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子。

所以,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的灵敏度较高,是一种观察抗原定位及其分布的常用方法。

图1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三、实验材料

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株。

四、实验器材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冰箱,温箱,滴管,吸管,离心机,移液管,35mm培养皿,试管架,20µl微量加样器,湿盒,载玻片,盖玻片,滤纸。

五、实验试剂

PBS溶液pH7.2,甲醇,丙酮,PBS溶液,抗荧光淬灭剂DABCO,细胞核染料DAPI,封闭用马血清。

抗体:

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荧光素标记的二抗。

抗体使用前用PBS进行适当稀释。

六、实验方法

1.取出生长有单层培养细胞的盖玻片,放入含有PBS溶液的小培养皿中漂洗,以洗去培养液。

用滤纸吸去盖玻片上多余的PBS。

2.盖玻片移入盛有冷甲醇(-20℃)的小培养皿中固定l0min(放入-20℃)。

使片上的细胞固定。

3.取出盖玻片,滤纸吸去多余甲醇后放入冷丙酮(-20℃)小培养皿内5-10min。

主要抽提膜脂,在膜上打孔,使抗体能够进入细胞。

4.取出盖玻片,吸去多余丙酮。

PBS溶液中过一下,吸去多余PBS,将载片细胞面向上平放在湿盒中,用微量加样器滴加马血清,置于37℃温箱中温育30min。

5.取出盖玻片,滤纸吸去马血清,PBS溶液中过一下,吸去多余PBS,将载片细胞面向上平放在湿盒中,用微量加样器滴加稀释好的30µl波形纤维蛋白一抗溶液,盖好湿盒,置于37℃温箱中温育30-60min。

6.取出盖玻片,滤纸吸去一抗液,用PBS溶液中洗涤3次,每次5min,以吸去未结合的抗体。

7.滤纸吸去残留的PBS溶液,再次放入湿盒,加荧光素标记的二抗30µl,置于37℃温箱中避光温育30-60min。

8.用滤纸吸干二抗液,用PBS溶液洗涤3次,每次5min。

9.于盖玻片上滴加30µlDAPI,于室温中孵育5-8min。

10.用滤纸吸干DAPI,用PBS溶液洗涤3次,每次5min。

11.滴1滴封片剂(甘油:

PBS=1:

1)于载玻片上,将盖玻片有细胞面朝下盖封片,防止产生气泡。

12.观察结果(如不能及时观察,将制成的细胞片子置于-20℃可以保存1-2个月)。

七、注意事项

1.制片后尽快观察,以免染色的荧光衰退

2.固定时需保持低温,以保持抗原的完整性。

3.所用试剂须新鲜配制。

八、实验报告

对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中中等纤维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并进行讨论。

实验六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观察微丝

一、目的

掌握观察动物细胞内微丝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

二、原理

真核细胞胞质中有错综复杂的纤维网,称为细胞骨架。

根据纤维的直径分为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此外,还散布着一些比微丝还细的纤维。

本实验观察的是由微丝平行排列组成的纤维束,在动物细胞里称作”应力纤维”

应力纤维在体外培养的贴壁细胞中尤其发达。

一般当细胞充分铺展时,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看到沿细胞长轴伸展的粗大纤维束,此即应力纤维。

三、仪器

光学显微镜,温箱,细胞培养设备

四、实验材料

平皿,载玻片,盖玻片,体外培养的贴壁细胞

五、试剂

1、细胞培养基

2、磷酸缓冲液(PBS,PH7.4)

3、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3);

(1)A液:

0.2mol/L的NaH2PO4;称取NaH2PO4.2H2O31.2g(或NaH2PO4·H2O27.6g)加重蒸水至1000ml溶解。

(2)B液:

0.2mol/L的Na2HPO4:

称取Na2HPO4.12H2O71.632g(或Na2HPO4·7H2O53.6g或Na2HPO4·2H2O35.6g)加重蒸水至1000ml溶解。

(3)0.2mol/LpH7.3的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

约取28mlA液和72mlB液,充分混合即为0.2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若pH偏高或偏低,可通过改变二者的比例来加以调整,室温保存即可。

4、M-缓冲液(pH7.2)

终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