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098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挑山工》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挑山工》优秀教案

25挑山工

教学

要求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而不比游人慢”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哲理。

2.朗读课文,学习挑山工奋力攀登的精神。

教学

课时

  1课时。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从“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而不比游人慢”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多媒体。

一 谈话导入,认识作者

1.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时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出示图片)(板书:

挑山工)

2.简介作者。

(出示多媒体)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文艺家。

浙江宁波人。

他的文学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

代表作品有《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珍珠鸟》《花脸》《三寸金莲》等。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多媒体)

  泰山 青竹杖 敞开 拘束 包蕴

(2)指名让学生读词语,教师相机解释词语。

(出示多媒体)

  饱览:

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流连: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心悦诚服:

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意味深长:

指含义深刻,耐人回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4)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订正学生读的不正确的字音。

(5)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我”和挑山工)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挑山工的?

(挑山工的外貌、语言及其登山路线)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和朋友登泰山时,看到一位挑山工虽身担重物,看似走得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的故事)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4)学生质疑。

①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这是学生初步自学的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

②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解决。

(教师相机指导)

三 细读课文,深入分析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语言及其登山路线?

(第1自然段描写挑山工的登山路线,第3自然段描写挑山工的外貌,第5自然段描写挑山工的语言)

2.精讲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登山路线的语句。

(出示多媒体)(板书:

登山路线)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①挑山工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折尺形)

②你能用线在书上空白处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吗?

③挑山工为什么要选择走这样的路线?

(出示多媒体)

  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2)指名让学生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游人登山时会做哪些事情。

(出示多媒体)

  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

②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

③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这三点写出了游人登山时是十分悠闲自在的。

(3)齐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

(出示多媒体)(板书:

外貌)

  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步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思考: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挑山工经常受到风吹日晒,这导致他皮肤黝黑;“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说明挑山工经常登山,他的身体非常健壮)

(4)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

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挑山工看起来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游人前头去了?

挑山工有什么近道吗?

(5)齐读第5自然段。

①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多媒体)

  挑山工:

肩膀上挑着担子,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游人:

没有挑子,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高兴怎么就怎么。

②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

(是在“我”和一位挑山工攀谈中受到的启发)

③理解挑山工的话。

(出示多媒体)(板书:

语言)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

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

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思考:

挑山工的话有什么含义?

(挑山工几句朴素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而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一个劲往前走,所以总是走到游人的前头)

(6)指名让学生读第7自然段。

(出示多媒体)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②这幅画为什么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

(因为“我”非常喜欢这幅画)“我”需要的是什么?

(“我”需要的是挑山工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板书:

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四 拓展延伸

1.课文为什么以“挑山工”为题?

你能换一个题目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2.你们需要“我”画的这幅画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1.教学上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教学既要抓住重点,有详有略,还要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表达的能力。

25* 挑 山 工

 坚持不懈

不断攀登

25挑山工                 

课题

挑山工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泰、仗、敞、拘、蕴”5个生字,理解“饱览流连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山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教学

重点

理解山民的话。

教学

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

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奋力登攀的精神。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2】

(出示图)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课题:

挑山工)

2.冯骥才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出示课件3】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著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挑山工》,中篇小说《神鞭》,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堂》;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等。

 

观察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4】

泰山拐杖宽敞拘束蕴藏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出示课件5】

饱览:

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流连:

留恋,舍不得离开。

心悦诚服:

从心眼里佩服。

意味深长:

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出示课件6】课文主要人物是谁?

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文中主要人物是“我”和山民。

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

5.【出示课件7】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一位挑山工虽身担重物,看似走得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挑山工

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三点的?

(第1、3、5自然段)【课件出示8】

(二)精讲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

线。

【课件出示9】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思考:

(1)挑山工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折尺形)

(2)你能用线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吗?

2.挑山工为什么要选择走这样的路线?

【课件出示10】

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句话就写出了挑山工登山路线的原因。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游人登山时会做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11】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士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游人是悠闲自在的登山。

4.齐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挑山工的外貌。

【课件出示12】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来岁,敞开的白土步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思考:

从挑山工的外貌说明什么?

(挑山工经常风吹日晒,导致皮肤黝黑,经常登山使身体健壮。

同时也说明挑山工的辛苦。

5.齐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13】

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

6.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14】

挑山工:

肩膀上挑着担子,一步踩不实不行,更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游人: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高兴怎么就怎么。

7.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课件出示15】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迷”。

8.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

【课件出示16】

(是在“我”和一位挑山工攀谈中受到的启发。

9.出示挑山工的话: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

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

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课件出示17】

思考:

挑山工的话有什么含义?

(山民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而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登,所以总是走到了游人的前头。

10.出示最后一段话: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课件出示18】

思考:

(1)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2)这幅画为什么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

“我”需要什么?

11.【课件出示19】(非常喜欢这幅画,因为“我”需要的是挑山工认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

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及登山快的原因。

 

通过对挑山工外貌的了解,感受挑山工的辛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

【课件出示20】

1.想想课文为什么以《挑山工》为题?

换一个行吗?

试一试。

2.你们需要这幅画吗?

和你的伙伴说一说,再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通过自由讨论,让学生感悟这幅画更深层的含义。

板书

内容

挑山工【课件出示21】

     路线     坚持不懈

     外貌    不断攀登

     语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22、23、24】

1.用“√”画出下面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挑山工(tiāotiǎo)尽头(jǐnjīn)背心(bèibēi)

扁担(dàndān)随便(biànpián)压弯(yāyà)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扁担()的山色()的货物

()地走过()地赶来()地离开

3.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拘束——()惊异——()包蕴——()似乎——()

4.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答案】

1.tiāojìnbèidànbiǎnbiànyā

2.(宽宽)(优美)(沉重)(轻轻)(匆匆)(悄悄)

3.(拘谨),(惊呆),(蕴藏),(好像)

4.B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授《挑山工》后,我被挑山工们的精神感动了。

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内涵对我也启发很大,让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明白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抓住重点,有详有略。

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表达能力。

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不足之处:

教师讲解引导太多,使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变少,本文是略读课文。

后期教学时,针对略读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即可。

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泰()敞()拘()蕴()

傣()淌()够()温()

二、多音字组词

挑tiǎo()担dàn()

tiāo()dān()

三、词语搭配

()地点头()地走过()的山色

()的山道()的挑山工()的古松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判断正误。

(对的画“√”,错的画“×”)

1.《挑山工》的作者是冯骥才。

()

2.挑山工常常跑到游人前头去是因为他们一个劲儿向前走,不停下来看风景。

()

3.“他终于被我说服了”和“他终于把我说服了”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

()

4.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路线,所以路线更长。

()

五、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关联词。

这样曲折向上登,()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可以省些力气。

担了重物,()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膝盖会受不住的。

()路线曲折,()会使路程加长。

参考答案:

一、泰(泰山)敞(宽敞)拘(拘束)蕴(蕴藏)

傣(傣族)淌(流淌)够(足够)温(温和)

二、

挑tiǎo(挑战)担dàn(扁担)

tiāo(挑水)dān(担心)

三、(满意)地点头(轻轻)地走过(秀丽)的山色

(狭窄)的山道(辛苦)的挑山工(苍翠)的古松

四、

(1)(√)

(2)(√)(3)(×)(4)√

五、才还如果但是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