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113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docx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与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与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

地区一年发生三代。

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

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

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

卵产于叶背。

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

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

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

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

冬季清除园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与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

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

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

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须知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与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5、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地段,在开展药剂防治前,应做好告知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其他绿化地段,也应与时做好用药标识工作。

(二)、樟巢螟的防治措施

别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主要危害香樟。

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

为害特点:

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

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

有的整株叶片几乎吃光,严重影响樟树生长,有的虽对生长影响不大,但树上虫巢多,影响绿化效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3毫米,翅展22-30毫米,头部淡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下唇须外侧黑褐色,侧白色,向上举弯曲超过头顶,末端尖锐。

雄蛾胸腹部背面淡褐色,雌蛾黑褐色,腹面淡褐色。

前翅基部暗黑褐色,横线黑褐色,前翅前缘中部有一黑点,外横线曲折波浪形,沿中脉向外突出,尖形向后收缩,翅前缘2/3处有1乳头状肿瘤,外缘黑褐色,缘毛褐色,基部有一排黑点。

后翅除外缘形成褐色带外,其余灰黄色。

卵,扁平圆形,直径0.6-0.8毫米,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卵壳有点状纹。

卵粒不规则堆叠一起成卵块。

幼虫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后渐变棕色。

老熟幼虫体长22-30毫米,褐色,头部与前胸背板红褐色,体背有1条褐色宽带,其两侧各有2条黄褐色线,每节背面有细毛6根。

茧长12-14毫米,黄褐色,椭圆形。

蛹体长9-12毫米,红褐色或深棕色,腹节有刻点,腹末有钩刺6根(其中长而粗2根,短且细4根)。

发生规律:

樟巢螟在1年2代,以老熟幼虫入士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

第1代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7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取食期从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少数发育迟的到10月底)幼虫老熟人士越冬。

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叶相叠的叶片之间,幼虫5龄,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取食叶片.仅剩表皮,肉眼极易识别。

随虫体长大而分巢为害,每巢有虫5—20头,5龄期巢有长条状茧袋,每袋1条幼虫,昼躲夜出,行动敏捷,受害严重的树木满是虫巢。

防治方法

1、人工摘巢,烧毁虫苞。

樟叶瘤丛螟幼虫躲在虫苞危害,每个虫苞有幼虫5-20条。

人工摘除虫苞,消灭害虫。

对于高大樟树应采用带钩长杆,钩除虫苞。

摘下虫苞应集中烧毁。

2、树干注药防治在树体高大,缺水地方,采用树干注药防治樟巢螟较好。

打洞注药时,洞的直径不宜超过0.8cm。

以多打几个小洞为宜,这对树体影响小,且药液分布均匀。

3、生物防治:

在幼虫初孵期用生物农药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4、成虫羽化期夜间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5.对通道绿化带樟树进行一次全面化学喷雾防治。

建议农药为杀螟松1000倍喷雾,吡虫啉1000倍喷雾,或杀螟松、吡虫啉加Bt喷雾,20%杀灭菊酯乳油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脂1500倍液,25%灭幼脲SC1000倍液喷雾。

(三)、紫薇白粉病、绒蚧的防治措施

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染。

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

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连成片。

严重者致整个叶片枯黄,引起早落叶,温度在19-25℃,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最易发病,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尤其秋季发病最严重,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或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由气流传播,生长季节能多次侵染。

发生白粉病后,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一半以上,病叶蒸腾强度增加,加速叶片衰老、死亡。

防治方法:

1、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

2、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与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3、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紫薇绒蚧

又名石榴毡蚧,1年发生2代,以卵或若虫越冬。

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为害,致使枝叶发黑,叶片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虫害之一。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病原流入,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虫能力,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植株密度过大,结合冬季、早春修剪将虫枝集中烧毁。

数量小时,进行人工刮除。

2.化学防治。

(1)冬季喷施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1-3次,消灭越冬代雌虫。

(2)发芽前,喷施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代若虫。

(3)若虫是防治关键,首先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抓住孵化盛期蚧壳尚未增厚,药剂容易渗透的关键时期,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选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敌敌畏乳剂,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涪液均匀喷撒。

3.利用高分子膜混合喷雾,喷撒在植株上形成一层薄膜,使虫体呼吸困难窒息死亡和利用天敌红点唇标虫捕食等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紫薇长斑蚜

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5-8代,以卵在芽、梢附近越冬,5月为发病初期,6月盛期,若虫和成虫群集为害嫩叶,刺吸汁液,影响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

1、早春刮除老树皮与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卵。

2、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减少病源。

3、蚜虫量大时,咳40%氧化乐果,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药害。

4、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繁殖和散放天敌,如:

异色瓢虫与草岭幼虫。

5、利用色板诱杀,诱粘有翅蚜虫或采用白锡纸反光,拒栖迁飞的蚜虫。

(四)、龟蜡蚧的防治措施

同翅目,蜡蚧科,又名日本蜡蚧、枣包甲蜡蚧、俗称枣虱子。

在栾树上大面积发生时严重者全树枝叶上布满虫体,枝条上附着雌虫远看像下了雪一样,若虫在叶上吸食汁液,排泄物布满全树,造成了树势衰弱,也严重影响了绿化景观。

通过两年的调查研究,摸清的该虫发生规律,找到了令人满意的防治方法。

该虫一代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密集在一、二年生小枝上越冬,卵就产在雌虫下,每只雌虫可产卵1500至2000粒,越冬雌成虫3、4月间开始取食,4月中、下旬虫体迅速增大,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卵期长达25至30天,若虫6月下旬开始发生,初孵化的若虫多静伏在雌虫的蚧壳下,经数日后才分散外出,多爬到叶片的叶脉两侧危害,数日后即分泌蜡质,形成蚧壳,固定不动。

雌虫发育成熟后再由叶片迁回枝上,并与雄虫交配,以后即在枝上固定越冬。

雄性若虫8月上、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8月下旬、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雌、雄虫交尾后,雄虫即死亡,以雌虫越冬。

在卵孵化期间,遇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气温正常,卵的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都很高,可达100%,当年为害重。

反之,在此期间缺雨、气温高、干燥、大量卵和初孵若虫会干死在母壳下,当年危害就轻;雌成虫越冬期间,雨雪较多,枝条上结成冰凌情况下,自然死亡率就高。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

从11月到第二年3月,可刮除越冬雌成虫,配合修剪,剪除虫枝。

2.打冰棱消灭越冬雌成虫,严冬时节如遇雨雪天气,枝条上有较厚的冰凌时,与时敲打树枝震落冰凌,可将越冬虫随冰凌震落。

3.若虫大发生期喷40%氧化乐果+40%水胺硫磷1000至1500倍,喷2至3次,间隔7至10天。

(五)、蚜虫的防治措施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花卉栽培中最常见的敌人,两千多种蚜虫,已被列为世界性害虫,其繁殖力很强,一头成蚜一代可产70头小蚜虫,一年可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

常见的蚜虫有棉蚜、桃蚜、桃粉蚜、蔷薇蚜、槐蚜、松蚜、柳蚜、菊姬长管蚜等。

被害的花卉有木槿、扶桑、石榴、紫荆、菊花、蜀葵、兰花、梅花、枇杷、碧桃、夜来香、珊瑚豆、月季、三色堇、郁金香、百日草、金鱼草、大丽花、瓜叶菊、香石竹、牵牛花、秋海棠、夹竹桃、樱花、榆叶梅、贴梗海棠、仙客来、风信子、令箭荷花等。

为害性强,一头无翅桃蚜成虫,在24小时所吸食的鲜物重量,为其体重的79倍;其所分泌的排泄物蜜露,透明稠粘,对花卉的生理活动起到阻滞作用,又是病菌的良好培养基,易诱发煤烟病等;同时蚜虫也是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体;群集伤害嫩叶、嫩稍、花蕾等部位,吸吮汁液,以致花卉畸形发展,叶片背面不规则的皱缩、卷曲、脱落、花蕾变形、花朵减少或变小,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

在蚜虫的防治上,应利用各种手段,停止其危害活动,主要有以下各点:

1、消灭蚜虫,要从花卉越冬期开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单纯依靠在蚜害最严重的春、秋季进行,防治效果并不显著。

2、对新引进的花种、花苗,应严格检查,防止外地新害虫的侵入,对土壤与旧花盆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

3、结合修剪,将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残花、病枯枝叶,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4、花卉的品种不同,其抗虫性也有所不同,应选用抗病虫品种,既减轻蚜虫危害又可节省药物费用。

5、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或将盆花倾斜放于自来水下旋转冲洗,既灭了蚜,又洗净叶片,提高了观赏价值和促进叶面呼吸作用;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6、发现大量蚜虫时,应与时隔离,并立即选用药物或土法消灭虫害,其具体措施如下:

用1:

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用1:

4:

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

用1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磺乳剂1000至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六)、红蜘蛛的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红蜘蛛已成为危害园林花卉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

它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变白,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黄。

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

同时,红蜘蛛还是病毒病的传播蚧体。

种类和形态

据初步观察发现,危害园林植物的红蜘蛛属于叶螨总科,主要有山楂叶螨、全爪螨、朱砂叶螨、果苔螨、针叶小爪螨、短须螨等。

螨类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不到1毫米,若螨可在0.2毫米以下。

成螨体型为圆形或长圆形,多半为红色或暗红色。

越冬螨橙红色,卵球形,直径在0.1至0.2毫米之间。

幼螨体近圆形,长0.14毫米左右,淡黄色。

若螨形态和成螨相似,黄褐色。

卵为圆球形,橙色至黄白色。

发生规律

红蜘蛛主要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缝、落叶以与根际周围浅土层土缝等处越冬。

第二年春天气温上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时,越冬雌成螨开始活动危害。

展叶以后转到叶片上为害,先在叶片背面主脉两侧为害,从若干个小群逐渐遍布整个叶片。

发生量大时,在植株表面拉丝爬行,借风传播。

一般情况下,在5月中旬达到盛发期,7至8月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尤以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

常使全树叶片枯黄泛白。

该螨完成一代平均需要10至15天,既可营两性生殖,又可营孤雌生殖,雌螨一生只交配一次,雄螨可交配多次。

越冬代雌成螨出现时间的早晚,与寄主本身的营养状况的好坏密切相关。

寄主受害越重,营养状况越坏,越冬螨出现的越早;反之,到11月上旬仍有个体为害。

检查方法

红蜘蛛体形较小。

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用解剖镜或放大镜来观察,也可以先取一白纸,再摘取受害叶片或枝梢,在纸面上连续拍打几下,检查纸面上是否有“小黑点”在移动,即可辨明。

另外,还观察叶片上是否有受害的小斑点。

平均每片叶上有虫在10头以上,就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绿化效果产生影响,应着手进行防治。

防治手段

红蜘蛛的防治,应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物理防治。

同时注意,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对植株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的使用,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害虫入侵的能力。

在高温干旱季节,与时开穴浇水,补偿植株的水分损失。

加强修剪,改变植株生长的小气候,增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性,提高了树势,减少了害虫的发生机会。

对当年红蜘蛛发生较严重的植株,结合清园,刮除翘皮,清除枝干上的枯叶、落叶以与杂草等越冬场所,消灭过冬雌成虫、卵等,降低虫源基数。

2、化学防治。

应根据红蜘蛛的种类、药剂性能,掌握施药的关键时期,彻底消灭早期危害,控制后期再度猖撅发生。

在早春或冬季,向植株上喷布3至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并按0.2%至0.3%加入洗衣粉,以增强药剂展着性。

可杀死越冬卵或成螨,降低虫口基数。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5至10倍液、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根际涂抹或涂干。

在红蜘蛛为害期,对盆栽花卉、盆景,根施涕灭威、辛硫磷等颗粒剂,用药量随植株的大小而定。

埋施后,要浇足水,以提高药效。

或直接浇灌氧化乐果乳油等吸性药剂。

但都要远离水源,避免污染。

大发生期,可喷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0至600倍,20%灭扫利乳油2000倍,5%尼索朗乳油1500倍,50%久效磷乳油1500倍,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10%天王星乳油3000倍等,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

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交替用药或混合施药。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来控制红蜘蛛的发生量,协调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之间的矛盾。

在天敌大发生时。

应停止施药。

为了延长农药对红蜘蛛产生抗药性,最好与有机磷以与其他杀螨剂交替使用,施药必须力求全面、周到,叶片正反面都着药才能确保防治效果。

(七)、草履蚧的防治措施

一种为害桃树嫩芽、枝条的常见害虫,在我国多数果区均有分布。

为害征状草履蚧为害果树的枝条,造成树势衰弱;若虫常群聚在嫩芽上为害,造成芽枯萎。

 

害虫生物学特性

雌成虫:

身体大,可达1cm,体如草鞋状,呈淡红色或红褐色,被白色蜡粉,表皮柔软,胸腹分节明显,腹部背面具气门。

草履蚧为害多种果树的枝干,但以核果类为主。

雄成虫:

雄虫体紫红色,体长5~6mm。

具桑椹状的复眼,触角10节,翅发达黑色,第9腹节背板具2个生殖突。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一代,以位于卵囊中的卵在根处的土中越冬。

来年春季一解冻,卵即开始孵化。

当树液开始活动时,即上树为害。

当天气暖和时,在树上为害,当天气变冷时则下树潜藏。

不仅小若虫有此习性,雌成虫也有此习性。

雄虫一般取食70—80天后,便下树潜藏于树干翘皮、根颈处的土中与多处隐蔽处,造一蜡质茧化蛹。

雌虫则终生游走,不固定为害。

5月中、下旬雄成虫出现,此时雌虫已经羽化。

交尾后,雄虫死亡。

大约一个月后,于麦收期间雌虫开始产卵。

卵产在位于根颈处的卵囊中。

草履蚧多在枝干的嫩枝上为害,但在麦收前也可为害果实。

核果类果树被害处出现红色的硬疔。

防治措施,根据它的上树习性可在早春进行防治:

1、上树初期可在树干上涂抹废柴油(用量适量,否则易出现药害)。

2、在树干基部绑薄膜环,阻止小若虫上树

3、在树干上抹机油或黄油粘附,以杀死上树的虫体。

但应注意有相当数量的小若虫在根颈处为害,此法用在防治虫口密度较大时。

除此外,也可在清明前后喷药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4000倍液等。

(八)、蛴螬(金龟子)的防治技术

1、形态特征各地普遍发生。

蛴螬种类很多,成虫通称金龟子,幼虫通称蛴螬,主要有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

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

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

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

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

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

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

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2、生活习性 蛴螬有假死和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

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

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

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因此蛴螬对苗木与其他作物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

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3、发生规律金龟子主要以苗木的根为食。

春、秋危害草坪2次。

大多2年完成1个世代。

越冬成虫4、5月开始出土,5、6月上、中旬为盛期,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1龄幼虫期平均为29.2天;2龄幼虫期平均为29.6天,一般8月底至9月下旬进入3龄,然后越冬。

越冬幼虫翌年6月中、下旬危害最盛,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平均21.5天,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直到下一年的5月下旬才开始出土活动。

土壤温湿度与幼虫的垂直活动有密切关系:

6月上旬l0cm土温平均达17℃,旬平均气温达16℃时,金龟幼虫开始上升危害。

秋季始降期为10月上旬,当l0cm土层土温在12℃以下时,则显著下移。

50cm是金龟幼虫越冬临界线。

成虫出土与气象条件有关系:

金龟成虫出土适宜温度是日平均气温为12.4~18℃,10cm土层日平均地温为13.8~22.5℃,大气日平均气温低于12℃,10cm土层日平均温度低于13℃时,成虫基本不出土。

4、危害症状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科幼虫的总称。

在草坪上以蛴螬为害为主。

蛴螬栖息在土中,取食萌发的种子,造成缺苗还可咬断幼苗的根、根茎部,造成地上部成片死亡。

被为害的苗木地上部分并无明显的被害症状,但土下1~2cm深处的根系却由于蛴螬的取食而大面积被损害。

在苗木上出现萎蔫,不久苗木颜色变褐,呈不规则状死亡。

死亡的苗木,很容易被拔起。

5、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细菌Bacillus属的几个种可感染蛴螬,这种病通常称为“奶化病”,对某些蛴螬种类有特异的杀虫活性,因此“奶化病”病虫可以包装处理后,用作商品来防治甲虫幼虫。

也可用Bacillus菌处理草种,种植后对蛴螬等幼虫有效。

在蛴螬卵期或幼虫期,每亩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杀虫剂1.5-2公斤,与15-25公斤细土拌匀,在草坪根部土表开沟施药并盖土。

或者顺垄条施,施药后随即浅锄,能浇水更好。

此法高效、无毒无污染,以活菌体施入土壤,效果可延续到下一年。

人工防治捕捉也可以用来减少或抑制金龟成虫或幼虫的种群。

最正确的捕捉方法是除了食物诱捕之外,捕获不同性别或信息素的成虫作为诱饵。

也可直接用性诱剂来诱捕。

这些捕获方法已经市场化了,用来减少甲虫的数量并最终减少其产卵和蛴螬的孵化。

这些捕获方法可在仲夏成虫出现时施行。

用黑光灯或汞灯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蛴螬的化学防治策略包括:

在草坪苗木破坏出现之前,运用预防措施。

①种子处理 25%对硫磷(1605)微囊缓释剂,50%辛硫磷乳油,25%辛硫磷微囊缓释剂,20%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

②土壤处理 辛硫磷毒土,对硫磷毒土,乳油、微囊缓释剂配制毒土,甲基异柳磷毒土,甲拌磷(3911)颗粒剂,当发现有蛴螬危害时可灌施辛硫磷毒土,或用辛硫磷毒水,在被害草附近灌根。

③毒饵诱杀 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炒香的麦麸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草坪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九)、地老虎的防治措施

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

地老虎,食性极杂,以幼虫危害苗木幼苗的幼茎与叶片。

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1、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地老虎一年发生多代,幼虫、蛹与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具极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嗜好酸甜等物质,迁飞能力强,卵散产在土缝、枯草须根与苗木幼苗的叶片背面,一头雌蛾产卵千粒左右,卵粒分散或数粒集成一小块,排成一条线,经过5-7天孵化。

⑵小地老虎幼虫期为30天左右,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蛹期(除越冬蛹外)15天左右。

发生最适温度为11-16℃,当温度高于30℃和低于5℃时对其生长不利。

幼虫一般6龄。

三龄前不入土,昼夜均在叶片上取食或将幼嫩组织吃成缺刻;幼虫三龄以后,昼伏土中,夜出活动,或大块咬食叶片,或咬食幼茎基部,或从根茎处蛀入嫩茎中取食;五至六龄时,进入暴食阶段,食量大,危害猖獗。

幼虫有转株危害习性,故能造成大量缺苗。

⑶小地老虎的发生程度与土壤湿度、质地和杂草多少有关。

在多雨潮湿、沿河、沿湖和低洼涝、雨水充足与常年灌溉地区,发生量大、危害重;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黏壤土适合小地老虎发生。

2、防治措施

清洁绿地杂草是地老虎的产卵场所,又是迁到作物的桥梁,所以早春铲除绿化周边、路旁的杂草,并带到绿地外与时处理或沤肥,能消灭一部分卵或幼虫。

精耕细作秋季进行土壤翻犁晒白,曝晒2-3天,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或进行秋耕冬灌,能破坏地老虎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

诱杀成虫和幼虫对成虫可利用地老虎对酸、甜等物质的嗜好与趋光性,用糖、醋、酒混合液或黑光灯进行诱杀;对幼虫可用泡桐树叶诱杀,将比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水浸湿,傍晚均匀地放入苗圃地,每亩70-80片,次日早晨在叶下捕杀幼虫。

也可用灰菜、苜蓿、艾蒿、青蒿等混合,傍晚以小堆的方式放置在苗圃地,次日清晨捕杀堆幼虫。

药剂防治。

最好掌握在2龄盛期施药,以便在3龄杀灭地老虎。

对药剂的选择应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和有机磷杀虫剂为主。

地老虎幼虫对拟除虫菊酯药剂最敏感,而对氨基甲酸酯类耐药性强。

主要用药技术是:

1)喷施药液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2天)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在防治适期地面喷洒(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下同);也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粉1.5-2公斤。

2)撒施毒土、毒沙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加水适量,喷拌125-175公斤细土,或用1份20%速灭菊酯乳油拌2000份细沙撒施,或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2公斤拌细土10公斤,撒在心叶里。

3)毒饵诱杀。

用90%晶体敌百虫0.5公斤加水3-4公斤,喷在50公斤碾碎炒香的棉籽饼或麦麸上,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克,拌棉籽饼5公斤(或铡碎的鲜草)撒施。

毒饵或毒草在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